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衣冠何渡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王衣白

    眼前之人不是别人,是雪儿时曾日思夜想之人司马佑。

    “在下司葵,见过各位大人。”那人放下药箱,缓缓地向众人行了个大礼。

    雪听闻,眸子瞠瞠,瞳孔骤缩,连呼吸都慢了几拍,而荀太后见到他,似乎很开心,连忙让他起身,给他赐座,并向大家介绍起来:

    “这位是太医院的司葵司太医,每日都会来为我请平安脉,今儿不是刚刚回来,都差点忘记了,还把大家留在这儿,真是糊涂了。”

    “给太后娘娘请脉乃是臣分内之事。”司葵恭敬地回道,言语中带着医者自有的平静温和,不过有心之人能还能察觉到他语音中的些许虚浮。

    荀太后并没注意到雪的异样,而是侧目望着司马澄说:

    “澄儿是否见过司太医你们儿时可能……”

    雪好不容易收起了情绪,但荀太后一句话再次让她不攻自破,她惊恐地看着司马澄,司马澄朝太后和司葵颔首,说道:

    “回太后,认识。”司马澄只是简单的回答,并未说更多。

    因为司马佑这个名字,在宫里已经成为忌讳,人人不得提起。

    雪不禁陷入回忆,她的印象中,司马佑还是十一年前,那个意气风发,风华正茂的翩翩少年。

    那年他十九岁,是父皇司马辽最小的弟弟,辈分上是雪的皇叔。

    司马佑年纪轻轻就被派往江南,与老吴王一同坐镇江南一方,司马家是北方发家致业的宗族,而后有幸在天下纷争中拔得头筹,建立的大豫王朝,南方的旧贵族虽树倒猢狲散,但仍盘踞一方,有着一定的势力。而大豫为了抵制这些南方旧族的势力,一方面拉拢其中的部分旧族,另一方面也积极提拔、扶持一些新兴的南方士族、豪族与之抗衡。

    司马佑便在皇帝、老吴王、南方宗族三方势力中斡旋奔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大豫的江山做出了不可多得的贡献。

    后来,司马辽宴请各大藩王、宗族在新年之时聚于洛京,这其中也包括了南方各族,司马佑便也跟着一同回了洛京,那年,雪才五岁。

    因为年龄小,不能出席,雪心有不甘,就偷偷溜出寝宫,打算爬上假山,从高处一睹宴会的盛况,结果,因为是第一次爬山,摔了好几个跟头却连个人影都看不到,雪着急得直哭,这时,恰好遇到来御花园醒酒的司马佑。

    雪也是第一次知道,酒气也可以不熏人,还会让人沉醉。

    司马佑摸着她的小脑袋,替她擦掉身上的泥土,安慰她帮她擦眼泪,见雪总是在嗅他身上的味道,还将随身带着香囊送给了她,告诉她是江南独有的栀子花做成的。

    待雪不哭了,他还带着她爬上假山,还让雪坐在他的肩上,两人虽没有互通姓名,却在丝竹管弦的乐音里,一起看过了除夕的缤纷烟火。

    又过了两年,司马佑从江南回到了洛京,除了上朝的日子,平日里也会进宫,与司马辽闲话家常,偶尔还会去国子学或者校场跟小皇子谈古论今,切磋武艺。

    起初,司马霁体弱,就没有马上入国子学读书,雪也不知道可以从哪里见到司马佑,而每当雪想念司马佑时,就会拿着香囊睹物思人,幻想自己与他再次相遇。

    一年之后,司马霁入了国子学,雪常常从司马霁口中听到一个叫“佑哥哥”的人的名字,根据司马霁的描述,雪觉得跟记忆中的那人十分相似,但身为公主的她又不能亲自去确认,而且她也不知道司马佑的名字,只知道此人十分照顾刚刚




第七十三章 跬步不离宫
    可雪没想到,一切竟然来得这么快。

    事实也如雪所预料的那般,贾后专权之后,其兄长贾章就以司马辽的名义在朝中诛杀反对自己的大臣,司马佑虽有所预料,从而提前返回江南逃过一死,但被贬为庶人,永生不得再回洛京。

