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恣悠悠

    回到家里,就给大舅妈的娘家送了五斤。这几天他们忙里忙外的,没少帮忙。剩下




第244章 灾后自救
    房屋倒塌的泥土,用来建猪圈。院墙用树枝围成栅栏,暂时的住处就有了。已经有几家,把房顶上的东西,搬了下来。

    有的人家的宅基塌陷了,房子虽然没塌,但有不同程度的裂缝和倾斜。倾斜厉害的,干脆推到了。稍微有点倾斜的,用泥浆把裂缝塞上,暂时先住着,以后再翻盖。

    8月进入了雨季,五天一大场,三天一小场,不过没有连阴天。雨过天晴,有时还会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情况。

    大伙把房顶上的东西都搬回了屋里,尽管有塑料布盖着,一直在外面也不是个长法。

    村里房屋全部到塌的有十三家,都是几十年的老房子了。原先也发过洪水,不过村里的宅基高,没漫到院子里,虽然是土房子,从没被洪水泡过。

    这些人家倒也干脆,直接把房子推到了。准备出村的道路通了,买砖瓦重建,暂时就在防台上安家。

    防台上的两排房子,学校磨房和仓库用了一排,还空着一排。

    队里的牛屋和大队部,被打扫出来。做病房的几间房子,也空了出来。加上麦场的房子,基本上够这些人家住的。

    这些队里的房子,都是混砖的,里外的抹上一层泥浆,就能住了。

    悠悠家的院子已经打扫了出来,建房子时用的是水泥墙皮,用水冲干净粘在上面的泥浆,房子两天就晾干了。爸爸和舅姥爷他们,已经搬进去住了。

    悠悠和二爷家,是村里损失最小的人家。二爷和桂莲家盖房时,托姥姥帮他们买的水泥。虽然没用水泥抹墙皮,但是用水泥喂的砖缝,院子基本上是完好的。猪圈是砖垒的,也挺立着没塌,清扫出来就能用。

    韩德才的房子是国家盖的,也是混砖的院子,不过他家的猪圈是用土垛的,这次被水泡塌了。大伙就用防台上的砖瓦,先给他家盖了个猪圈。

    大舅家的房子是混砖的,没有动势,可院墙和猪圈是用土垛的,被泡塌了,得重新建。爸爸把自家建房剩下的砖都给了他,先把猪圈垒起来。

    舅姥爷家的房子都是砖混土结构,土墙都塌了,院墙也塌了,由于建的时间长了,房子也有些倾斜。

    姥姥看了,就让他们住在自家的东屋里,等有时间了重新翻盖。

    大舅本来准备让爹娘住自己家的,舅姥姥却愿意住悠悠家。她对大舅说:“俺和你爹还是住你姑这吧,咱们吃的是你姑买的,孩子们也都在这里,俺住这里还能给你姑帮忙。再说,你姑这院子也宽敞,援朝他们回来,也能住下。”

    姥姥就把两间东屋,给他们布置好了,舅姥爷家的东西大部分放在了大舅家,六头猪也放在的大舅家,大舅妈一块给喂了,反正有的是饲料。

    为了感谢老首长对村里的照顾,大家在防台上给老首长收拾出两间房子,准备让他回来住。不过,由于道路不通的原因,县里没有同意。

    现在,韩屯村和大堤相通的,就是村后的生产堤了。不过,由于大水刚下去,村子到生产堤这段路,全是一尺多的稀泥浆,别说车了,连人也过不去。

    不过,提起生产堤,大伙就来了兴致。生产堤上的簸箕柳长的真好,新发的枝条长到了一尺多高。大伙没事了,就撑着船去了河滩。

    河滩里的水在7月20日就退下去了,和生产堤南面不同的是,河滩里水流较急,留下的是沙土,土层也较薄,大约二十公分。

    簸箕柳喜



第245章 购粮证
    这次水灾,各家的住房虽有损坏,但大伙囤里有粮,手里有钱,圈里有猪羊,生活基本没受啥影响。要不是道路不通,没法进砖瓦,估计家家得建新房。

