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第一大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比目鱼
“天地风云,何足为怪趁此春暖之时,不去拿他,直待养成那厮气势,却去进兵,那时迟了。
你且休阻我,今天不管如何,都要去走这一遭!”
宋江也不夺劝,默默退到了一边。
待晁盖领兵乘船离去时,花荣看着他远去的身影,张了张嘴唇,最后还是没说出想说的话语来,
一是他与晁盖的关系,向来不太熟稔,
另外,他无凭无据的,听的又是只言片语,若是就这么说晁盖此行或有危险,谁会相信
……
晁盖领着九千人马、二十个头领,离了水泊一路北上,从阳谷县搜集船只渡河,不多时后便进入凌州地界,来到曾头市近处下了寨栅。
这曾头市,原本只是一个坊市,有许多往来南北的胡商在此落脚,往南可渡河,往西不远可进入大名府,是个商旅云集之地。
后来,那曾长者却凭着手下那凶悍的胡人,霸占了此处,官府因受了他好处,竟不理会。
之后这曾长者不断向四周侵蚀,吞并了几个大镇,连成一片,聚集了数千兵马,遂成河北一霸,无人敢惹。
次日,晁盖先引众头领上马去看那曾头市的形势。
众人立马正看着时,只见柳林中飞出一彪人马来,约有七八百人。
当先一个好汉,便是曾家第四子曾魁,高声喝道:
“你等梁山泊反国草寇!我正要来拿你解官请赏,原来天赐其便!还不下马受缚,更待何时!”
晁盖大怒,回头一看,早有一将出马去战曾魁,正是豹子头林冲。
两个交马,斗了二十余合,曾魁自觉斗林冲不过,掣枪回马便往柳林中走,林冲不知林中有无伏兵,勒马不赶。
晁盖引转军马回寨,商议打曾头市之策。
林冲道:“来日直去市口搦战,就看虚实如何,再作商议。”
晁盖答应了,次日平明,引领数千人马向曾头市口平川旷野之地列成阵势,擂鼓呐喊。
曾头市上炮声处,大队人马出来,一字儿摆着七个为首之人:
中间一人,最是雄武,弯弓插箭,手里使一枝天画戟,乃曾头市的总教师史文恭,
史文恭上首位置的是副教师苏定,下首的是曾家长子曾涂,左边是曾密、曾魁;右边则曾升、曾索,都是全身披挂穿甲。
三通鼓罢,只见曾家阵里推出数辆监车来,放在阵前,
曾涂指着对阵,骂道:“反国草贼,见我监车么
我曾家府里有杀死你们的,不算好汉,待一个个捉你活的,装载车里解下东京,方显是五虎手段!
你们若识相的,趁早纳降,还有得商议!”
晁盖听后大怒,挺枪出马,直奔曾涂,众将怕他有失,一并掩杀了过去,
两军瞬间混战在了一起,旌旗飘展,喊杀震天,战得十分激烈。
过了半响,曾头市的人马缓缓而退,似是自觉打不过了,
晁盖精神一振,一马当先,引兵向前杀去,
曾头市的人马一步步的退入了柳树林中去,晁盖不及多想,也追杀了过去,
只前行了百余步,忽地四下里金鼓齐鸣,喊声震地,竟有许多伏兵从两边杀出,
晁盖大惊失色,连忙夺路而走,引兵后撤,但被敌军追上一冲,顿时溃散而逃。
当晁盖即将骑马奔出柳树林时,突然不知从何处“嗖”的一箭射来,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
“史文恭射中寨主了!”
