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哼,俺也听说了,那些天杀的鞑子,简直比禽兽更恶毒!听说这些鞑子天天吃肉,胯下那根东西都是一直翘挺着的,见了女人,那就是饿狼见了羊!那叫一个奸杀掳掠无恶不作,唉,这北边的百姓,可真是遭了大难了。”
“唉,幸亏咱们山东有李大人,才打完入寇山东的流贼,保得咱们这一方清平安靖。又北去抗击东虏鞑子,为皇上分忧,为北边的百姓救命。李大人治军有方,又心存仁厚,真真是万家生佛再世啊。”
“等俺长大了,俺也要去投李大人的军伍,杀流寇,杀鞑子,俺也要吃李大人的饭,穿李大人的衣,跟定李大人立功名!”
。。。。。。
从出发到现在,李啸一直没有看到祖婉儿的身影。
自从那天李啸还是不准她去后,她便再没和李啸说话,也没来过李啸的住处。偶尔两人碰面了,祖婉儿也是一脸冷漠地离开。
见得祖婉儿这副模样,李啸心中虽颇有歉疚,但他还是没有任何松口。这祖婉儿纵然对自已不满,也由不得她。毕竟这出兵打仗,岂是儿戏。
只有等自已出征返回后,再去跟她解释宽慰一番吧。
李啸默默在想,也许自已出征时,这个姑娘可能还在房间休息。唉,这样也好,不必为送别而伤心。
到快到北面的金乡县地界时,李啸纵马趋前,检查各军兵行进情况。
在经过医师队伍时,李啸冷眼瞥见,一个看似熟悉的身影,见得自已过来后,连忙往那些伙计从中缩去。
“吁!”
一脸大惊失色的李啸,勒住马缰
第九十八章 汇合
这时,一旁的兖州知府尼澄笑道:“李千户,还不见过郡王”
李啸迅速反应过来,根据前世的明史记载,这名年轻的贵族公子,这位尼澄所说的郡王,当是鲁王府内的郡王朱以派了。
按真实历史的走向,鲁王朱寿鋐于崇祯九年去世,因无子女,继任鲁王者,为其弟泰兴王朱寿镛,朱寿镛继位三年多后便死了,随即又由其长子朱以派于崇祯十二年我继任鲁王。
这位朱以派,更是命途多舛,仅仅只当二年多鲁王,便在崇祯十五年之时,因清兵入寇山东攻克兖州,为不落于清兵之手,自缢身亡。长子朱弘及弟朱以衍、朱以江一并殉难。两年后其幼弟朱以海嗣位。后来,成为了明末著名的鲁监国。
“卑职李啸,见过郡王。卑职甲胄在身,礼仪不周之处,还望郡王莫怪。”李啸行了个半跪之姿,神情郑重地向朱以派拱手行礼。
方才见得这支铁甲森森,整齐肃然的军伍从自已前面行过时,朱以派心中颇有些畏然之情。他在心下暗想,却不那个指挥官李啸,是何等样人物,才练得这般强军出来。
现在见得一身白摆牙喇兵盔甲的李啸,竟是这般年轻,却在自已面子这般恭谨,朱以派心中,一阵莫名爽快。
这年头,随着战乱四起,这些散居全国各地的大明宗室们,都能感觉到,当地的军将对待他们的态度,是越来越粗疏傲慢。
山东总兵刘泽清就是一个典型。
前段时间,黑蝎子部流寇北侵兖州,在单县之地烧杀抢掠,兖州各地都十分恐惧。几乎每天都有流言传来,说流寇即将北上,要直取兖州城,更让鲁王府全族惊惶不已。
朱寿鋐亲自写信给山东巡抚李懋芳和山东总兵刘泽清,求他们早日发兵平寇,却一直没得到肯定的答复。
其中的原因则是,巡抚李懋芳无法调动那些阳奉阴违的跋扈兵将,而总兵刘泽清则是一心只打自已的小算盘,想要保存实力,对于鲁王朱寿鋐的请求嗤之以鼻。
刘泽清找的理由也与和对李懋芳说的一样,不是兵马受损尚未齐整,便是粮饷不足军无战心,让朱寿鋐碰了一鼻子灰。
在鲁王朱寿鋐几乎无奈地想向朝廷请求援军之时,那远在登莱之地的李啸军,有如猛虎出山,进击千里,竟将这股猖獗多时的流寇一举消灭。
当黑蝎子部被全部消灭的消息传到兖州的鲁王府时,焦急万分的朱寿鋐,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而在听说这个领军大将李啸,只有二十多岁时,心情极好的他在感激之余,更充满了好奇。
没想到我大明朝中,竟有这样的少年名将,倒是难得!
