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另外,李啸决定,给每总配备投石机60架,投石兵员由辅兵担任,因为操作简单,若兵员人数不够,可临时从驻城招一批青壮过来帮忙。
这样一总的兵马总数为5590人,步兵、骑兵、火器部队皆有,初步具备了独挡一面的能力。
其余的火炮火铳部队,因其人数尚少,暂且全部归由赤凤总负责。而横行哨,因为军中精锐亦是不多,这400人的横行哨,也暂归赤凤总,其余两总暂不配备。
接下来,李啸开始大肆招收流民,补充兵力。只不过,与此同时,李啸也速速派出使者,向山东巡抚李懋芳报捷。
因儿子李浩然在李啸军中效力,李懋芳没有丝毫要分润李啸军功的想法,立刻将李啸的报捷奏章,转呈给了朝廷兵部。
当然,李懋芳自已也附了一封奏章,上面重点写明了,是在自已的全局领导与全力支持下,李啸才能取得此次大捷,从而打退流贼进攻,以免山东大地受到荼毒侵害。
&nb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袭指挥使
年轻皇帝一时激动,嘴中说出要给李啸封侯的话语,让阶下的张凤翼吓了一跳。
“陛下,朝廷名爵,乃是极其难得之物,岂可轻授于人。这李啸诚然功高,然其不过是一名卫所指挥使,地位尚是低微,若要凭夺回皇陵珍宝之功,便封以侯爵之位,未免拔擢太高。况且李啸这般年轻,便跃居高位,这消息一传,各地的统兵大将闻之,又会作何感想要知道万历年间,征战一生立下大功的大将李成梁,也不过封为伯爵而已啊。”张凤翼小心翼翼地劝说道。
听了张凤翼的劝说,崇祯从方才的兴奋中回过神来,缓缓坐回龙椅,对张凤翼淡淡说道:“九苞所言,亦是有理,倒是朕急切了些。那依你看来,这李啸,该如何封赏,却为合适呢”
张凤翼眨了眨眼,压低声音对崇祯说道:“陛下,以在下之见,这李啸虽有大功,但太过年轻,还是不宜让其晋升太快为好。不如重加金银赏赐,再加其军职,升其武勋散阶,便是足矣。”
崇祯沉默了一阵,缓缓说道:“九苞所言甚是,只是现在朝廷金银钱财甚缺,各地军饷尚难支应,如何有余钱对李啸大加赏赐啊。以朕看来,经此一战,单县除铁龙城外,包括县城皆是一片残破,不若就以这单县一地,赐于李啸,以为嘉赏。再免其税赋,以抵其军兵薪饷。朕之安排,九苞以为然否”
张凤翼点点头,感慨地说道:“陛下此举,让李啸得了这单县一地,自此自供其军,不再由朝廷拔于俸禄军饷,这般尝试,倒是颇有新意。”
只是他随时沉吟了一下,又犹疑地对崇祯说道:“只是,臣怕这般模式推广开来,自地军将,据地自营,自此再不受朝廷羁绊,年深岁久,岂非复成了唐代藩镇之祸况那李啸,若日后再立新功,陛下又该如何以何处土地,来嘉赏于他呢”
崇祯脸上顿时笼上一层灰色。
张凤翼说的话,其实还是很有道理的。
现在各处的统兵将领中,尾大不掉,不听指挥者比比皆是。诸如左良玉、刘泽清之类,便是其中典型。若这些人也强烈要求皇帝给自已赐地养兵,朝廷怕是真的对这些野心勃勃的家伙,彻底失去控制了。
而在南明弘光朝时,由于朝廷钱饷窘迫,史可法无力支付江北四镇的大把军饷,遂默认他们可以就地征集钱粮,结果,每个镇的辖区,成了四个大军头名正言顺的自留地,高杰、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四人,愈发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在各自领域威福自操,朝廷根本无法插手,俨然是一名土皇帝。
崇祯皇帝脸色阴沉下来,张凤翼提出的问题,其实相当复杂,他虽为皇帝,却也没有能力回答。
现在朝廷钱饷紧缺,给李啸大批实物赏赐,实是不能办到。如果能想个办法,把这已是残破一片的单县,合情合理地赏赐给李啸,却又不会引起其他军头的忌恨,就是最完美的做法了。
