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第一大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比目鱼
谁知宋江竟也做出了这么一个决定来。
“锦豹子”杨林倒是最先反应过来,立即附和道“不错,那童贯的军队在南边攻占了一年多,现在必然是疲惫之极,肯定不是咱们的对手
而且听闻之前在杭州时,他们还跟徐宁的几千兵马厮杀了一阵,被打得节节败退,我看也不过如此”杨林前边说的话,众人都纷纷点头称赞,但他说到后一句时,大帐之内却陡然一冷,孔亮、王矮虎等人纷纷怒哼了一声。
杨林神情一滞,随即明悟过来,恨不得抽自己一嘴巴,好端端的,去提李庆麾下的将领做什么
孔亮之兄孔明被李庆的军队踏成的肉泥,王矮虎不仅未婚妻被李庆“抢”了去,连好友燕顺、郑天寿都在梁山被破那晚,被生擒了去,随后被张清、董平带去东京处死了。
一起被处死的,还有孙二娘的丈夫张青,至于那催命判官李立,似乎是得罪了李庆,被生擒后不久便直接被李庆下令给斩杀了。
他杨林现在忽然提及李庆手下大将徐宁在杭州城的英勇事迹,不被人恼恨才怪呢宋江却面无表情的让杨林坐下了,继续与众人商议伏击童贯之事。
柴进沉吟着道“这东京城附近,大都一马平川,能埋伏兵马的地方可不好找。”
石秀道“在城内二十里的地方,有一处叫上林苑的地方,是狗皇帝专门狩猎的场所,有好大一片林子,溪流纵横,倒是适合埋伏。”
石秀是统率斥候营的头领,故而对这一带的熟悉程度远超过旁人。
宋江当即拍板,选定了这上林苑作为伏击的地点。
随后,宋江一阵调兵遣将,留下卢俊义与樊瑞统兵两万兵马,把守营寨,自领其余的七万多人前往上林苑埋伏。
宋江还听从吴用的建议,派人去陈留、咸平一带散布谣言,说曹州军上下都十分惊惧童贯的大名,听闻他领兵返回了开封府后都无心恋战,要逃回应天府去。
这当然是为了让童贯放松警惕,为了让童贯确信这一点,还专门派了人装作逃走的兵马,仓惶往应天府逃去。
童贯这时已抵达咸县,距离东京只有百余里,听闻了这些消息后,不由的大为得意,觉得只要他领兵赶回东京,宋江必会撤退,到那时,他便可以白捡一个大功,看天子如何封赏他这一日,童贯的大军已到陈留城附近,离东京城不到六十余里,而距离宋江埋伏的上来苑,也只有四十里左右,旦夕可至。
不过由于这天已是黄昏,故而童贯没有继续前行,下令原地扎营休息,明早再出发赶赴东京
第471章 大雾
上林苑猎场。
翌日清晨,睡梦中的宋江被吴用等人叫醒,走出了营帐,放眼看去,四周竟升起了浓雾,人相隔五步之内,都无法辨认。
宋江大喜,仰天狂笑道“真是天助我也”
他立即点齐兵马,以林冲、雷横、李逵领八千人为先锋,孙立、吕方等各率五千人为两两翼,宋江本人自率主力居中,一起出了上林苑,往童贯的营地杀去数万曹州军一路疾行,担心走到一半,这大雾便散去了,若真是那样,他们既出了上林苑这个埋伏之地,又没了大雾掩护,就只能是与童贯军硬碰硬的血战了。
幸好这一次,老天似乎站在了宋江这一边,当作为先锋的林冲、李逵等人领兵杀到了童贯军营寨时,大雾依旧没有散去。
童贯当初率十万大军下江南,现在回来的只有七万余人,征战一两年,如今终于得胜而归,又根本没将宋江的兵马放在心上,故而营地的防备十分松懈。
这个时候,仍有许多士兵还在睡梦之中,就连童贯,也不过是刚在女兵的服侍下刚刚起身穿衣罢了。
林冲于是没再犹豫,立即率军突入敌营,发起了袭击,童贯军都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杀得有些懵了,不知敌人是谁,有多少人,瞬间恐慌无比,童贯甚至一开始得到的消息,还不是遭遇了敌袭,而是发生了炸营,还觉得问题不算严重。
