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第一大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比目鱼
李庆不由的笑了,这却是毫无新意了,
虽然事实确实是如此,但这不过是乱世中的基本操作罢了,此时占据着地盘的人,哪个不是狼子野心的
他宋江还不宣而攻占了应天府呢!
剩下的罪状,李庆也没兴趣再看下去了,立即写了奏疏予以反驳,
而且李庆还话不多说,立即在东平府集结起了重兵,气势汹汹,似是一言不合,便要出兵攻打宋江所属的濮州。
这倒是让宋江有些慌了,
他之前的作态,不过是想故技重施,计划声东击西的攻打开封府而已。
谁知李庆的反应竟是这么的大,气冲冲的就要兵发濮州。
宋江无奈,只好偷偷的派了人去东平府,卑躬屈膝的向李庆道歉解释。
李庆笑而不语,既没有羞辱宋江派来的使者,也没给予多大的重视,只是平静的将他送了出去,令这使者一头雾水。
而更奇怪的是,当这使者回禀了面见李庆的经过后,宋江却顿时安心了不少,又将打算增援濮州的兵马调了回来……
这一日,童贯的大军还在淮南的泗州走着,宋江却突然领兵八万杀入了开封府,
宋江的大军先是出其不的意击溃了襄邑、太康一带的三万禁军,然后一路高歌猛进,连破雍丘、考城、陈留等县,最后屯兵陈桥镇,并围东京城!
此事一出,瞬间震惊了世人。
天子赵佶更是吓得惊慌失措,忙下诏天下州府前来东京勤王,特别是让童贯赶快回京,又让最近的李庆、郑抚、赵构这三大节度使领兵前来救援。
只是赵构那边因供养了十万大军南征方腊许久,现在粮秣已是颇为吃紧,故而推脱没有发兵。
而郑抚则要应付张霸道、孙祖德的进攻,可谓焦头烂额,根本自顾不暇,
至于李庆那边,其实就在宋江刚刚发兵攻打开封府的时候,他便已领兵五万,从阳谷渡河,杀入了大名府境内。
原本一开始李庆与谋士制定策略时,是打算完全入了冬,黄河结冰后,这才起兵攻打大名府的。
但前阵子忽然有了宋江历数李庆十大罪状的事情,李庆于是乘势在东平府聚集起了兵马,假意要攻濮州,
由于此前李庆与郑抚之间谁都不搭理谁,而李庆与宋江又是多年的死对头,故而便他哄骗了,继续全力与孙祖德、张霸道交战。
谁知李庆却在濮州虚晃了一枪,直接渡过了黄河去,
由于船只有限,阳谷渡口又不是个适合大军开拔的地方,故而起先渡过河去的,只有那五千人而已。
若是河对岸布置有重兵,定能很快便将这五千人全歼了。
但郑抚此时只在这附近的莘县驻扎了三千守军,还来不及做出反应,便被李庆委任的先锋大将“急先锋”索超给攻入了城去。
随后,索超只留下了五百人看守俘虏、接应后续渡河的军队,自己又按计划统率着四千余人,继续向北杀去,连拔数座险关要塞。
索超本就曾在这大名府为官多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熟悉无比,根本不需任何向导。
而且索超本人虽离开了这里有两三年,但他的威名此时仍在这里流传,还记得他的也一点不少。
故而此时众人见索超竟领兵威风凛凛的再次杀回了大名府后,都是大为惊诧。
大名府的治所乃元城,元城南边有两处最为险要的地方,
其中一处是离元城三十五里的飞虎峪,另一处则是离城二十五里的槐树坡。
当初宋江三打大名府时,就曾在这两个地方与大名府的军队交战多场。
而索超现在急冲冲行军奔袭的目的,便是要去夺下这两处地方。
由于索超来得出奇,飞虎峪也很快被他攻下,但到了槐树坡时,那里的守军却得知了消息,一边紧闭关城寨门,严防死守,一边派人去给元城传去急报。
索超见无机可寻,只好退回了飞虎峪,加固寨墙,静等后续兵马的到来。
李庆此次出兵大名府,总共点了五万兵马前来,全都是精兵强将,分城数批过河。
在索超占据了飞虎峪一个多时辰后,首先前来增援的却是史文恭,领兵八千进驻了这里的营寨。
史文恭向索超道贺道:
“索将军能夺下这险要之地,让我等省去了不知多少麻烦,此战的首功却是归你莫属了!”
