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李啸说到这里,一脸沉重无奈的神情,他长长地叹了口气。
“李啸!你说的这些,根本不能成为与鞑子讲和的理由!”
卢象升一声暴喝,打断了李啸的话语。
“本督当然知道,现在鞑子与万历末年相比,其国力早已是天壤之别。本督更是知道,以现在大明官军之孱弱战力,要与那如日中天的鞑子进行抗争有多么艰难。只是本督想告诉你,我大明乃是汉家正统,自当日太祖兴兵北击蒙元时,便再无向异族屈膝之理!莫非这二百余年下来,竟要如那苟且南宋般,向金人屈膝求和不成真真岂有此理!”
卢象升咆哮着说完,双眼直视着灰濛濛的窗外,低声叹道:“我等身为大明官军,理当捐躯报国,战死沙场,岂有畏敌避战,竟存苟且讲和之心!李啸,你真让本督失望啊。”
卢象升说到这里,双拳紧握,望向李啸的目光中,竟夹杂着莫名痛惜的神色。
房间中,一片让人窒息的沉默。
“卢大人,莫非,你认为,李啸是个怕死的懦夫不成”李啸冷笑着开口说道。
卢象升沉默而复杂地看着他。
“刷!”
李啸从腰间迅速抽出龙吟宝剑,半跪着双手举剑,递给卢象升。
“李啸,你这是何意”
李啸抬起头,目光直直地对他说道:“若卢大人以为,仅凭一腔血勇,就能报国救民,就能扭转时局的话,那李啸情愿让大人斩了在下这颗懦夫的头颅,去激励军兵士卒,去战胜鞑子与流寇吧。”
卢象升脸上哆嗦了一下,李啸这个激将法让他很不舒服,他摆了摆手,叹道:“李啸,不要来这一套,你有话好说,且把剑收起来。”
李啸收起宝剑,待卢象升重新坐下后,他淡淡说道:“卢大人,再回到末将最初的话题来说吧。现在的大明,已然是这般体弱乏力又疾病缠身之人,如果能令其得到好生休息调养的机会,不必再带病在外辛苦操劳,末将在想,假以时日,这大明未必没有治愈疾病重新振作的一天,到时,身强体壮养精蓄锐的大明,再外出与那鞑子争雄天下,岂不是更有胜算”
卢象升沉默不语。
“卢大人,末将想再问一句,却不知大人会认为,这名声重要,还是救国救民重要”
“自然是救国救民重要。”
“既如此,大人为何定要在这国势艰危之时,徒逞一腔血勇呢末将
第180章 战和之争
“卢大人,李啸想问,假如有一个人,本是体弱力衰,又身多疾病,却还要被强令外出干活,饱受风吹雨淋之苦,那么这个人,可得长久乎”
“自然不能,这体弱多病,却又要劳苦不休之人,自是活日无多。”
卢象升答完,随即他警惕地喝问道:“李啸,你问本督此话,却是何意”
李啸微笑道:“卢大人,末将实说了吧,现在的大明,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外面的风吹日晒雨淋,可喻为鞑子入侵袭掠,自已体弱力衰,可喻为大明的国力现状,体内的各类疾病,可喻为时下国中正猖獗不已的各类流寇,这多方合力之下,这个人,自是难得长久了。”
卢象升脸上抽搐了一下:“李啸,你这比喻,怕不太妥当吧。”
李啸叹道:“卢大人,末将这话,乃是肺腑之言,以在下之见,若大明官军还是来回奔波地抗鞑剿匪的话,这建国二百余年的大明,怕是终究会耗死其中。”
“我皇明煌煌二百余年国运,不至于此吧”卢象升的脸色,骤然变得忧郁阴沉。
“难道,卢大人认为,在鞑子与流寇的合力夹击下,原本就饷缺兵弱的大明官军,可经得起这般消耗”李啸的话语平静而冰冷。
卢象升怔了一下,脸色愈发难看,终于长长地叹息了一声。
“卢大人,依末将看来,自崇祯初年以来,中州各地,灾荒不断,百姓难以活命,处处民变沸起,给流寇提供了近乎无有穷尽之兵源。我军纵然现在将入侵的高迎详、蝎子块等流贼消灭击溃,估计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些流贼又能拉起新的兵马,我等又要忧心如何剿灭新冒出来的大小流贼了。可见,想在短时间内剿灭国内流寇,实非易事。”李啸侃侃而谈。
“那依李总兵之见,却该如何方可彻底剿除流寇”
“办法只有一个,北和鞑子,南灭流贼!除此之话,眼下再无他法。”李啸一字一句,斩钉截铁地说道。
“什么李啸,本督没听错吧,你竟然要和鞑子讲和!你要我煌煌大明,去与那背叛恩主,侵我疆土,杀我军民的卑鄙伪金讲和”
卢象升腾地从椅子上站起,瞬间涨红的脸上,满是愤怒到不可置信之情,额上青筋亦条条绽出。
望着卢象升如此愤怒的神情,李啸心下,却突然想到了明史中记载的一段关于卢象升的典故。
史载,崇祯九年九月时,清军第三次入关后,崇祯皇帝被有如两面巨大石磨一般,双面夹击的鞑子与流寇折磨得受不了了,遂准备依杨嗣昌与高起潜等人意见,与皇太极讲和。
谁知,此事却被死硬主战派卢象升知道了,又惊又怒的他,随即求见皇帝,在阶前涕泣长跪,怒斥杨嗣昌等人卖国求荣,并大声言道:“陛下,臣受国恩,恨不得死所耳!若派臣上战场,臣惟捐躯断头以报陛下!”
