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第一大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比目鱼
李渊千里奔袭关中,是从太原往南边走,一路沿着汾州所在的汾水河谷挺进,连下临汾、绛郡,进至龙门,然后留下少部分兵力牵制朝廷把守潼关一带的河东大军,西渡黄河进入关中。
但现在,汾州南边的晋州(治所临汾城)和绛州都为田虎所占,河东节度使李媛要想效仿兴唐之故事,必然要先击败实力不俗的田虎,李媛与田虎之间的实力,现在正是不相上下,谁也没绝对把握能攻灭对方。
故而李媛便打算另辟蹊径,从北边的府谷城刘家川渡过黄河、入关中!不过这显然也不是什么易事,关中北部河流纵横,远不止有黄河一条河水。
过了黄河,还有屈野川、兔毛川。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过了屈野川、兔毛川,又有鼎鼎大名的无定河。
再过了无定河,又有蒹芦川、大理水、清涧河等等,大小河流不下五六条。
过了这许多的河流,最终才能够进至延安府。
虽然说,这些河水不能与黄河相比,没有那么难渡,其中有一部分也完全可以从水浅处徒步而过,然而,毕竟是这么多条河水,行军的困难不必多言。
关中“四塞之地”的名头,可不是白来。
所以为了避免一朝不慎,引得满盘皆输,李援现在也是战战兢兢的缓缓图之,目前,他只在关中北边慢慢蚕食些城县,还不敢把动静闹得太大,想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再来发动这惊天计划……
第452章风 五月南风兴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瑕县城外的绿野上,许贯中与蒋敬等人正策马回城,一边行,一边感受着南来的暖风。
蒋敬仰头瞧了瞧天色,笑道:“快到傍晚了……前两天热得叫人汗流浃背,半点不想动。
这几天倒是变得凉爽起来。”
“天高气爽,正用兵之时。
天气变得凉快些也有好处。
最起码,等到开战的时候,士卒们不会太过劳苦。”
许贯中随意的应了一句。
在此时的齐州节度使麾下,蒋敬与许贯中,无疑便是李庆的左膀右臂,蒋敬相当于李庆的“萧何”,为李庆统管后方,许贯中则相当于李庆的“子房张良”,为李庆出谋划策。
两人刚才所言的战事,主要有两场,一是南征方腊之战,进入淮南后粮秣全由淮南节度使府提供,而且此去便如王鹤所言,与方腊交战还是其次,主要的目的是宣扬李庆的威名,顺带的才是捞取一些功劳。
此事现在已基本准备妥当,徐宁、朱武、李俊、史进和那六千精卒,已全部集结在临沂城中,随时可以开拔南下。
除此之外,便是攻伐徐州王复的计划了。
虽然现在仍是农忙之时,不过李庆麾下有着数万完全脱产的士兵,临淄、益都等地的粮秣又充裕无比,而且现在毕竟不是最忙的春耕时节,有富裕劳动力的家庭,便可派出男丁来充当民夫,赚取家用。
李庆治下,修路、修桥、疏通河道等劳役,百姓自然都是需要在冬季时无条件的轮番服役,但与别处不同的是,李庆从来不强征民夫上战场,只要完成任务,都能获得一定数额的报酬,况且李庆从未吃过败仗,那些运送粮秣、攻城器械的民夫甚少因战争而丧命,故而百姓只要能抽得开身,都争相去充当民夫。
在战事吃紧的时刻,训练有素的民夫也有机会分发武器杀敌,若是有幸斩获了贼首,更能立下战功,凭此获取诸多好处……总之,现在虽然只是五月,李庆这边却完全可以发起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了。
徐州这地方仍属于山东之地,位于徐州、济州之南,治所乃彭城。
彭城,相传乃帝尧时彭祖所建之“大彭氏国”的都城,再往南便是淮南地区了。
李庆经过淮南出兵江南,其实走沂州多有不便,若是夺下徐州后,就好走多了。
因为沂州多山,但徐州却多平原,道路畅通少阻。
故而这徐州的治所彭城,自古便有“北国锁钥、南国门户”之称,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
所以这么一个要紧的地方,李庆自是不会让王复一直在那霸占住。
话说王复这些年的经历,也是有些悲催。
想当初他在长白山起兵时,是何等的威风
那时他打着隋末山东义军领袖“知世郎”王薄后代子孙的名头,一度手握六七万大军,纵横与数州之间,无人敢挡其锋芒。