皇帝沉默地想了一阵,便低声说道:“九苞你且下去,先派人往山东核查情况,李啸嘉赏之事,待你回来再说,总之,此事务要妥当,绝不可寒了忠臣志士之心。”
张凤翼拱手致礼:“微臣谨遵圣谕。”
在张凤翼派人前往山东后三天,崇祯皇帝收到了鲁王朱寿鋐的一份奏章。
朱寿鋐同样在奏章中,对李啸此次成功守卫铁龙城的功劳,大加褒扬,说正是李啸成功击败了流寇,才让山东之城得以保全,百姓也免遭流寇荼毒,实是大功一件。鲁王对李啸的称赞,让崇祯皇帝对李啸更是极为欣赏。
只是,朱寿鋐的奏章,重点不是这些,而是以下的一段话。
朱寿鋐在奏章中说,李啸这样的年轻才俊,乃是我大明中难得的将才,以他观之,堪称不世出之英雄豪杰。这样的宝贵人才,需要刻意拉拢方好。
他在信中说,他已与泰兴王朱寿镛议好,欲将朱寿镛之女朱徽佩,赐婚李啸,以坚定其忠诚为大明效力之心,成为真正的国之柱石。
皇帝陷入了沉吟。
他思考了一阵,嘴角泛起了淡淡的微笑,随即对一旁的小太监说道:“速着首辅温长卿来殿中见朕。”
不多时,温体仁快步来到殿中。
一番君臣礼节之后,皇帝让温体仁看了鲁王朱寿鋐的奏章,随后问道:“爱卿,你对此有何看法”
温体仁快速思索了一番,然后缓缓答道:“启禀皇上,臣认为,李啸在我大明局势如此困难,流寇如此肆虐之际,还能守住铁龙城攻溃流寇,这般大功,纵是我朝开国之猛将,亦难为之。这等不世出的英杰人物,陛下确需多加拉拢,以固其心,使其永为我大明忠诚柱石,方是上善之策啊。”
崇祯笑了起来:“朕也确有此意。如何拉拢李啸,爱卿有何建议,却可详细说下。”
温体仁那尖锐的三角眼眨了几下,便急急说道:“陛下,李啸出生寒微,门户低贱,以臣观之,李啸现在看为看重之事,当是自身地位名爵。臣以为,现在钱粮紧张,陛下不如效国初故事,授李啸世袭指挥使一职,将这赤凤卫赐于李啸世代驻守,以为其子孙万世立业之基。”
崇祯沉吟了一下,点点头道:“那赤凤卫大小不过半个县多一点,李啸立此大功,授其赤凤卫世袭,却不为过。”
温体仁见皇帝同意,又急急说道:“陛下,在赐封李啸世袭之际,亦可同意鲁王的请求,将徽姵郡主赐婚李啸,至此,君臣姻亲,永为亲戚。那李啸,乃是寒微之士,受皇上这般深仁厚泽,定当尽心竭力以求报效朝廷,断不会再生有异心。”
崇祯点头微笑,脸色欢喜。他想了想说道:“长卿,朕意以为,除升其军职散阶外,可将单县赠予李啸,以嘉其击败流寇,夺回皇陵祖物之大功。且想以这般方式,让李啸善自经营,自供其军兵,以解朝廷薪饷之不足。只不过,兵部张九苞却说,恐这般赠予土地,他处军将闻之,定会深为忌恨,且有年深岁久,转成藩镇之忧,故朕颇为犹豫,却不知卿意如何”
温体仁略一沉吟,便拱手言道:“陛下,此事不难,臣有一策,可解陛下之忧。”
崇祯眼睛一亮:“爱卿速速讲来。”
温体仁轻咳两下,低声说道:“陛下,那单县,本是山东南部偏僻小县,又经战火荼毒,已是一片残破,非得数年不得恢复,若能以这般土地赏予李啸,臣以为,却是虚名笼络为多,于朝廷无甚妨害矣。至于他处军将嫉恨,皇上完全可以将单县做为媺姵郡主嫁妆,以这般名义,再赐于李啸,这样的话,其他各地军将,自亦是无话可说。另外,兵部张尚书所言恐其日后成为藩镇,却实为危言耸听。那李啸,只不过得到了一个小小的残破单县,又不是什么钱粮丰足之地方,供给
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啸大婚
想到犹在赤凤城医馆中,为自已痴痴守候的祖婉儿,李啸满心惆怅与愧疚。
只不过,这人在江湖,很多时候,真的身不由已。
想在这个残酷乱世中安身立命并顺利发展,没有强大的外力支持,单凭一已之力,实是难为。若能迎娶郡主,将对自已未来的事业发展,助益极大,况且,此乃皇上亲自赐婚,李啸自是难于违命。