    日后,贾家虽然倒台,司马佑恢复了爵位,但他也没有再回到朝堂。

    后来有人自立为王,将重病不起的司马辽尊为太上皇,但好景不长,多地藩王血洗洛京城,直到司马信与司马烈联军再次夺取洛京城,两人共掌大权,为了吸取前人的教训,两人硬将岩居谷饮司马佑揪了出来,立为太子。

    次年,京城再次发生政变,司马信被逐出城,日后,司马烈以太子司马佑的名义率军讨伐司马信,然而司马信被杀,从此司马烈一人把持朝政。

    起初,司马烈还只是以辅政的身份,与司马佑协同治理大豫王朝,但这一年年底,太上皇司马辽驾崩,司马烈才露出自己的爪牙,假传诏书,自立为皇太弟,一揽大权。

    司马佑观局势识时务,屡次请求返回封地却遭到拒绝,司马烈也正在为此时烦忧。

    之前,因为贾后弑太子,从而遭来各地藩王的反扑,司马烈忌惮此事,便只传诏是废了司马佑,并将他囚禁于宫内,命人让人在司马佑的膳食里下毒,不将其毒死,只是摧残他的五脏六腑、奇经八脉,再用汤药吊着他的性命,让他永生不得离开皇宫。

    然而司马烈仍不放心,便开始找了个由头,先是对司马佑母家的旧族下手,然后开始对曾经与司马佑交好的大臣举起屠刀,司马佑起初只是以为自己侥幸未死,但当司马烈开始屠杀与他亲近之人时,才终放下最后一丝念想,他不忍有人因他而死,便主动请命,以病榻之躯会给王族带来羞耻为由,愿自降为庶民,改名“司葵”,囚禁期间他钻研医术,便自请成为宫中官,去太医院当差。

    司马佑此举为守住自己和母家一族的名誉,同时也一辈子再也无法得到皇权。

    司马烈听闻

    闻很是满意,只要他活着,不离开皇宫,他才能更好地于囚禁他,控制他。

    “司葵”一名,取自“司马氏”的“司”,中药“苦葵”的葵,苦葵是生于田边、荒地的一种草药,也是为他续命的汤药中的一味。

    其实,司马佑至始至终都没有动过谋反的心思,他原本善良,只求大豫能永世太平,当年有人三番五次劝阻司马佑不要回朝,但司马烈便是看透了司马佑的心思,便花言巧语地蛊惑了他,让他觉得只有自己去当了太子,才能结束乱世。

    但往往事与愿违,自从司马佑离开江南的那一刻起,局势早已不受他的控制,他就已经进入了权利的旋涡,不得抽身,最后连母家的旧亲都不在了,他没了家人,又因为身体的原因,也无法离开这看似光鲜,实则暗无天日的皇宫。

    司马佑曾一度想了此残生,但桃贵妃的子女还活在世上的传闻让他有了一丝活下去的希望。

    此后,他一方面精进医术,虽然太医院已经只有三三两两个太医,宫里也没有一两个主子,他开始用心地以“司葵”这个名字活着,闲余之时,也开始研究老庄学问,逐渐看淡生杀权欲,身体虽困与宫中,但心已经渡走天下。

    然而,最后他等到了,等到司马以奔丧名义带领手下进入洛京,也等到了“司马霁”回宫。

    于是,他才马不停蹄地拿着药箱来到太后的寝宫。

    只是在门口的时候,司葵踌躇了,当年那个壮志凌云、刚正不阿,与司马霁纵览大豫江山的“佑王爷”如今却摇身沦为手无缚鸡之力,靠汤药吊着续命的兰舟之体,他还会是司马霁心中那个为他遮风避雨的“佑皇兄”吗

    在门口时,他听到一个悦耳的声音问姚姑姑那茶是不是龙眼茶。



第七十三章 跬步不离宫
    可雪没想到,一切竟然来得这么快。

    事实也如雪所预料的那般,贾后专权之后,其兄长贾章就以司马辽的名义在朝中诛杀反对自己的大臣,司马佑虽有所预料,从而提前返回江南逃过一死,但被贬为庶人,永生不得再回洛京。

