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要离刺荆轲
“买下他们的地!”赵昕抬起头,看着吕夷简,目光坚毅的道:“如今,战事纷纷,三路地价必然大跌,正府和枢府,应该也早就注意到了这个事情吧也应该开始买地、并地和收地了吧”
大宋王朝,和之前的所有中国王朝都不一样。
大宋王朝,不抑兼并,不抑置产,但是坚决废奴,严格限制地主豪强限制他人人身自由。
既然不抑兼并,那就必须有另外一个办法来平衡国内财富,给底层农民一条出路。
于是,大宋别出心裁的使用了官田制度。
前世,赵昕登基时,就有参知政事按照制度,向他报告整个国家的具体情况。
于是他得知,彼时大宋在册官私垦田总数为八百余万顷。
其中,官田数量为三十二万顷,占总垦田数的百分之四左右。
但过了几年,王安石为相的时候,报告说,官田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五十八万顷,占了总垦田数的百分之七了,所以,请求发卖其中二十万顷,以平衡官私垦田,使天下臣民皆‘沐陛下之德’。
发现了什么没有
北宋,是在以国家为意志,通过出卖或者收购土地,来对社会财富和土地进行再平衡。
&n
第二十四章 国公千秋(4)
说完这些话,赵昕就略略的有些得意与骄傲。大宋弓箭手!
在他的前世,可是威名赫赫,与辽主的皮室军和西夏的铁鹞子并称的精锐。
关键的是,辽主的皮室军,也就左右两军,总数不过三万。
而西夏的铁鹞子,哪怕是最强盛的时候,也不超过一万人。
但大宋弓箭手,最巅峰的时候,超过了十万之巨。
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却丝毫不逊皮室军和铁鹞子,甚至犹有过之!
只要是在其本乡本土作战,基本上是谁来灭谁!
须知,这些乡兵,虽然名曰弓箭手,但实际上却都是骑兵!
而且,还是身强力壮,武艺娴熟,作战坚决的骑兵!
毕竟,有战马的能授三顷地,没战马的只有两顷地。
故,但凡有上进心的年轻人,都会想方设法的买一匹战马!
实在不行,就几户人家一起凑钱,买上一匹种马来繁育。
在赵昕的前世,这些免税有地的弓箭手,就是他这个君王灭亡西夏的急先锋。
便是现在,这些弓箭手,也是大宋西军的骨干与精锐。
狄青的保安军,任福的镇戎军,种世衡的种家军,骨干和核心,皆是由这些本乡本土的精锐组成。
但吕夷简听着,却是皱起了眉头。
弓箭手
他们当然知道,不仅仅知道,而且非常熟悉。
毕竟,如今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沿边弓箭手这种好用而且便宜、战斗力强大,且忠诚顺服的军队,沿边的经略与部署、钤辖,谁不喜欢
去年范仲淹就上书提议,请求在京东路也招募弓箭手,作为陕西的预备队。
枢府在和中书商量后,同意了范仲淹的要求,于是于当年九月已丑,中书在请示过官家并得到许可后,便以中书牒赦的形势,发布命令,命京东路招募五都弓箭手,备为西事。
命令是发了,但拖到现在,都没有执行。
不仅仅是因为京东路不像陕西,地广人稀,有足够的土地可以开垦。
更因为,文官们对这些不交税的家伙,颇有微词。
不交税还要占户口
影响政绩考核啊!
而政绩考核,直接和磨勘对接。
在这个能减半年磨勘,都有人愿意去死的大宋官场,可能影响到官员们减磨勘的事情,再小都会有人不干。
所以,吕夷简当场就摇头道:“招募如此多弓箭手,地方上的官吏怎么办”
“何况,如此众多的百姓应募为乡兵,彼辈本就桀骜难制,若再势大,老臣担心未来恐怕会尾大不掉,有违祖宗之法……”
其他人也都是点头,纷纷附和。
大宋的祖宗之法,在武将这边,倒没有后世人想象和认为的那么严重。
在事实上,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大宋武臣的俸禄比文官高出了一大截!
所以,大宋君王,优宠文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他领武职。
而文官们通常趋之若虞。
如今的大宋宰执们,更是基本上全部都领过武职。
譬如首相吕夷简,在去年再度拜相前,是以本官判天雄军。
以重臣守重镇,才是大宋的祖宗制度。
用文以制武,方是北宋的传统。
至于武臣们
看看曹家,看看向家,看看郭家,看看韩家,哪个还敢说,大宋武臣地位不高,待遇不隆呢
说到底,什么文武分野,什么文武分歧,都是狗屁!
武臣、文官,都是士大夫!
都是地主阶级!
哪里还有着许多区别
曹家的钱和吕家的钱,难道还能不一样
所以,听着吕夷简的话,赵昕也只是呵呵一笑。
他可没有他父亲那么好忽悠!
故而,他当即就接话,道:“大宋的祖宗制度,从来没有轻侮武臣、武人之事!”
“只有,令武臣读书,使武人明忠义、知礼仪、懂进退!”
吕夷简顿时就噎住了。
因为,赵昕说的没错!
大宋立国之后,对于旧日的大将与功臣们,确实是没有轻慢和虐待。
恰恰相反,忧宠和隆遇这些人,方是大宋王朝能稳定过渡到今天的缘故!
