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战国赵为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熙檬父

    廉颇哈哈一笑,骑马在前方为乐毅领路,突然道:“乐毅将军,和你说个事。”

    乐毅道:“说。”

    廉颇道:“若是等到了临淄,你记得在主父面前说一下,务必要给我争取到一个先锋破城的机会。”

    乐毅哑然。

    这才刚打到聊城,距离临淄还隔着不知道多少座齐国城池呢,你就想这个事了

    还有,谁告诉你咱们一定能打到临淄的

    廉颇有些奇怪的看了乐毅一眼:“可是,大王和主父都这么说的啊。”

    乐毅再次哑口无言。

    仔细一想,乐毅突然觉得……廉颇说的也挺有道理的。

    主父,那是天下名将,不必多说。

    大王嘛,虽然没有亲自率兵打过仗,但是每一次对战局的神预测同样也是让人信服不已,据说现在赵国高层之中已经有了一个“不出邯郸而知天下兵事”的说法。

    这两位都开口了,那可不就是相当有戏了么。

    于是乐毅笑道:“好,若是真有兵临城下的那一天,我定然在主父面前进言,让廉颇将军为先锋将!”

    廉颇大喜,在马上向乐毅行礼:“多谢将军!”

    乐毅突又笑道:“说起来,你可是龙骧军的将军,身为重骑将却去攻城,难道不怕别人笑话”

    廉颇胸膛一挺,正色道:“骑将又如何大不了我骑着马飞过那临淄城头,也就是了!”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大笑。

    五日后,主父率四国联军主力齐至。

    十日后,近四十万联军来到高唐城外,正式和高唐城之中的齐燕联军来了一次碰面。

    匡章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了。

    这位齐国名将满头白发,身体微微有些佝偻,站在高唐城的城头。

    在他的身旁,燕军主将秦开昂然而立。

    两人的目光都在注视着城外的四国联军大营。

    片刻之后,匡章缓缓开口道:“秦开将军以为,这四国联军如何”

    秦开想了想,十分认真的回答道:“赵主父和白起果然名不虚传,暴鸢中规中矩,这芒卯……最弱!”

    为将者的水平并不只是在战场上体现出来,平日里御下如何,军容是否严整,行军是否有序,甚至于这安营扎寨都能够管中窥豹,见微知著。

    以面前四国的营帐而言,赵军营帐内外各有次序,层层分明,最为严整大气,单单以目视之便给人一种坚不可摧之感。

    秦军营帐则给人另外一种感觉,那就是锐气十足。韩军的营帐则是中规中矩,至于魏军的营帐明显就逊色许多,看上去甚至有些散乱无序。

    这也便是秦开说这番话的道理所在了。

    匡章闻言微微点头,叹了一口气,道:“说实话,老夫当年也从未想过,那个暗弱的赵国居然能够成长到今天这个地步,甚至都可勾结天下诸侯进逼大齐了。”

    匡章说的是真心话。

    &nbs




第191章 何谓知己知彼(第二更)
    邯郸。

    “爹爹,叫,爹爹……”赵何抱着自己的大儿子赵谦,面带笑容的逗弄着。

    只见襁褓之中的婴儿定定的看了赵何一会,突然小嘴一扁:“哇……”

    一旁的王后见状忍不住笑了起来,很快就从赵何的手中接过了小赵谦。

    赵何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道:“这带娃啊,是真的累人。难怪孔子曾云: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王后愣了一下,问道:“大王,孔子此言……当真是这个意思吗”

    赵何面色一板,正色道:“寡人说是,那就是。”

    逗弄了一会大儿子,赵何的心情好了不少,很快离开。

    刚刚走出宫门,就看到蔺相如等候在外。

    赵何有些意外的看了一眼蔺相如,笑道:“怎么,出了什么事吗”

    蔺相如道:“倒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那东胡和匈奴最近联合寇边,据报人数当在三万骑以上,九原、五原、云中三郡皆传来警报。”

    赵何不以为意的挥了挥手:“传令三郡郡守各自出兵便是,若是敌军势大,再让雁门和代郡北上支援。对了,那个林胡王也不要让他闲着,命他发五千骑兵渡过黄河,一同抵御众胡侵扰。”