    日后,贾家虽然倒台,司马佑恢复了爵位,但他也没有再回到朝堂。

    后来有人自立为王,将重病不起的司马辽尊为太上皇,但好景不长,多地藩王血洗洛京城,直到司马信与司马烈联军再次夺取洛京城,两人共掌大权,为了吸取前人的教训,两人硬将岩居谷饮司马佑揪了出来,立为太子。

    次年,京城再次发生政变,司马信被逐出城,日后,司马烈以太子司马佑的名义率军讨伐司马信,然而司马信被杀,从此司马烈一人把持朝政。

    起初,司马烈还只是以辅政的身份,与司马佑协同治理大豫王朝,但这一年年底,太上皇司马辽驾崩,司马烈才露出自己的爪牙,假传诏书,自立为皇太弟,一揽大权。

    司马佑观局势识时务,屡次请求返回封地却遭到拒绝,司马烈也正在为此时烦忧。

    之前,因为贾后弑太子,从而遭来各地藩王的反扑,司马烈忌惮此事,便只传诏是废了司马佑,并将他囚禁于宫内,命人让人在司马佑的膳食里下毒,不将其毒死,只是摧残他的五脏六腑、奇经八脉,再用汤药吊着他的性命,让他永生不得离开皇宫。

    然而司马烈仍不放心,便开始找了个由头,先是对司马佑母家的旧族下手,然后开始对曾经与司马佑交好的大臣举起屠刀,司马佑起初只是以为自己侥幸未死,但当司马烈开始屠杀与他亲近之人时,才终放下最后一丝念想,他不忍有人因他而死,便主动请命,以病榻之躯会给王族带来羞耻为由,愿自降为庶民,改名“司葵”,囚禁期间他钻研医术,便自请成为宫中官,去太医院当差。

    司马佑此举为守住自己和母家一族的名誉,同时也一辈子再也无法得到皇权。

    司马烈听闻

    闻很是满意,只要他活着,不离开皇宫,他才能更好地于囚禁他,控制他。

    “司葵”一名,取自“司马氏”的“司”,中药“苦葵”的葵,苦葵是生于田边、荒地的一种草药,也是为他续命的汤药中的一味。

    其实,司马佑至始至终都没有动过谋反的心思,他原本善良,只求大豫能永世太平,当年有人三番五次劝阻司马佑不要回朝,但司马烈便是看透了司马佑的心思,便花言巧语地蛊惑了他,让他觉得只有自己去当了太子,才能结束乱世。

    但往往事与愿违,自从司马佑离开江南的那一刻起,局势早已不受他的控制,他就已经进入了权利的旋涡,不得抽身,最后连母家的旧亲都不在了,他没了家人,又因为身体的原因,也无法离开这看似光鲜,实则暗无天日的皇宫。

    司马佑曾一度想了此残生,但桃贵妃的子女还活在世上的传闻让他有了一丝活下去的希望。

    此后,他一方面精进医术,虽然太医院已经只有三三两两个太医,宫里也没有一两个主子,他开始用心地以“司葵”这个名字活着,闲余之时,也开始研究老庄学问,逐渐看淡生杀权欲,身体虽困与宫中,但心已经渡走天下。

    然而,最后他等到了,等到司马以奔丧名义带领手下进入洛京,也等到了“司马霁”回宫。

    于是,他才马不停蹄地拿着药箱来到太后的寝宫。

    只是在门口的时候,司葵踌躇了,当年那个壮志凌云、刚正不阿,与司马霁纵览大豫江山的“佑王爷”如今却摇身沦为手无缚鸡之力,靠汤药吊着续命的兰舟之体,他还会是司马霁心中那个为他遮风避雨的“佑皇兄”吗

    在门口时,他听到一个悦耳的声音问姚姑姑那茶是不是龙眼茶。



第七十四章 云起日沉阁
    司葵为荀羡岚请脉,雪便准备和司马澄、司马昀两人离开,起身时雪向荀太后要走了宁瑛做自己的贴身侍女,然后再向荀太后请旨,将姜尚义调到自己身边做管事太监,这两人都是桃贵妃身边的旧人,荀太后觉得没有比他们跟适合照顾雪之人,没有多问便同意了。

