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在各各地主签了文书,以及与李啸手下官员交割了银两与粮草后,心下大悦的李啸,安排了盛大的宴席,款待邓云功及一众地主。
宴上,李啸与邓云功、顾之道、王升桐等人推杯换盏,喝得十分尽兴。宴毕,邓云功等人告辞而去,又复叮嘱李啸早日出兵,李啸自是大笑答应。
两天后,一个晴朗的初冬之晨,李啸带上全体甲总军兵,连同从城墙头下卸下的6门红夷大炮,加上辅兵与后勤队,总共两千多人,盔甲鲜明,旌旗招展,浩浩荡荡地前往招远县而去。
说实话,李啸军这般兴师动众地前往招远县,去剿灭那700百多名金翅岭匪贼,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感觉。
但李啸就是要制造这种威慑力,从气势上就要压倒对手。
这盛大的兵势所形成的强烈威压感,也可让招远县令邓云功,对自已更加慑服,李啸军今后在招远县内驻扎,也可更加减少摩擦与阻力。
赤凤卫与招远县接壤,李啸军行进了不到两个时辰,便到达了招远县城。
招远县城的百姓亦是个个满脸喜色,欢呼雀跃地出城来看这支杀土匪、斩流寇,灭鞑子的威名赫赫之师。
刀枪耀目,军伍森严的李啸军,有如一股充满凌厉气息的钢铁洪流,出现在百姓面前后,所有的招远百姓不由得都被李啸军那壮盛的军容,严整的军纪,先进的火炮所震慑。
“瞧见没!这李大人的兵马,端的一派森严整齐的军旅气象!啧啧,真让小老儿开了眼界,这才是咱们大明官军的样子啊!”
“阿公说得好,我看,李指挥使大人之军与当日的戚家军相比,也不遑多让。”
“还是县令邓大人有办法,能邀来李大人这样的精锐官军来剿匪,哼,那般盘据金翅岭的狗杂种好日子到头了!”
“听说李大人的赤凤城建设得可好了,唉,真希望李大人来了就别走了,保我招远县百姓长治久安啊。”
百姓们三五成堆七嘴八舌地评论着前面不远处,整齐行过一脸肃然的李啸军,每个百姓脸上都是满满的欣赏与钦敬。
很快,李啸军到达招远县城下,此时城门大开,招远县令邓云功率手下大小吏员与一众衙役,一脸喜色地出城迎接,随即安排牛酒犒军,大宴将士。
宴毕后,邓云功邀请李啸军全军先休息一天,明日再去金翅岭剿匪,却被李啸谢绝了。
李啸认为,现在尚是中午,全军士气旺盛,正好一鼓作气攻向金翅岭,实不可误了战机。
在李啸全军重新准备出发时,邓云功端起满满一碗水酒,再向李啸致敬道:“请李指挥使满饮此杯,还望早日凯旋。”
穿着整饰一新的白摆牙喇盔甲的李啸,意气勃发,大笑接过碗来,仰脖一口饮尽,将碗朝地上砰地一摔,大喝道:“此征金翅岭,必胜而归!”
李啸豪言一出,全军将士高声大喝:“必胜而归!”
“万胜!”
“万胜!”
“万胜!。。。。。。”
洪亮高昂的口号声喊过,慷慨激昂的满江红军歌又开始响起,李啸辞别邓云功及一众官员,以飞鹞子开路侦查,整齐有序向金翅岭挺进。
邓云功眼神复杂地看着李啸的军旅缓缓消失在目光的尽头。心下满是期待与不安。
为了便于与李啸军联系,他专门派了两名小校,跟随李啸军行动,如有何消息与需求,便让他们立刻回报。
三天时间,很快又过去了。
“捷报!”
“捷报!”
在这一天的中午时分,两名小校一同飞奔打马入城,两人风尘仆仆的脸上,皆是满满的欢喜之情,未入城门,两人便纵声高喊:“各位乡亲,各位父老,李指挥使大获全胜,金翅岭匪徒已全被我大明官军消灭!”
