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要离刺荆轲
实在是因为大部分卷宗,都是了无新意。
所有的问答情况,几乎都和格式化了一样,而答案则相差无几。
但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这就是大宋文官,人人保守,很少有人敢拿自己的官职来冒险。
直到富弼看到了一份卷宗,才终于笑了起来。
他拿着这卷宗给自己的副手丁讽看:“丁副使,你看,这相州的僧正,竟能想到以度牒而制番人的道理,值得栽培啊!”
丁讽接过来,看了一下,也跟着笑了起来:“这倒是个妙人!”
在大宋,强盛至极的文官,什么事情都想管上一手!
于是,这僧侣道尼,也难逃文官魔掌。
想剃度对吧
不好意思,请拿度牒来。
没有度牒的僧道,就是野和尚!
而这度牒,除了考试外,就只能从官府那里买了。
于是,大宋朝廷将度牒当成了一桩生意经营,不拘什么人,都可以买一张回去。
买了度牒的人未必要出家,事实上,如今大宋每年卖出去的上万张度牒,有九成不是僧侣买的,而是商人、官员和地主。
他们买度牒,纯粹是投资、保值的考虑。
因为,大宋的度牒市价一直在涨!
太祖的时候,度牒是白菜价,几乎不要钱,太宗时就能值个十来贯了,真宗晚年,一张度牒起码值钱三十贯。
而在如今,一张度牒的价格,至少八十贯。
于是,只有傻子才不买度牒!
国家也靠着卖度牒,岁入数十万缗,于是也很欢喜。
正因为度牒这买卖太赚钱,所以很少有人考虑将度牒当武器对外使用。
但,这个相州的僧正却在这卷宗上提出了,给一批度牒给元昊境内的番僧,让他们拥有独立建立寺院道观的能力。
这样,这些人就有可能给大宋提供元昊的情报。
即使不会,元昊境内的寺院一旦泛滥,也可以消耗元昊国力,令其自败。
什么叫人才
这就是啊!
丁讽甚至起了爱才之心,对富弼道:“彦国兄,课利司不是还有一个阙官吗依我看,这僧正正好合适!”
这就要提拔此人入京为鸿胪寺的官员了。
虽然职位低微,但,却是鲤鱼跃龙门一般的升迁。
富弼闻言笑道:“此等美才,岂能入京空耗其材去岁,王师败于三川口,战殁者众,官家有意于环庆路为诸将士建一寺观以追福,此僧正刚好可以提点该院,既为将士祈福,又可就近施展才华!”
丁讽想了想,于是点头同意。
两人这谈话之间,便定下了一个人的未来前途。
富弼回到自己的座位,想了想,于是便在卷宗之中翻找起来。
很快,他便找到了所有寿国公点名之人的卷宗。
&nbs
第四十六章 狄青正壮年
流内铨中的选试进行之时。春坊之中的赵昕,也等来了一个来朝觐他的大臣。
刚刚为章得象堂除为延州钤辖的狄青。
狄青此来,是来谢恩的。
因为,他本来是不可能得到如此高的提拔的!
从指挥到钤辖,几乎就相当于国家把他从一个最多了不起是一个民兵旅长,直接提拔为延州军区的司令官。
本官更是直接除为正六品的西上阁门使。
自有宋以来,上一个被这样超规格提拔的武臣,恐怕还得去太宗朝找才能找到。
自然,这就是天恩浩荡的最直接表现。
而这个恩,自然来自赵昕与他的父亲,当朝官家。尤其是赵昕,若无他那日在富弼面前提起了狄青,狄青此番即使可以顺利堂除,也绝不能一下子得到这样高的差遣与本官。
所以狄青当然要来谢恩。
不过,狄青的官职和地位,还是太低了。
所以,他是不能独自一个人来见赵昕的,为了显示郑重,于是章得象便拜托了翰林学士判三班院曾公亮来当狄青的引路人。
于是,赵昕一下子就见到了他前世的两个老熟人。
而且,这两个老熟人,如今都正值年富力强之时。
未来的大宋枢密副使、护**节度使、中书令狄青,如今才将将三十三岁而已,生得虎背熊腰,浑身上下都充溢着男性的阳刚之气,更紧要的是,现在的狄青,刚刚初出茅庐,浑身是胆,还没有被后来的文官们把脾气磨没了。
至于曾公亮,同样很年轻!
