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恣悠悠

    “咱这大洼是个聚宝盆,这么大的水,也没把苜蓿冲走,这刚露出水面,就又出来了。”

    “本来俺不打算再喂猪了,看到这满河滩的苜蓿,还得接着喂。”

    “当然得喂了,今年闰八月,到过年还六个半月那。留根去年才六个月,就喂到了二百斤,喂猪比干什么都强,就是卖给食品站,一头也得买八十元钱。”

    大伙在河滩上就找援朝舅舅报数,让他帮着买猪秧子。大伙比着要,基本上家家要十头。地里没有活计,就剩下喂猪了,这男劳力有了时间,喂十头猪还真不在话下。

    张集作为受灾的公社,关键的工作就是组织灾民生产自救,援朝舅舅看大伙主动要求喂猪,就想起了石庙村。统计完韩屯村了数量,就撑船去了石庙。

    8月18日暑假结束,学校也该开学了,公社教育组调整了教师岗位。石庙和韩屯之间隔着条大沟,里面的水没退下去,石老师就留在本村教学。

    石庙前后左右都是水,就村后的生产堤能通到大堤上,可是村子到生产堤的路上,有一尺深的淤泥浆。

    他们村出门,也和韩屯一样,只有坐船,不过他们村人多船少,非常的不方便。

    这次洪灾,他们村里淹死的牲畜无数,并伤亡了十多口人,有砸死的,还有得痢疾病死的。他们村就两个防台,防疫没跟上,加上吃的水不干净,爆发了痢疾。

    韩屯小学新增一名教师,暂时让桂金代课。孙校长在8月16日就来了,还是带着两个孩子。对她的到来,村里人表示出极大的热情,各种救灾物资凡是她能用的,都给了她一份。

    村里的大锅饭在8月17结束了,8月18日开学,村里人基本都回来了,大部分搬回自己家住。

    为了让孩子有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就把剩下的救灾物资分了,各家自己开伙吃饭。

    这次开学,志远升到四年级了,志亮和昊昊升三年级。志远去了周楼上学,村里其他的上四年级的孩子,也各自住亲戚家读书。

    现在,韩屯村过的好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重视了,虽然交通不便,但没有让孩子退学的。一二年级的孩子反而多了,都在二十人以上,关键是村里的女孩子都上学了。

    四栓和五段姐妹也跟着二年级上起了学,“大一号”把女儿送到了娘家,接着读四年级。

    后来,她们几个都考上了大学,一个个都出息了。她们说起来都感谢悠悠,说是悠悠唤醒了她们对知识的渴望。

    反而是父母支持读书的男孩子,好多留在了家里。韩屯村的条件好,男孩子早早的订了婚,不可避免的影响了学习。

    智慧和志远都住在了姥姥家,大舅一次送去了500斤麦子。这在周楼引起了轰动,两个村子离了一华里,他们也不知道韩屯具体分了多少粮食。

    &nb




第249章 韩道荣的喜事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正文卷第249章韩道荣的喜事老韩,你们村的猪喂什么了,咋跟吹气似的,俩月长了一百斤。”

    村里人和老首长开玩笑:“首长,俺村的猪不是吹气了,是喝黄河水长的,这么大的水,可不就长的快了。”

    老首长的警卫员作出恍然大悟的神情,一本正经的说:“怪不得你们家家要了十只猪仔,原来是喝水也能长膘。”

    大伙被他逗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村民们都说,八月十五中秋节,家家杀猪,挨着家的请首长吃饭。大伙自发的排起了号,能请首长到家里吃饭,是大家的荣幸和光彩。

