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水浒第一大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比目鱼

    还不等张霸道反应过来,只见又一骑匆匆奔至观台下,信使等不及马停,便翻身滚落,跪地大叫:“报!张鹏虎将军已被呼延灼所斩杀!““啊呀!”

    张霸道听了这消息有,发出一声大叫,吐了一口鲜血,鼓槌从手中掉落在地,原来,之前他侄儿张鹏虎突然传出已将呼延灼的连环马截住,本就是呼延灼故意诱敌所致,刚好这时杨志所部又忽然赶至战场,令他们军心大乱,于是乘势骤然出击,一举将这张鹏虎给斩杀了。

    三千连环马于是继续马不停蹄,朝着张霸道这边冲锋而来。

    徐宁所部于是遣韩世忠为先锋,也立即发起了反击,与杨志带来的万余兵马合力猛攻张霸道的渤海军。

    一时间,渤海军士兵纷纷节节败退,进而全线奔溃,哭爹喊娘的各自逃命,无论张霸道等人如何呐喊,也无法制止。

    战场之上,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有一处崩坏,别处也绝对难以独存。

    张霸道的右翼军被打垮后,徐宁、呼延灼、韩世忠、杨志等合兵一处,继续驱赶着溃兵直击孙祖德的中军。

    孙祖德见此,也扔下了手中的鼓槌,精神一阵恍惚,“大事去矣!”

    他身边的谋士陈崇山等人,立即将孙祖德往观台下拉去,“主公,快鸣金收兵吧!”

    右翼已崩,而对面顷刻间仍突进不了分毫,胜负已然分出,除了鸣金收兵,再无他法。

    孙祖德是下令鸣金收兵了,但李庆又岂会放他从容撤离

    他这边仍在挥兵死咬住河间军主力不放,由徐宁、杨志等人从右翼杀入,使得河间军也很快全线溃败起来。

    这场河北大决战胜利的天平,终于还是倒向了李庆这边。

    ……鏖战厮杀的战场上,断肢残臂处处,从伤者或尸体上流出的鲜血染红了黄土地。

    向前边冲的,不顾后边;后边紧跟着前边的,不顾地上。

    有不注意踩在尸体上的,往往摔倒,但摔倒当时就立即爬起,继续往前冲杀。

    还有不是踩在尸体,而是踩在倒地伤者身上的,这个时候,他们才会难得的朝地上看上一眼,如果伤者是自己人,便呼喊军医或救护员过来救治;如果伤者是敌人,当即就会不管其哀鸣、惨叫,重重地补上一刀。

    对于救治伤员的军医,此时却不怎么缺,这自是与李庆一向来的重视是分不开的,他不仅早早建立了“回春堂”,还在军校专门开的有这门课,以教会军官们急救的知识,并且在统一山东十二州后,从各处搜罗了不少的医者,统统放入军中。

    这些医生就是“军医”,不过因为这类人较为宝贵,除非关键的决战之外,多数时候并不用他们上战场,主要负有两个责任,一个是战后急救;一个是带学生,选一些士卒来授课。

    授课的内容不多,无非就是些紧急救治刀伤、箭创之类的方法。

    这些被选来学习的士卒,待学成后,会被放入各营,就是所谓的“救护员”了,战场救急便是由他们来做。

    按照李庆的设想,以后甚至打算在每一个十人队都放上一个“救护员”,在每一个百人队都放上一个“军医”。

    不过现在只实现了不到一半,每个百人队能有两三个“救护员”,每个千人队能有一两个“军医”。

    但这也已经很不错了。

    战争的伤亡,很多不是因为敌人,而都是因为受伤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一个较为完善的战场医疗保障机制,一个可以减少伤亡;最主要的,是可以增加老卒的数量。