他如今才四十出头,精神抖索,充满斗志,和富弼一样,这位未来的大宋宰相,现在是变法派的骨干。
所以,张士逊当政的时候,曾公亮被排挤的很惨,几乎被剥夺了大部分的实权,只好拉上好朋友丁度一起修《武经总要》,但他没有想到,他和丁度这么一玩就玩大了。
《武经总要》后来成为大宋兵家必读之物。
赵昕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这两个大臣,心中也百感千回。
前世他能掌权的时候,这两位一个已经被文官打击的郁郁寡欢,完全失去了斗志与心气神,即使赵昕召他回京,也被婉拒了。
于是狄青病逝于陈州,享年六十。
而曾公亮那时已经满头白发,垂垂老矣,但接到赵昕的召唤,这位老臣依然不顾年迈,风雨兼程,赶来汴京,任为宰相,成为第一个辅佐赵昕的宰臣,也是让赵昕最难忘的一个宰臣。
只是可惜,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狄青、曾公亮,都是如此。
“此世,必没有遗憾了!”赵昕嘴角微笑着。
有他在,狄青此生必不可能再悲剧了。
因为,他这个寿国公如今风头正劲,受朝野瞩目,再非前世那个庸碌无为,在朝臣与天下人眼中近乎隐形的碌碌之子。
所以,文官们此世打压和排挤狄青的理由与借口,都将不复存在。
国有明君,何惧狄青功高
再说,现在历史已经改变了,任福没有战死在好水川。
所以,狄青有一个对手。
这很关键!
在大宋,不管是文臣还是武臣,最怕的就是没有对手。
没有对手的人,不管文武,一定会被猜忌。
毕竟,大宋是怎么来的
想着这些,赵昕就微笑着开口:“两位爱卿请起!”
“国公洪德,微臣拜谢……”曾公亮爬起来,躬身说道。
“国公盛德,末将铭感五内……”狄青则要拘谨和紧张许多了。
赵昕见了,也不奇怪,命人给他们搬来椅子,让这两位大臣,坐
第四十八章 屁股决定脑袋
“曾学士……”赵昕扭头看向一直坐在狄青身侧,一副毕恭毕敬模样的曾公亮,道:“今日,有劳学士辛苦这一趟了!”
“微臣不敢当国公之谢……”曾公亮连忙起身道:“为国公效命,这是微臣的福气!”
“学士果然公忠体国!”赵昕于是立刻就赞道:“若大宋上下,皆如学士,父皇就不必那么辛苦了!”
“臣惶恐!”曾公亮立刻拜道,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
他知道,若今天这位寿国公的话传到了两府宰臣耳中,恐怕等待他的不会是奖赏,而是猜忌和隔离。
他可不是狄青、富弼这样的中低阶官员、将领。
而是实打实的翰林学士,已经走完了所有大宋宰执在拜官前的全部程序——进士甲科及第——任地方知县——国子监直讲——天章阁侍讲——天章阁侍制赐紫金衣,本官也升迁到了翰林学士。
于是,成为了事实上的宰执官储备。
只要官家想和希望,他是随时都可能拜任宰执的。
于是,对待他这样的官员,两府大臣是既拉拢又打压,既亲近又敌视。
对任何可能导致他拜任宰执的事情,都会格外敏感和小心。
因为,一个萝卜一个坑。
大宋的宰执官,就那么几个坑。
他曾公亮拜任的话,就一定会有人被罢官,出知地方,去州郡玩泥巴。
若宰执官们已经在任两年左右的话,可能还会有人选择成人之美,结个善缘,为将来子孙留下些香火情,于是便顺水推舟,将他曾公亮推到宰执官的位置上。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在的宰执官,都是去年七月以后才拜任的。
甚至有人才上任不过两个月。
这就不会有人肯轻易离任了,更不会有人会在涉及到关乎其切身利益时,心慈手软。
现在的两府宰执,都将是一头易怒而好斗的雄虎。
他们会誓死保卫和坚守自己的官职。
上任几个月就被罢
以后还能有起复的机会吗
可没有人会忘记当年石中立被拜为枢密副使,结果不过十一个月就被罢官。
而到现在了,石中立却丝毫没有半点要被起复的可能性。
为什么
有污点了啊!
