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宴会之上,鲁王朱寿鋐与泰兴王朱寿镛皆是一脸笑意,看着李啸的眼神,更是亲切之极。各人频繁地向李啸敬酒劝菜,宴席之上,一派欢乐喜庆。
是日,李啸大醉,他于鲁王
第一百五十七章 壮阔规划
接连多天,李啸与朱徽姵一同沉醉在新婚的喜悦之中,两人彼此相爱,依偎缠绵,真真如胶似漆,片刻难分。旁人若是望见,必在心中暗羡,真是好一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只不过,李啸做事向来严谨快速,从不会轻易浪费光阴。在准备婚礼这一个多月内,李啸已抓紧时间,对将要开展的各项工作都作了详细的规划和安排,确保了各类关乎李啸军未来的规划,都能井井有条地进行。
在铁龙城之战结束后的两周后,田威安和尚等人,共从山东临近县城,以及河南归德府和南直隶凤阳府一带,招收了总共6万多名流民。
加上那些躲入铁龙城中的1万五千余人的单县各村镇百姓,现在铁龙城中,需要安置的百姓人数相加,竟多达近8万人。
这些人,陈子龙作了个统计,总共有壮男3万多人,壮妇2万五千余人,老男5千余人,老妇4千余人,另有未满14岁的幼女1万余人,合计户数2万余户。
其中,有劳动能力的,除了壮男壮妇外,还有约3千余名健壮老男老妇,可以作为劳动力,余下的一万余人,皆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弱人员。
另外,铁龙城中现有的俘虏数量,黑蝎子部与张献忠部合计,也有一万余人。
也就是说,现在铁龙城中,总共有近十万人,需要李啸作出安排。
李啸经与陈子龙,吴亮等人详细商议,鉴于现在人力充足,各类大手笔动作和相关具体规划,皆可着手实施了。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扩充军队。
为弥补上次作战的巨大兵员损耗,赤凤总与铁龙总,加上要补充的辅兵,总共招收了6000多名新兵,补入李啸军中。
加入军队的新兵中,除了从流民壮男中招收的5000兵员外,还有从新投降的流寇新附军中,通过互相举报的方式,拣选出来约近1000名劣迹较少的流寇人员,补入军中。
山东巡抚李懋芳之子李浩然,自告奋勇要去骑兵部队,原想将他留在身边的李啸,见他这般渴望,便安排他成为了赤凤卫飞鹞子的一名队长,统管下属一百名轻骑兵,李浩然十分高兴,欢喜前去上任不提。
接下来,李啸要做的重点工作,便是扩大钢铁工业生产。
最早的炼铁高炉,已经拆除,现新兴建炼铁高炉3座,皆为30立方米贴有高铝钒土耐火砖高炉,除兴建炼铁高炉外,李啸另将炼钢炒炉增加至2座,需增加壮劳力3000人。李啸要求,按30立方米的高炉有效容积约为20立方米计算,即使以较低的利用系数,比如23计算,每天每座高炉最少也能炼出将近6吨的熟铁,保证每天出产熟铁18吨以上。
由于炼铁高炉的增加,现在城外的挖矿、碎矿、洗矿劳工,所需的人数,自然也相应大幅增长。
据李啸与颜均等人研究,现在在单县所挖的富脉冲铁矿中,矿石含铁量可达50%,这个纯度,是相当可观的。要知道中国是个贫铁国家,大部分铁矿产地,铁矿含铁量只有30%左右。
只不过,在明朝很多地方,因为工艺原始,一吨含铁量为50%的赤铁矿,只能产出不到300公斤的铁,如果矿石中含硫磷砷等杂质多的话,能产个200公斤就相当不错了。
而李啸现在所采用的,使用了多种先进技术的炼铁办法,可将一吨含铁量为50%的普通赤铁矿,炼出450公斤的钢铁。
