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第一大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比目鱼
当河间军的一千骑兵进入到弩兵射程范围的时候,弓弩兵都仰天发射了,箭矢在弹簧的急迸之下激射而出,有的钉住了人,但更多的钉住了马,“噈噈噈”弓弩的破空之声,响彻空中,瞬间对敌军造成了极大的杀伤。
眨眼之间,冲来的千余河间骑兵,已倒下了一百多匹战马。
这支骑兵的主将顿时大为吃惊,剩下的八百多匹马的冲击之势也稍有放缓,每个骑士的心理都遭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他们有些怯了
第476章 河北决战(2)
第476章河北决战(2)
原本围住五百骑的一千六百名将士,这时忽然向左右散开了,
暴露在前来救援的河间那位主将面前的,是那五百先锋骑手的残体,
人并未全部死绝,可是残存者七零八落地在在战场上奔窜,
刚才在齐州军的包围之中他们甚至一时丧失了方向感,这时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所有人脸上都惶恐不安。
“回去!回去!”
河间军的主将已经意识到,救回这五百骑也变成了奢望,此刻他想的是逃回本阵去!
可惜,这时已经迟了。
“冲啊——”
不再是鼓声,而是一千六百齐州军人爆发出集体的呼喊,
齐州军的单音节词在离鱼海不远的天空上响亮地发出阵吼,没有远山的回音,声音传散以后便是铁蹄的怒踏!
此时縻貹所统率的一千六百骑中,最精锐的还是当初还在新平寨时的那五百骑,
这一刻,那新平寨五百飞骑已迅速的冲到了最前边,一口咬住了河间军因为仓促回转而显得笨拙异常的后部!
爆溅而出的红色之血,上为烈日,下为黄尘,河间骑兵的鲜血在风中飘洒,马一匹匹地栽倒,
縻貹麾下这些将士,虽非嗜血之辈,但面对敌人时,砍杀起来却是毫不手软!
河间骑兵这次试探性进攻,前后共出动了一千五百人,但最后成功逃回本阵的,却不到五百人!
而且,他们还是在两军阵前,被堂堂正正击溃的!
这一幕,真是看得张、孙联军的士兵心里一阵发寒。
此时中军的一处观台上,孙祖德也同样是脸色微变,朝着他身边一个道士打扮的人问道:
“军师可看出什么门道来吗”
这个道士便是孙祖德身边的谋士陈崇山,是当初孙祖德还缩在高鸡泊时就跟随在身边出谋划策的人,基本上对他言听计从的。
这陈崇山却是是有真本事的,否则也不能助孙祖德取得现在的成就。
他的一张脸就跟枯木似的,根本看不出脸上有任何的表情,
“这齐州军,果然当得上是天下精兵,只是他们此时的布阵,却着实是古怪……”
说到这时,陈崇山便在这观台上指点道:
“齐州军这是锥形阵,又叫牡阵。就像一个锥子一样,从最前方的一点向左后、右后两翼延展,前锋如锥,
锥尖就是中军,中军后面的士兵沿着东北、西南布置,形成两翼——这是《孙膑兵法》所列十阵之一。”
李庆这个布置,和孙膑所记载的古法有所不同,是他自己总结出来的阵法,但和锥行阵差相仿佛。
孙祖德点了点头,战争是一种普世艺术,汉民族祖先能想出来的作战方略,其它民族未必想不出来。
陈崇山又道:“此阵前小后大、前尖如锥,则其最精锐的部队必在最前方——也就是中军。而两翼亦必然是强军。
古人云:尖不锐则不能突入,翼无锋则不能裂敌。前尖的作用是突破敌人,两翼的作用是割裂敌人。
这本是骑兵战阵,曹操的虎豹骑最喜此阵。但齐州军兵力既远逊我方,该先守后攻方有获胜的可能,却此处用这锥形阵,实在不知他们是怎么想的!”
《孙膑兵法》十阵篇有云:锥行之阵者,所以决绝也!
