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锦华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苏四公子

    “这都是承了太后洪福。”程夫人面上虽然看着高兴,但比往常多了几分拘谨,程太后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

    “你今天怎么这么多礼”程太后给程夫人母女赐了座。

    这个天底下最尊贵的女人,并不像常人以为的那样高高在上,待娘家人更是温柔可亲。

    程太后和那些名门贵女不同,她不过是一个小典吏家的长女,家中本就没有那么多规矩,在安郡王府虽受了几年调教,但到底和宫里不同,当时的郡王妃出身也算不得太高,并不会在规矩上磋磨她。

    后来跟着先帝进了宫里没几年,就做了太后,既然做了太后,她的规矩便是后宫里最大的规矩,她愿意在宫里浓妆艳抹地读话本子,大家也只能奉承着,没人敢说她的不是。

    再说了,谁说寡居的太后就非得日日素服,吃斋念佛

    隆庆帝乐意让自己的亲娘高兴,老大人们也不屑将手伸到后宫,管一个寡妇的饮食起居,这些年程太后在后宫的生活实在是顺心顺意,若不是隆庆帝大婚在即,恐怕她会一直顺心下去。

    两个公主到底年纪小,不似程太后和程夫人一肚子弯弯绕绕,她们还是少女心性,根本藏不住事儿,不住地打量着程锦,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恨不得把她看出一朵花来。

    “真是打雷的那天夜里好的”常阳公主按捺不住问道。

    “大概是的,也不知怎么,脑子突然就明白了。”程锦垂眼答道。

    “我记得,我记得,就是思华殿走水的那天晚上嘛。”安阳公主迫不及待地说。

    “宫里的思华殿走水了”程夫人倒是不曾留意到。

    程太后随意地点了点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思华殿那日被雷劈中走了水,幸亏后来下了大雨,火势倒没蔓延出去,就是思华殿烧得剩下一副骨架了。”

    “阿弥陀佛,菩萨保佑,幸亏是思华殿。”程夫人松了一口气。

    “可不是嘛,”程太后心有余悸地点头,思华殿自从太祖皇帝大行后,就成了冷宫,如今更是没人住在里头,年久失修,被雷劈中了,烧了也就烧了,要是当时被雷劈中的是慈宁宫,那可就要命了。

    程锦盯着脚下熟悉而陌生的地砖,有些许感慨,人死如灯灭,哪怕坊间将萧晟传得再深情,将她传得再贤德,五十年后也不再会有人把那个没有留下任何后代的庄敬皇后放在心上,就连那个传说中寄托着萧晟深情的思华殿化为灰烬,也没有人在意。

    不过幸亏如此,不会有人把她的突然痊愈和思华殿联系在一起。

    当初她有一代贤后的美名,在大梁的许多地方,她的名望甚至不逊于萧晟,她还在世的时候,就有多地为她立了生祠,是以萧晟不敢让任何人知晓他对她做了什么,就连他的子孙后代都只以为他当真痴情,对发妻念念不忘,才在宫里修了这么一处地方,谁都没往大梁的风水江山上想。

    不知道萧晟当年会不会料到五十年后会有这么一出,他为了自己的子孙,修建思华殿拘禁她的魂魄,却也是因为他子孙的轻忽,让她逃出一条生路。

    程锦乖乖坐在一边,对这座囚禁她前世,连死后都还不放过她魂魄的皇城内院有着无比的抵触,她的心绪一动,体内的那条蛊虫便开始趁机兴风作浪,那股暴戾黑暗的情绪在她脑中翻涌,想要趁机渗入影响她的神魂。

    一意识到这一点,她连忙屏气凝神,清除杂念,才将那条蛊虫压制下去,但到底耗费精神太过,眼皮子又开始耷拉下来。






第九十二章 有趣
    


    “咳咳,”程夫人一眼瞥见程锦在那儿打瞌睡,忍不住低咳几声。

    程锦猛地惊醒,那惶惑无助的模样逗得程太后和两位公主笑了起来。

    “昨夜没睡好”程太后的态度和蔼,似是不以为忤。

    “这孩子被我惯坏了,每日睡到日上三竿,今儿个要入宫,一大早就起了,一路上不住地打瞌睡。”程夫人神色尴尬,但能在程太后面前这样亲昵闲聊这些琐事的人却是不多。

    “做娘的哪有不惯孩子的常阳和安阳也是被我惯坏了,我就乐意这么惯着,也就做姑娘这么几年能松快松快。”程太后叹道,望着程锦的眼神愈发柔和,“从前没发现,锦姐儿还真是个美人胚子。”