李啸能这般大幅提升出铁量,无疑会大大节约出产成本,与其他铁矿相比,在同等质量的情况下,李啸铁龙城出产的钢铁,在价格上会据有相当的优势。
现在,可以简单算出,若要维持李啸这3座高炉每月20天的出产量,算上运输及磨损损耗,那每月总共约需800吨铁矿被生产出来,才能保证高炉不会出现停工待料的状态。
由于现在是纯人力发掘,一个劳力在矿洞中,一天可挖约150至200公斤铁矿,除去每月生病休息的时间,一个月也,大概可按25天来计算,一个月约可挖0.4至0.5吨。
可以很容易算出,约需近2000人的挖掘队的生产量,才能堪堪保证正常生产。
为了保险起见,以及让有多余的铁矿存入仓库,李啸安排了整整3000俘虏,去干挖矿工作。
而磨矿与洗矿以及来回运输,则亦安排了2000余人。
李啸规定,这最苦最累的挖矿工作,便是那些在互相检举中,犯下罪行最重的流寇担任,罪行稍轻者,则去干碎矿与洗矿工作。
这些俘虏,都是属于劳改性质的义务劳动,除了包吃住外,没有任何工资待遇,每天都在监工的皮鞭下干活,算是为他们犯下的罪行,所进行的救赎。
以前干这类辛苦工作的二千余名河南百姓与单县本地百姓,则被李啸安排到其他地方。
这样一来,一万余人的被俘流寇军兵,还有4000余人需要安排。
李啸再从这4000余人中,选出比磨矿队与洗矿队的俘虏们,罪行又要轻些的3000人,把安排他们成为操作高炉与炒炉的炼钢工人,正好满足扩建高炉与炒炉所需要的人力。并且,为了使他们工作更加尽心尽责,除了包吃住外,李啸还给他们每月2钱银子的工资酬劳。
最后,剩下1000人罪行最轻的俘虏,则进入锻冶场中当学徒工,每月工钱为3钱五分银子。
李啸这样给俘虏们分了个三六九等,人为制造待遇差别,可以有效地防止他们抱团,使他们就算想要反抗,也无法形成凝聚力。
接下来,作为用工大户的锻冶场,则被李啸分成了三组,一组专门生产武器,包括实心炮弹,震天雷外壳之类,一组专门生产盔甲、一组专门生产各类生活用具。按总头张铜柱的要求,大批招收流民男工,作为学徒工,除了上面的1000俘虏学徒工外,又吸收了从挖矿场地调出的2000名河南百姓以及3000名流民壮男进入锻冶厂中。
其实锻冶场还不止接收这么些男工,另外,诸如盔甲组之类需要手工活极多的地方,还吸收了5000多名女工进入其中,进行盔甲缝制以及拼接工作。
李啸下一步安排的,便是弹药厂,该厂暂由火器总头赵杰负责,为了节约劳力,李啸安排,诸如揉制颗粒火药,装填震天雷火药,包装定装子弹之类工作,全由女工来做。男工则负责黑火药搅拌与配制运输等粗重活,初步招了200名男工,300名女工。
另一个火炮厂,则是招了300名男工,主要工作是制造投石机,亦由赵杰负责。
到现在为止,铁龙城中,俘虏已全部安排完毕,原有的百姓也皆已安排妥当,另有8500名流民壮男,2300名流民壮妇安排了下去,
接下来,李啸重点安排单县的授田工作。
说起来,流寇这次大肆掳掠单县各村镇,虽对单县造成了惨烈的破坏,却也给李啸带来了一个意外的好处。
那就是,单县的地主乡绅们,基本上都已被流寇消灭干净,手下土地,因此皆成为无主之地,而那些原有的残余村镇百姓,也已被李啸收编入铁龙城,现在,却正好让李啸按自已意愿,重新进行土地划分。
因为有了赤凤卫的经验,李啸把单县分成8个乡,也与赤凤卫一样,分设了各乡民政所,以及乡长、村长、里正之类基础官职。
据这段时间陈子龙与吴亮二人,对单县各处土地的堪查,发现在整个单县,共有40万亩耕地,其中上田8万亩,中田13万亩,下田19万亩。
同样的,李啸如赤凤卫一样,优先安排军功家属进行授田,总共有2500户军兵家属,因功劳显著,且家口中劳力较多,获得了凭借军功,优先授田的权利。
