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进来吧”
王乾个子不甚高,却相当精壮的身材,脸膛黝黑,一双鹰眼炯炯有神。
“属下拜见王爷”
只是进帐到跪拜这个过程,苏枳便把这人看了个清楚“起来回话。”
王乾听令起身,垂首立在一旁。
苏枳问道“你枪法可有习练?”
“属下从无懈怠,就算火器营老弱居多,也日日操练。”
苏枳朝赵广志招了招手,要了一支火枪在手,又扔了一把给王乾“本王对火枪也颇为喜欢,今日便同王百户切磋一番。”
一炷香后,王百户眼睛放光的跟在苏枳身后“王爷枪法如神,属下也有信心整饬火器营,定当成为军中神机。”
“好,本王便信了你,让赵先生随你去调配人员,那些老弱调去辎重营。”
王百户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咚咚的就磕起头来。
苏枳回头看着他笑了笑“你还是用军中神机来跟本王讲话吧。”
言罢他转身便走了,王百户也爬起来跟赵广志一起回去神机营。
军队原地修整等待主帅下令,苏枳就整日在中军大帐的沙盘前研究着草原战。
火器应用如何发挥最大效用,这件事杨将军是不愿意接受的,因为之前苏枳的战术布置获取最小损失却带来最大的胜利,他也便不去反驳。
这会儿正在自己的营帐里生着闷气,护卫送饭进来他抬手就要打翻了去,想到了粮草的紧缺就又收回了手。
护卫劝道“将军莫要再气了,梁参将是先皇近卫出身,本来就没上过战场,也未曾研习过战术,他说出来的话不必在意就是。”
杨将军气哼哼的说道“这是本将说不在意就行的吗,那是太后娘娘的人,有着开国公一门做后台。”
护卫跟随杨将军多年,说话也直的很“话虽这么说,可属下到觉得开国公未必就为他一个梁顺动什么干戈。若说当初他姐姐还是燕王婢妾时,可能就是另一番光景。”
对了,这个叫梁顺的参将就是苏枳当初的婢妾兰芝的弟弟,曾经的太子爷身边的近卫。
后来太子继位他便不再做护卫,而是进了京军,不过职位可不怎么高。这就在于他功夫虽说好,也仅仅适用于做护卫,上战场就不太适应,况且他没读什么书,更别提兵法战术的修习。
杨将军气闷道“就凭他也能做参将,老子镇守边关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遇到这么愚蠢的参将,这后宫干政果然是成事不足。”
护卫吓的赶忙回头向外看了一眼,劝道“将军慎言呐,如今这大营里可不比当日镇守边关,复杂太多了。”
杨将军挥了挥手“算了,不提那等黄毛小儿,用饭。”
这支军队里如果没有苏枳这个亲王,那梁顺这个参将的权利就仅次于主帅杨将军。
而此后皇上又派来一个监军杨沫,这就更加复杂起来。
监军平时不见发挥什么效用,但主帅的决定他可以否决,否则就记你小本本,跟皇上告你小黑状。
而杨沫被公认为皇上和皇后那一派的人,背靠自然是强大势力的宁国公府。
好吧,开国公府和宁国公府的势力较量如今可是无处不在,北平城里是,这边关军营里也是。
镇国公府如今还生生自己立起一股势力,就如沈悦儿跟平哥儿分析的那样,他们压的注可能是肃王苏檀。
苏枳被恢复亲王身份是皇上的意思,再往深里想,或许这就是宁国公想要把他拉入阵营,做个保皇派的手段。
如此苏枳和苏檀两兄弟,显然就会成为对立面,旁边还有个虎视眈眈的开国公府,也就是皇太后一派。
杨将军向来不喜研究朝堂形势,可如今这朝堂上的风便吹进他的军营,如此不郁闷才怪。
苏枳如今到是静心只研究战事,其他概不在他考虑范围内,以他的身份和性子,也自是无须理会。
北平燕王府
一早管事们见过夫人便各自干活去了,悦儿叫小川儿来商量着过年的事。
小川儿一进屋来便呈上一封信来“夫人,秦少爷来的信,许是小公子已经到了。”
悦儿赶紧拆开,果然王静姝带着三个孩子,在损失了两百多护卫后便被秦世宁派的人接应到。
如今已经回到北山,就住在当初她跟苏枳住的院子里。
秦世宁把那边的布防简单汇报一番,接下来就是损失的北大营粮草又补上了多少。
他是个会经营也会看家的,如今那边的庞指挥使有些动摇,一直在左右摇摆后选择不说不动的观望。
早知如此也不觉意外,悦儿收好信件便跟小川儿说道“秦家商号里有不少北山的山货,年货里便都算在内,其余的我写下来了,你再看看还有无疏漏。国公爷说要元宵节前返京,赶回去过节,那就把元宵节也提前安排。”
“奴才这就去置办,夫人莫要受累,好好调养后或许也要跟国公爷一道启程。”
“此事容后再议,或许不走为好,这北平城如今是他的一个根本,我理应守着才是。”
小川儿呆愣片刻,便也没再说什么。
而平哥儿听闻之后也同意悦儿的意见,只是可叹杨小公子死的不值。或许,他心里有些怨怪了悦儿的罢!