第469章 填壕
唐斌用长矛挑着敌将范辅的头颅,在元城下边纵马来回走着,大声喊道“这范辅便是我一矛刺死的,谁敢出来与他报仇”
如此喊了数声后,城中依旧是大门紧闭,无人答话。
唐斌哈哈大笑了数声“看来永静军中,都是些无胆小儿,三天之内,必破尔等城墙”
唐斌说完,便要拍马返回本阵,李庆也知道城内的将士现在肯定是已经丧胆,应该是不会出城斗将的,之所以还派唐斌前去寻衅,不过是打击一下守军的士气而已。
但就在唐斌正要返回本阵时,却见城门轰然打开,闯出一彪人马来,为头的那员将领怒声喊道“狗贼还我兄长命来”
原来,此将却是范辅的兄弟范年,他刚才苦苦哀求了郑抚许久,终于是得了他的应允出城来战唐斌,好为他兄长报仇雪恨。
唐斌自是全然不惧他,挺起长矛,拍马冲了过去,双方厮杀了三个会合后,唐斌的脸上便浮现出了不屑的神情,原来这范年的武艺,比他兄长范辅还要不如,若是在齐州军中,根本排不上好,没想到在永静军里却都是委以重任的大将两人又交手了将近十个回合,范年逐渐力怯,也知不是唐斌的对手,立即寻个空挡,兜转马身往城内逃去。
但不等这范年跑出多远,唐斌便拍马追到,将手中的长矛闪电般从后便掷出,直接从范年的颈项处贯穿而过,鲜血喷涌出了一地。
唐斌将此人的头颅也割了下来挑起,继续在城下厉声喊道“还有哪个想出城来与某交战的”
城头上的将校见这唐斌如此悍勇,全都一阵胆寒,谁还敢出城去
唐斌连喊了数声后,见元城上一片鸦雀无声,便肆意狂笑了一会,纵马返回了本阵。
许贯中道“城中守军士气连接被我方打击,现在正是攻城的好时机。”
李庆微微颌首,遂下令攻打这座河北第一坚城。
此城的东、南、北皆被永济大渠环绕,即便到了这十月初冬时节,渠中之水在这一段依旧颇为充沛,攻之不易。
城西却不临永济渠,虽然另有一条小河流经,而且小河之后,又挖了许多壕沟作为防护,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适合进攻的。
故而此时齐州军主攻的方向,便放在了这城西。
要想攻城,必先在小河上搭好浮桥,填平壕沟。
由于城内的士兵不敢出城来袭,故而浮桥很快便搭好,之时壕沟离城已近,守军的弓矢却能射到。
于是李庆让以四根木柱为角柱,支撑起一个大的顶盖来,攻城时,四名士兵各持一柱,用以遮挡矢石。
除了这四名士兵之外,每个顶盖下边,尚有十个人,背负百姓挖来的泥土,负责填平壕沟。
城头的敌人喧哗叫嚷,队正、校尉大声喝令,弓箭齐发。
因为是临时赶制,大顶盖打造得有些粗陋,但非常结实,顶盖用木板、实木联结,密不透风,弓矢射不透,不多时,第一波填壕的士卒返回,半截船上插满弓矢,却没一个伤亡。
第二波士卒又到了壕沟外,守军学了聪明,改射火箭。
李庆早有准备,每波填壕的士卒出发前,都在顶盖上浇了一层透水,火箭一时之间,燃烧不得。
偶尔有火力凶猛的,也尽可以等到回营,从容扑灭。
敌人城墙脚,掀开了几个藏兵洞,两三百人猫着腰冲出来,到达城脚的敌楼、战棚,钻了进去。
敌楼、战棚位置很低,几乎和支撑起的顶盖持平。
第三波冲上去填壕的士卒,顶盖挡得了上边,挡不住对面。
片刻之间,五六个被敌楼、战棚中的敌人射中腿脚、胸腹。
“击鼓,助威”
李庆指挥大炮,调整远近,先解决敌人的战棚。
雄浑厚重的鼓声,响彻军中。
敌人的城头,随之擂动战鼓,两边像是比较高下似的,鼓声一阵比一阵高。
远处山上的夜鸟,惊飞四起,李庆等人脚下的地面,似乎都被震动的颤抖。
军中之鼓,有神气,击之可震敌心神,壮我勇气。
经历过守营之战的士卒们,不说脱胎换骨,最起码对眼前的这点小阵仗,还是完全可以适应的。
鼓声中,大声呐喊,前赴后继,壕沟的深度在慢慢地降低。
他们不需要把这十几丈的壕沟完全填平,只需要填满四五丈即可。
后营里正在加急赶造填壕车,填壕车的用处和云梯差不多。
只不过一个是向上铺开,一个是向前铺展。
多个填壕车并在一起,宽度可达数丈、甚至几十丈。
架在壕沟两端,便如一座大桥,士卒们可以从上边冲过沟壑,到达城下随之凌振的精准打击,城脚的敌楼、战棚在几炮过后,坍塌成堆。