这一看就知道不是防守的阵势。
孙祖德又道:“此阵有何缺点。”
陈崇山道:“最前方战争遭际最多,而后方两翼自保有余,却很难对前方进行救护——因这是进攻姿态的阵势,而不是防守姿态的阵势,
此外就是视野较差。两翼在后,难以远望,前锋尖小,只能关注于正前方及左右不多的视野,在此之外就很难顾及了。”
观台上的其余将领,这时见陈崇山只看了敌阵几眼,就点出齐州军的阵型特点、强弱、意图,不由都大为佩服,
陈崇山又对孙祖德道:“此阵势最强在锥尖,而锥尖遭遇战最频繁,一旦攻破,则左右两翼的阵势不战而溃。”
孙祖德默默点头,好整以暇的继续问道:“具体该如何破此局面。”
陈崇山道:“其一,锥形阵锥尖最利,两翼亦强,但就好像孔雀开屏,最华丽的羽毛展现出来,后面最丑陋的部位也就跟着暴露。
若能迂回到齐州军背后,这个阵势可以一战而下。此策若能成功,取胜最易,
但齐州军背靠高唐城立阵,就怕其城内仍有余兵接应,那时若是不能速胜,可就危险了。”
孙祖德点了点头,陈崇山继续道:
“其二,避开锥尖锋芒,先取两翼。
但既是锥行阵,待我大军主力抵达两翼,齐州军锥尖或不守而攻,直插我军中军,那时军就有被齐州军中央突破的危险。若是只取一翼,则其余两处却能从容回防。”
“那其三呢”
“其三,就是正面决战,以强破强。
锥尖最强,也是敌军精华所在,锥尖既破,其他就不用考虑了。从破阵难易来说,此策最难!但最为堂堂正正,纯粹就是兵力战力的较量了。”
陈崇山将各条出击的利弊都详细的说了后,便望向了孙祖德,由他来做出这最后的决断。
这种关系重大的决策,只能由孙祖德来决断,陈崇山相信他能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孙祖德只沉吟了半响,便毅然道:
“我军倍于敌人,当正面决战,以强破强,败其锥尖精锐,以泰山压顶之势,覆灭此贼!”
孙祖德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齐州军背靠高唐城,右翼的花荣所部有一支三千人的轻骑兵,左翼则有呼延灼的铁甲连环重骑,
这三个方向,都各有依仗,攻之不易。
但唯独这阵型的“锥尖”部位,从这观台上望去,不过是步卒层层布列罢了,看不出有什么奇特的。
而他们孙、张联军,最不怕的就是拼损耗!
于是随着孙祖德的一声令下,孙、张联军终于迈着沉重的步伐,先从中军出击两万,左右两翼各出兵一万,分三个方向朝着齐州军的“锥尖”杀了过去……
第477章 河北决战(3)
第477章河北决战(3)
北方呼啸而过,
此前还远在天边的乌云,此时已移到了高唐城的上空,
高唐城外,千乘雷动,万骑云屯,旌旗蔽日,鼓角喧天,竖立起的戈矛便仿佛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林木;连在一起的铠甲就好像压城欲摧的黑云。
火炮、强弩、投石车,盘踞军中,如同蹲踞的怪兽,分别指向敌人的阵营。双方的阵营的士卒超过十余万,列成方阵,在开战前的此刻,个个提点精神,
这一战的输赢,无疑决定着今后河北的局势归属。
面对率先冲锋而来的三万张、孙联军精锐,齐州军那边却显得异常的平静、稳重,有条不紊的闻军令行事。
两千铁甲士卒,组成了二十个彼此相接的百人方阵,形如弧形,每一个方阵都是横排十人,纵列十人,俱皆披挂重铠,手执长枪,听从鼓声,向前推进。
鼓点一响,向前一步;鼓点两响,向前两步。依此类推,直到鼓声暂停,角声响起,人皆立定,高举长枪。
随后,角声停,重鼓响。
重鼓一响,长枪刺出;重鼓两响,长枪再劈。又依此类推,直到重鼓暂停,响鼓起。响鼓起,军旗连飙,阵型散开,各自为战。
——这三种响声都是有讲究的。
即所谓“鼓之则进,重鼓则击。金之则止,重金则退”。
鼓声最先响的时候,是列阵迎敌,“一步一鼓,步鼓也。十步一鼓,趋鼓也”。
而当重鼓响起的时候,便是结阵阻敌,“一鼓一击而左,一鼓一击而右”。
而又当响鼓起、军旗飙时,则便是只有一种情况,即敌人已经冲入阵中,已无法凭借阵型对抗,所以要散开各自为战。