    进了8月,国家的购粮证就发下来了。滩区的群众,不论老少,每人每月30斤平价粮。购粮证上的粮食是国家供应价,三份细粮,七份粗粮。

    农民的购粮证和城镇居民的购粮证,差别就是,农民的购粮证给的是粮食,不是面粉。细粮就是小麦,粗粮有玉米、地瓜干两种,一样一半。

    关键是供应价低,小麦每斤0.14元,玉米0.09元,地瓜干0.07元。除了供应粮食外,还供应烟煤,让大家烧锅用,也是每人每月30斤烟煤,每斤一分钱。

    8月10日后,各家的房子基本上都干透了,人们陆续回归,孩子们也跟着回来了。

    毕竟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特别是现在,人们的口粮都不宽裕,住亲戚时间长了,吃饭都是问题。

    说起吃饭,大舅妈就心酸。她把志高和智茹提前送了出来,等大家出来后,才把他们从姥姥家接回来。

    每次吃饭时,他俩都说姥姥做的细粉条菜托好吃。舅姥姥奇怪,没听过用粉条做菜托的。

    看孩子馋的慌,大舅妈就去问她娘。其实是用葱根加上腊肉做的,孩子小,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看着像粉条,就说成了细粉条。

    两个孩子在家没受过罪,没菜不肯吃饭,他们姥姥就想出了这个办法。就这样的菜托,可以放着多吃顿,保证了孩子一天三顿有菜吃。

    悠悠家是8月12搬回来的,回来后,大伙就要求姥姥把代销点开起来。坐船出去买东西,到底不方便,大家就盼着悠悠家的代销点开业。

    “悠悠姥姥,你啥时候开始收鸡蛋啊,出去说人家得说咱做孽,俺们要说吃鸡蛋吃够了,恐怕没人信。”留下来的人,都说吃够了鸡蛋。

    是啊,村里这两年养的鸡多,那家都得有二三十只母鸡,喂的又好,热天正是下蛋的时候,见天的二三十个鸡蛋。天热又放不住,没办法卖,又不方便炒,就煮白鸡蛋吃,这都快俩月了,也该吃够了。

    姥姥立即开始收鸡蛋,大舅妈主动帮忙,她认鸡蛋在行,新不新鲜搭眼就能看清。五分钱一个鸡蛋,一个下午,舅妈收了三千多个。

    第二天,舅妈又收了两千多个。姥姥把鸡蛋放在大簸箩里,里面垫上谷糠,装了满满的两簸箩。

    姥姥在家收拾了两天,8月14日,带着悠悠去进货,同时把鸡蛋带了出去。

    走的时候告诉舅姥爷,可能在城里住一个晚上,因为给大家买水泥,得托人找关系。爸爸要求姥姥带些生石灰,用来消毒。

    关键是现在立秋了,该嫁接矮化砧木了,悠悠在商城订购了足够的砧木。

    大舅妈把娘俩送到张集,她在娘家借的地排车,姥姥带着她去了食品站。站长看到这么多鸡蛋,拿起来看了几个,就高兴了。

    “老韩,你们村到底喂了多少鸡啊,你一下子收了这么多鸡蛋,还都是新鲜的。”

    姥姥急着去搭车,就对他说:“多的够您当先进的,不过您得多给些猪肉。”

    “老韩,今天可没有,这不节不集的,俺们没杀猪啊。”站长为难了。

    “下集俺再来,您记着多给些就行。”姥姥说完就走了,让大舅妈等着算账。

    娘俩直接去了临水,院子里成熟的水果好几种。有晚熟杏、桃、苹果、还有早熟的葡萄。因为是第一年挂果,数量



第246章 歪理邪说=真知
    看完玉器,李保国又带着姥姥去看家具。狂沙网这段时间,他收了好些家具。现在,他也摸出点门道。

    “嫂子,我现在可比原来懂多了。这老家具,得看整体况,那些损坏的,就没有好东西。您想啊,这好木料都结实,轻易就坏了的,那木料肯定不好。

    那磕了碰了的,也不是好东西,起码木料不够硬,俺听说有种铁木,用刀都砍不动,这磕出印来的,肯定不是好材料。

    还有就是,俺收家具,用手感觉下重量,沉的压手,那就是好的,而且是越沉越好。”