    程夫人笑容有些勉强,“只可惜她痴傻了这么多年,什么规矩都没学,嫁人我是不指望了,省得被人嫌弃,家里也不是养不起她。”

    “我知你心疼锦姐儿,可也不能这么想,别说锦姐儿现在大好了,就算还像原先那样,也不能一辈子不嫁人,那才是害了她,有我在,谁敢苛待她”程太后正色道,“何况锦姐儿生得这么一副好样貌,实在是招人疼的,她现下年纪还小,规矩慢慢学着便是,左右是来得及的,我自幼也没学过什么规矩,还不是进了王府入了宫之后慢慢学的”

    若在往常,程夫人只会当程太后是在闲聊,可如今,她第一反应是程太后究竟是在暗示什么

    程夫人跪倒在地,“锦姐儿何德何能,哪里敢同太后相比”

    程太后面露不悦,“芳华,你今日是怎么回事你是我亲弟妹,我还能吃了你”

    程太后为人宽厚,连宫人都不曾有过苛待,最厌烦别人在她面前战战兢兢。

    两位公主同程锦都面面相觑,也不知程夫人和程太后怎么好端端的,就起了争执。

    尴尬间,隆庆帝竟然突然来了,程太后神色捉摸不定,似是觉得意外,有似是觉得在意料之中,程夫人担心程锦,更是战战兢兢。

    “舅母不必多礼,”年轻的帝王很是谦逊,待程夫人十分礼遇,见程夫人低着头,程太后的脸上也有些愠怒,不由得觉得奇怪,程太后同这个舅母关系向来不错,他还是第一次见到两人起争执。

    “母后方才在同舅母说什么呢”隆庆帝坐到程太后身侧,主动奉上了一盏茶。

    程太后最看重的便是自己这个儿子,接过他的茶立刻舒展了眉头,“不过是说些闲话,正说到你锦表妹的事儿。”

    说到这里,程太后特地多看了隆庆帝两眼,若不是隆庆帝提起,她根本就想不到要宣程锦进宫,这程锦虽然年纪小,过去又是个痴儿,但如今看来生得极好,莫非他在外头见过程锦,动了什么心思

    隆庆帝似是并未察觉到程太后的想法,一脸兴味地看着一板一眼给自己行礼的程锦,“这位就是锦表妹快快请起,听说你前几日大好了”

    隆庆帝虽然八岁登基,但这些年被内阁的几位大学士教得很好,不仅模样俊朗,待人接物也让人如沐春风,就连程夫人都说不出一个不好来,若他不是皇帝,只是程钤程锦她们的表哥,她拼了老脸不要,也要为女儿谋这样的好夫婿。

    可惜齐大非偶,做皇帝的人后宫定是要三宫六院的,她的女儿可不能去受那种委屈。

    “托皇上的福,臣女前几日也不知怎地,突然便明白过来了。”程锦没想那么多,既然隆庆帝问了,她也就干干脆脆地答道。

    程锦一开口,程夫人的手心渗出汗来,程锦模样好,声音脆甜,虽然年纪小了点儿,但带着天真烂漫的娇憨,谁知道隆庆帝会不会动什么心思。

    隆庆帝忍不住大笑起来,“朕可不敢居功,若是托我的福,你十年前就该大好了。”

    程锦觉得萧家倒还有这么个不矫情的孩子实属难得,也跟着抿嘴笑了起来,她一笑,程夫人就更紧张了,紧盯着隆庆帝,生怕他看上了程锦。

    她实在是多虑了,程锦如今才十一岁,活脱脱就是个孩子,在隆庆帝眼里,她和两个妹妹年纪相仿,就真是个小妹妹而已,不过是想到那日她刁钻狡黠,还坑了他一把,今日却活泼可爱,一副乖巧的模样,觉得有趣而已,“没想到你真能大好,有你这般际遇的实不多见,你也算是我大梁的祥瑞了,今后少去平康坊那种地方”