    在军队中,老卒是最重要的。

    试想,一支全部由老卒组成的部队,战斗力会该有多强悍。

    战场上,喊杀震天,齐州军正在奋勇向前冲杀,差不多每一个冲锋在前的士卒都是满头满身的血污,高度的紧张和兴奋下,甚至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这血污究竟是他们自己的、抑或是来自敌人的,在脑中盘旋唯一的念头,就是:冲、冲。

    随着将旗往前冲;跟着前边的人往前杀!前边的人倒下了,后头的人补上。

    战至下午时分,天空中忽然飘起了小雪,而张霸道与孙祖德的帅旗也终于是在残兵败将的护卫下,歪歪斜斜的分别往两个方向仓惶逃离了战场。

    李庆自是不会沽名学霸王,当即留下部分兵马打散战场后,继续以胜勇追穷寇,他亲率主力往北追击孙祖德的河间军,林派杨志领兵往动而去,追赶张霸道的残部,顺势攻占了许多城池。

    最终,张霸道只领着三千士兵逃回了渤海,起家之地德州为杨志所攻取。

    而李庆则一路北上,夺下张霸道刚占领不久的恩州后,还继续猛追不舍,杀入了孙祖德的根基之地冀州。

    这时,孙祖德南下时的五万大军已仅剩八千余人,冀州人心惶惶,如何抵御得了来势汹汹的李庆

    孙祖德无奈,只能继续北窜,一直逃回了河间府。

    李庆倒还想继续领兵攻打孙祖德,可惜此时已进入腊月寒冬,之前的连绵小雪忽然演变为了鹅毛大雪,道路难行,于是只得暂时收兵。

    虽说未能一鼓作气将孙祖德、张霸道攻灭,但谁都明白,经此一役,孙祖德和张霸道元气大伤,再也无力继续与李庆争雄。

    那永静军节度使郑抚,同样也不是李庆的对手,这近二十州的河北之地,已然是李庆的囊中之物……




第481章 袁允之
    东京城外,十里连营。

    大雪纷飞中,宋江在辕门外怔怔的站立了许久,直到身上满是雪絮时,才被人提醒返回了大帐。

    较之大半月前攻灭童贯时的欣喜,此时的宋江心情可谓郁闷之极。

    在攻灭了童贯的数万大军后,宋江挥兵回师东京,继续猛攻这都城,本以为定能挟大胜一鼓而下,夺取了这东京城。

    刚开始的战事进行得还算顺利,曹州兵甚至一度攻取了几处城门,谁料那昏君赵佶竟让位给了太子赵桓,大封群臣、奖赏士卒,又大赦天下承诺减免赋税,如此一来,城中守军士气复振,而且青壮皆踊跃参战,在李纲的指挥调度下,又将丢失的城门重新夺了回去。

    此时天下降下了大雪,攻城更加的不易,使得宋江的曹州军又重新陷入了困境之中。

    由于保暖之物不能全部供应十万大军,在这样的天气下,扎营于城外简直就是一件灾难,每天都有许多人冻死冻伤。

    故而撤兵返回应天府过冬,来年再战东京城的言论,又重新被人提了出来。

    这一次,连一向火爆的主战派李逵,也全然没了言语。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传来了李庆高唐城大败张霸道、孙祖德近十万大军的消息,已有一统河北之势。

    宋江这里困窘无比,李庆却在河北开疆扩土,两相比较之下,也难怪宋江的心情此时会如此低沉了。

    他长叹了一声,召集了麾下的众头领,打算下达撤兵的命令。

    宋江不得不承认,有那四壁防御使李纲在,这有百万军民的东京城,他便没法攻打下来!“报!”