朱寿鋐在心下认定,这个李啸,虽然官职低微,却是个可以用心结交的人物。如果能把此人的力量作为鲁王府的借力与凭护,却是好事一桩。
由于祖制规定,宗室不得擅离居城,朱寿鋐无法去见一下这个李啸。而且由于彼此素无往来,李啸品阶也太低了些,平白无故地叫李啸前来鲁王府内,似乎也不太合适。
在得知李啸即将出兵北直隶或宣府镇,以拱卫京师的消息后,朱寿鋐终于找到了结识李啸的机会。
他派出郡王朱以派,当李啸军路过兖州时,以犒军的方式,借以结识李啸,并希望以这次相见,彼此拉上关系。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他让朱以派注意暗中观察一下这个李啸,看看此人言行谈吐,以此来揣测一下此人将来的前程运景。
毕竟这次只是试探性接触,若以后李啸真的还能出人头地乃至飞黄腾达,鲁王朱寿鋐也会想出更多的办法,来好好笼络这位崭露头角的青年名俊。
现在李啸的恭敬态度,无疑给朱以派留下了良好的初步印象。
“李千户不必多礼,快快请起。”朱以派虚扶了一下李啸,待其起身后,又笑着说道:“李千户为国效力,千里驱驰,先击流贼再抗鞑子,实是令人钦佩。吾鲁王府有心结识李千户,现略备酒肉,以犒劳全军将士,还望李千户笑纳。”
“群王客气了,李啸身为大明武将,为国效力实是本份。将士们行军至此,正是肚腹饥馁,现有郡王这般破费,犒劳我军,实让李啸感铭之至。”李啸脸带微笑,又是拱手一谢。
见两人言语甚欢,一旁的知府尼澄笑道:“好了,现在洒菜皆已齐备,就请郡王与千户一同入席吧。”
很快,沿着泗水河边,摆开了数百张大桌,已是饥肠辘辘的全军将士大快朵颐,吃得好不痛快。
朱以派注意到,李啸全军,虽吃得欢快,却无一人敢私自饮酒。这让他心下,对这个同席而坐的李啸,又多了几分敬意。
不多时,酒宴已毕,朱以派向李啸提出,邀其入兖州城中休息,被李啸以军情紧急婉拒,随后李啸再次谢过鲁王朱寿鋐的此番盛情,便与朱以派尼澄等人告辞,继续率军向北出发。
望着李啸军消失在远方,知府尼澄感叹道:“我兖州有这般强军驻此,实为百姓之福也。”
朱以派没有说话,只是脸上浮起淡淡微笑。
行经济南府时,巡抚李懋芳以个人名义,派陈子龙送来了一百石粮草。见是好友陈子龙亲自送来,李啸心情极好,自是笑纳。
“李千户,此去京师,却需小心。”陈子龙一脸郑重地叮嘱他。
李啸看得懂他的眼神,他声音低沉地回道:“卧子,你放心吧,本官此去,自有分寸。”
陈子龙随后与李啸并马而行,陪送了一段远路。
李啸停住马蹄,笑着拍着陈子龙肩膀说道:“卧子啊,百里相送,终有一别,你且回去吧。且待本官返回,到时再与你好好喝个痛快。”
陈子龙大笑起来:“学生虽不胜酒力,但定会舍命陪君子!”