    临走前,雪和司葵无意间对上了眼,两人眼中都透着别有深意的神色,须臾间,又迅速错开了眸子。

    离开太后的寝宫后,三人便马不停蹄地赶往御书房,明日一早的早朝,雪要以储君的身份参加,在此之前,她需要跟朝中的几位重臣会一会面,一是将自己秘密回宫的消息告知他们,二来也要借机探探他们的口风。

    在午膳前这个消息就已经吩咐下去了,此刻,那些臣子们应该已经在御书房外候着了。

    到御书房之前,雪换了件正式的深色宫装,之前的青白色太素,虽能显得她温润如玉为君子,但在气势上则过于柔和。

    在王府时,沈行便与雪仔细讲解过大豫的官职,雪一边走,一边回忆。

    大豫建国之初,政治制度上承前朝,又别有创新,建国初年,曾为了宠待勋臣贵戚,设置了太宰、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等名号的尊宠虚衔,而现在这些名号已经废的废、去的去,多不复存在,然而又因司马烈假传圣旨自立皇太弟,他便打着虚衔的幌子,给自己弄了个司徒的要职,掌管州郡中正对士人乡品的品第职权,可谓是一揽新晋书生的入仕大权,以便于他培养朝中党羽。

    此外,司马烈阵营中还有一位雪的皇叔,五王爷司马赫,现任司空一职,掌全国上下大大小小水渠、运河、堰、堤防等水利设施,现在虽很少新建堤坝,但因为这些设施直接关系到民生之本粮食生产,所以朝廷每年要从国库拨款用于水利设施的维护,所以这就成了一个既清闲又能私吞公家财务的肥差。

    司马则在进入洛京之后,从前者司马信那里接过太尉一职,承宰相的作用。

    除了这三人之外,大豫朝堂之上分设有两大机构,尚书台和中书台。

    尚书台以尚书令

    令、尚书仆射主掌,下置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尚书,分管律法、治安、军事、农事、账房、户籍,地方官员均奉中央尚书台命令行事。

    而之前尚书令被司马烈勒令处死,现仅由尚书仆射李执一人掌管,李执是北方大族,他已经挥于司马烈旗下,成为他的幕僚之一,但所幸的是,下设的六位尚书中有半数以上之人未臣服于司马烈,这也是司马烈不能一下子颠覆朝堂的原因。

    而另一大机构中书台,长官为中书监,由关中旧族左如晦任职,左如晦自幼才华出众,在司马辽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已经入朝为官,现在也是朝中老臣,颇有威望,中书台不仅掌管诏令、文书的撰定,而且还能参议政事。正因如此,左如晦自带文人的气节,秉持着秉公办事的原则,再加上当年司马烈自传诏书一事,一直让左如晦耿耿于怀,所以他也并未向司马烈等权贵低头。

    这次,雪将太尉司马、中书监左如晦、尚书仆射李执以及吏部尚书杜渝、度支尚书崔洵、荀廷,共六人请到了御书房会谈。

    杜渝为京兆杜氏一族,是近年兴起的世家大族,祖上早年便跟从先帝,成为其高级幕僚,不仅博学多通而且还可以领兵打仗,司马烈垄断了地方到中央的出仕之路,杜渝则是对这些进入中央的人核查其能力分配官职之责,是六书之首。

    度支尚书崔洵则是清河崔氏的当家,崔家自前朝开始就是贵族,而且代代出文臣,既有威望也有能力,掌管国家的账房钱财,也是雪极力希望能拉拢的人。

    而荀延,是太后荀羡岚的叔叔,荀家先祖是开国元勋



第七十四章 云起日沉阁
    司葵为荀羡岚请脉,雪便准备和司马澄、司马昀两人离开,起身时雪向荀太后要走了宁瑛做自己的贴身侍女,然后再向荀太后请旨,将姜尚义调到自己身边做管事太监,这两人都是桃贵妃身边的旧人,荀太后觉得没有比他们跟适合照顾雪之人,没有多问便同意了。

    临走前,雪和司葵无意间对上了眼,两人眼中都透着别有深意的神色,须臾间,又迅速错开了眸子。

    离开太后的寝宫后,三人便马不停蹄地赶往御书房,明日一早的早朝,雪要以储君的身份参加,在此之前,她需要跟朝中的几位重臣会一会面,一是将自己秘密回宫的消息告知他们,二来也要借机探探他们的口风。
1...1819202122...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