    一个士兵奔了过来禀报道:“城内出来了个官吏,说他有妙计能让咱们兵不血刃的获得东京城……”吴用问道:“可看清楚了,来者是从城内来的,而不是从别处”

    “小的们都看清楚了,确实是从城墙上坐着篮儿下来的。”

    吴用当即断言道:“此必是朝廷派来劝我等罢兵的人,只是不知为何要大放厥词。”

    宋江道:“将此人带进来一问便知。”

    不多时后,士兵带着个留山羊胡须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他穿着一身的官服,但贼眉鼠眼的,倒更像是个沐猴而冠的泼皮。

    他当即露着谄媚的笑脸,上前参拜道:“小人袁允之,乃礼部员外郎,拜见宋将军……”还不等这袁允之将话说完,雷横便看到了吴用对他使了眼色,当即会意,猛地一拍几案,大声喝道:“哪来的狂妄之辈,竟敢说能让我们兵不血刃的拿下东京城

    来人,将这胡言乱语之人拖下去杀了!”

    门外立即冲进了两个杀气腾腾的士兵来,拽起袁允之便往外走去。

    袁允之吓得脸色煞白,腿脚发颤,急忙喊道:“小人确有妙计,请宋将军听我一言,再做决断不迟!”

    宋江将手一抬,士兵便放过了袁允之,沉声问道:“袁员外有什么要教宋某的”

    他也同样打心底里不信这袁允之能吐露出什么妙计来,不过是姑且一问罢了。

    袁允之整理了一下官服,说道:“将军要想先夺取东京城,必须先撤离这里……”他话为说完,雷横、李逵等人便怒声道:“这狗官果然没安好心,竟想赚我等退兵!”

    李逵说着,抡起一双板斧便要砍人。

    “且听我细细说来!”

    袁允之算是怕了这帮人了,大声惊叫道。

    宋江于是喝退了李逵,示意袁允之继续说下去。

    袁允之下意识的拉开了些与雷横、李逵的距离,大冷天的仍暗自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然后向宋江笑道:“将军可三国时曹操最后是如何攻取袁家地盘的”

    宋江漠然点头道:“乌巢之战,曹操出奇兵烧了袁绍的粮仓。”

    袁允之道:“这只是一个原因,其时天下共有十三州,袁绍已得其四,即便遭遇了乌巢之战,底蕴仍在……”李逵又大声叫嚷道:“谁耐烦听你说古,有屁就放!”

    袁允之只好省略了许多细枝末节,直接说到了要点:“袁绍死后,传位与其三儿子袁尚,曹操出兵攻打冀州时,一直打到了邺城,但其袁绍之庶长子袁谭却发兵来救,那时谋士郭嘉便向曹操出了一条计策,说袁家兄弟素来不和,此时不过因为外敌压境,才暂且放下恩怨,共抗曹军罢了,曹操于是采取郭嘉之计,暂时撤兵离开邺城,袁氏兄弟果然自相残杀起来……”这袁允之此时说了一大通这段他老袁家的往事,大帐之内许多人都不知他到底想讲什么,有几个人甚至昏昏欲睡起来。

    李逵、雷横等人更是怒气冲冲的瞪着袁允之,似是恨不得立即冲上前去将这个聒噪的人一刀杀了。

    但宋江却似乎品味出了什么来,眼神终于直视起这袁允之来,忙起身去将他迎上了坐去,并让部分闲杂人退了出去,“先生之意,可是说我军此时若撤离此地,东京城必会生变”

    袁允之见此,也同样高看了宋江一眼,捋着他那山羊胡须道:“不错,这东京朝廷现在可谓是暗流涌动,矛盾重重,正如当年之邺城,将军若暂时撤离,城中肯定会生变乱,嘿,别的小人也不敢说,那位四壁防御使李纲,必然没好果子吃……”宋江倏然起身,在大帐之内来回走了几步,想着这袁允之所说话语的可能性。

    王矮虎道:“空口无凭,你这厮想仅凭只言片语,就想赚我等撤离这里”

    袁允之笑道:“各位或许不太了解现在东京城的形势,那位太上皇的退位不过权宜之计,你们这一退,没了外部威胁,他怎会不急着从当今圣上手里夺回权力

    再者,现天子任命的两位宰相李邦彦、白时中,与李纲素来不合,且十分不满李纲现在的权势,你们若是退兵,他们必然会一心将李纲赶跑!”