第316章 宋江上位
第316章 宋江上位
吴用向晁盖道:“哥哥,山寨不可一日无主,不知在你之后,谁堪坐聚义厅的头把交椅”
这山寨中,除了身为二头领的宋江之外,自是没人更适合在晁盖之后做这头把交椅。
吴用之所以这么问,不过是为了让宋江名正言顺的继位罢了。
只能转动眼珠的晁盖,看着吴用,眼神中竟莫名的流露出些许愤恨之色,
他的手指动了一下,似要写字,吴用便忙让人去取了笔墨和纸张来,
晁盖艰难的握住了笔,有人在前边张开白纸,
众人都以为,晁盖会在那纸张上写下宋江的名字,
谁知晁盖却用他那发颤的手臂,草草的在纸上写道:
“捉得射箭者,可为梁山泊之主。”
写完这几个字后,晁盖似已是使尽了全身了力气,又干嚎了一声,顿时死咽了气,死不瞑目。
众人见此,都放声大哭,如丧考妣。
许久后,梁山众头领都出到卧室外,商议事情。
吴用道:“国一日可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虽然晁盖哥哥未明确指定人选,但除了公明哥哥外,别人也坐不了这位置,
还请公明哥哥暂居寨主之位,待以后攻破曾头市,杀了史文恭,再告慰天王之灵就是了。”
众人听后,都一并请命,扶策宋江出来主事。
宋江却是掩面哭泣不止,伤心得不能言语。
公孙胜劝道:“哥哥,生死人之分定,何故痛伤且请理会大事。”
宋江这才止住哭声,教人把香汤浴了晁盖尸首,装殓衣服巾帻,停在聚义厅上,让众头领都来举哀祭祀。
接着又安排人造内棺外椁,选了吉时,盛放在正厅上,建起灵位,中间设个神主,上写道:“梁山泊主天王晁公神主。”
山寨中头领,自宋江以下,都带重孝,小头目并众小喽罗亦带孝头巾。
林冲却把枝誓箭,就供养在灵前,寨内扬起长旙,请附近寺阮僧众上山做功德,追荐晁天王,择日下葬。
处理了晁盖的丧事后,吴用、公孙胜与林冲又叫来了众头领,商议立宋江为梁山泊主,诸人拱听号令。
次日清晨,香花灯烛,林冲、吴用为首,与众等请出宋江在聚义厅上坐定。
吴用看了林冲一眼,林冲会意,立即开话道:
“哥哥听禀:晁头领是归天去了,山寨中事业,岂可无主
四海之内,皆闻哥哥大名;来日吉日良辰,请哥哥为山寨之主,诸人拱听号令。”
宋江摇头道:
“晁天王临死时嘱咐:‘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
此话众头领皆知,誓箭在彼,岂可忘了
宋某又不曾报得仇,雪得恨,如何便居得此位”
吴用道:
“晁天王虽如此说,但一时间又无法捉得那人,山寨中岂可一日无主
若哥哥不坐时,其余便都是哥哥手下之人,谁人敢当此位
况兼众人多是哥哥心腹,料想亦无人敢有他说。
哥哥便可权且尊临此位坐一坐,待日后再做计较。”
吴用将话说完,便立在台阶上,扫视了众人一眼,特别是在刘唐、白胜几个身上多逗留了一会。
刘唐身子微颤了一下,立即随雷横、柴进、黄信,戴宗等人上前单膝请命,大声道:
“请哥哥上位!”
宋江见此,才满脸无奈的长叹了一声,
“军师与众兄弟所言极当,今日小可便权且暂领此位,待日后报仇雪恨已了,无论是谁拿住史文恭,宋某再让位与他就是了。”
李逵却恶狠狠的道:“这个山寨之主,俺自认公明哥哥,若别个想做,须问我的板斧同不同意!”
戴宗立即呵斥道:“你这黑厮,休得胡言!”
李逵听后,虽是退了下去,
第317章 花荣离梁山
第317章 花荣离梁山
第二天,宋江让人下山去请高僧来做功果,追荐晁盖。
不久后,喽啰竟请到一僧,法名大圆,乃是大名府的城龙华寺法主,
只因这人刚好游方来到山东地界,刚好经过梁山泊,又“刚好”被下山的喽啰撞见,因此就请上了山寨来做道场。
吃斋闲语间,宋江自然而然的向这高僧大圆,问起了大名府的风土人物。
那大圆和尚说道:“说起大名府的人物,便不得不提‘河北玉麒麟’之名。”
宋江听后,便做恍然大悟状,向席间众人道:
“这卢员外,双名俊义,绰号玉麒麟,号称河北三绝,祖居大名府人氏,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
若我梁山泊山寨能得此人,宋某心上还有什么烦恼不释”
吴用笑道:“哥哥何故自丧志气若要此人上山,有何难哉!”