那时的宋江、张霸道、孙祖德之流,实力根本远不如他。
可惜的是,后来齐州、淄州遭了大灾,王复又不擅长治理地方,不得已只得领兵西进,去打东平府。
事情原本进展得极为顺利,王复豪气之极的一边攻城,一边锤炼精兵,眼看着精兵将成、须城将下之时,李庆却突然出兵,以少击多,一举将他的数万大军杀得七零八落,损失惨重。
那一战,直接将王复与他麾下的将领,都彻底的打怕了,就算过去一两年后,但凡有人提及白马将军与新平寨士兵之名,他们仍会打心里的发出一阵惧意。
须城之战后,曾投靠过王复的杜恭倒是趁机去夺取了兖州南五县,但王复却躲到徐州舔了许久的伤口,才慢慢恢复了些许元气。
再后来,王复又逐渐一步步的侵占了徐州,实力大增,不过他却不敢北上去触动李庆的虎须,于是向南扩展,倒是攻下了淮南的宿州、豪州两地,很是威风了一段时间。
那时,李庆也才全占了齐州之地而已,看起来似乎不怎么强。
王复觉得自己优势很大,于是终于是好不容易激励起了狠劲来,打算北上去报当年之仇。
谁知还未等王复发兵北上,朝廷任命的淮南节度使赵构,便派了大将刘光世领兵来犯,接连将他打得丢盔弃甲,那好不容易夺来的宿州和豪州,便这么被刘光世收复了,王复只能勉强守住徐州这老巢而已。
而在这时,李庆却突然奋起,又连取了东平府、济州、兖州等地,成为了天下有数的强藩之一。
此消彼长之下,王复就更是拿李庆没办法了,乱世之中就是这样,宛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又如天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接下来局势的变化,更是让王复瞠目结舌,突然之间,那位霸占着山东东部六州之地,实力极为强劲的慕容彦达,竟败在了李庆手上,不久后连杜恭也身死人灭了。
当年还只是在江湖上小有名气的白马将军,现在已然成为了首屈一指的人物,连东京城内的朝廷都要仰其鼻息。
如今李庆在鱼台城集结重兵,离徐州的沛县已是急近,王复如何不知他恐怕有意来犯
只是他目前只有两三万的兵力,还要防着南边的刘光世,又怎么抵挡得住李庆那些精兵强将
而且李庆还控制了住了徐州的津要之地任城,有水陆之利,王复可谓各方面都处在弱势之中。
也有人劝王复弃了徐州,到别处去发展,但王复却知道,现在已是不比两三年前的时候了,那时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只要有士兵跟着,天下之大,到处都能安身。
但现在,只经过几年的发展,各地都已是有主了,这徐州北边、东边都是李庆的地盘,南边的淮南则是赵构的地盘,而西边则是单州,也早就被宋江给攻占了。
故而此时天下之大,他王复若弃了这徐州,又能到哪里去落脚
第453章 进方兵方略
经过一番权衡后,王复实不甘心就这么坐以待毙,决定据守徐州,全力抵抗“李贼”。
不过他也知道仅凭他徐州一地,绝非“李贼”的对手,于是派了人分别去出使宋江、赵构,以唇亡齿寒之理游说,希望他们能出兵助自己抵御李庆那即将到来的大举入侵。
赵构那边根本没有回应他,他与李庆毕竟仍是同属于一朝之臣,而这王复是贼,李庆是官兵,李庆出兵征讨王复,最是正常不过了。
最主要的是,赵构现在的目标,也是全力配合童贯征讨方腊,实在顾及不了这徐州一隅之地。
况且李庆还正要从淮南借道,出兵江南,两家就跟不可能为了徐州而大动干戈。
此外,所谓的唇亡齿寒之论,也完全不能用在赵构身上,赵构现在占据淮南十六州的富庶之地,兵强马壮,又是龙子龙孙,实力比李庆还强上数筹,麾下猛将如云,就行徐州被李庆所占,他也是完全不惧李庆。
现在只需让童贯剿灭了方腊,再送童贯回京,这南边还不是他赵构说了算
故而王复派去扬州的使者,最终便只能是无功而返,也不能说是全无收获,只是驻守宿州、豪州的大将刘光世,将在徐州边境的部队撤回来了一些,赵构的打算,似是既不愿帮王复,也不会从背后捅刀子帮李庆,王复于是得以将南边的兵力都抽调了回来,全力抵御李庆,并征发民夫青壮,打算与“李贼”来个鱼死网破。
不过就在这时,王复却得知了个好消息:定陶城内的宋江,竟答应了要出兵相助于他!宋江现在占据着曹州、单州、濮州三地,有兵马四五万,又有当初的梁山老卒为中坚骨干,实力还是颇为强劲的。
所以王复得知这消息后,顿时大喜过望,逢人便说:“吾素问山东呼保义、及时雨之名,现在才知这宋公明果然是个义人,当属山东第一豪杰!”