直到喊杀声越来越近,童贯这才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将令四处,拼命的指挥着士兵抵御敌兵。
但这时,他整个兵营已然是大乱,兵卒都争相翻越栅栏逃走,任凭童贯如何呐喊,如何指挥,也是无法制止。
当宋江领着后军也杀了过来时,兵力并不比他少,局面就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了。
最终,童贯只带着千余骑仓惶逃窜,一路收拢溃兵,但因宋江在后边紧追不舍,却也只得了数千人逃脱。
童贯吃了这平生未有的第一等大败仗,心中既羞愧又惊惧万分,连都城也不敢去了,直接往关中逃去。
但他逃到西京洛阳时,却再也支撑不住病倒了,只好暂时留在那里养病,惶惶不可终日宋江押着上万俘虏与众多军械物资,返回了东京城下,将上林苑一战大肆宣扬了一番。
曹州军除去一大外忧,自然是士气大振,而城内守军则是震惊万分,面面相觑了许久,有些难以相信这件事是真的。
宋江为此也有准备,一边在城下摆列童贯各军的旗帜、盔甲等战利品,一面早早的放了许多溃兵进去,又仍扔了几颗童贯麾下大将的头颅进去,如此一来,就算是再怎么质疑的人,也是不得不相信童贯已然战败的事实。
一时间,东京城的守军顿时为之气泄,宋江携此大胜继续攻城,遇到的抵抗再不似之前那么顽固了。
四壁防御使使李纲对此也是毫无办法,只得继续苦苦支撑着。
而皇宫之中,天子赵佶听闻童贯惨败后,心中也同样惊惧完全,觉得继续待在这东京实在太过危险,起了移驾扬州的心思。
但李纲等大臣却拼死劝谏,说赵佶身为一国之君,若是他弃东京而走,军心、民心必然浮动,绝无可能守住。
赵佶为此深感苦恼,这时蔡攸却给了他一条建议不如禅位与太子,让太子登基如此一来,赵佶便只是太上皇而不是一国之君了,让赵桓这位皇帝死守东京,赵佶不就可以安心千万扬州了吗
那个太师蔡京此时已经老死了,蔡家正是由蔡攸做主,这些日子少了他老爹在背后掌舵,已是犯了不少错误,圣眷稍有消退。
蔡攸如此建议赵佶,其实背后也是有一些人挑唆的但天子赵佶听了这消息后,却是大喜过望,甚合他的心意,于是很快便召集了李纲等大臣,言道“朕登基以来,上不能开疆扩土,下不能安治百姓,致使时局崩坏,愧对祖宗,愧对黎民故欲让位与太子,让其光复赵家社稷”此言一出,真可谓是石破天惊,古往今来,虽然也有父亲主动让位给儿子的,但那大都是自知行将就木,才无奈为之,此外要么便是赵武灵王让位给了儿子赵惠文王,李渊让位给了李世民最为人所知,但后者是发生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掌握了唐朝的军政大权,李渊不得不让位,而前者虽然确实是赵武灵王心甘情愿的让位,但后来却发生了“沙丘之乱”,堂堂一代霸主赵武灵王,竟被他儿子给活活饿死赵佶此时却将话说得极为漂亮,竟承认了他没有管理好这江山社稷,并称赞太子如何如何贤能。
众大臣自是苦劝不止,但心里却都在盘算着其中的得失。
别人不知如何做想,至少李纲对此是极为愿意赵佶让位与太子的。
因为李纲知道,东京城的百姓乃至整个天下间的黎民,无不在心里怨恨着这位天子。
若是能让太子继承大统,肯定能一定程度上消除民怨,让东京城防守得更加的牢固。
而于私来说,李纲与太子赵桓的关系无疑要更加的亲近,赵桓继位后,他李纲个人的权势,也必然能更重一些,好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于是在哄闹了数天后,天子赵佶终于还是在文武百官的见证下,匆匆登台举行了禅让仪式,将皇位禅让给了太子赵桓,自任太上皇,然后准备逃离东京,前往扬州的事情。