全城百姓立刻轰动,人人脸上满是惊喜的笑容,立即互相传递官军获胜的喜讯,整座县城陷入无尽的欢喜之中。
两名小校不敢稍歇,打马直奔入了县衙。
得到消息的何师爷,飞奔跑入客厅,连忙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报告给县令邓云功。
邓云功正在喝茶,闻得如此喜讯,正喝到半路的一口茶,猛地喷溅而出,洒了一地。
邓云功虽被呛得咳嗽连声,一脸涨得通红,却急急地对何师爷说道:“快,快唤两人入内,待我好生问个究竟。”
精神焕发一脸喜色的两名小校,气喘吁吁地跑入客厅,随即伏跪于地,大声地向县令邓云功禀报了李啸军获胜的消息。(以下分称小校甲乙)
“李啸军竟
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矿 扩军
招远县令邓云功猜得没错,此时的李啸,正在端坐在鸡头崖的议事厅中,一脸喜悦地听监抚司副司长管毅,报告这次剿匪作战的成果。
“李大人,本次作战,我军战死6人,受伤10人,共斩杀包括匪首刀疤头在内的的匪徒196人,俘获526人,缴获黄金530余两,银子总计3万6千余两,粮食5万3千余石,绸缎绫罗700多匹,另缴获刀枪剑盾之类武器无算。”
李啸微微一笑,对管毅说道:“很好,看来我军此战,收获甚大,就如前例,给诸位有功将士下发赏赐与抚恤吧。”
管毅点头应诺,然后又压低声音笑着对李啸说道:“大人,方才在下带人去割那些俘虏耳朵之际,有一名看似小头目一般的匪贼,连忙向我军大声磕头求饶,说有一件重大机密事件要向我军禀报,以求我军放过他,不要割掉他的耳朵。”
“哦,此人所说何事”
“他说,这金翅岭中,有一个刚刚发现还未来得及开采的天然金矿!”管毅脸上满是兴奋之色。
“是么,快快带上来,待本官亲自审问。”
很快,一名面带血污,衣衫被撕烂,用绳子倒背着手绑得紧紧的匪贼,被押到李啸面前。
“跪下!”一名军士怒喝一声,随即在其膝弯处猛踢一脚,这匪徒一声哀嚎,扑通跪地。
李啸挥挥手,示意旁人退下,房间中,只留下李啸与管毅二人。
“你叫什么名字”李啸和颜悦色地问道。
“禀大人,在下贱名马棠,登州人氏,曾在栖霞县北曲山金矿当矿头,后因登州叛军作乱,北曲山金矿被叛军一把火烧光,在下家小亦尽被叛军所杀。小人仓皇东逃,后经这金翅岭时,
因走投无路,方不得已入山为匪,赖以活命。”马棠急急地为自已简介了一番。
“哦,这样啊,看来马棠你也是个苦命人出身啊。本官可以对你过往诸事,既往不咎,只是你说,这金翅岭中,藏有金矿,可是属实”李啸平静问道。
李啸对马棠的这番自我简介,并不感兴趣,毕竟这些时过境迁又可随意编造的东西,想要核查真伪几不可能。李啸现在最想了解的,便是这金翅岭金矿之事。
“大人,小人所说,绝无虚言,小人自去年来到金翅岭,平时闲时,便四处查看这金翅岭地形地貌,后发现,在金翅岭后部,有藏量极丰的沙金矿,如果能开采,小人敢保证,一年产金万两,当不在话下。”
“此话当真”
“绝无虚言,若大人不信,到时产不出金子,小人这颗不值钱的脑袋,任大人拿去!”马棠说完,伏地连连磕头。
“那便怪了,你为何不对那匪首刀疤头早些说明此事”一旁的管毅插话过来。
“禀大人,刀疤头为人甚是苟厉,属下犯错,必是严惩。小的之所以不立刻上报,是怕情况不明,万一弄错没有金矿,刀疤头必不会轻饶了小人。直到前一个月,小人经反复检验调查,确定当地确有金矿,并取了样品后,才向其通报此事。那刀疤头知道当地有金矿,亦是大喜,随后将在下提拔为小头目,让在下筹画这金矿开采工作,并决定要从招远县抢些村民来作矿工,谁在这金矿尚在筹备之中,大人你们便攻下这金翅岭。。。。。。”马棠言语嗫嚅,说到这句话时,他声间变得很低,一边小心地看着李啸的脸色。
李啸心下暗笑,这刀疤头还真是个倒霉鬼,好不容易发现的金矿,半分黄金未得,便全部落入老子手中,这也算是天意吧。
“马棠,这样吧,本官任命你为这金翅岭金矿之探挖负责人,负责当地金矿开采工作,由我赤凤卫工业司派出人员协助于你,另外,现在这五百多名被割去双耳的匪徒,皆作为你手下矿工使用。”李啸清晰地下令道。
“多谢大人赏拔,在下向大人保证,定会尽快将这金矿建好产金。”见自已逃过了被割去双耳的惩罚,还被任命为金矿负责人的马棠,一脸喜不自胜的神情,又向李啸连连磕头。
李啸满意地点点头:“很好,你好好做,将来本官还会更加重用你。不过,这金翅岭内有金矿一事,属于我军机密,在正式投产之前,不得对任何人说,明白吗”
“小人明白,这等机密事项,小人绝对不会对任何人说,手下的矿工,也会对他们严加看管牢牢约束。”马棠急急说道。
李啸脸露微笑,他知道,这金矿真的开采起来,想绝对保密是不可能的。只是,在开采前,却绝对没必要大肆张扬,从而给自已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在下发赏赐与抚恤后,李啸率军返回赤凤卫。
他只留了下了一队一百人的枪兵,看守这些即将成为矿工的俘虏,又留下了2万石粮食,以备到时驻守的军兵与矿工们吃用,便押着大批缴获的金银与粮食,凯旋而归。
马棠也被李啸带回,准备到时让他先与工业司人员,详细说明金翅岭的金矿开采情况,从而和工业司派出的监管人员一起,从钱粮司领取金矿开采费用,并筹备要购买哪些挖掘设备。
李啸全军经过招远县时,招远县令邓云功及全城百姓一齐出城迎接。
一个鼓鼓囊囊血糊糊麻袋丢在邓云功脚边。
邓云功正欲发问,一旁的小校甲立刻大声说道:“大人,没看出来么,这些就是那匪首刀疤头的首级,和那些匪徒的耳朵啊!”