    对于北边的游牧民族邻居们,赵何虽然不至于放松警惕,但也没有太过重视的必要。

    这一次伐齐之战并没有抽调边骑军团的主力南下,北方边境的兵力十分充足,又都是主父一手调教出来的精骑,简直想不出有什么担心的必要。

    赵何坐上自己的马车,朝着蔺相如拍了拍身边的座位,示意了一下。

    蔺相如愣了一下,随后也上了马车,在赵何的身前恭敬侍立。

    赵何问道:“还有何事”

    蔺相如道:“臣近来清查内史账目,发现内史府库之中去年和前年之中的账目似乎有些出入。”

    由于赵国的内史楼缓被派去监军,所以眼下赵国内史机构的工作都是由蔺相如来主持的。

    赵何的目光微微一动,开口道:“出入很大吗”

    蔺相如点了点头,道:“出入不小,大约占到去岁府库总收入的半成到一成。”

    赵何皱眉,道:“你觉得这是楼卿所为”

    蔺相如道:“目前并无证据指向楼卿。”

    赵何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么你就好好查一查吧。如果真的是和楼氏有关的话,你也无须顾忌,尽管禀报给寡人就是了。”

    蔺相如道:“喏。”

    赵何默然坐在马车之上,心情也不是太好。

    这个楼缓,难道这么能贪污不成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倒是可以毫不费力的将他给除掉了。

    马车粼粼,片刻之后,龙台已然在望。

    蔺相如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道:“大王,高唐城那边……”

    赵何有些惊讶的抬起头:“高唐城怎么了”

    蔺相如道:“为何臣觉得,大王似乎对高唐城方面之战事并不在意呢”

    赵何闻言,忍不住失笑:“相如这话从何而来高唐一战,可是关系到赵国国运之战,寡人如何可能不关心呢”

    蔺相如道:“可是大王问了臣如此之多问题,却偏偏对高唐不置一词,实在是……”

    赵何哈哈大笑起来。

    “相如啊相如,你虽通政事,但这兵事方面想来你是不太懂的。不瞒你说,主父日前修书回来,说是高唐之战,胜负已分了。”

    ……

    “胜负已分”乐毅听到这句话之后,顿时就有些惊异:“主父,数月以来齐军与我军尚未开战,如何就是胜负已分”

    说这句话的时候,乐毅正跟随着主父站在赵军大营瞭望台之上,注视着面前的高唐雄城。

    主父微笑摸了摸胡须,乐毅能够敏锐的察觉到,似乎其中已经有了几丝白色。

    “乐毅啊,孙子曾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话你应当是知晓的。”

    乐毅正色道:“臣确实知晓。”

    孙子,也就是春秋末期的吴国名将孙武,他的兵书《孙子兵法》和吴起所著的《吴子兵法》如今传扬天下,乃是兵家两大支柱典籍,任何一位将军都不可能对这两本典籍一无所知,更别说是如此经典的一句千古名言了。

    主父点头道:“何谓知己知彼呢你给寡父说说。”

    乐毅不假思索的说道:“这‘知己知彼’四字之中所谓的己,自然就是己方的兵马、粮草、军械、士气等情况,而四字中的彼字,说的应当便是敌方的这些情况了。”

    主父回头看了一眼乐毅,笑道:“若以你此言而判断如今战事,该是如何”

    乐毅道:“胜负难料。”

    主父道:“你且直说。”

    乐毅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齐军以高唐坚城防守,明显是为了拖延而挫我联军士气。我联军虽然兵力和战力皆占优,但那是以野战而言。如今匡章死守高唐,如此下去的话即便能克,怕也是如当年函谷关之事了。”

    乐毅说的是函谷关之战。

    当年的函谷关之战可是足足打了三年时间,然后齐魏韩三国联军才终于一举破关而入,直取关中。

    也就是说,乐毅觉得这一次想要拿下高唐的话,没有个两三年是不行的。

    主父目光炯炯看着乐毅,道:“尽管说完便是。”

    乐毅愣了一下,还是咬牙道:“但主父明鉴,若真如函谷关之战那般旷日持久,我大赵军队自然好说,但那秦韩魏三国之军,便是未必了。若是万一三国君王心中生了退兵甚至是其他的念头,这一战……便真的不好说了。”

    &nbs



第192章 秦王苏秦各有意(第一更)
    数日前,咸阳。

    秦王一脚就将面前的桌案踢翻,哗啦一声,众多奏折翻倒在地。

    “魏冉这个无君无国之逆贼!”