每户军功人家,都下发田契,授田40亩,并且按功劳大小,优先授于好品质的田土,然后耕牛按每5户人家分一头耕牛为基准。这些耕牛,李啸为表彰军兵们的功劳,特地赠送给他们。
军兵家属分完了10万亩上田与中田,接下来,再由原有的单县百姓们优先划分其余田地,原有单县百姓分完后,再由分派给流民耕作。这些单县百姓和流民,则是每户授田20亩,并要求每户百姓家中至少有4口人,且其中有两名壮劳力可以进行生产耕作,保证耕作的劳力充足。流民所使用的耕牛,以每10户人家一头耕牛为基准,需要自掏费用,到时从粮税中扣除。
剩余的30万亩土地,总共分给了15000户人家,总共安排了6万多人。
李啸规定,这些分得田土的人家,和赤凤卫一样,从今年开始,一亩地收一斗粮,一年收夏秋两次,以实物交纳,不用折成银子,而到了后年,则一亩地收二斗粮,一年收两次。自此以后,永为定例,再不增加粮税。
由于现在已过了冬小麦的耕作时节,李啸安排百姓优先种植成长期短的粟子,以便待粟子成熟后,便可立刻开始种植高梁。
至于农具和小麦种子,由李啸统一从兖州及临近县城买好,然后平价售予每户家庭。
至此,整个单县地方,所有的田地与工业,皆已安排完毕,当地百姓与招来的流民基本上都妥善安置,还有极少数流民,则被城外的各类商铺招为伙计,也算是解决了就业问题。
不过,李啸对于单县的现状,仍不
第一百五十八章 铁器换人才
光阴飞速,不觉已到崇祯八年五月上旬。
李啸治下的赤凤城、铁龙城等据地,随着时间的发展,皆已日益兴旺蓬勃。
特别是铁龙城中的钢铁行业,由于李啸的全力支持与重点关照,现在成了李啸军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支柱产业。铁龙城近万人的锻冶场中,除了大批量生产李啸军所需的盔甲与武器外,还有大批的铁制生活用具被生活出来。
看着满满五十多辆四轮马车的铁制器具,被有如蚂蚁运货般的大批劳力,从铁器仓库中搬运出来,分品项装上车运走时,铁龙城主管吴亮一脸灿烂的笑容。
一个铁龙城商业司办事官员,精神抖擞的大声报数:“禀总管,本次出货额为铁勺子三万根,菜刀二万八千把,精铁酒壶五千个,铁面盆一万只,铁锄八千把,铁镢六千把,铁铲七千把,铁锹五千把,铁桶八千个,小铁锅一万五千五百个,大广锅八千二百个,烧汤铁锅六千五百个,厚底大铁锅四千八百个,铁通条五千根,铁火箸三千把,铁马掌二万个,铁炉钉五万根,铁针十二万根,铁斧一万把、铁索链七千条……”
“好好好,没想到我铁龙城第一次出货,便有这么多货物送出,要是赤凤城中的李大人,来日见到这大批铁货,该会不知有多高兴吧。”听完官员的汇报,吴亮一脸喜色的捋须笑道。
旁边一幕僚文官,脸上亦是满满笑容,却压低声音对吴亮说道:“这批铁货,本来是要直接发到宣府镇金汤城的,怎么李大人却突然要咱们改发到赤凤卫去”
“咳,这你就不知道了。据说李大人现在,在赤凤卫接了一单大生意呢,这一大批货,这位大主顾可能全部要了。”吴亮斜了那名官员一眼,小声说道。
“哦,原来如此。”官员若有所思的样子。
吴亮说得没错,正是因为有了这单大生意,李啸才紧急下令,将这一大批本来要运至宣府北路金汤城的铁货,令吴亮赶紧转运到赤凤城来。
这位大主顾,便是当日想在海上偷袭南逃山东的李啸,后来却被李啸制服,又改卖了大批火器给李啸的东江镇副总兵沈志祥。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原为副将的沈志祥,通过向蒙古、后金、朝鲜等地倒卖货物,获得了大批钱财,然后,他用这大笔钱财,贿赂自家叔父,也就是东江镇总兵沈世奎,最终成功占得东江镇副总兵之位。