如果可能,将来迎娶婉儿作平妻吧,也算给这位痴情的姑娘一个好交待。
李啸主意既定,便派人去请巡抚李懋芳当媒人,前往鲁王府提亲。
李懋芳因为李啸的成功守卫鲁南,方保住山东巡抚与山东都指挥使司的官位,况且又有儿子在李啸军中效力,对于这样顺水人情,自然一口应允。
让李啸没想到的是,一周后,便从赤凤卫传来消息,说祖婉儿得到李啸要与郡主结婚的消息后,便已返回锦州去了。
听到消息的李啸,独自于房中,呆坐了一天。
他知道,定是祖婉儿得知了自已与郡主结婚的消息,感觉再在这赤凤卫呆下去再无可恋,故就此离开自已,返回锦州老家。
李啸想等与郡主结婚后,再努力把婉儿收为平妻的想法,化为了泡影。
他想起这个姑娘以前与自已同甘共苦的件件往事,想起当日自已这般落魄出逃山东时,这位痴心的姑娘犹是对自己不离不弃,而现在,自已有了更好的选择,却立刻抛弃了这位单纯而痴情的姑娘。
执子之手望偕老,谁知李郎是路人。
人之无情,乃至于此。
李啸心中,被一种强烈的愧疚感所包围,痛如刀割。
“婉儿,是李啸行为苟且,愧对了你啊。”深夜的房间中,双眼闪着泪光的李啸,喃喃低语道。
崇祯八年三月二十六日,黄道吉日,宜嫁娶。
这一天,李啸终于与朱徽姵举行大婚。
一身酒气,歪戴着新郎纱帽,呆坐在雕花楠木所制挂着红纱幔布精制婚床上的李啸,回想起这段时间的娶亲过程,依然不由得在心中感叹,在古代娶亲的仪式之繁,规矩之多。
《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
而李啸迎娶郡主朱徽姵的过程,更加繁杂一些。
第一步,是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在一个多月前,李啸请巡抚李懋芳作媒,郑重地向鲁王府提亲。
李懋芳为代表向泰兴王朱寿镛提亲并送上聘书后,朱寿镛代表女方同意议婚,媒人李懋芳随后向李啸通报议婚许可,然后,李啸带着护卫们,亲自备了许多道独特的礼物去鲁王府求婚,这许多道独特的礼物第一份是一对大雁,这对大雁一律要活的。为何用雁呢《五礼通考》中说,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并且大雁若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接下来的各道礼物如下,也分别各有寓意。
清酒,意为降福;粳米,意为养生;稷米,意为恣盛;蒲苇,意为柔韧;嘉禾,意为尚禄;缕缝衣,意为长命寿延,五色丝,意为取用无穷;合欢铃,意为合谐;九子墨,意为子孙繁盛,新铸铜钱,意为明财。
第二步,是向名,即是李啸正式向鲁王府求婚后,托媒人李懋芳请问朱徽姵出生年月日和姓名,由验礼官查看两人八字、生肖、姓氏匹配程度,以确定两人是否有相冲相克,最终能否顺利合婚。由于这是皇帝钦定的婚礼,验礼官自然尽量往好的地方说,两人的匹配度堪称天下仅有,地下绝无。
第三步,是纳吉,是验礼官向名后,把李啸与朱徽姵完全相合可以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父亲朱寿镛。这一步又叫“订盟”。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这一步所送的礼物,除了照例要用一对大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外,还另送了其他贵重礼物给鲁王府。
