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恣悠悠

    今年的冬天,家里的水果就没断过,苹果、梨、桔子这些还好说,冬枣、石榴、鲜桃、葡萄深受孩子们的欢迎。

    姥爷表现的最淡定,他到底是京都的贵族,以前见识的多了,对此一点也不意外。

    只是私下里嘱咐姥姥:“你不用处处顾着我,别费劲淘换这些东西了,咱在这都过了十年了,没有这些东西不一样过来了。

    我还能活几年,不能为了我,把孩子们给拖累了,昊昊眼看着就长大了,多存些钱没错。

    能在这里安稳的过下去,我就知足了,特别是看着仨孩子,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这两年,我的身体越来越好,真没必要吃这些东西。”

    姥姥到底也没对姥爷说实话,“你没出去过,现在这些东西都能买到,咱又不是吃不起,买了你就吃。俺心里有数,给孩子们存下钱了,足够他们用的。

    就咱这小代销点,俺大部分是在外面进的货,每年营业额都二万多,你算下得挣多少,咱没必要为了省俩钱,亏着自己。别人咋过咱不管,以前咱就是这么过的,现在有条件了,咱还这么过。”

    悠悠看着满屋子欢声笑语的人,感到格外的满足,靠着姥姥,一会就睡着了。

    大年初一早上三点,悠悠就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给乱醒了,村里人过好了,买的鞭炮都是一百响的,此起彼伏的响着,大伙心里高兴,起的就早。

    &nbs




第272章 韩书记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正文卷第272章韩书记天刚蒙蒙亮,石庙村的群众就来拜年,他们是来找援朝舅舅的,还是让他帮着买猪仔。还有两个队准备搞柳编,和他商量河滩分地的事情。

    和韩屯不同的是,石庙村九个生产队,河滩地可没划分界限,得分开才能插栽簸箕柳。

    他们喊三舅韩书记,舅姥爷降格成了韩村长或韩队长,舅姥爷有时忘了,听人喊书记也搭腔,接着就是一句:“又忘了,不是喊我。”悠悠听着,憋不住的笑。

    年前托舅姥爷卖猪肉的两个队长,来时怀里揣着两瓶酒,根本就没准备回去,和他们同来的还有另外三个队的队长,他们和三舅啦呱了一上午,主要是说今年的打算,还有就是让三舅帮着他们村把河滩地分开。

    屋子里坐不下,太阳高照,他们把桌椅搬到院子里,大家坐在悠悠家的院子里,你一言我一语的,异常热闹。

    中午,大舅妈在院子里给他们摆了两桌,他们喝点酒,说话更放的开,对村干部有意见的,也说了出来。悠悠估计,他们的目的就是通过酒盖着脸,趁机说些心里话。

    下午,悠悠的午觉一直睡到吃晚饭,才被姥姥叫起来。三舅从初二开始,每天都被石庙的人喊去,商量事情。到了初五,三舅终于帮着他们把河滩地分开了。

    有七个生产队准备插栽簸箕柳,另外两个队里的社员七嘴八舌,思想不统一,只好种些杂粮。这也比原来强,以前他们村的河滩地可是全都荒着。

    初六,三舅他们就回去了。回去后,胜男舅妈就给妈妈捎来了一套初高中课本,妈妈每天有空就学习。悠悠没事也翻着看,内容真简单啊。

    从大运动开始,为落实“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的指示,国家实行了“五二二”学制,小学五年,初中二年,高中二年。

    课本内容也简化了,说是高中,还没后世的初中内容多,悠悠曾经把各省的七七年高考卷子都找了出来,内容太简单了,好些是课本上的原题,就是把数字改了下。

    妈妈看起课本来一点也不费劲,悠悠看过她做的课后习题,就没见出错的。

    爸现悠悠不对劲,在她看书的时候,问她:“悠悠,你咋看初中的书啊,能看明白。”

    悠悠被抓了现行,只好说:“也没啥难的,多看几遍就明白了。”妈妈就说:“看把你能耐的,刚会走就想跑,你能把字认全就不错了。”