在李啸印象中,这沈志祥虽外表粗豪,却是个内心十分精细,嗅觉也十分灵敏之人,这样的人,可能不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将领,却绝对会是一名成功的商人。
在获知李啸正在单县大批炼钢制铁的消息后,沈志祥就知道,属于自已的商机来了。
沈志祥凭着商人的直觉,立刻想到了李啸现在的最大的困难,应该就是资金周转不灵。
因为很明显的一点便是,现在李啸建铁龙城,赤凤城、金汤城三处重镇,以及购买大批生产设备,安置大批流民,都是需要花大钱的。而李啸军现在还没有可用于获利的产品,这样一直的巨额投入,李啸的资金当会迅速不足。
沈志祥想得一点都没错,因为到了现在,李啸的贮备资金,其实已基本告罄。
尽管李啸下令钱粮司的官员严守机密,但他内心之中,却是十分焦灼。
毕竟在商品没有售卖出去的情况下,现在这样的纯投入状态,每天所花的银两,都是一个惊人的数额。
按李啸原本的想法,在这个五月初,铁龙城中的铁器制品,应已产出相当数量的铁器出来,需得赶紧运送到金汤城,售卖给蒙古诸部,以尽可能地换取银两来支应巨大的开销。
只不过,当他收到了沈志祥的来信时,李啸改变了主意。
这第一批货,就卖给这个在信中与他称兄道弟的沈志祥吧。
因为为李啸明白,卖给蒙古诸部,哪怕一切顺利,回款也还要一段时间,没有比直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卖给沈志祥,更能快速地回笼资金了。
于是,李啸迅速地写了两封信,一封是给铁龙城主管吴亮,令他将这批货转运到赤凤卫来,另一封则是回给沈志祥,热情邀请他五月中旬来赤凤卫买货。
李啸在信中,明确地对沈志祥说道,因为有了上次沈志祥所卖的火器,对李啸军助益极大,故这次他来采买铁器,李啸定会给他相当可观的优惠,以酬其上次售卖火器之功。
沈志祥收到李啸这封信,心情极爽,这时间快到之际,他便亲自带着数艘大船,和亲信副将王庭瑞、参将袁安邦两人,浩浩荡荡地南下赤凤卫而来。
有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一年多来,随着沈志祥的步步高升,他的两名亲随将领,王庭瑞与袁安邦两人,也别分从参将晋升为副将,游击晋升为参将。
初夏的五月,暖阳融融,碧蓝无垠的渤海海面上,海鸥四下追逐鸣叫,波涛平静柔和,在稳稳南行的船舷处,留下洁白细腻的泡沫。而伫立船头的沈志祥等人,目睹这祥和景象,心下更是愈觉快意。
“李啸这厮,真他娘的是个人才啊。“沈志祥端着一只大酒壶,咕嘟咕嘟地给自已大灌了一口,感慨说道:”这厮不过一个金州乡下猎户,短短一年多时间,现在竟当了世袭指挥使,还娶了鲁王府的郡主为妻,倒让人艳羡得紧。“
“可不是,听说这李啸白手起家,现已建成赤凤、铁龙、金汤三座大城,手下更有雄兵上万,端的有本事!”副将王庭瑞同样一脸感慨。
“沈总兵,这李啸这等能干之士,倒是我等要好生结交才是。李啸近在山东,与我东江镇极近,供货采买却是方便,若有他这个稳定的货源,那咱们日后的财路,却不必发愁了啊。”参将袁安邦抹了抹嘴角的鼠须,对沈志祥大声笑着说道。
沈志祥大笑数声,又狠狠地灌了一口酒后,咂吧着嘴笑道:“这是自然!上次若不是那李啸低价卖给本官这大批丝绸,本官安得转手卖给金朝赚取大笔银钱。若无这批银钱,本官又如何有钱打点叔父上下人等,才谋得这副总兵一职。李啸对我沈某来说,真他娘的是俺的财神爷啊。”
数日后,沈志祥等人来到赤凤卫,将船只停在刚刚修建好的龙口湾港口处,李啸亲自出赤凤城北门,热烈欢迎沈志祥一行人的到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