崇祯皇帝被慷慨激昂的他,弄得羞愧不已,便问他对清军有何方略,卢象升恨恨地抬头,只大声地说了一句话:“臣主战!”
崇祯闻言色变,本来就是反复多疑的他,为了自家面子,最终只得把杨嗣昌与高起潜拿出来背黑锅:“此乃杨高等人外廷之议耳,非朕之本心也。”
李啸心下苦笑,他知道,自已一时直言,想要说通这位明末最著名的,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的死硬主战派卢象升,去与鞑子讲和,实无异于痴人说梦。
不过,现在话已说到这个份上,李啸却也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
“卢大人,我且问你,万历,天启年间,流寇还未起势之时,我大明官军,与鞑子交手多次,可曾有甚拿得出手的胜绩”
李啸冷冷地直视着卢象升愤怒的目光,没有丝毫的避让与畏惧。
“如果末将没有记错的话,自万历末年来,那老奴背叛大明,在关外建立伪金,先是一统女真诸部,接着便开始侵掠明土。这近二十年来,我大明接连丢宽甸六堡,抚顺,沈阳,辽阳、广宁,以及辽中辽南的全部土地。鞑子一路连战连捷凯歌高奏,而我大明官军前后累加起来,竟有二十多万精锐折损其中。到现在,辽东土地大部丧失,竟仅存辽西一隅之地。而鞑子却除了据有我辽中辽南之大片土地外,更于今年全部扫灭了蒙古诸部,国力如日中天,已是纵横万里的大国。这些情况,难道卢大人一点都不知道吗”
未等卢象升说话,李啸又继续说道:“自崇祯初年起,鞑子已数次入关,每次入关,无不攻城夺地饱掠人畜而归,无不将我各处的大明官军打得狼狈惨败。鞑子战力这般强悍,我大明各地军兵,早已畏鞑如虎。况且我明军又粮饷不继,斗志消沉,这短时间内,又如何去与那兼并了汉军与蒙古之力,已然实力大涨的鞑子,进行抗争啊!”
李啸说到这里,一脸沉重无奈的神情,他长长地叹了口气。
“李啸!你说的这些,根本不能成为与鞑子讲和的理由!”
卢象升一声暴喝,打断了李啸的话语。
“本督当然知道,现在鞑子与万历末年相比,其国力早已是天壤之别。本督更是知道,以现在大明官军之孱弱战力,要与那如日中天的鞑子进行抗争有多么艰难。只是本督想告诉你,我大明乃是汉家正统,自当日太祖兴兵北击蒙元时,便再无向异族屈膝之理!莫非这二百余年下来,竟要如那苟且南宋般,向金人屈膝求和不成真真岂有此理!”
卢象升咆哮着说完,双眼直视着灰濛濛的窗外,低声叹道:“我等身为大明官军,理当捐躯报国,战死沙场,岂有畏敌避战,竟存苟且讲和之心!李啸,你真让本督失望啊。”
卢象升说到这里,双拳紧握,望向李啸的目光中,竟夹杂着莫名痛惜的神色。
房间中,一片让人窒息的沉默。
“卢大人,莫非,你认为,李啸是个怕死的懦夫不成”李啸冷笑着开口说道。
卢象升沉默而复杂地看着他。
“刷!”
李啸从腰间迅速抽出龙吟宝剑,半跪着双手举剑,递给卢象升。
“李啸,你这是何意”
李啸抬起头,目光直直地对他说道:“若卢大人以为,仅凭一腔血勇,就能报国救民,就能扭转时局的话,那李啸情愿让大人斩了在下这颗懦夫的头颅,去激励军兵士卒,去战胜鞑子与流寇吧。”
卢象升脸上哆嗦了一下,李啸这个激将法让他很不舒服,他摆了摆手,叹道:“李啸,不要来这一套,你有话好说,且把剑收起来。”
李啸收起宝剑,待卢象升重新坐下后,他淡淡说道:“卢大人,再回到末将最初的话题来说吧。现在的大明,已然是这般体弱乏力又疾病缠身之人,如果能令其得到好生休息调养的机会,不必再带病在外辛苦操劳,末将在想,假以时日,这大明未必没有治愈疾病重新振作的一天,到时,身强体壮养精蓄锐的大明,再外出与那鞑子争雄天下,岂不是更有胜算”
卢象升沉默不语。
“卢大人,末将想再问一句,却不知大人会认为,这名声重要,还是救国救民重要”
“自然是救国救民重要。”
“既如此,大人为何定要在这国势艰危之时,徒逞一腔血勇呢末将
第181章 挺进开封
“高闯王,现在阌乡、灵宝已被我义军攻克,河南明狗皆已远窜,俺们接下来,却要如何行动”
高迎祥身旁,身着蓝衣紧身武服,头戴范阳毡帽,这样一身标志性服饰的部将李自成,向高迎祥大声请示。
高迎详脸上闪过一丝冷笑,眼中却满是贪婪之光。
他侧身对李自成低声讲述了一番。
李自成双眼一亮,鹰勾鼻子一扬,连连点头大声说道:“中,中,中,大王端的好计,俺这就下去传达!”
