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之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随后,李啸令看茶赐坐,待各人坐下后,李啸微微一笑,便道“多尔衮,真没想到啊,你我竟能在这里,以这般方式相见,这般因果,倒是颇出孤之意料呢。”

    多尔衮的脸皮微不可见地抽搐了一下,随及脸上挤出笑容回道“唐王客气了,我等能受唐王接见,一同洽谈各谈之事,已是十分荣幸。唐王若还有什么见教想对在下说,在下一定洗耳恭听。”

    李啸哈哈一笑“多尔衮,本王要对你说的话,早已说得清清楚楚,就不想再在这里重复一遍了。不过呢,本王对你能这般迅速转变态度,能清醒认清现在形势,还是颇为欣赏的。”

    多尔衮苦笑道“唐王谬赞了。在下计拙力竭,若还要再与贵军对战到底,岂非自取灭亡乎。得蒙唐王高抬贵手,放我大清一条生路,已是感激不尽,又复敢出何言之。”

    李啸点点头“既如此,那孤王亦不多说了,就让陈赞画与范学士等人按先前所定之事项,拟定详细的议和条款,你我二人到时签字盖章便好。”

    多尔衮轻叹一声“好,在下全凭唐王安排。”

    很快,经过了一个时辰的讨论与协商后,最终的唐清议和协定,终于落笔成字,拟定完毕。

    其具体条款,为以下内容

    1、大清国从即日起,向唐军称臣纳贡,成为唐军下属藩国,并赔偿战争费用一百万两银子。以后每逢重大节日,大清均需向唐军派出使臣贺拜,并视节日重要程度,进贡五至十万两银子,银款于辽阳城下交割支付。

    3、现在唐军占据的辽中与辽南各地,因为皆是明朝故土,故全部由唐军收回,两国依现在各自据占之地划界,清廷不得再有任何争议,其下属国民百姓亦不可随意越界,违者按逃人法进行严惩。

    3、唐军留驻莫长荣第十一镇兵马,安插于清国各处重要州镇地方,接管清朝各地的重要驻防,与当地清军一道守备,驻防唐军的相关费用,由清廷按月全额缴付。各地驻防之清军,无论任何行动或调动,均需向驻防的唐军报备请示,得到唐军同意后,方可行事。

    4、清廷各地官员任用与调派,在由清廷拟定人选后,皆需向唐军报备请示,得到有唐王李啸盖章的正式文件后,方可任用。断不可擅自任命,否则唐军将采取严防举措,对清廷实施惩罚。

    5、清国上下全休臣民,不分男女,无论满蒙,全部从协定生效之日起,立即蓄发易服,从此之后,说汉话,习汉文,秀才升学与官员考试均需用汉文,满文与蒙文作为辅助用语,仅可用于口语交流。同时,在清廷各地的州镇,开办汉学教育,适龄儿童,无论男女,皆需入学。此项条例,如有违者,严厉追究当地官员与孩童父母,且重刑处置,绝不轻饶。

    6、清军兵马,暂时维时现有数量,若唐军有令,可随时抽调清军兵马,与唐军一道征战,清廷需按时保量,及时向唐军足够的兵力,断然不可拒绝或推脱,否则唐军将施予严厉惩罚。

    7、以上条例,由唐王李啸与摄政王多尔衮签字生效。本条例一式两份,两国各执一份。生效之日起,双方解除战争状态,同时开时通商贸易,开启两国友好提携,东亚共荣的合作模式。

    面对这份笔墨尚未干透的文件,多尔衮的内心都在滴血,仇恨与屈辱象酒精一般在整个身体内熊熊燃烧,握笔的手都在不停的颤抖,只不过,饶是他如此愤怒,几乎想把对面而坐脸上隐现笑意的李啸,给活劈成两半,但在脸上,却也只能继续保持平静的神色。

    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所谓的公理,所谓的正义,就是拳头的大小与刀剑的强力,其他的一切,皆是狗屁。现在大清已被李啸踩在脚下肆意磨擦,为了保命,为了保全大清,自已就算再不满,再愤恨,再痛苦,又能复有何为。

    多尔衮一声长叹,忍住险些掉落的眼泪,在签名栏处,艰难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书写的时候,多尔衮手中的毛笔与脸上的肌肉,都在不停的颤抖,可以想见他的内心,在这一刻,有多么地痛苦挣扎。