    不过这个愿望落了空,8月25日夜里,从刚垫好的路上,开进辆吉普车,老首长带着爸爸给的中药就走了。幸亏爸爸给他刚制作了一批蜜丸。

    村里的路刚通,石老师就给韩屯带来个惊喜。8月26日一大早,他给韩道荣领来个媳妇,是个三十八岁的新寡。

    妇女名叫刘翠兰,身世也够苦的。娘家在东北,老家也没人了,丈夫一家原来在东北,回石庙村六年了。

    不知什么原因,他俩结婚十几年,至今没孩子,刚开始还好些,回来二年后,婆婆在村里立下脚,就找各种借口,对她不是打就是骂。

    东北人直爽,她开始也反抗,不过时间长了,她男人偏向父母,帮着父母打骂她。她娘家离得远,家里又没了亲人,只好逆来顺受,成了村里有名的受气媳妇。

    这次发大水,他家住在村外,房子受冲击大。她婆婆指使着家里的两个男人,来回的往防台上搬东西,结果被倒塌的房子砸死了,婆媳俩都成了寡妇。

    按说,娘俩该相依为命了,谁知婆婆变本加厉,对她更加的厉害了。娘俩在院里搭了个窝棚,她婆婆动不动就把她关外面,三天两头的不给饭吃。

    村里人看不下去,你给个窝窝,她端碗热饭。就这,要是让她婆婆看见了,逮谁骂谁。村里的干部管了几次,也不管用。

    今天,她又让婆婆关外面了,现在夜里冷了,石老师媳妇早起,看到她冻得浑身发抖,就给领家里去了。

    石老师想起了韩道荣,就把情况给她说了。她被婆家伤透了心,只要有地方去,那里都行,石老师夫妇就把她领到了韩屯。

    韩道荣家的房子被大水泡塌了,他娘俩住在队里猪圈旁边的两间房子里,村里还给他们搭了个厨房。

    韩道荣娘俩都是老实人,刘翠兰一不嫌他年龄大,二不嫌家穷。她说:“俺是个没爹没娘的孤女,还不会生孩子,只有别人挑俺,没有俺挑人的理。”

    刘翠兰没有亲人,舅姥爷就去和石庙村的干部商议,她婆婆还不知道儿媳走了,在院子里跳着脚的骂。

    石庙的干部倒也干脆,他们是拿着村里的公章来的,过来征求了刘翠兰的意见,直接给开了结婚介绍信和户口证明信。

    韩道荣娘俩话不多可心里明白,过来找姥姥帮忙,把家里存下的500块钱和票证都拿来了,只求把媳妇留下来。

    姥姥留了她200块钱和票证,让桂金拿着,跟着韩道荣他们去公社办手续。临走,姥姥找出自家卖的衣服,给她送去两身。一身风衣和条绒裤子,一身的确良褂子和劳动布裤子,先让她换上。

    韩道荣也换



第250章 八月十五收猪肉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正文卷第250章八月十五收猪肉村干部吓唬她:“早上,还听见你骂人,你说没关系就没关系了,大家都长着耳朵那。”

    她也慌了神,犟着不认错。“反正俺没打她,她想不开是她自己的事。她娘家都不管。咱们才是一个村的,你们得帮俺。”

    这歪理说的,刘翠兰的娘家在东北,现在通信落后,即使拍电报,娘家人过来不得半个月。何况,她娘家还没亲人了。

    村干部也不愿意和她掰扯,将计就计,对他说:“刘翠兰跳河被韩屯的韩道荣救了,俺们这是来给你要医药费。”

    那老婆子耍赖:“别是跟野汉子跑了吧,还想糊弄俺,俺知道他,那是个光棍。俺不给他们要彩礼就不错了,倒过来讹俺,还想给俺要钱,没门。

    俺可是清请白白的人家,这样的破鞋俺可不敢要了。这才离了男人几个月,就找了野汉子。俺那苦命的儿啊,你死都死了,还被个小**给带了绿帽子。”

    舅姥爷不能认,这关系到韩屯村的名誉:“你胡说什么那,救人还救出错来了,咱到公社说理去。”

    老婆子一听去公社,就怕了。“要钱俺没有,这家里你们也看到了,没吃没住的,俺还发愁怎么过冬天那。既然她俩在一起了,人俺也不要了,这破鞋俺嫌寒掺。”老婆子这破嘴可够损的。