离开济南府,五天后的黄昏时分,加快了行军速度的李啸军,终于来到了武定州,到达了姚文昌驻军之处。
李啸军行自此处,各人皆是疲累,自是连忙安营扎寨不提。而李啸本人,则带着甲总总长田威与副总长段时棨两人,前去姚文昌营中拜见这位姚参将。
“末将李啸,参见参将大人。”李啸入得帐来,向正端坐椅上姚文昌拱手致礼。
“哦,原来,你就是那个李啸。”姚文昌低沉的声音,带着一种金属般的沙沙声。
“正是在下。”
李啸斜眼瞥见,眼前这位穿着紧身常服的姚参将的这副形象,实在不佳,塌鼻子、招风耳,长着一双眼褶很长的圆眼,下颏尖瘦如楔,种种不协调集中在脸上,看上去颇为滑稽。
李啸甚至听到了后面田威微小的窃笑声。
李啸低咳了一声,田威才把笑声憋回肚子里。
在李啸偷偷打量姚文昌,姚文量也是仔细观看一脸平静之色的李啸。
这个李啸,如此年轻,当日竟能把郑隆芳打得大败,倒是令人奇怪。
姚文昌是刘泽清手下的“四大金钢”之一。所谓四大金钢,乃是指其手下最为得力的四名位高权重的四名将领。
这四人,分别是副将李洪基、副将施风仪、参将黄国琦、和参将姚文昌。
前几个月率领3000马步军进攻李啸赤凤堡的参将郑隆芳,相比上面这四位来说,无论是战功还是威望,都要差劲得多。
他能被提为参将,全是因为其妹妹是刘泽清所宠爱的一名侧室之故,凭这裙带关系和枕边风,郑隆芳才平步青云,一路升到参将之位。
当日,各人皆以为,进攻有内奸引导的赤凤堡,实在是手到擒来之事。想到攻下赤凤堡后,堡内那大批财物,简直就如赤.祼的美女在床上等着自已扑上去一般,各名将领无不垂涎三尺,争相表态要统军前往。
最终,郑隆芳
第九十九章 去处
次日天刚放亮,姚文昌部与李啸部,拔营起行,继续向京师进发。
姚文昌选的路径,是从武定州进入北直隶的庆云县,到过盐山县,再到沧州,再北上青县,随后折向西北的顺天府保定,然后一路北上,过霸州,固安,最后从京师南端的永定门进入北京城内。
由于李啸军行进速度快,不知不觉两军已拉开距离。数日后,一日行程将近是姚文昌部两倍的李啸军,已远远地将只能日行三十里的姚文昌部甩在后面。
李啸刻意加快行军速度,也有无奈之因。现在全军一千二百多人,路上的粮食消耗极快,因为每天行军辛苦,一个战兵一天消耗米粮可达三斤。一石188斤米粮中,脱去麸皮杂质等物后,只能吃到150斤左右。那一天算下来,消耗的消食便有近25石。若按姚文昌部的行军速度,那路上的粮食消耗将增加近一倍!