这一步送的其它礼物,与纳采时所送的象征性礼物不同,一般是送实用甚至贵重的礼物。在晚明民间,除送大雁外,其他的礼物一般是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表示双方正式确定结婚。
李啸为人豪绰,送去纯金镶玉大戒一只,纯金雕花手镯一双,纯金镂凤颈饰一套,全套黄金珠翠首饰,绸缎百匹,羊猪各三百头,让朱寿镛顿觉脸上大有光采,十分欢喜。朱徽姵得知消息后,心下亦是窃喜不已。
第四步是纳征,也就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
为了体现对郡主的尊重,李啸出手阔绰,让李懋芳为代表,送了黄金3000两,绸缎2000匹,羊猪各一千头,各类食品礼盒数百盒,作为男方的彩礼重头。
另外,还有一些与第一步的纳采一样的象征性礼品如下。
聘饼一担,意为圆满。
海味八式,内含发菜、鲍鱼、蚝豉、元贝、东菇、虾米、鱿鱼、海参八样,每样两件,意为丰盛。
三牲齐备,健壮活鸡雄雌各二只、猪肉以五斤一块,共两块,五斤重鲮鱼一双,意为广开财源。
椰子一对,意为有椰(爷)有子之意,象征家人安康。
上好黄酒四瓶,表示夫妻感情醇厚。
四京果,即龙眼干、荔枝干、核桃干、带壳花生各一堆,表示子孙兴旺,生生不息。
四色糖,即冰糖、桔饼、冬瓜糖、金芣各一堆,象征夫妻恩爱白头到老。
茶叶、芝麻各一堆,又称油麻茶礼,象征今后女子要从一而终,誓守忠贞。
糯米十二斤、砂糖三斤二两,这是给女方做汤圆所用,象征幸福美满。
朱寿镛收到这般重礼,一脸笑得稀烂。随后,根据女方回礼的礼仪,朱寿镛将聘礼中食品礼盒中的二百多盒退还,同时,回赠给男方李啸一些湖绸所制衣帽鞋袜作为回礼。所有回礼皆为双数,意为好事成双之意。
第五步,则为请期,这一步,一般与第四步纳征同时进行。最终于朱寿镛与李懋芳一起,根据验礼官的意见,确定了两人大婚的日子为崇祯八年三月二十六日。李啸得到消息后,复派人送来一对大雁和一些点心,表示对结婚时日的认可与确定。
第六步,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可以说,是整个婚礼的最**部分。
为了这场婚礼,这段时间,李啸令人好好妆扮了自已在赤凤卫的宅邸,作为迎亲与洞房之所。
随后,李啸带着装束整齐的护卫骑队提前二周出发,他坐着高头大马,头系红丝纯金束发冠,身着鲜红婚衣的李啸,在一众琐呐鼓手的簇拥下,昂然走在队伍的最前头,前往兖州鲁王府迎亲。
整个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辆双顶十二人抬的豪华大轿,刻凤纹蝶,华彩非凡。
五天后,迎亲队伍行到鲁王府,在震耳的炮仗声中,在专门带来的一众孩童的喧闹声里,在鼓手与琐呐手合奏的《喜结良缘》与《状元游街》等喜庆乐曲的伴奏声里,李啸由媒人李懋芳引领,来到早就布置得喜庆一新的承运殿中,亲自向正襟危坐于高椅之上的鲁王朱寿鋐,泰兴王朱寿镛,以及朱徽姵的生母高氏,分别磕头行礼。
头戴九翚四凤冠,外罩坠晶珠红绫帕头覆面,身穿绣长尾山鸡、鲜红杭绸所制的宽袖嫁衣,在四名亲侍丫鬟的领陪下的朱徽姵,也一同来到承运殿中,随即低头站立在李啸身旁。
在李啸与朱徽姵两人,静静聆听完从朱寿鋐到朱寿镛,以及其母高氏的祝福与叮嘱后,李啸复跪地行礼,郡主朱徽姵也在丫鬟的搀扶下,向端坐椅上的诸位前辈致礼。
随后,朱徽姵被丫鬟搀扶回了闺房。鲁王府开始举行盛大的欢迎宴会,鲁王府的朱氏皇族尽皆到齐,这时,李啸第一次见到了后世闻名的鲁监国朱以海,此时他只有17岁,一副贵公子打扮的他,一脸笑嘻嘻地表情看着李啸,让想起这位鲁监国后面坎坷命运的李啸,心下不觉一阵轻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