    哪知道昊昊接上了,“妈,初中课本上的字俺可都能认全了,悠悠保证都认识。”现在,昊昊已经承认,悠悠比自己学问大。

    姥姥知道悠悠的情况,“这孩子,不知随了谁,俺都不敢对外说,她啊,就是个妖孽,看过一遍就能记住。算账张口就来,还没错过。”

    妈妈不信这个邪,让她做后面的练习题。悠悠拿着笔,刷刷的做的出来,爸爸看着惊得合不上嘴,妈妈惊讶的说:“还真会啊,俺还得看着前面的例题,这孩子的脑子就是好,卫华,真的是随了你们老吴家的根。”

    爸爸自豪的说:“那是,俺悠悠这是随我,当年啊,俺三岁就会背中医的《汤头歌》,悠悠跟爸爸学医吧。”

    悠悠下了一跳,得,自己挖坑差点埋了自己。初高中的知识自己可是开了外挂的,医学知识自己可是黑门,一窍不知。

    赶紧摇头,“不学,我怕扎针,看见血就晕。”

    爸爸想了一下,遗憾的说:“真是可惜,从小就晕血



第273章 韩屯联中
    初八开始,村里开始给小麦追肥,三辆拖拉机拉氨水,两天就完成了。今年由于韩屯盖房子,公社里也没调村里的拖拉机参加运氨水。

    初十那天,村里人要的猪仔运来了,基本上是每户十头,大舅妈不顾大家的反对,要了二十头,她说先给舅姥娘喂十头,舅姥娘过了正月就回来了。

    “俺去年二十头大猪都喂了,这小猪更是不在话下。”的确,去年大舅妈从舅姥娘走了,一人喂着二十头猪,快仨月的时间。

    姥姥不顾悠悠的反对,也要了十头。悠悠气急了:“姥姥,您至于吗,打扫猪圈又脏又累的,咱家有不缺这几个钱。”

    姥姥认自己的老理,“你没看见,就是几家老人,都喂了十头猪,又不是没东西喂,咱们搞这特殊干嘛啊。要喂猪的是你,不让喂的还是你。”

    村里的妇女,过了新年,有空就干条编。也不织粗布了,几人坐在一起,说笑着就把钱挣了。地窖里冬暖夏凉,也比较舒适,里面的炉子,过年也没熄火。

    以往年后,大街上没断过人,现在轻易碰不着个人,孩子也跟着大人,在地窖里玩,地窖里暖和啊。

    舅姥爷初十去县里开三干会,这次,舅姥爷和三舅还是爷俩一块上台领的奖,因为他们都是抗灾自救的模范标兵。而且,一块去参加省里的三干会。

    舅姥爷在县里的会议上,果然把孩子们上学的事情,给县委李书记提了出来,教育局的同志当场答应了,在韩屯设立联中。不过牵扯到垫防台的事,还得给河务局商量。

    舅姥爷到省里开会的时候,省里的领导参加临水地区的讨论,听到舅姥爷父子都来开会,而且都是先进,就来了兴趣,详细的询问了他俩的情况。

    听到孩子们上学困难,当场就表态:“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孩子们的教育是大事,得赶紧解决。老韩父子带着大家做的很好,他们办不了的,就得看咱们的表现了,为人民服务,不能光靠喊口号,得落实到行动上。”