第二百三十一章 王氏姐弟
平哥儿有些怨怪悦儿当初要走时的冲动,可后来一想,当时他又是多么冲动的想随悦儿一起去找苏枳,他是想上战场的啊。
还有冷卓,难道悦儿不离开北平,他就不会出手了吗?
显然不能,而杨小公子来就是守燕王府的平安,在哪里出事他都会出现。
也许生死就是命中注定,就算是悦儿不曾离开北平,杨小公子还是会命绝于那个时候。
抛开所有的感情用事,如今这燕王府可是欠了镇国公府一个天大的人情,这未来立场如何就有些难定了。
“夫人,北山来人了,来送年货。”
元宵来报,悦儿从帐册上抬起头来问道:“年货不是从秦家商号里拿吗?怎么还来人送了?”
元宵笑着回道:“是姜少爷要回山东,秦少爷便让他先来北平送了年货。”
悦儿回头看了眼并看不到的窗外,回头来疑惑的问道:“这天气,已经是开春儿了吗?”
元宵懵了一下,回问道:“还没过年呢,夫人何以认为是开春儿了?”
悦儿促狭的笑看着她:“看我们元宵这满面春风的样子,还不是开春儿了!”
元宵脸上腾的红了:“夫人做什么取笑奴婢”她突然脸色又黯淡下来,轻声道:“在北山时奴婢贴身照料过小川儿,王爷讲过,要把奴婢许给小川儿的。”
见她神色不对,悦儿也记得苏枳说过的这件事,便探出身子把元宵拉到自己身旁坐下,轻声问道:“你今日到与我说个实话,当初为何那般照料小川儿?”
元宵当即便红了眼眶,吸了吸鼻子,说道:“奴婢当初差点病死,父母都觉着不能活了,便把奴婢扔到了城外破庙里,是小川儿陪王爷出城时发现了又把奴婢救回来。瞒着主子给奴婢找大夫开的药,足足照料了奴婢两个月,才让奴婢捡回一条命。这是救命之恩,断不敢忘。若是王爷真的给奴婢指给小川儿,奴婢也是甘愿的。”
悦儿点了点头,却没办法再说下去,这事儿果真难办。
“姜少爷已经到了吗?谁在接待他?”
悦儿起身转移了话题,元宵便也整理好情绪,一边拿来大袄斗篷给主子穿上,一边回着话:“郑公子接待呢,在外院里,都到了有一会儿了。”
到了外院,见到姜子衡时他正同平哥儿聊的热闹。
他在说着北山的事,平哥儿就很乐意听着,也时常要问几句。
悦儿一进来,俩人便同时站了起来,纷纷见礼。
“听说表哥要回山东家里去?”
“是了,本来母亲也想回的,这天寒地冻的怕她受不住,便让她留在清水镇上打理生意。”
“那到也是,我这边也不是很清静,不然真想把姑母接来就不放她回去了。”
姜子衡笑笑:“若是让她享福就还是算了罢,现在张罗生意一天天忙的她精神大好,整日里比我还要忙上许多,到显得我怠惰了。”
平哥儿在旁笑着说道:“到也不是白忙活,姑太太把这生意做的当真好。”
几人客套一番,姜子衡才说出真正来意:“秦公子怕平时书信来往夫人还是要惦记小公子的,我便趁着送年货来当面说说家里的情况。”
苏小爷回到北山后并无不适应,吃的好睡的香,整日还有可儿和宁哥儿在旁陪着闹腾。他虽然小还不能玩儿,可就愿意看着这俩大的,见到就欢喜的直拍巴掌。
悦儿听得眼泪汪汪的,到底还是惦记儿子。
还有五日便过年了,姜子衡这会儿才到北平,悦儿便让他过了年再走。可他终究还是要避嫌,况且苏枳还不在家,便推脱说急着回山东家里过年,年后还要急着赶回去。
留下几车年货,又带上了几车悦儿给山东沈家老宅的年礼,当日便离开了北平城。
悦儿特意问了他王汝默如今的情况,当时可是要跟苏枳来北平,后来在走时把他留给了姜子衡继续读书学习经营。
姜子衡说那孩子一切都好,只是有些心急,总想赶紧学成,还是想来王府,并不想留在北山。
悦儿跟平哥儿商量了一下:“要是汝默来了,你能带他吗?”