    放下笔的那一刻,多尔衮又是一声长叹,有种近乎虚脱的感觉。

    见多尔痛一脸呆滞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李啸心下是说不出的舒爽,其中快慰,简直难以言表。只不过,他在表面还是一脸平静神情,淡淡地对多尔衮说道“摄政王,孤王看你这番模样,可是有甚心事么”

    多尔衮心下有如刀割,暗骂道你厮把大清的脸面与尊严都夺尽了,现在还来说这般话语,真真杀人诛心,简直是故意往自已伤口上撒盐呢。

    也许,是李啸存了心要来羞辱自已的吧。

    只不过,现在只求营营苟话的自已,哪怕李啸说再难听的话,哪怕李啸再使劲作践自已,自已除了乖乖受着,又安敢反驳半个字。

    想到这里,多尔衮脸泛苦笑,摇了摇头道“唐王多心了,在下安敢有甚心事。将来如何行事,任凭唐军裁处便是。”

    李啸哈哈一笑,便道“既如此,那现在协定已签,你与两位学士,就与我军第十一镇兵马一起返回盛京吧。对了,孤王告诉你,你此番回去,除了要迅速全面落实两国达成之协议外,另外一点就是,本王要你立即准备十万兵马,务必于十天内准备完毕,然后便随我军一道,入关去攻打李自成。”

    听到李啸这个要求,多尔衮不觉渐身一颤。

    这家伙,这么快就对自已颐指气使地下命令了,自已堂尝的大清摄政王,倒象是奴仆一般任其使唤。

    这个卑贱的辽东猎户,狗一样的贱民,现在却这般人五人六地向自视甚高的自已下达命令,而自已除了乖乖接受外,竟连半个反对的字眼都说不出来。

    可怜自已才与唐军讲和,便要把大清最精锐的军队,送给李啸去当炮灰,还不能说半个不字,这般屈辱,简直给从自已身上割肉还要痛苦。

    造化弄人,何以言之

    天杀的李啸啊

    多尔衮脸色难堪,将内心那口恶气吞了又吞,才在脸上挤出笑容道“好,一切全凭唐王安排。”

    李啸点点头,复道又要多尔衮随意闲聊了几句,便打发他与范文程和宁完我二人,与唐军第十一镇兵马,一道北返而去。

    北去盛京的路上,唐军统帅第十一镇镇长莫长荣一脸喜气洋洋,简直是去金窟捡宝一般欢喜无尽。而其手下将士,更是人人欢喜,意气昂扬,一路上口号与军歌交相唱起,响彻云宵。

    相比士气如虹兵强将锐的唐军,摄政王多尔衮与范文程以及宁完我等人,则如霜打了的茄子一般,一路人皆是垂头丧气,惶惶如丧家之犬。

    返回盛京后,在唐军监督下,议和条款在清国境内农一实施,有如一块巨石投入清潭,在清国之中掀起了剧烈的波澜。

    只不过,在唐军的强力镇压下,一切反对与动乱,皆被迅速平定,清国上下,终于开始痛苦地接受唐军作为征服者所下达的种种旨令,再不敢稍有违抗。

    而在十天后,由阿济格出任主将的十万兵马,业已准备完毕,随即南下辽阳,准备与唐军部队一道前往山海关,径攻李自成的心腹之地京津。




第八百八十四章 放弃京城,全力西逃
    接下来的时间里,清国上下,都在唐军的监督下,从内政到军事,完成彻底的整改。

    起始阶段,由于唐军的强力推行,以及各地官员的推脱与不配合,导致各地皆有骚乱发生,不过,唐军立即派出兵马,强力镇压了骚乱,又拿了大批不配合的清朝官员,很快便扭转了局势,各地骚乱被迅速平乱,清朝境内重获安稳。

    各地骚乱皆被唐军平定,种种措施与改变,皆开始走上正途。若站在盛京街头,或是其他地界,甚至在那清廷的龙兴之地赫图阿拉,一眼望去,街巷行人,皆如汉制,与内地城池差相仿佛。当地人无论满蒙汉,皆全是汉人装束,除了头发尚未长全,与内地汉人稍有差别外,基他基本完全一样,没有什么分别了。