李啸为保证粮食供应,采用的是沿途不断购粮以补充消耗的方式,让运粮的四轮马车上,总是有充足的粮食存量。只是入得北直隶地界以来,当地粮价腾贵,一石米粮竟可达四五两!为了降低粮食消耗的速度,李啸只有加快行军以期早日到达。
在李啸部与姚文昌部还在北直隶南部辛苦行进之时,大明帝国的宣府与大同一带,情况愈发糜烂。
六月二十日,皇太极命贝勒德格类率两蓝旗,及蒙古巴林部,土默特部,扎鲁特部之兵,从独石口进入明境,一路烧杀抢掠,直至朔州。
六月三十日,皇太极命贝勒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率两白旗及蒙古阿禄翁牛特部,插汉部新附之兵,从宣府龙门关外边墙处入关,由宣府攻往朔州一带。
七月初八,皇太极与贝勒豪格、阿巴泰亲率两黄旗、汉军兵、孔有德部天佑兵、尚可喜部天助兵,一同入寇尚方堡,同样从宣府往朔州一带烧杀抢掠而去。
后金军攻势极猛,各地明军根本无法抵挡。宣府总兵张全昌,大同总兵曹文绍等,连战皆败,只敢据守重要州城,再没人敢撄后金的健锐兵锋。
而宣大总督张宗衡,宣府巡抚焦源清,大同巡抚胡沾恩,山西巡抚戴君恩等人,因为抗鞑不力,皆受到了盛怒不已的崇祯皇帝亲笔谕令的严辞斥责。
更让人心忧的是,后金猖獗入寇,还造成了一个更可怕的结果。
七月底,由于朝廷紧急抽调各地军兵抵抗后金的人侵,原本将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困在车箱峡的五省总督陈奇瑜,一面要应付朝廷不断催促限期剿灭流贼的谕令,一面还不得不不断地抽兵北上,以分担宣府与大同的后金入寇压力。全体剿寇军兵原本旺盛的士气,顿时消沮了不少。
陈奇瑜为了尽快结束这场地剿匪战事,下令对车箱峡内的匪寇加大进攻强度,以迫使他们尽快投降。
只不过,陈奇瑜这般无奈举动,却被一个人看破了他的心机。
此人,便是李自成的谋士顾君恩。
他向李自成等流寇头目建议道:“各位头领,那陈奇瑜这般加紧进攻我义军,却是技穷之故,想早日结束战争罢了。此人这般心急,我军却正好将计就计。”
李自成等人听闻他这般说,皆是心动,连忙让他详说其计。
“各位头领,我义军之中,尚有许多财宝妇女,何不用来贿赂此人,打通关节。有这些财宝美女奉上,那陈奇瑜及手下各将,安可不动心。他们现在本就一心想早日结束此战,我军若能虚假投降,岂不正如其意我军还有数万之众,实力尚足。只要此人答应,让我军平安出了峡谷,我义军便是猛虎入山,飞鸟投林,那陈奇瑜将再难制我义军。”
顾君恩说完,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头领,皆称此计大妙。遂派使者以重宝和许多美女送给陈奇瑜及手下兵将,称愿投降官军。
使者言辞卑切,又有诸多财宝美女送上,陈奇瑜及一众部将皆是大喜,立即答应了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投降请求。
这些老奸巨滑的流贼,一出车箱峡,立即杀官复叛,把陈奇瑜安置的50多名安抚官全部杀尽,随即入寇凤翔、仁寿等临近县城,流寇的势力,又开始在陕西等地重新炽盛起来。
陈奇瑜见闯了大祸,后悔不迭,为图自保,就把责任推给陕西巡抚练国事。他上奏章劾弹练国事,说他不听指挥,肆意妄为,逼反了本以投降的流寇,这才让自已功亏一積云云。
而陕西巡抚练图事,闻得陈奇瑜欲把自已当成替罪羊的消息,也急忙上奏章给皇帝。
他在奏章中写道:“汉南流贼尽入车箱峡,本已入死地,剿灭可期。奈何总督陈奇瑜,却传檄停止进剿,转而接受流寇的投降。臣当时听闻,便觉大骇!据悉峡内流寇有四万之众,哪怕是真心投降,这多么人的饮食供给,又能从何而来,还不是要四处去剽掠地方!而我军现在围剿的官军,因因连连抽调,只剩二万余人,人数只有流寇一半。原本凭借车箱峡之险,我军兵力尚可固守,现在把流寇放出车箱峡,简直是放虎入林,释龙入水,还有何法可制!。。。。。。”
。。。。。。
京城。
乾清宫。
宫中热浪翻涌,酷热袭人,外面那几排被热毒太阳晒得蔫头蔫脑的槐树中,蝉声嘶鸣,声声不歇,尤添了让人焦躁的暑热。
练国事这封奏章,从崇祯皇帝手中,缓缓滑落于地。
“砰!”
崇祯右手狠狠砸在御桌上,精瓷茶杯瞬间被震翻,骨碌碌从桌上滚落,随即摔得粉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