    程太后并不知程锦那日和祁王世子闹出的事儿,一脸奇怪地问道,“什么平康坊”

    程夫人连忙跪倒请罪,“是锦姐儿不懂事,那日在平康坊开罪了祁王世子。”

    “怎么又是祁王世子”程太后的脸沉了下来,前些日子程钤刚被祁王世子坏了名声,如今又是程锦

    作为太后,祁王就是她头顶的一把剑,虽然他远在千里之外的南边,却实打实地威胁着自己儿子的皇位,影响着自己的地位,这个祁王,自先帝去后,就处处膈应她,如今她的儿子也来膈应她了

    “锦表妹年纪尚小,开开玩笑,倒也不妨事,”隆庆帝笑意豪爽,似乎并未把此事放在心上,“我看锦表妹如今聪明伶俐,若是不去女学读书实在是可惜了,说不定将来我大梁又能出一名女官。”

    隆庆帝的脸上带着得意的笑意,这话却说得没头没脑,听得程太后一头雾水,程夫人虽然也不解,但大概知道同程锦那日在平康坊、大理寺的胡闹有关,毕竟赵青山是隆庆帝的侍卫统领,那日发生的事儿自是要同隆庆帝禀报的,哪里会想到程锦是见着了隆庆帝,而有意招惹的。

    “皇上既然这么说,等开了春假,你便送锦姐儿去女学吧。”程太后对程夫人笑道,转而对隆庆帝道,“圆明大师当年就说过,锦姐儿那时候是走了魂魄,等机缘到了,魂魄归位,自然就会大好了,当时我还不信,现下见锦姐儿如此聪敏可爱,才知道大师真是佛法精深。”





第九十三章 公主
    


    程太后信佛,尤其迷信大觉寺的圆明大师,但隆庆帝却是不大信的,程太后一找到机会就为圆明大师美言几句,隆庆帝只是含笑不语。

    程太后有些失望,但还是双手合十,对程夫人道,“芳华,你可得带着锦姐儿到大觉寺多捐些香火钱。”

    “太后说的是,锦姐儿刚好那几日便打算带她去大觉寺的,正巧老夫人十五那日不爽利,这事儿也就耽搁下来了,过几日便带锦姐儿去大觉寺,只可惜圆明大师还在外云游未归”

    “外祖母的身子好些了吧”隆庆帝关切地问。

    “回皇上的话,老夫人已经大好了。”程夫人连忙规规矩矩地回答。

    “母亲这些日子身子如何”程太后还是一脸担心,那日程老夫人饮酒过量,虽说酒劲过后,人也就好了,但还是担心她年纪大了,那样醉上一场,伤了她身子的元气。

    “太后尽管放心,老夫人的身子一切都好,这些日子每日都照常听戏,精神头很足。”

    “那也不能掉以轻心,她年纪大了,你要多看着点儿,酒是万万不可再沾的了,太医开的补药,也得盯着她按时吃了。”程太后贵为太后,但对自己的母亲也颇为无奈。

    谁能想到程老夫人年纪这么大了,还贪玩好酒,程夫人性格端肃还好一些,最可恨的是那个宋氏,为了讨好程老夫人,毫无分寸,竟敢偷偷送了一坛子酒给程老夫人,遇上那么个毫无自制力的老人家,竟把自己给喝醉了,吓得一大家子人鸡飞狗跳的,她当时都在宫里急得直跳脚,幸亏程老夫人无事,否则她非要宋氏陪葬不可。

    隆庆帝百忙之中特地来这儿一趟,自是不耐烦听她们妇人扯这些闲话的,不过是对那个突然从傻子变得牙尖嘴利的小表妹有些感兴趣罢了,如今将她送进女学,见到她苦着脸,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之后,心情大快。