王复最近四处派人强征民夫青壮后,麾下也东拼西凑了个近五万人,再加上宋江的四五万兵马,双方便有了近十万大军,似乎已是足够与李庆一战了!这消息传回瑕县后,同样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原来,李庆此次攻打徐州,只计划出兵三万五千而已,这些都是完全脱产的百战之师,乃李庆的嫡系精锐,料这王复只徐州一地,定是难以抵挡。
但现在宋江却要出兵相助这王复,就不得不重新布置了。
不过这时张宗周却忽然道:“某觉得这宋江,似乎有虚张声势之嫌,或许并非真的想救援那王复。”
经张宗周这么一点醒,众人细想了一番,事情好像真有那么一点诡谲,宋江如果真的想救这王复,何必这么早就宣扬出来
等到李庆已领兵杀进徐州,他这才攻打济州、东平府,行那围魏救赵之策,或是突然从单州杀来,与王复来个两面夹攻,岂不是更好
反观宋江徐州的举措,倒是恨不得要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要救援王复一样,这不是特意让李庆早作防备吗
李庆沉吟了一番后,向一旁的时迁询问道:“宋江的主力现今可还是在定陶城内”
时迁道:“最新的情报说他已亲自领兵到了单州治所单父城,并派了骑兵到鱼台附近游弋,与咱们的斥候交锋上了。”
单州东边是徐州,北边是济州,看宋江现在的所作所为,似是真的要与李庆作对一样。
李庆盯着许贯中所绘制的山东坤舆图看了许久,目光最后从单父城往西移动了一下。
单父城的西边,乃武州朝的南京应天府所在……最终,李庆定下了两条应对策略:一是传令让朱仝严防巨野城,而是让把守东平府的栾廷玉提高警惕,这两地一直都布有重兵提防宋江,朱仝与栾廷玉又是最为沉稳的将领,应该不会给宋江可乘之机。
此外,李庆又从各地抽调了五千兵马前来,以防止腹背受敌时兵力短缺。
安排妥当后,大军分为两路开拔,一路由李庆亲自统率,乃主力所在,有三万精兵,从瑕县沿着泗水西行至任城,再南下到鱼台。
另一路乃偏师,主将是兵马都指挥使杨志,军师是王鹤,副将有呼延灼、韩滔、鲁智深等人。
这一路偏师从瑕县往东而行,进入沂州后往南走,最后屯兵于承县。
这承县始建县于汉武帝时期,因境内有承水流经而得县名,也就是后世的枣庄市,境内有一个比较著名的镇,名为兰陵镇,也有个很出名的庄,名叫台家庄(台儿庄)……从承县西去不远,就是大运河了,而过了运河后,继续往西南进军,便是那徐州的治所彭城。
李庆统率主力从北边如泰山压顶一般攻来,而杨志的偏师则从侧面直接威胁徐州的心脏,这正是“正奇相合”的兵法之道。
此外,分兵行动,也是减轻后勤压力的一大要诀。
不过这却有一个隐忧,历来大军分兵行动,都极容易给人逐个击破的机会。
东汉熹平六年,汉灵帝派护乌桓校尉夏育、护羌校尉田晏和匈奴中郎将臧旻(n)分兵三路,出塞二千里攻鲜卑人,却鲜卑大汗檀石槐逐个击破,杀得丢盔弃甲。
檀石槐此人是最后一个统一过鲜卑各个部落的人,他死之后,鲜卑族便再没有统一过,并且时常互相攻讦,其中,慕容鲜卑后来建立的燕国,而拓跋鲜卑,则是先建立代国,再成立了北魏……本朝太宗起精锐十万北伐契丹时,也同样是分兵三路,被这大辽国集中兵力击溃了太宗所在的那一路,其余各路不攻自溃。
但李庆既然敢如此行事,自然是不怕王复行那逐个击破之策,毕竟徐州不是人生地不熟的塞外,王复也不是那雄才大略的檀石槐。
而且杨志所部,还有一支大杀器军队在那里……王复若是真以为杨志这支偏师是好对付的,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第454章 突4变
五月下旬,徐宁、朱武、李俊等人终于从临沂县出发,统率着六千兵马,进入了淮南,开始了去征讨方腊的行程。
不过他们这一路走得并不快,估摸着要到八月份才能抵达扬州,徐宁这六千兵马,个个身穿亮眼的纸甲,威风凛凛,招摇过市,所到之处百姓尽皆远远的围观。
李庆的名声,现在也早传遍了淮南,只是人都说他麾下的兵马如何精锐,如何能战,毕竟没什么人看过。
此时见了这支六千人的兵马军容如此之盛,这才明白那些传言确实不虚。
百姓都在交头接耳的说道:“听闻齐州军个个能以一敌十,有了这批士卒到江南,战事应该很快就能结束了吧!”
“是啊,童贯这奸贼有名无实,在南边待了将近一年,都未曾剿灭方腊那乱贼,希望齐州军去到后,能尽快结束这场战事……”这淮南节度使赵构,还兼着平南副总管兼料粮使的职位,“平南副总管”是虚,料粮使才是他真正的差事。
童贯这南征的十万大军,粮秣供应大都是从赵构这边出的,现在这场战事已进行了将近一年,淮南百姓自是苦不堪言。
不过那赵构幕僚中似乎也有高人,所以现在淮南的百姓丝毫不怨赵构,只埋怨徒有虚名、打个方腊打了一年仍没什么进展的童贯。
淮南的百姓,却不知童贯经过一年的奋战,此时其实已获得了极大的优势,只知道他还在长江边上瞎晃悠,离杭州城甚远。
故而李庆派来的这支精锐之师,一路从淮南走过,都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希望他们的到来能尽快结束这场战事……就在徐宁、朱武领兵南下时,李庆已领兵抵达鱼台,开始朝着徐州进军,杨志现在还停留在临沂,按计划要等李庆那边吸引了大部分的敌军后,他才自承县杀入徐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