邓云功顿时一脸灿烂的笑容,他掂须赞道:“李大人真真智勇双全之士,为我招远县除了如此巨害,本县令代全城百姓谢过大人!”
邓云功随即令人将刀疤头那颗狰狞的首级,从麻袋中取出,挂在城门正上方,那一麻袋耳朵,也被挂在刀疤头首级的一旁。
此时,全城百姓轰动,人们拥挤着踮起脚往城门上头看,仿佛那刀疤头的首级,一麻袋耳朵是前所未见宝贝一般。还有不少被土匪祸害的百姓,指着刀疤头的首级,痛哭唾骂不已。
“各位乡亲,各位父老,李啸现在已全灭金翅岭匪部,以后,这招远县,就是太平天下了。”李啸一脸笑容地向百姓们大声喝喊说道。
他的话语刚落,百姓中立刻又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
让李啸没想到的是,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带着一众百姓,齐刷刷地在李啸马前跪下。老者话气颤巍巍地说道:“大人若离去,我等只恐匪徒复据金翅岭作乱,求大人常驻我招远县,以为我百姓依仗与屏护矣。”
“求大人常驻招远县。”跪地的百姓异口同声喊道。
后面有更多的百姓跪下,求李啸常驻招远县的喊声更是响彻云霄。
邓云功一脸尴尬,虽说他已将金翅岭划于李啸管理,却未曾想到李啸的军队如此得民心。他心下暗忖,看来自已当日答应划予金翅岭给李啸,实乃明智之举。
李啸急忙下马扶起老者,他一脸真挚地说道:“老丈放心,我李啸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从现在开始,金翅岭之处,有我军长期驻扎,再不会有匪徒占据,各位皆可安居乐业,不必复忧。”
李啸语毕,全城百姓顿时又是欢声雷动。
一片军民同乐的气氛中,招远县令邓云功,随即安排牛酒盛宴,为李啸全军庆功。
是日,李啸接受邓云功等招远县官员、全城各位百姓代表,属下将士的轮番敬酒,大醉回营。
李啸在招远县休息了一夜,次日方率兵返回赤凤卫。
车磷磷,马萧萧,李啸军一路军歌嘹亮,队伍的前头,猛虎啸日军旗与大明日月旗猎猎招展,交相辉映着朝升的太阳。
返回赤凤卫的路上,李啸一脸灿烂的笑容。
金翅岭顺利拿下,又发现了一个藏量极丰的金矿,让李啸心下欢喜无限。
现在,李啸军中产业,除了传统的粮食生产外,所有拥的诸如钢铁、羊毛纺织、盐业、蚕桑,金矿等,这些能带来丰存利润的工业项目,才是李啸军今后发展的基石所在。
李啸粗算了一下,这些产业都是都正常化运作后,一年至少一百多万两银子的利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那时候,李啸军将再不会为钱粮二字犯愁了。
心下欢喜的李啸,很快又在想,这些目标尚是远景,现在那宣府镇那2万余人的流民,已被自已下令带到赤凤卫来,那要怎么安排他们呢
李啸想到的方法中,第一步,便是扩军。
乱世之中,兵马为先。
现在流寇与鞑子在一天天壮大,大明帝国却在一天天走向深渊,在这样危机重重的环境下,如果相关没有足够的兵力加以保护,李啸相信,自已辛苦得来的一切,随时都可能化为流水。
故李啸返回赤凤卫后,便召集手下主要将领,商讨扩军事宜。
听闻李啸扩军的想法,田威、安和尚等人,皆是一脸喜色,纷纷表示完全拥护李啸的做法。
这些粗汉的想法很简单,有了更多的兵马,才能打更大的阵仗,自已也能获得更
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托
崇祯七年十一月上旬,将赤凤卫诸事安排完毕的李啸,带着陈子龙等一众随从,前往铁龙城。
自九月中旬返回山东,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李啸终于得空前往山东单县的铁龙城,检查这座钢铁之城的各项工作进度。
李啸一行人从赤凤卫出发,一路西行,他拟定的路线是,自东往西过莱州,青州,济南,然后转而南下兖州,直至单县。
行经济南时,李啸去巡抚官署,拜见了山东巡抚李懋芳。
让李啸颇感意外的是,李懋芳对李啸等人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客厅中,李懋芳端着一个精致的茶杯,向李啸微微一举,笑道:“李指挥使,这是本宪一名故人,专门带来的上好雨前茶,请李指挥使一尝。”
李啸一脸恭敬神情,他端着茶杯,轻呷一口,便向李懋芳微笑说道:“巡抚大人,果真好茶,入口绵润甘爽,倒让人回味无穷。”
李懋芳忙道:“既然李指挥使喜欢,这雨前茶,本宪聊表微意,便送予李指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