    他们村的干部听了这话,脸上也挂不住了,呵斥她:“你胡咧咧什么那,人家就是在一起过,也是光明正大的过,孩子没离开过一天,咋就是搞破鞋了。你赶紧的给人家拿医药费去,再去把孩子接回来。”

    她死猪不怕开水烫:“要钱没有,人俺也不接,别想让俺老婆子伺候她,她不是想死吗,那就接着跳河去。反正俺是不要了。野男人碰过的东西,俺嫌脏。”

    这正合了几个人的意思,石庙的村干部说:“大伙都在这里那,你可别后悔,再去找人家后账。”

    “俺绝对不后悔,那脏货,俺看见也得躲得远远的,省得沾俺一身脏。”一听不给她要钱了,她痛快的答应了。

    院子的外面围了几百人,大伙看不下去,都朝她吐口水。舅姥爷他们达到了目的,就回来了。

    从此以后,韩道荣家算是有了主家人,刘翠兰日子过舒坦了,东北人的豪爽性格就显出来了。家里家外一把手,带着婆婆和男人,把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该着韩道荣命好,刘翠兰来了就怀孕。三十八岁的高龄产妇,五年生了仨儿子。个个人高马大的,都随他们娘,性格开朗,模样又好。二十年后,他家又成了韩屯的富足人家。当然,这都是后话。

    进入秋季,韩屯村基本上安定下来,孩子们上学,其他人集中在场院里,开始搞起了柳编,这也是灾后自救的一个门路。县外贸局专门派了两名技术人员,教大家编制新的款式。

    有了上一年的基础,大伙上手很快,几天过去,大家每天就能挣到一元多的加工费。当然,得交到村里一半,柳条是集体的,上交的那一半,全部按人口分配。

    今年的夏季收获的柳条量大,况且河滩里还有大量的资源。大伙白天黑夜的干,积极性特高。

    有人就说:“俺算了一下,干柳编比种地挣的还多,咱今年别看受灾了,不会比去年差。”

    村里的三辆拖拉机没闲着,路通了,大伙开始备砖瓦,明年开春就盖房子。各家都有存款,准备的砖瓦都多,不仅有盖房子的,就连院墙和猪圈也准备全部用砖垒。

    倒了土墙的房子,大家也准备用砖垒。这样以来,基本上家家买砖。为



第251章 苹果
    村里集体喂的猪,进了农历的八月就卖给了食品站,58头猪一共卖了4783元,平均每家80多元。狂沙网大伙就说:“别看咱受灾了,就养猪一项,也跟他们干一年挣的多。”

    农历的八月初七,姥姥就带着悠悠去了平城。进了院子,先把厨房收拾出来,得在这住一个星期,不能在吃上亏着自己。

    厨房里点上了散炭的炉子,锅碗瓢盆都是从空间里拿出来的,干净卫生。

    再把住房打扫干净,放上铺盖,杨有时住在这里,不然娘俩直接在空间休息,根本用不着收拾住房。

    姥姥现在已经习惯空间了,经常主动提出进空间休息,洗澡按摩加护理,确实舒服。

    吃住收拾好了,娘俩就出去了。在副食门市,大肆购买了一番。家里十多口人,吃菜都靠卖,幸亏悠悠家的地窖没进水,青菜在地窖里能放几天。

    看到门市里有卖月饼的,姥姥就去副食品厂批了一百斤月饼,明天让舅舅带回去。

    把青菜运回家,已经十一点多了。姥姥就带着悠悠去了饭店,悠悠最喜欢吃这里的甜食。趁现在还不到饭点,里面人少,赶紧多要些。

    悠悠现在是熟门熟路,进去就点菜。糖醋里脊、糖醋鲤鱼、糖醋排骨。姥姥也一气点了十几个菜,还要了十斤烧饼。娘俩来时带了个食盒,做好后都放在食盒里,出门要了辆三轮车。

    回到家里,悠悠大吃了一顿,吃完就带着姥姥进空间休息去了。娘俩睡到下午三点,才从空间里出来,去院里看果树。

    黄桃成熟了,桃香浓郁,满院子飘香。姥姥稀罕的不行,催着悠悠,“赶紧拿出来俩筐。”