这可不是件能仓促的大事,金银器物要装好,那些大臣、妃嫔要一起走等诸多杂事,都要时间定下来。
却说赵桓继位后,首先当然是进行了一番人事变动,然后却传诏去了河北,调停李庆与郑抚之间的战争,为此,赵桓还下了血本,晋封李庆为枢密副使、齐国公,几乎给尽了他所能给的各种封赏,然而,赵桓派去的使者刚到河北,却惊闻李庆已经攻下了大名府,威震河北
第472章 夺取大名府
李庆攻下大名府治所元城,过程却是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阴谋诡计,完全就是强攻下来的。
第一天攻城,齐州军将外围的壕沟等物铲平,第二天时,便在那西城发起了全面的进攻,两天之内,士卒已是多次攻上城墙。
齐州军的强悍,元城内的守军总算是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
当天下还未完全崩坏的时候,李庆就已在新平寨练兵,他麾下的这支军队,可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常胜之师,装备精良,士气高涨,还有火铳等诸多利器在,而城内的守军,却刚经历了一次次的战败,丢城失地,阵前被斩大将,士气上完全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攻城第五天的时候,李庆派出了唐斌、郝思文、史进几个猛将组成一支“尖刀兵”,力图攻上城墙后打开局面。
其中,还有另一员新来的将领主动请缨,要求加入这支“尖刀兵”中去。
此人正是不久前,才刚随徐宁、朱武他们从江南前来这里投靠李庆的韩世忠原来杭州城之乱的那晚之后,韩世忠便对官兵算是彻底的失望了,于是选择了跟随徐宁、朱武北上去投靠李庆。
在得知韩世忠竟主动来投时,李庆自是大喜过望,向左右道“此次徐兄弟等人千里下江南,就算是毫无功绩,只得了韩世忠一人,亦是完全不虚此行了”
众人皆知韩世忠在平定方腊一役中,可谓战功赫赫,听闻这等人物竟弃童贯而转投李庆,自然也是与有荣焉。
韩世忠主动请缨时说道“某刚入国公麾下,并无半点功劳,却被委以指挥使之重任,实在是愧不敢当,故愿随军突入城楼,不夺下此城,提头来见”
李庆见韩世忠战意甚浓,便欣然答应了下来,让他与唐斌等人一起率“尖刀兵”在关键时候杀上了城楼去。
韩世忠最先登上了城墙上去,挥着砍刀大杀四方,死战不退,以他为中心,后续的士兵纷纷从云梯汇集而来,渐渐的在城墙上站稳了脚跟,然后挥兵杀得敌军四散而逃。
在城下观战的李庆见此,便让士兵都从韩世忠等人抢占的拿出城楼蚁附而上,瞬间打开了局面。
于是又血战了半天,元城的西门终于是为齐州军所攻占了下来,数万大军从此处蜂拥而入。
那郑抚还是让人在街巷处层层抵御,试图夺回西门,但他麾下的士兵听闻城门已破,个个都是胆寒之极,哪还有什么抵抗之心
凡是郑抚派去抵抗的,全都是一击即溃,很快半个城池便落入了李庆手中,并朝着郑抚所在的方向上来。
郑抚无奈,只好带着手下的文武心腹,领着不过一万的残兵匆忙北逃,到了洺州的永年县,打算重振旗鼓。
但李庆却没给他机会,立即纵兵四处,抢夺地盘,徐宁领兵一万东去,以韩世忠为先锋,攻下了博州,此时张霸道还在苦苦的攻打恩州,史文恭同样领兵一万,往西而去,接连攻占了相州、安利军等地,与田虎的为州接壤上了。
杨志领兵八千南下开德府,同样是根本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很快就攻占了府治濮阳。
而李庆则一直坐镇元城之内,安治百姓,稳定人心,顺便将元城附近的魏县、馆陶县、冠氏县等地也平定了。
所以只出兵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李庆便在这河北夺取了五处州府,其中还包括了大名府这个河北第一重镇。