    更可笑又可叹的的是,就连各地的清朝官员,也被唐军强令改成了汉官打扮,与明朝的官员装束,已是完全一样。

    这样的改变,对于清廷来说,堪谓诛心一击。

    在唐军命令下后约十天,多尔衮便集齐了十万清军,由英亲王阿济格指挥,在盛京城南门外送别,准备让其去当唐军的仆从军,去配合唐军跟大顺作战。

    而给阿济格的十万清军送行的当天,站在盛京南门处的多尔衮与一众朝臣,一眼望去,林林总总,衣紫佩红,皆是明朝官服,除了还不能戴发冠外,亦几乎与汉人官员没有任何差异。

    身着明朝亲王服饰的多尔衮,与一众衣紫着红的官员,默默无言送那与汉将装扮无异的阿济格上马。

    “阿济格,此番前去,务必保重。”多尔衮望着端坐马上的阿济格,声音竟不觉哽咽。

    他很想多说两名,只不过,在看到旁边有唐军监抚司的文官的冷冷斜视,又不得不将满肚子话生生咽了回去。

    阿济格一脸凝重,点了点头,亦不多话,只是拱手抱拳,便长喝一声,引兵南去。在他们身后,大批清军紧跟他行动。而在清军两旁,则有唐军第十一镇兵马负责监督押运,十万大军阵势浩大,卷起漫天烟尘,滚滚南下而去。

    在又目睹那十万兵马在唐军兵马的引领下,一路逶施南下,终至消失不见后,多尔衮与一众朝臣才黯然回返,各人自散。

    返回盛京皇宫后,多尔衮忍不住仰天长叹。

    这般送别,真有种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之感啊。

    半个时辰后,在盛京衍庆宫内,身着明朝亲王蟒袍袍服饰的多尔衮,与换了明朝太后装束的布木布泰,二人相对无言,默然对坐。

    终于,还是多尔衮一声长叹开了口,低声道“大玉儿,阿济格此番统兵前去,本王已暗中嘱咐过他,务必爱惜兵马,小心行事,不可傻乎乎地真给唐军当炮灰,他业已向本王作了承诺,保证会”

    “摄政王,不必再说这些了。”布木布泰一声苦笑,便道“阿济格莽汉一个,缺智少谋,此番前去,能把这支兵马给最终带回来,已是十分不易,安可奢望其他。本宫只是心下感叹,现在大清国虽免去战祸,得以存续下去,但从上至下,却被唐军改得已成这般模样,已然是当年的南宋还要卑微无奈的附属之国。本宫心下,每念及此,实是甚为忧伤。只怕将来之情形,大清会有全国沦陷,再不复振作之可能。”

    多尔衮内心纠结而痛苦,却亦不得不安慰她道“大玉儿,休要这般感伤,事情并未坏到恁般地步,尚可暗中有所作为。毕竟,这移风易俗之事,乃是水磨功夫,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年深岁久方见其功,李啸这般施为,虽凭唐军之暴力,将百姓与官员全部压服,但各人心下却是愤恨难当,只不过,暂时不得不服从其淫威罢了。若将来唐军控制力减弱,或其国中生变,本王相信,让大清的官员与百姓重返旧俗,当非难事。”

    布木布泰没有回话,只是眼眶又渐渐泛红,她低低地说道“唉,我等寄身虎爪之下,保全性命已是难得,再说其他,均是无益。本宫只是感觉,唐军现在虽放我等一条生路,只怕那唐王李啸,在将来解决了李自成之后,最终还是不会放过我们,那时候,我大清复能何为呢”

    布木布泰这凄声一问,有如一根尖刺,狠狠扎在多尔衮的心头。

    是啊,现在全国上下,从官员到百姓,从朝政到兵马,都在唐军控制之下,自已竟是形同傀儡一般,这样的局面,虽然暂时无事,若是将来唐军万一翻脸,自已除了乖乖束手就擒之外,复能何为呢

    大清国上下,无论是宗室官员,还是平民百姓,皆系于李啸一念之中,这般危局,又怎一个辛楚可以形容。

    多尔衮一声轻叹,复安慰道“大玉儿,勿作杞人之忧。我看李啸行事,向来讲求信义,当不会轻易行这般无赖之事。更何况,李自成的大顺,已历经年,手下兵马众多,地盘亦是极大,想来唐军虽是势大,却是一时难灭,我等还有足够时间,来让大清慢慢恢复元气。而时局到时又将如何变化,且再看不迟。”