    悠悠把筐放到地上,接着溜达。发现了几颗嫁接的“七月鲜”枣已经成熟了。赶紧放出几个机器人,上树摘枣。枣树都是原来的树嫁接的,姥姥自己可够不着。

    “七月鲜”枣果粒均匀,果皮薄,深红色,味道甜美,质细,极宜鲜食。悠悠吃了一个,清脆酸甜,可口极了。

    苹果也有成熟的,留着让姥姥自己摘,她喜欢摘水果。悠悠种的都是矮化品种,又是第一年挂果,数量也不多,就让她老人家摘着玩呗。

    转到后园,悠悠仔细的看了嫁接的矮化砧木,基本上都成活了,看到生长旺盛的苹果苗,悠悠感到这就是个金库。

    想想刚开放时,苹果苗卖到了十几元一颗,自己这一亩地最少出五千颗苗,那就是七八万啊,想起来心里就美的冒泡。

    其实自己院子里的苹果苗就是个幌子,悠悠真正要卖的是空间里的果树苗。刚开放时,市场那个乱啊,有个说法就可。

    姥姥摘了黄桃,看到悠悠摘的鲜枣,她抓了一把吃着,嘴里还说着:“你空间里,咋啥水果都分早晚,就连枣也是好几个品种,那不是一年到头都有新鲜水果吃。”

    姥姥,您真相了。

    吃过晚饭,姥姥带着悠悠去了前面的院子,在那院里放了足够的水泥、沙子和石灰膏。等明天大舅回去时,让他捎回去。

    大舅来到时刚早上六点,他俩卸着车,姥姥赶紧出去买早餐,自行车的后架上,带了个不锈钢的中型锅。

    姥姥买了平城的名吃壮馍和胡辣汤,油炸的装馍,一层面一层,五六层叠在一起,非常好吃。

    悠悠头一次吃,撑得肚子溜圆,眼睛还看着盘子里切成块的壮馍。姥姥笑她:“这就叫眼馋肚饱,看得着吃不下。”

    大舅妈笑着说:“姑,别说悠悠了,俺也十多年没吃过了,这些年就没见有买的。姑啊



第214章 过年的衣
    上次碰到的大陈庄那伙人,正在卸车。悠悠对姥姥说:“姥姥,咱要一车藕吧,他们村的藕好吃。”

    姥姥说她:“你知道这一车藕多少斤不,张嘴就要一车,啥时候才能吃完。”

    “咱放着慢慢吃呗,吃不完就放商城里卖出去啊,也让我赚些钱。”

    姥姥这才反映过来:“俺又把你那商城给忘了。行,我一会出去和他们说。”

    姥姥过年大采购,各种干菜都是十斤二十斤的买,特别是各种咸鱼,姥姥每样买了五十斤。

    买的最多的还是青菜,芹菜、菠菜、蒜苗、蒜黄每样五十斤,山药、土豆和莲藕每样一百斤,买这些东西,又花了小二百元。

    姥姥和陈会计打招呼:“陈会计,还认得俺不”

    陈会计笑着回答:“本来没认出来,看到您买东西,就想起来了,俺们帮着给您拉回去。”

    姥姥对他说:“就是想让你们帮忙那。”

    出了门市,姥姥就问他:“陈会计,你们村的藕还有吗,俺想要点。”

    “有,快过年了,俺们正挖着,您能要多少啊”

    “俺想要一车,不知道你们一车能装多少”

    “这一车装1500斤,你不用要这么多,多了不好放,够年前用的就行,俺村离城也不远,您用时就去要,俺们随时挖。”陈会计劝姥姥。悠悠听了,再次给这时人们的思想境界点赞。
1...6061626364...2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