    领导一句话,这事就定下来了。韩屯村的防台、学校、卫生室都有了着落。从农历的二月开始,先垫防台。韩屯村加上原来的三亩防台,垫成连片的二十亩防台。

    舅姥爷回来后,就带着大家把队里的牛屋、大队部、和场院的房子扒了,给防台清理地方。牛屋挪到村西南猪圈西面,猪圈也扩建了。

    队里留的六十多头母猪到了二月就该产仔了,这次最少也得产五百头猪仔,大伙要求都留下,反正队里储存的饲草多,再说,去年10月份的猪仔也长到了二百多斤,该出圈了。

    现在,大伙有了统一的认识,喂猪比种粮食收益高,大伙喂猪的积极性高着那。不止是扩建了猪场,还在旁边新打了一口井,上面架上了水车,方便喂猪喂牛。

    看建房的进度,到正月底,就该舅姥爷家盖房子了。姥姥在正月二十,带着悠悠去了城里,随便给舅姥爷家买建材。

    娘俩先去的临水,下车先去了批发部,扫荡了过年剩下的名酒和茶叶,这次没能买到奶粉。

    进了自家的院子,悠悠直奔后院,给苹果苗施上肥。院里的果树也都施了合适的肥料。

    李保国带着人,直接把5000套衣服配着纱巾批发了出去,这也忒省事了。李保国说:“姐,您过二十多天,还得给我发3000套衣服。”

    院子里



第274章 垫防台
    王代娣这次要了3000纱巾,200袋头饰,罗新才想让她在家养胎,她跑惯了,坚决不同意。“以前,俺那次不是忙活到生,这次就金贵了。再说了,这又不累,玩着就把钱挣了。要不是嫂子,咱上那找这来钱的门路。一天几十块,外人知道了,不得抢破头,俺连娘家人都没敢说。”

    听姥姥说后院的苹果苗都是红富士品种,罗新才拍着胸脯打包票。“嫂子,交给俺你就放心吧,长成了俺负责给您卖出去,保证给您买个好价钱。俺就没见过这么好的苹果,好吃还耐放,现在您要是多,五毛一斤准好卖。”

    姥姥说:“兄弟,你也知道,去年咱院里就栽了那几颗,一共也没结多少,就够咱自家吃的。还是放着咱自家吃吧,再说,弟妹不是好这口吗。”

    “嫂子,俺这次亏了您这苹果了,每次恶心反胃,吃上两口,就能压下去,少受好些罪。原来啊,每次都得把苦水吐出来,这次啊,可能是个闺女,在肚里就听话。”王代娣一脸的期盼。

    姥姥让罗新才帮着找辆车,把建材运回去。罗新才出去不一会,就带着车回来了,还是原来的那个师傅。年后活计不多,他真好在家,就跟来了。

    下午刚四点多,就回到了村里。大伙帮着卸了车,师傅谢绝了姥姥留饭的邀请,拿了运费就回去了。“大姐,俺就不在这吃饭了,趁天亮还是回去吧,以后有机会了再留下。”

    二月初三,参加垫防台的民工就来了,由于韩屯的工程量大,县里安排了二百名民工,他们还是住在村外的护村林里。

    来到的当天,村里就宰杀了两头猪,把肉无偿的送给了前来的民工,河务局的领导也留了下来,和民工一起吃的饭,大伙是皆大欢喜。

    垫防台的土是挨着塘子坑取的,属于河务局买过来的土地,和复堤基本上一样。防台平地里垫起七米高,由于滩区地势高,水平面和黄河大堤高度一致。

    这样,只要大水漫不了大堤,防台上就是安全的。即使大水漫过大堤,防台上也是最安全的。

    这次韩屯垫防台,把村西的十字路也一起垫了起来,这样,村西就都垫抬高了,和村子里的宅基连在一起。不过,防台比村里的宅基高多了,和村里人的房顶差不多高。

    村里的麦场挪到了防台的北面,那本来是村里留的菜园。菜园往西挪,幸好菜园里的水井位置靠西,这样互不影响。

    石庙村才十亩的防台,他们村原来有两个防台,每个五亩。看到韩屯三百人的村子就垫了二十亩防台,个别人有意见,背地里瞎叽叽。

    “咱这么大的村二十亩防台,他们村三百人,咋也二十亩,还给把路垫了。”

    公社的干部听说了,专门在他们村里开了群众大会,公布了在韩屯建学校和卫生室的事情。

    他们又说了,“卫生室俺们不争,吴医生是他们村的。学校咋也建在他们村,俺们村可是二千多人。”

    公社的领导倒是耐心,“你们村的人是多,可是上学的少啊,你们自己有完小,里面几个学生,还没韩屯上学的多,能设在你们村吗。”