    说到这里,他亦暗自一叹,复道“若唐军真这般无耻,强行撕毁协议,那我等也还有一手可为。那就是化整为零,遁入北面山林,如先祖故事,与唐军长期游击对战。只不过,到了这般时候,这盛京与诸多州镇,怕是难保了。不过这样的事情,毕竟是远景,太后不必过于担虑,以免徒劳心神,伤了自身。”

    布木布泰一声苦笑,再不多言,二人一同陷于沉默。

    辽东之地恢复平静后,中原之地,却是风起云涌。

    李啸与清廷达成协议后,立即从辽东抽调回第二镇、第十四镇两镇兵马以及尚之信部兵两万共计十三余万,以及仆从的十万清军,一同开赴锦州,准备从锦州一道直入山海关,从而给李自成来个黑虎掏心,从北面直攻京师重地。

    李啸为确保此战得以一击致胜,更是早早派出手下,前往海外传令朝鲜与日本,令他们各出精锐兵马五万,务必于半个月内登陆山东,与在此地的唐军第一镇、第六镇兵马一道,从南边夹攻京城。

    而为了配合唐军进攻京城的计划,李啸又下令,南方正与大顺军主力对战的唐军第七镇、第十三镇、第十五镇兵马,摆出更凶猛的攻击姿态,佯攻对面的顺军,让他们无法从南方战场抽身返回。

    至于在宣府北路的第四镇及第十二镇兵马,则是全力攻打山西一带,力阻陕甘的顺军入援京城,从而李自成的北京城,被唐军全力围攻,成关门打狗之势。

    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大战役,终于要开始了。

    唐军从辽东撤走,正从四面八方向京城涌来,即将向北京城发动全面进攻的可怕消息,自是迅速地传入大顺宫中,闻得消息的李自成,自是惊恐万丈。

    他几乎凭直觉能感受到,唐军此番来攻,估计是要与自已最终决战了,一战定天下了。

    大顺的终点,难道,这么快就要到来了么

    李自成立即将最信任的两名谋士牛金星与宋献策唤来,一道于东暖阁内紧急议事。

    此时东暖阁内,天气已然入秋,凉风习习,有一种褪尽暑热的清爽。只不过,在东暖阁中的君臣三人,却皆是满脸愁色,忧心忡忡。

    李自成拧眉怒目,率先开口骂道“他奶奶个熊真没想到,李啸这厮竟有如此能耐,能在几个月内就压服了清廷,让他们称臣纳贡,还全部改了汉俗,这般功业,莫是明朝有人可及,便是古今中外,亦是罕见。现在倒好,唐军从辽东撤兵,又裹胁了十万清军当仆从军,还有朝鲜与日本的兵马亦来参战,从南到北,约数十万大军,全力杀奔我大京城而来。现在的局面,可谓危险万分,有如累卵呢。二位,你们也别傻愣着了,有什么高见,尽快说来,只有有理,俺一定尽量采纳。”

    牛金星与宋献策二人对视一眼,不觉皆脸现尴尬神情。只不过,李自成现在问上头来,不答可不成。

    牛金星轻咳一声“皇上,以在下之见,现在我大顺军兵,国中主力,基本都在南方抵御唐军的进攻,这京师之中,兵力严重不足,短时间内又难以调派纠集兵力,已是断然不可久守,需得赶紧另作打算,方为妥当。”

    “什么意思另作打算莫非你牛大眼,是想劝俺弃了这北京城不成”李自成皱起眉头。

    牛金星嗫嚅着嘴,却不敢言,宋献策微叹一声,从一旁插话过来“陛下,恕在下直言,现在京师之中,仅有临时召集的兵马三万余人,如何可抵挡唐军及其仆从的数十万大军若不顾时势,强要抵抗,只怕瞬间便要灰飞烟灭。恕在下直言,若京城一破,大王只怕难逃唐军之手哇,这却该如何省得”

    说到这里,宋献策亦一脸惆怅之色,接下来的话,他怎么都说不出口。

    李自成脸现烦躁之色,恨恨道“难道除了离开京师,就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了吗再说了,若离了京城,我等复能去哪呢”

    “陛下,现在京师难守,我等确是不宜在此固守待毙。以微臣之见,咱们不若放弃京师,尽快退守陕甘,然后凭着潼关固守,方可有一线生机。”牛金星急急回道。
1...361362363364365...4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