    秦王一声怒吼,脸庞因为疼痛而变得扭曲。

    面前,候单膝跪地不语。

    秦王破口大骂。

    “义渠王那个混账东西死了便死了,居然还要寡人将义渠国归还给那两个小杂种你说说,这究竟是何道理!!”

    秦王极为少见的失态了。

    失态的原因也很简单,在前一段时间,久病缠身、撑了差不多两年的义渠王终于两腿一蹬,一命呜呼了。

    对于这一件事情,秦王自然是喜闻乐见的。

    毕竟这义渠王给秦王死去多年的老爹秦惠文王带的绿帽也够多了,可以说是头顶一座义渠青青大草原了。

    也就是这个时代没有鞭炮,不然的话秦王放个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响的鞭炮是必须的。

    秦王高高兴兴的就去参加义渠王的葬礼了。

    不管怎么说,义渠王毕竟还是和秦国有着盟友关系,又是秦王事实上的后爹,就算是掩耳盗铃也好,这点面子还是得看在亲妈宣太后的份上给的。

    正在内心笑开花的秦王“一脸沉重”的吊祭完义渠王之后,魏冉当着宣太后说出来的一件提议却突然让秦王整个人的好心情瞬间全无。

    要知道义渠王和宣太后是生了两个儿子的,长子现在也有那么十三四岁了,勉强也可以束发了。

    这个时代男子二十及冠,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一个成人礼。

    但说实话,如今三十岁都能自称老夫,真要等到二十岁才能出社会,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又有一个束发。

    在束发之后,就相当于是后世的十八岁,成熟嘛也算不上(那得等到及冠),但是可以出社会去打拼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魏冉就提议,让义渠王和宣太后生的长子提前束发,然后去接掌义渠国!

    有人就要问了,这义渠国不是完蛋了吗

    原本是完蛋了,被赵国给灭掉了。

    但是,因为五国伐齐的缘故,赵国又将义渠给还了回来。

    经过两个多月的交接,义渠现在已经为秦国所有,秦王也是第一时间派出了众多官吏、军队前往其中去控制这片地方。

    结果这义渠还没到手几天呢,事情居然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这让秦王如何不怒发冲冠

    好不容易等到秦王稍微冷静了一些,候才低声道:“大王,其实臣以为,义渠王之死可能并非巧合。此人……或许是故意求死!”

    秦王的眼睛顿时就咪了起来。

    他当然明白候的意思。

    义渠王为什么早不死晚不死,偏偏在秦国刚刚得到义渠之地后死了

    恐怕,就是为了打现在这个主意吧。

    义渠王一死,魏冉再提出由义渠王和宣太后生的儿子去继承义渠国,宣太后有丧夫之痛在前,难道会不给自己的儿子一条出路

    事实上,宣太后也确实同意了。

    正是因为宣太后同意了,所以秦王在如此的抓狂。

    即便是身为大王,可是当宣太后母亲的大义和魏冉的权力勾结在一起的时候,这位秦王依旧是无计可施。

    刚刚到手的义渠,没了!

    候道:“大王,其实如今的义渠也不是之前的义渠了,即便是那、那位公子当了义渠王,义渠也不可能再危及到咸阳了。”

    这是实话。

    赵国人虽然走了,但是也把义渠地之中几乎所有的青壮给带走,只留下了一堆老弱妇孺给秦国人。

    这样的义渠其实也就是名存实亡了,自保都保不了,更别提什么南下威逼咸阳这种事情。

    秦王听了候的这句话,脸色稍微好了一些,但还是哼了一声:“寡人何尝不知道但是……意难平!罢了,不提此事了。高唐那边的战况如何了”
1...5556575859...2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