    这袁允之说得有理有据,而且没有绕弯的直点要害,就连是雷横等人,也渐渐的有些接受了他的言词。



第482章 自毁长城
    吴用带着一丝疑惑问这袁允之:“袁大人身为朝廷的官员,为何能出城来向我军献上这条夺城之策”

    这确实是一大疑点,众人于是又重新狐疑的看向了袁允之。

    袁允之从袖袋中取出的一封诏书来,笑道:“朝廷又想派人来封宋将军为宋国公、曹州节度使,好让你们退兵,却无人敢为使者……”自宋江击败了童贯,重新兵围东京城以来,朝廷已向后派了数个使者前来封赏宋江,好让他退兵,却被宋江拒绝,最后一次,宋江为向全军表明决心,甚至将朝廷派来的使者以及十余个随行人员,全都砍了头,并且将头颅抛入城中。

    从那之后,便再也没有官吏敢出城为使了。

    但近来大雪封天,而宋江军又久攻城池不下,城内便有官吏觉得此时劝宋江退兵会有较大的可能,但可惜的是无人愿意出城。

    后来,天子竟直接点了身为礼部员外郎的袁允之为使,那一刻,所有人看向袁允之的目光,都像是看一具尸体一样。

    虽说现在相对之前劝说宋江军退兵,或许可能性要大一些,但宋江此人杀人如麻,出城同样有很大可能会丢掉性命。

    袁允之自然也是悲愤莫名,他今年四十岁左右,不过当年二十岁时,年纪轻轻的就考中了进士,而且是名列前茅。

    只不过由于袁允之本人相貌丑陋,又没什么背景,所以一直都被闲赋着没有重用,直到三十岁时,他才面前在礼部补了个空缺,慢慢的当上了员外郎的小官,谁知却无端端的被委派了这么一个“死亡任务”。

    或许是由于仕途遭遇的缘故,袁允之此人心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忠君思想,于是便琢磨出了这么一条毒计来。

    宋江于是向袁允之道:“先生大才,何必再回去受那些昏君奸臣的鸟气

    若要留下,待某攻下东京城时,与你一个六部尚书又何妨”

    吴用听到这里时,眼睛稍微的眯了一下。

    袁允之摇头道:“我的计策已全部向将军献上,留在这里也无用,不如返回城内,好为将军做内应。”

    虽然之前说得信誓旦旦,不过袁允之可没有绝对的把握宋江真能攻下东京城来,故而不愿现在就投靠他。

    而且此番能出动宋江撤退,回去后必然会有重赏,说不定就此能平步青云,故而袁允之的打算先不忙着押宝,静观其变,两头得好,无论是宋江攻下东京,还是朝廷能坚守住这里,他袁允之都能左右逢源!……这天大雪初停,宋江依照了袁允之的计策,假意接受了朝廷的任免,终于撤离了东京并且将外围的陈留、东明、咸平等城县让了出来,一路退回了应天府。

    袁允之因孤身入营而退十万敌军,顿时名声大噪,出尽了风头。

    整个东京因大敌终于退去,一整天都陷入了欢喜的氛围之中,只有那位东京四壁防御使李纲一个闷闷不乐,显得与周遭的环境有些格格不入。

    派袁允之前去许诺宋江国公之位,让他撤离的建议,李纲原本是坚决反对的。

    他想趁着这寒冬,一举将宋江击垮在城下。

    可惜的是东京城被宋江围困了数月,已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饿死了不少人,故而此时上到天子赵桓,下到普通百姓,都已是极其渴望恢复平静,宋江能主动早日撤兵,乃所有人都期望见到的事情。

    李纲却想,若不趁现在的机会,将宋江败于城下,明天开春后他还会继续来犯,故而现在容他撤离的行为,不过是饮鸩止渴罢了。
1...151152153154155...2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