不然,为什么大宋皇后和太后,一定要是太祖、太宗的功臣之后呢
第二十五章 世宦之家的智慧
直到深夜,吕夷简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他的儿子吕公绰马上带人迎了出来,关切的问道:“父亲,宫里面的事情,可还顺利”
吕夷简闻言,摇了摇头,垂头丧气。
吕公绰见了,也不好多问,连忙道:“父亲今日操劳国政,必然乏累了,儿子,已经命人给您烧好了洗脚水,蒸好了刀鱼……”
吕夷简点点头,就要卧室方向走去。
走到一半,他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懊恼的一拍大腿:“吾何时说过轻慢武臣的话”
于是,他仔细的回忆了一下在君前自己说过的每一个字。
这位在大宋朝野,威风八面的元台的脸色刹那间就变得极为精彩起来。
“终日打雁,不想临老被雁给啄了!”这位宰相又好气又好笑。
事到如今,他如何不知道,自己被那位国公给带进沟里去了。
对方,用的是一个极为小巧,但非常实用的谈话技巧,始终掌握着主动,让他和群臣都先入为主,造成既定事实,于是就没有人去关心事实了。
因为注意力,都被其所说的话给吸引走了。
不过,只过了片刻,吕夷简就恢复了正常。
他是世宦之家,叔侄父子两代人为宋臣,而且都做到了人臣之极。
自然,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什么亏没吃过呢
所以,他深知有时候吃亏是福,背锅是幸。
强硬也是分时候和看人的。
就像去年,官家想提拔他的宠臣林瑀为天章阁侍讲。
这遭到了朝臣的强力反对和抗议。
因为,这个林瑀不是一般人,他是朝臣眼里的奸佞。
奸在那里呢
因为这货得宠,靠的不是服侍官家有力又或者办事勤勉,而是……房中术……
本来,大臣们就对这林瑀非常不满了。
现在官家又要授这样一个小人为天章阁侍讲,士大夫体面还要不要了
作为首相,吕夷简夹在中间是两头受气。
做了,就要被舆论喷,不做,就要被官家嫉恨。
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官家不是想用林瑀吗好!臣同意,但是,官家您也得答应,再任命一个人为天章阁侍讲!
谁
就是朝臣们推出来和林瑀对打的国子监侍讲王洙!
于是两边的面子都照顾到了。
所以,吕夷简在该圆滑的时候,还是非常圆滑的。
在官家面前,他的强硬,他的顽固,从来都只体现在一些小地方。
于是,吕夷简气头一过就想开了:“就当是我又爱上了一件新物事好了!”
“就像我爱吃刀鱼……”
世人皆知,申国公嗜刀鱼,一日不吃浑身难受!
所以,从寿州到汴京,有一支吕氏自己的商队,专门为他运送新鲜的刀鱼。
寿州百姓听说吕相公爱家乡的刀鱼,也很感动,于是,最新鲜最好的刀鱼,十几年来一直专门给他留着。
但问题是……
再好吃的东西,若一个人,一连吃十几年,也会腻歪。
那为什么吕夷简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
答案是,不是因为吕夷简真的喜欢吃刀鱼。
真正喜欢刀鱼的另有其人,那人就是当今官家!
这位官家尤其喜欢吃产自寿州淮河里的漕淮白鱼。
但问题是,这种刀鱼之中的极品,不止产量少,而且价格昂贵。
从寿州运到汴京,其价格更是突破了天际——每一条最少也要一贯钱!
而这位官家爱惜羽毛,是无论如何都不肯用国家的公款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的。
所以,这个时候,吕夷简就挺身而出,给自己发明了一个嗜好刀鱼的脾气。
用吕家的钱,来给官家买刀鱼。
自天圣元年,他还只是龙图阁直学士的时候开始到现在整整十八年,他的刀鱼嗜好,从未改变。
哪怕是他罢知出外,从寿州到汴京运送刀鱼的商旅,也从来没有停顿过。
每隔半个月,他的妻子,就会带上两筐刚刚从寿州送到汴京,还活着的刀鱼,入宫去见皇后,然后说什么‘啊呀,寿州又送刀鱼来了,臣妾心念皇后与官家,便带些进宫给两位圣人尝尝鲜’。
家乡的土特产嘛,不值钱的!
至于为什么每次只送两筐
这也是有门道的。
两筐,不多不少,也不引人注意,也能让官家过过嘴瘾,吕家也负担的起。
如今,吕夷简回头仔细琢磨了一
第二十六章 倾国才人(1)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第二天,也就是二月壬午(初五)。赵昕刚刚吃过午餐奶,便得到了消息:两府已经将画黄的熟状拟好,送去了中书省,交由中书舍人并门下省给事中审阅。
赵昕闻之,大喜不已。
在北宋,宰执们会将拟好的诏书、赦命内容,抄写在黄纸上。
这叫画黄。
而已经得到了君王同意后开始拟定的诏书则叫熟状。
至于门下省、中书省的审核,不过例行公事而已。
在北宋,真正掌握封驳诏书、赦命权力的机构,叫通见银台司。
那才是可以让宰相低头,让天下州郡官员胆颤的实权部门。
不过,在现在,这通见银台司已经形同虚设。
宰相吕夷简大权独揽,将通见银台司甩在一边,时人于是戏称‘官有封驳之名,而无改正之实’。
这也成为了吕夷简和他之后的几位首相,被人广为诰病的一个重点。
西京洛阳的老臣元老与勋臣们,就没少拿这个事情说事。
所以,到了嘉佑年间,大宋终于恢复了通见银台司的封驳之权。
于是,时任龙图阁直学士、知通见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何琰在任两年中,封驳了两百余条不合制度与法度的赦命、诏书和除授命令。
想着这个事情,赵昕就忍不住负着手,轻轻踱起步来。
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近期内,提拔和任用一个自己人去执掌现在那有名无实的通见银台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