但这个“散开”,并不是说就这么“星散”了,而只是五个方阵散开,每个方阵里边的一百名士卒还是聚集在一起的。
并且,随着战事的发展,鼓声、角声很可能还会继续响。再响的时候,就是“散而复聚”。
每个方阵都有一个代表本队的鼓声,也许是不同的音调,也许是不同的节奏,
当这种特定的鼓声响起时,被命令到的各队便需要向主将指定的方阵聚拢,重新集结在一处,从而或者防御,或者是阻击,或者是进攻。
防御是固守;阻击是阻止敌人的前进;而进攻,便往往是用局部优势的兵力歼灭敌人局部劣势的兵力。
鼓角、旗帜,在战斗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可以传达简单的命令,比如全军进攻,抑或全军撤退;
另一方面,也可以传达较为复杂的命令,就像是阵型的调动等等。那么,如果命令太过复杂,会不会出现部属们听不懂的情况呢
这个在通常情况下是不会的,因为从军入伍,无论是将校还是普通的士卒,首先一件事就是“识旗帜,辨金鼓”。
“旗帜”,就是主将指挥战斗的手;“金鼓”,就是主将指挥战斗的声音。
不管是哪一支军队,对此的要求都极其严格,
“鼓失次者有诛,喧哗者有诛,不听金、鼓、铃、旗者有诛”。
只要出现违反、不从,就是斩首。
铁甲营乃精锐中的精锐,在这一个方面上更不会犯错。
两千铁甲长枪兵结阵毕,皆执长枪,闻鼓声而前。
前头的千余步卒听到鼓声,纷纷散开,让出了一条通道。
不过他们虽然散开,却并没有就走,而是继续围在周围,再听号令。火铳、弓弩手亦随在铁甲营后,按照鼓声向前。
两千铁甲长枪兵出列到最前后,全都席地坐下,给后边的弓箭手、火铳兵让出了射击视线。
此时张、孙联军的三万来袭部队,业已杀到了附近。
弓箭手张弓搭箭,火铳兵举起了火铳。
数万人的冲锋,地面都会发生轻微的震动,马蹄声如雷轰鸣,喊杀声冲破云霄。
面对此等威势,若是一般的士兵,只怕早就吓得屁滚尿流了,但齐州军却巍然不动。
火铳射程稍远,当敌军前锋来到一百五十步左右时,随之主将凌振的一声令下,火铳兵便齐齐的扣动的机括。
“砰砰砰!”
一阵硝烟升起,冲在最前头的敌军便应声倒下了一大片,如冰雹打菜叶一般。
李庆现在能派得上战场的火铳兵,总共有三千人,分成三列布阵,
第一列的士兵打完后,立即蹲下填装弹药,由第二列的士兵接着发射,射完后也立即蹲下填装,由第三列的士兵发射火铳。
等到第三列的士兵发射完毕时,第一列的士兵已填装完了弹药,起身接着发射,如此循环往复。
这便是所谓的“三段射”了,
这火器李庆与凌振一起琢磨了许久,终于是在去年攻打慕容彦达的时候第一派上了用场,
前一阵子的攻打元城之战,火器亦有使用。
不过这些都只是小打小闹,并未显露全部威力,现在才是这支火铳兵第一次在两军阵前发挥大用的时候。
由于敌军是结阵冲锋而来的,故而几乎每一枪打出,都能打中敌人,
只眨眼之间,敌军便倒下了一二千人,即便是身穿盔甲的将领,被火铳打中后也同样是血气翻涌,倒地不起。
这一变故,直接让冲锋的敌军气势瞬间为之一滞。
而且许多人根本不知己方的士兵到底是被什么杀死的,心里产生了极大的恐慌。
若不是数万人的冲锋,由不得走在前边的人停下,说不定早就有人转身逃窜了!
被逼无奈之下,前边的士兵就算再如何胆寒,也只能是硬着头皮继续冲锋着,
当敌军冲到百步以内的时候,数千弓弩手也纷纷发射着箭矢,
密集的箭矢仰射升空攻,划出一个优美的弧度,然后如雨滴一般倾斜而下,顿时也对冲锋而来的敌军,同样是造成了极大的伤亡。
不过弓箭手每发射出一支弓箭,都要耗费不少的体力,而火铳兵却只需填装、扣动机括就行,相对要省力太多。
故而弓箭手虽然比火铳兵人数更多,但对敌军所造成的杀伤却是远远不如。
第478章 河北决战(4)
第478章河北决战4
弥漫的尘土里,火铳、箭矢发射的声响中,孙祖德、张霸道这率先出击的三万人不断有人倒下。
仅仅一百五十步的距离,就仿佛是一条死亡地带,又像是一条天际鸿沟,让人无法跨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