    “皇上,文大人来了。”近侍在他的耳边低声道。

    程锦耳力惊人,睫毛颤了颤,这位文大人怕就是引得无数少女春心萌动,文定年的后裔文绍安了,似乎还挺受隆庆帝看重的。

    隆庆帝立刻起身同程太后告罪,回书房去了,刚才还十分稳重的常阳公主突然变得神色恍惚,目光一直跟着隆庆帝出了殿门。

    “你们三个想必在这儿也坐不住了,常阳,你带两个妹妹出去玩儿罢。”见隆庆帝走了,程太后也朝三个孩子挥了挥手。

    常阳公主讷讷回神,立刻乖巧地带着安阳公主和程锦出去了,只是话比刚才少了许多。

    “阿锦,你来过宫里吗”安阳公主和程锦年纪相仿,是个闲不下来的性子,拉着程锦说个没完。

    “该是没有的,”离了程太后的视线,程锦也明显变得活泼起来,“我那时候傻乎乎的,若是进宫怕会冲撞了贵人们。”

    “你过去其实倒也还好,我在承恩侯府见过你几回,虽然傻,但也不莽撞。有一回你还跟在我身后讨糖吃呢,我同你说,只要你把侯府门口的石狮子给举起来,我就给你糖吃,你还真应下了呢,若不是钤姐姐他们拦着,你怕是真要去把那石狮子给举起来呢”安阳公主口无遮拦地大声嘲笑道。

    “想必是我之前在大觉寺举香炉的事儿传了出来,大家伙见了我,总想让我举个什么东西。”程锦非但没有恼怒,甚至连半分尴尬都没有,反倒同安阳公主说笑起来,仿佛被嘲笑议论的那个不是自己。

    安阳公主有些惊讶地看了程锦一眼,她是个直性子,自小生在宫里,性情娇纵,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等到话说出口了,才回过味儿来觉得似是有些伤人,若是寻常闺秀听到她刚才这番奚落,怕是要羞愤落泪的,偏偏程锦竟然是个心大的。

    安阳公主本就对程锦好奇,又见她爽利活泼,不似之前见到的那些娇滴滴的姑娘们心眼小得和针眼儿似的,对她多了几分亲近之感,“你既是第一回进宫,我们便带你四处看看,免得你下回再来识不得路。”

    三人进了御花园闲逛,如今的御花园可比赵华那时候大得多,也经不少花匠精心打理,倒还真有几分看头。

    面对这一处处熟悉而陌生的景致,程锦的心绪已经不再起伏,任凭那蛊虫再怎么作怪,也不能动摇她的神志。

    “魂魄归位是什么感觉”安阳公主一脸好奇地问。

    “之前浑浑噩噩的,后来就像被雷打了,突然间就明白了,能记事也能说话了,整个人都觉得轻松通透了许多。”

    这几日,不知有多少人好奇地上门打探,这番话程锦说得嘴皮子都快起茧了,安阳公主却听得津津有味。

    “世间竟有这等奇事,可你好端端的,为什么会生来少了魂魄”安阳公主好奇地问。

    “我也不知道。”程锦眨巴着双眼,毫不心虚地扯谎,“莫非是圆明大师所说的机缘”

    “我听说是舅母怀着你的时候被一只狸猫吓着了,说不定你的魂魄就是被那只狸猫给吞了。”安阳公主口无遮拦地说道。

    程锦有些讶异,她也听过这个传言,程夫人怀着程锦的时候是被气着了,当然不是狸猫,而是家里那只“狐狸精”,怕是安阳公主年纪小,听人在私下议论,却只听了一半,便传成了什么狸猫。

    “安阳莫要浑说”一直在走神的常阳公主突然回过神来,瞪了安阳公主一眼,“这话若是传到母后耳里,定是要罚你去佛堂抄经的”

    安阳公主嘟着嘴,拉着程锦的手,“母后动不动就要罚人抄经书,常阳姐姐也好生无趣,助纣为虐,阿锦,我们不理她,到后头玩去。”

    “什么叫助纣为虐”常阳公主又好气又好笑,“我还不是怕你被母后责罚舅母是长辈,岂可乱传她的闲话传扬出去,定有人要说我们长舌。”
1...2324252627...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