宋江答道:“他是北京大名府第一等长者,如何能够得他来落草”
吴用道:“吴用也在心多时了,不想一向忘却。小生略施小计,便教他本人上山来。”
吴用的计划说来也简单,他早探知卢俊义此人,最是敬重和尚道士,每年都会向寺庙道观捐献许多香油钱,
而且就算是对于街道上的那些游方术士、算命先生,卢俊义也同样是敬重有加,此类人凡是找上门来,必定会有重赐。
吴用便打算扮作个算命的,前去诈卢俊义,哄骗这说他有百日血光之灾,除非出去东南一千里之外躲逃,方能消灾。
卢俊义信了后,往东南而行,必会经过梁山泊附近,便能强“请”他上山,
到那时,再派人到大名府宣传一番,说卢俊义已然在梁山落草,让来个他百口莫辩。
而再之后会如何,就只有吴用与宋江两人知道了。
吴用去大名府不多日,便返回梁山,向宋江道:
“事成了!更巧的是,小可还发现卢俊义的婆娘与其管家李固有奸情,正好可以顺水推舟的利用一二!”
又过了些日子,卢俊义果然离家一路往东南而行,既为避所谓的白日血光之灾,也顺便去做一趟远路生意。
路过梁山泊附近时,吴用便让众人依计行事,
这卢俊义虽说是武艺高强,枪棒无双,但毕竟双拳难敌四手,
而且他最后还被梁山众人依计弄到了水里去,为“混江龙”李俊轻松擒获,由不得他不上山。
过了一段时间,卢俊义按耐不住,定要下山回家的时候,宋江便终于开明的放了他离开,
但卢俊义刚返回大名府时,便撞见了自家的仆人“浪子”燕青,被已是衣衫褴褛的燕青告知他娘子与管家勾搭在了一起,侵吞家财的事情。
卢俊义却是不信,反而把燕青训斥了几句,继续回家,接着便被管家李固叫来的大名府的公人,以勾结梁山强盗的罪名,把他抓捕进了大牢里。
那管家李固不仅霸占了卢俊义的妻子,还把他家中的钱财都收为己用,到府衙内上下走动,竟让知府判了卢俊义死刑!
浪子燕青得知后,暗暗叫苦,思来想去,只得南下去了梁山泊,找宋江、吴用求救。
宋江一拍桌面道:
“卢员外乃河北第一等好汉,又是因我等请他上山聚义,才受的牵累,如何能不救”
雷横出列请命道:“哥哥与我一班人马,定打破大名府,救得卢员外出来!”
吴用却道:
“大名府乃本朝北――京,非同小可,若要打时,非得公明哥哥亲自领兵才行。”
宋江道:“好,各位兄弟便与我点齐一万二千兵马,攻打这大名府,救卢员外!”
所有人都立即大声答应了,只有花荣一人魂不守舍的坐在那里,忽然间似是透过重重的迷雾,抓住了什么,
他口中喃喃道:“不是说晁天王忌日百日之内,不能兴兵吗”
花荣这话传出后,聚义厅之内瞬间安静了下来。
第318章 团聚
第318章 团聚
当李庆听说花荣带着家小心腹到了他新平寨时,着实的惊讶万分,
他这时在平阴县组织安置流民的时,听闻了这个消息后,立即放下了手头上的事,骑马往新平寨赶去。
见到花荣时,却发现此时的他与初见时的意气风发完全不同,神色颓废之极,整个人都有些无精打采的。
“大哥,许久不见,为何气色如此之差”
李庆满脸疑惑的问道。
其实李庆比花荣还要大两岁,但奈何自己取了人家妹子,自然得跟着花小妹称花荣做“大哥”了。
花荣却没回答他的话,只是掀起马车的布帘,让妻儿出来与他相见,
花荣之妻崔氏,也才二十出头,小家碧玉型的女性,手里抱着个三岁左右的孩儿,正是花荣的儿子花小天。
花小妹觉得这花小天不够霸气,还另给他起了个名字,叫花啸天,之前女扮男装去江州时,就曾借来用过。
崔氏向那孩儿道:“快叫姑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