    听着李保国的歪理邪说,悠悠觉得也有那么几分道理,看来真的是实践出真知。

    看完家具,姥姥把砧木交给了李保国。“兄弟,还得您找人干,这是技术活,得找会干的。”

    李保国说的轻松:“姐,交给俺您就放心吧。俺不是馋吗,为了买苹果,还真认识几个园艺场的退休人员,保证给您干好了。”

    玉玉快十二点了才来,同时带来了一桌饭菜。吃过饭,她要了一万双袜子和五百袋头饰。姥姥扣下这些货物的款,把61160元钱给了李保国

    “姑,俺断货一个月了,这次得多要些。”

    听了玉玉的话,姥姥说她:“玉玉,你以后想要什么,就写下来放到这里,我看到了就给你带来。”

    “俺知道了,姑,以后您得多来趟,俺爸没事就在家念叨您,收了好东西就想起您来,俺耳朵都长茧了。”

    听玉玉说他的坏话,李保国一瞪眼:“还说俺那,你少念叨你姑了,整天盼着你姑来。姐,您没少打阿嚏吧,那都是你玉玉惹的。”

    这个地方有个说法,被念叨的人会无故的打阿嚏。

    吃过饭没有别的事,娘俩进空间歇息到下午三点,等外面气温降下来,姥姥才带着悠悠去了平城。

    路上,悠悠问姥姥:“姥姥,王还是没在家吗”

    “没有,俺进去看了,也没留纸条,看来他们是买着粉了。一次生了俩孩子,不知道咋忙那。”

    下了车,看到路旁有卖西瓜的,都是剩下的西瓜了,还五分钱一斤。去年这个时候,西瓜三分还不好卖。

    “今年河滩里发大水,西瓜都淹了,西瓜少了当然就贵。俺们等着回去才降了一分,早上能买到六分。”卖西瓜的心相当好,见人就解释。

    姥姥挑了两个,问他:“大兄弟,明天还来不俺吃着好了,明天再来买。”

    “来,俺早上六点就到了,还在这里,您来就行。您回去尝尝,保准好吃,又沙又甜,俺们的瓜地里上了豆饼。”听到能揽个回头客,他更加的。

    这让悠悠想起个典故: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回到家里,把西瓜用凉水泡上,姥姥就去摘水果,悠悠坐着只管吃。

    姥姥摘着葡萄,和悠悠嘀咕:“这龙眼葡萄,真好吃啊,还是原来的味,不过咋着熟这么早,个头还大,你那里面的好东西真多。

    俺就不明白了,你那里面的人,咋偏稀罕咱这笨物件那,真是在福中不知福,说他们吃激an)食一点不冤。”

    娘俩晚上吃的是凉面,这天实在是太了,喝碗凉面还好些。

    饭后,姥姥才去找杨,给她带去了十来斤葡萄。多了她们吃不了,现在气温高,也放不住。

    杨跟姥姥回来时,悠悠正在吃西瓜,凉水沁过的西瓜,咬一口下肚,又沙又甜,清爽可口。怪不得买西瓜的夸海口



第247章 建材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正文卷第247章建材嫂子,不怕您笑话,俺从前吧,看着四个孩子就愁,虽说您兄弟能倒腾,俺娘们跟着他没受过罪。不过,孩子们大了,得娶媳妇盖房子。