一天后,汇聚于阌乡与灵宝两地的各股流寇,按高迎祥之令,开始分头行动。
张妙手,过天星两部,从渑池北上,作出要攻打怀庆府的态势。
老回回、蝎子块两部,则南下卢氏,似乎要从这里南下,攻打南阳府。
而高迎祥、李自成率本家大部兵马,往东南进攻汝宁与宜阳两地,竟似要从这里,攻打洛阳一般。
在流寇大军分头行动之时,明军哨探迅速地将流寇动向,向正坐镇在开封城中的五省总督卢象升,迅速禀报。
这一天,是崇祯八年十一月初十。
也就是在这一天,从山东单县出发的李啸军,到达了开封城。
李啸所带的军兵,主要包括铁龙营大部以及赤凤营的一总兵马,只留了小部分铁龙营军兵,在铁龙营副营长莫长荣的统领下,守卫铁龙城。
其中铁龙营兵马为10队盾兵,20队枪兵,辅兵600人,玄虎重骑200人,飞鹞子轻骑200人。
而赤凤营的这一总兵马,则是15队盾兵,30队枪兵,另有玄虎重骑600人,飞鹞子轻骑600人,横行哨600人,鲁密铳手50人。
李啸没有带火炮部队,却带了投石机100架,以及大量的震天雷。
这样一来,李啸的总兵力为,25队盾兵共2550人,枪兵50队共5100人,辅兵1200人,玄虎重骑800人,飞鹞子800人,横行哨600人,鲁密铳手50人,共有一万一千多的兵马额数。
据李啸的安排,这次出征的军队中,带兵将领皆是能征惯战之猛将,具体分别是,铁龙营由安和尚带领,副手为冯双礼,赤凤营的那一总兵马,则由田威带领,副手为李定国。
而李啸自已,则早已从赤凤营的骑兵中,拣选精锐一百名,由山东巡抚李懋芳之子李浩然率领,作为贴身护卫。
铁流滚滚行伍整齐的李啸军,一路沿着黄河西行,过曹县,仪封、兰阳,终于到达开封城外。
一路上,看着那远远高过头顶,仿佛悬在半空中的黄河河堤,李啸有种奇怪的错觉。
他总在想,要是这河堤破裂的话,那浊浪翻腾,怒涛汹涌的黄河水,估计会有如从天而降一般,把自已这支军队,以及两岸广阔的平原旷野,星罗棋布的城池村镇,统统冲垮毁灭吧。
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哺育了华夏文明之时,也浸满了两岸百姓的血泪。
历史上,李自成第三次开封之战时,他为了迫使开封守军投降,便掘开了黄河河堤,淹死了数以百万计的生灵百姓。
兴,百姓苦,亡,亦是百姓苦啊。
李啸心下感慨之时,他那出征的军队中,另有两人,更是心下无限感慨。
这二人,便是身为一名玄虎重骑兵的爱新觉罗。额弼纶,和身为一名横行哨普通队员的伊尔根觉罗。查塔。
两人在加入李啸军后,都发现,这支军队,与以前所遇到的辽东明军根本不一样。这支军队有严格的制度,有严厉的训练,有高效的洗脑教育,有赏罚严明的的军规,对于军兵的思想、训练、作风以及奖赏等各方面,都是严格有序,紧抓不放。
在每天辛苦严厉的训练中,在每天有空就大声的背口号的思想教育中,在强迫式的文化学习中,两人的汉语水平进步飞速,对李啸军,也越来越有认同感和为之效忠的使命感。
而越蓄越长的头发,与每天身穿的汉服,让两人都有一种奇怪的感觉,那就是,自已似乎越来越习惯于汉人的生活方式,而那白山黑水中养的八旗习性,似乎却越来越陌生。
我到底算什么人
究竟是女真人,还是汉人
抑或,什么都不算
额弼纶与查塔常常在心中,问自已同样的问题。
不过,两人都从李啸军的监抚司随军官员中,得到了明确的答复,那就是:“夷入夏则夏,从他们蓄发穿汉服,加入李啸军开始,便已为了汉人的一员。”
这个解释,虽让二人心下还感觉颇为别扭,只不随着时间的渐进,两人似乎也越来越认同了自已的文化定位。
其中,早来了三个月的查塔改变得更彻底些,为了向李啸表达完全效忠的心思,他甚至给自已改了个姓,把“伊尔根觉罗“改成了汉人的“尹”姓。
他的行为立即引为了同僚与战友们的取笑,有好事者,甚至还打趣道,查塔你这厮,其实本是尹姓汉人,祖上到了东北加入女真部族后,才改姓为伊尔根觉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