十一个月就被罢,一年都没满,官家就算想拜任,也要考虑朝臣的反应。
而且万一他这次又做不好,结果还是匆匆罢免。
这国家颜面和大臣体统还要不要了
所以,曾公亮的紧张和不安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不是他不想为宰执,而是他害怕,这位寿国公其实只是纯粹客气的说几句场面话,然后两府的大臣就当真了,结果他曾公亮就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靶子,被两府大臣轮流摩擦,但这位国公却只是在旁边看看就不说话了。
这真不是他多虑,而是这大宋官家们,素来都是这么个德行。
李迪、寇准都是受害者。
赵昕自然清楚曾公亮的忧心与害怕所在。
曾为君三十多年的他,对大宋文臣们的了解,可谓是清楚无比。
别人一撅屁股,他就知道要拉什么翔了。
更何况,曾公亮的为人,他清楚的很。
所以,赵昕笑了笑,让刘永年上前扶起曾公亮,道:“学士何必妄自菲薄呢”
“国家用人素来是用贤不用亲,用能不用庸!”
“所以,爱卿不应该如此,而是应该抬起头,挺起胸膛,勇敢的承担国家的责任,为父皇分忧,为天下理事!”
这就是**裸的表达自己希望这位学士再进一步的愿望。
而且话里话外,都暗示了对某几位宰臣的不满。
特别是那一句用贤不用亲,听得曾公亮只敢低着头,连看都不敢看赵昕一眼,更不提答话了。
因为,如今的两府,恰好有两位执政官,是赵家的亲戚和裙带官。
参知政事王贻永、晁宗悫!
特别是王贻永!
这可是赵家的女婿,太宗的郑国公主的驸马,真宗皇帝的妹夫,当今官家的姨父,寿国公的姨祖!
但,这样的一位驸马亲戚,却在不久前的两府集议上跟着首相吕夷简投票反对寿国公的建议。
若其成功了,也就罢了。
天塌下来,还有个高的首相顶着。
偏偏他失败了,两府集议最终在官家的亲自干涉下,完全采纳了寿国公的建议和意见。
更严重的是,现在的一切事实都证明了,寿国公果然明见万里,人在汴京,便已定万里之外的军国之事。
元昊果然埋伏了重兵在六盘山上,意欲诱大宋王师深入。
此事,经过陕西经略安抚司的重臣们的上书,现在,已经是人尽皆知!
于是,朝野舆论立刻就将矛头对准了王贻永与晁宗悫。
尤其是王贻永,被责备和攻击的最多。
就在前天,右谏议大夫知谏院张方平就直接在君前对王贻永发难,指责他‘不能辅佐天子,以安国家……阿附权臣,趋炎附势,实非宰辅之良人!’。
王贻永于是当殿脱帽谢罪,在官家面前乞罢去。
官家连忙命人扶起这位参知政事,安慰和劝勉了他许多话,又将张方平的弹章留中不发,这才让这位驸马涉险过关。
然而,这只是暂时的。
像王贻永、晁宗悫这样的赵官家的亲戚或者裙带关系提拔起来的官员,他们的位置和官职稳固与否,其实和政绩没有太大关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