    一句话,把村民问住了。是啊,石庙自己的完小一到五年级都有,可是村里上学的孩子少,一个年纪不到二十个学生,大伙让孩子放羊、割草,确实能挣些钱,帮到家里。

    &nb



第275章 抓周礼
    悠悠在商城里给孩子找礼物,后世的孩子都是宝,孩子们的东西都是精品,种类繁多,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悠悠找出来的半屋子的东西,几乎全部被姥姥否决了,都太超前了,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这些东西。

    悠悠的积极性深受打击,最后还是姥姥亲自上阵,给孩子们挑了十几身童装。都是普通的款式,有薄棉衣、春秋装、单衣、秋衣秋裤。

    悠悠拿着自己挑选的儿童唐装,显摆的说:“姥姥,您那都挑的什么啊,我这身多好啊。”

    姥姥看了一眼,说:“你拉到吧,原来的地主老财才穿这样的衣服,这要是被人看到,还不得说您王奶奶家想翻天,直接就拉去批斗了。”

    悠悠不明白了,“姥姥,过年咱村里的人都穿唐装棉袄,也没见有人说什么啊。”

    姥姥说:“就你叫唐装,那是西式缎子袄,缝纫部就有做的,大城市里就有卖的。你挑的这童装,可是中式的老款,白给也没人敢穿。”

    悠悠被饶的头大,真心的没看出来,二者有什么区别。

    最后,又挑了两套儿童银饰,每套五件:长命锁、两个手镯、两个脚环。

    姥姥看着商城里的纯金长命锁,说:“你这里面的人还真没忌讳,小孩子的首饰也用金子做。”

    悠悠不明白的问:“姥姥,为什么孩子的首饰不能用金子”

    “金子贵重,孩子弱小,被压着就不好了,一般有忌讳的人家,都不给孩子带金首饰。”悠悠听了姥姥的解释,“还真是迷信,我还以为有啥科学道理那。”

    姥姥不乐意了,“你个小没良心的,咋说话那,还嫌弃上姥姥了,你可真是长大了。”

    姥姥赶紧捂嘴,祸从口出,一个不小心,就把姥姥给得罪了。“姥姥,您老最英明伟大了。可不能和我这小人一般见识,俺不是还小嘛,说话顾不过来,您老大人不计小人过,饶过俺这一回吧。”

    姥姥厌恶的一挥手,“一边去,别耽误俺的正事。”

    到了临水,姥姥带着悠悠,先去了百货大楼,买了四斤纯毛毛线,二斤绿色,二斤黄色。买了桶装的上海奶糖和蛋奶饼干,最后在儿童玩具柜台,给孩子买了几样橡胶玩具。看到有儿童三轮车,姥姥给孩子买了两辆,七五年,还没看见有这东西的。

    自行车后面、车把上挂的满满的,姥姥敲开了王奶奶家的大门。

    孙广杰来开的大门,“韩奶奶,您来了。”说着,接过了姥姥的车子。

    两个一模一样的孩子,穿着红袄绿棉裤,头带虎头帽,脚穿虎头鞋,上下一身新。齿白唇红,粉嘟嘟的两个孩子,根本看不出来有哪里不同。在院子里蹒跚的跑着,旁边围着几个大人,张着胳膊护着,满院子的欢声笑语。

    看到姥姥进来,几人赶紧站了起来,王卫红和一个中年妇女把孩子顺手抱了起来。

    王奶奶迎上来,看到姥姥往下拿东西,就说:“妹子,你带的东西也忒多了,快过来,看看这俩小宝贝。”

    王奶奶指着两个孩子介绍:“这个是哥哥,叫王继业。这个是弟弟,叫孙继祖。孩子,这是你们韩奶奶,这是悠悠姑姑。”

    孩子们瞪着两个乌溜溜的眼睛,认真的瞧着悠悠娘俩,嘴巴闭得紧紧的。王卫红哄着他们:“宝贝,叫奶奶。”

    孩子小声的叫着:“奶奶。”喊完就害羞的把头扎到妈妈的怀里。另一个有样学样,大声的喊了起来:“奶奶,奶奶。”
1...6566676869...2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