二三百永静军士卒死伤二十几个,剩下的无处安身,只得又从藏兵洞中回去城中。
元城毕竟是武周的北京所在,城中有许多守城利器,此时却是搬来了十几架牛筋大弩,瞬间射穿了几个顶盖,造成了不小的杀伤。
李庆于是派出几对弓箭手,在填壕沟的士卒之后,拉弓开弩,反击城上弓箭手。
又让凌振指挥火铳手,列阵后方,向城头开火。
火铳的射程比箭矢远,他们可以射得到城上,城上射不到他们,一时大占便宜,接二连三,射得守军在城墙上站不住,守军纷纷躲在了墙角,有牛筋大弩等守城利器,都不敢去用。
一些从未见过火铳的守军,更是惊骇莫名,觉得齐州军一定是得了老天相助,不然如何会有这种神兵似的武器
也有些见多识广的人说,那不过是突火枪罢了,没什么值得惊奇的,但说这话的人,语气都不怎么坚定。
因为对面这突火枪,怎么可以那么快就填装完弹药
他们哪知道李庆为此与凌振可是为此研究了两年多的时间,不断实验,耗费了不知多少银子,总算是将这突火枪改进成了火铳,这才终于派上了大用。
第470章 宋江的决断
齐州军攻城只一个多时辰后,西城外的护城河、壕沟、箭楼等防御施设,便全部被拔出,战兵于是抬着云梯、推着撞车、箭塔等攻城器械,在弓箭手、火铳兵的掩护下,对着城墙发起了冲锋。
期间,普通的投石车、霹雳车、火炮队也在不停的打击着城强,使得守军根本不敢抬头,直到己军杀到了城墙下边时,这些威力巨大的远处部队未免误伤,这才消停了下来,守军也终于有机会奋起反击。
双方兵马,于是便正式展开了血拼,一时间战鼓如雷,喊杀阵阵,西城的城墙很快便被鲜血给染成了红色。
河北这边正烽烟四起,开封府那里却出现了诡异的平静。
宋江杀到东京城下时,也曾组织过士兵日夜攻城,但攻了将近半月,却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
东京毕竟还有几万禁军,虽然都是弱师,人数却不少,而且城内还有百万军民,能随时组织青壮守城。
最主要的是,天子赵佶火速提拔了一位“东京四壁防御使”,此人名叫李纲,颇有才干,全权统筹守城之事,丝毫没出差错。
这个李纲,与太子赵桓亦师亦友,关系密切,曾因上疏直谏而名声大噪,实不是那种尸位素餐之辈。
若是东京城全交给了高俅之辈来防御,宋江现在恐怕早就坐上龙椅去了。
而且东京城内的军民,还有一颗“定心丸”在童贯的数万大军,即将返回东京了此时的东京城的东门上春门外,正是宋江的主营所在,今天曹州军难得没有攻城,将帅全都到了中军大帐中议事,根据最新情报,童贯的大军已从亳州进入了开封府,将太康城给重新夺了去,不日将至东京。
故而今天他们必须做出决断是继续拼死攻打东京城,还是领兵立即撤离开封府,又或是怎样。
大帐之内,氛围极为沉重,众人都陷入了沉默之中,没一个人开口说话。
一开始时,他们都想当然的认为,这东京城兵力空虚之极,定是能赶在童贯返回前将其攻下。
谁也没想到一向昏庸的天子赵佶,关键时候竟有如此的决定,将刚返京的李纲直接提拔为东京四壁防御使,让他们这十万曹州兵无法再往前推进一步,以致拖延至今。
就连军师吴用,此时也都动摇了,起了退兵之心。
不知过了多久,还是性格最为火爆的李逵率先大声叫嚷道“不就是一个童贯吗
怕他个鸟甚哥哥且拨一支军队与俺,让俺去将他劫住杀散了”
戴宗立即呵斥道“铁牛,休要在这里大放狂言”
李逵听后,愤愤不平的坐了下去,但宋江却忽然说道“铁牛兄弟说得对,童贯没什么可惧怕的”
宋江说到这里时,眼神渐渐变得坚定起来,毅然起身道“某决定了,明天亲自领兵去伏击他,待杀败童贯后,东京城便将不攻自破”
听他这样说后,大帐内的所有人都一阵吃惊。
童贯起于关中,常年与西夏人交战,后来还平定了杨岩之乱,最近更是覆灭了江南的方腊,可谓威名赫赫,战功卓著。
故而这里的人听闻童贯已领兵返回后,大都下意识的选择避其锋芒,从未想过要去伏击他。
刚才李逵之言,大家也本只当做是戏言而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