而这时,张霸道才堪堪攻取了恩州,孙祖德也刚拿下了赵州,若不是受郑抚丢了大名府,败退到洺州的消息影响,张霸道与孙祖德还不一定能攻下这两处地方来。
此时,郑抚已仅剩四州之地,分别是太行山附近的洺州、刑州、磁州,还有就是起家之地的永静军这个军州。
不过永静军却与洺州之间隔了个冀州,那里却是孙祖德所控制的,故而俨然成了一块“飞地”。
若不是现在永静军现在是郑抚的侄子郑达在控制,现在估计早已是投贼了。
总之,现在郑抚可谓是元气大伤,从之前河北的霸主,一下自跌落为了实力最弱的那个。
郑抚对此自是很不甘心,他也算能屈能伸,当即派了三波使者离开洺州,分别去见了孙祖德、张霸道与田虎,都是想与他们放下成见,一起合力将李庆赶出河北。
郑抚这一招确实是奏效了,孙祖德、张霸道所部立即停止了对他地盘的进攻,反而反别往大名府与博州的边境调集重兵。
孙、张两家此前之所以与李庆合作,不过是想让他在大名府拖住郑抚,好让他们攻占郑抚的地盘罢了。
谁能料到,李庆麾下的军队竟是如此勇猛,只出兵一个月不到,就取得了现在这样的战果,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
故而张、孙二人没有多想,便决定还是同意郑抚的同意,先将李庆赶回大河以南去再说。
不然的话,这河北之地只怕便会全被李庆所攻占了田虎那边,听闻李庆占据了大名府等地后,也开始往卫州增派兵力。
他现在早就听说了琼英就在李庆麾下,对李庆可谓恨之入骨,此前双方隔着千山万水,拿他没办法,现在彼此间的地盘竟接壤上了,自是起了报仇雪恨的心思。
郑抚也趁着喘口气的机会,从洺、刑、磁三州凑了三万兵力,集结在了永年县,蠢蠢欲动。
如此一来,李庆竟要同时面对孙祖德、郑抚、张霸道、田虎四家的合力围攻,情况似乎一下子便变得有些岌岌可危起来。
不过李庆却仍是显得十分的轻松,在元城之内镇定自若,脸色如常的与文武众官谈笑风生。
孙祖德、郑抚、张霸道、田虎四人合起来虽然兵力不少,但各有各的矛盾,且各怀鬼胎,显然不能齐心协力的统一行事,比如那郑抚,他现在肯定定是在永年县内打着“蚌鹤相争,渔翁得利”的心思,是不会轻易出兵的
第473章 水火二将
战国时魏文侯七年,魏文侯夺取了邺地,至其子魏武侯之时,将邺城作为别都,并将大名县内的一块地作为其子公子元的食邑,到了汉高祖十二年,因这一代是魏地,所以以邺城为中心设立了魏郡,又因大名一带曾是魏公子元的食邑,所以建县时以元城县命名。
不过到了这个年月,却没了魏郡,只有一个魏县,而当初那极为繁盛的邺城,更是只消失不见,只有一个邺镇残存,就在相州的临漳县境内,如今也同样是在李庆的掌控之下。
此时,李庆站在元城的城楼上,与许贯中等人指点江山,心中豪情无限,面对来势汹汹的孙祖德、郑抚、张霸道、田虎,李庆很快便做出了部署,首先,田虎那边临近太行山南端,极多山丘险地,相对来说较容易防守,故而先让史文恭在那边布下防御工事,以防御为主。
至于郑抚,不过是条丧家之犬,还在打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思,可以先不必理会他。
所以,重点还是在于李庆曾经的两位盟友张霸道与孙祖德,只需攻灭他们其中一方,现在的局面便能瞬间扭转过来毫无疑问,主攻的目标李庆自是选中了张霸道。
因为孙祖德的地盘现在只在大名府北边一角互相接壤,攻之不易,但张霸道就不一样了,他的地盘沿着大河分布,可以说是与李庆所属势力犬牙交错分布,其中,他的大本营滨州更是离青州、淄州不远,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