    您兄弟那身体,出力是指不上,平时挣俩钱,吃喝完还真剩不下多少。自去年遇到您,俺才把心放下了。别说四个孩子了,就是再多几个,俺也不愁了。

    俺两口子跟着您挣了五六万,这些钱够俺们花几辈子的。要不说人心没尽那,这才闲了一个月,没挣上钱,总感到亏了。这次吧,俺得多要点,省得以后断货。”

    她倒是实在,这心里话说得,让人听了无语。

    “弟妹,这都立秋了,玻璃丝袜子还能买几天,别压手里了。”姥姥劝她。

    “嫂子,压不住,咱这袜子,只要穿过的,没有不说好的,大家都想买,就是今年穿不着,放到明年大家也甘心。

    嫂子,这大城市就是好,东西质量好,价格还便宜,俺就给孩子说,一定得好好学习,争取以后到大城市上班。

    这到啥时候啊,还得是有本事才行。就说嫂子您吧,闯南走北的,那里都敢去,俺不跟着您兄弟,那都不敢去。您兄弟也说了,俺就门里的光棍。”

    王代娣唠叨着,切了个西瓜,把姥姥带来的桃和葡萄洗了一盆。

    “嫂子,您在哪买的这果树苗啊,样样好吃。您兄弟那个后悔,您给的树苗,他就在家里栽了几颗,剩下的都让他栽到您那后院里了。”

    姥姥笑着说:“俺看到了,明年你俩再挪过来也不晚,让孩子们多样零嘴。”

    王代娣吃着葡萄:“嫂子,别说孩子们了,就是俺吃了也停不住嘴。这季节有葡萄就挺稀罕了,比秋天下来的还甜,个头还大。您看俺家的这葡萄,才多大点。就是熟了,个头也没这大。”

    正说着那,罗新才带着孩子们回来了,他爷几个骑着两辆自行车。老大带着两个小弟弟,老二带着罗新才,他还挺自得。

    “姐,可想死兄弟了。您看这几个孩子,都长大了,老二都能带动俺了。”

    几个孩子乱哄哄的喊着姑,挤在水管上洗了把脸,就扑到桌子旁,抢水果吃。“姑,这桃是您带来的吧,门市里没见过,真好吃。”

    老小拿着一串葡萄,挨个的让。“哥,你们吃葡萄,是甜的,一点也不酸,不骗你们。”那仨都赶紧躲开,一副不相信的样子。

    罗新才吃了快西瓜,就出去了。一会就带回来四个菜,烧鸡、肘子、烧牛肉和凉拌牛百叶。王代娣也把锅里的糟鱼盛了出来,满满的一大盆。

    几个孩子胃口就是好,半个多小时后,盆干盘净,都吃光了。王代娣对姥姥说:“嫂子,您看见了吧,养大这几个孩子,可真是不易,一圈子人都替俺俩发愁。说俺们孩子大了就知道了,要不是您啊,俺还真愁的慌。”

    姥姥不是这么想的:“弟妹啊,你这么想是不对的,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大了就中用了,这精精神神的小伙子,那个也挣的吃不了。

    再说了,俺兄弟都能挣下这份家业,俺看孩子们都不比他差,以后啊,你们还得靠孩子过活。”

    老大沉稳的说:“娘,俺大娘说的对,俺高中毕业就去参军。俺打听了,高中生表现好了容易提干,俺一定好好干,咋着也得混个团长啊,您们就等着享福吧。

    娘啊,就俺兄弟几个这个头,您愁什么啊,要是俺都随了爹,您还不得愁死。”

    &nb



第248章 出路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正文卷第248章出路援朝舅舅应村民的要求,运来了簸箕柳插条,村里人坐船沿着大堤到生产堤,再从生产堤那里去河滩。

    大家把露出来的一千多亩空地,都插上了簸箕柳。从此,这块地有了个专属的名字,被大伙叫做柳条地。

    河滩的空地里,又新长出一层苜蓿草,绿油油的像是铺了一层地毯,簸箕柳也快一尺高了,整个河滩里充满了生机。大伙看见,高兴极了,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1...5960616263...2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