平哥儿摇了摇头:“还是给姜公子带着吧,我不适合带人,况且王爷没回之前,夫人最好别打乱他的布局。”
悦儿一想也是,此事便不再提起。
送走了姜子衡,平哥儿又特意跟悦儿解释了一下:“夫人,不是郑嵘要驳你的决定,而是觉得但凡王爷没带过来的人,都是有其他安排,也或许是人还在考验。”
悦儿笑了笑:“不用解释,我也知自己先前有些鲁莽了。王汝默的姐姐原本是我的丫头,却在秦王去北山时做了他的侧妃。要是婢妾什么的也还好说,可是进门就是侧妃。这有老九的原因,当然也不能不说腊月那个姑娘并不如我当初以为的那般简单。”
“是啊,这个王汝默,王老七啊,应当是更不简单,别看出身猎户家庭。就凭当初可以跟秦王走他却没走,而是死心要留在还未复位的王爷身边,就可见一斑。”
平哥儿还有心中的计较没说,毕竟悦儿是女人,可能会情绪化一些。
在她刚有孕的时候,补养品里被下药一事还没查清,转而腊月就进了秦王府,这不能不让人怀疑。
悦儿往出走,平哥儿送出来,边走边说道:“乔大人虽是自王爷出征后就没什么动静,却不能不防啊。”
“这些日子我也在想,他是表面上看是皇上的人,可骨子里理应是太后的人。毕竟当初做太子少师,可是太后点的名。”
悦儿回了他一句,便上了软轿:“冷卓的事不能没他的手笔,且等着吧,许是国公爷一走,他就不会那么安分了。”
看着渐渐远去,转角消失了的软轿,平哥儿是十分佩服悦儿的。一个女子能有她这般心性,事事分析透彻,实属难得。
在担心苏枳的时候她冲动的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在把控整个燕王府时她又淡定稳重。
这让平哥儿不由得觉得,许是燕王爷是天定的继位者罢,而刚刚那位不就是母仪天下之人吗!
第二百三十二章 炙手可热的王府
平哥儿认定了苏枳到不是最初就觉得他能成大事,当时他的考量一是苏枳的能力,再就是秦家军的背景。
朝堂之上皆在猜测一夜消失的秦家军去向何处,而苏枳是他们唯一可能记挂也是复出寄托之人。
还有一点,就是平哥儿是个专情之人,对王静姝是始终如一。见到苏枳对悦儿的痴心和执着,他便认定了这般专一的男人才是可追随的。
悦儿刚走平哥儿便收到京中来信,拆开一看,他不仅觉得讽刺。
那信来自国丈爷,也是宁国公的嫡长子。
可见平哥儿不再扮傻子这事儿传到了京城,如此便让向来不重视侍郎府的国丈爷竟然给他写了亲笔信。
信中称呼他为贤侄,深刻表达了当初他痴傻之时国公府对他的惋惜及疼爱,如今得知他“病愈”,简直是郑家一门都欢欣宽慰。
意思就是,你傻的时候我们就关心你来着,你现在不傻了我们都高兴的不得了呢。
然后就是,以后多多往来,回京一定别忘了来国公府玩儿啊,咱们可是亲戚,一笔写不出俩郑之类的罢。
平哥儿把信交给小川儿,说:“拿去给夫人看看,想必接下来这种认亲的事还必不会少。”
小川儿这还没去后宅,大门守卫就来报:“公子,钦差乔大人来了。”
平哥儿跟小川儿对视一眼,便问那守门:“可有说来做什么?”
“说是送年货。”
这到奇了怪了,一个钦差大人你来送哪门子年货!
“偏门请进来”
燕王府大门可是只有苏枳能走的,不管是顺天府的三位大人,还是钦差大人来,都不可与亲王走一个门。
守卫出去把乔大人迎了进来,平哥儿不想给苏枳若事,便也迎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