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恣悠悠

    现在的摊贩赶集,都是骑自行车,早上6点钟起床,吃口热乎饭,天刚亮就出发,近的还好些,远的集市几十里路。

    集市都是十天两个集,集市之间相隔着十几里。要是天天赶集的话,远的就得四十里开外。

    有时候上午赶集,下午还得去进货。一般进货都是去县城,有个体干批发的,也能去县里的批发部进货,反正是哪里合适去那里。

    摆摊卖服装小商品的,大部分是县城的居民,他们成群结队的奔波于县城和农村的集市之间,盘点着每天的收入,兴高采烈的忙碌着。

    他们的经营之道是赚钱就卖,价格绝对比供销社里的低。供销社的服装加价30%,10元进的衣服卖13元,他们12元就卖。

    每个集市卖出去二三十件衣服,就是三四十元钱,跟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也因为他们的冲击,供销社里除了紧俏物资,大部分东西卖不动了。

    特别是卖鞋袜的,同样是在县批发部进的货,摆摊的小商贩,每双鞋就是比供销社里的标价低二毛钱。

    袜子也是如此,供销社卖1.78元一双的尼龙袜,小贩们1.70元一双。8分钱的差价,就把生意抢了过去。

    更为可气的是,悠悠家卖的袜子,从75年开始到现在,一直是2元的价格,反而比供销社里1.78元一双的卖的好。

    供销社从震宇公司进到了货,可是一样的价格,也卖不过外面的商贩,真是令人无语。

    胜男舅妈的同学对她抱怨:“真是奇怪了,都是一样的东西,一样的价格,按说公家的得比个人的质量有保证吧,可是人们就是愿意在外面的摊贩手里买。”

    胜男舅妈告诉她:“东西是一样,价格也一样,不一样的是服务态度,咱们的营业员,啥时候也比不上那些商贩的态度好。”

    她同学恍然大悟,摇着头说:“咱们天天喊着‘为人民服务’,可是这些年都养成习惯了,不和顾客吵架就是好的了,和外面的商贩相比,还真是差的远。

    再说了,对营业员来说,卖多卖少一个样,和工资也不挂钩,态度能好才怪了。”

    国家的政策变了,不再给各村下达必须完成的生猪指标,加上集市放开搞活,食品站受冲击最大。鸡蛋还是小事,人们喂养的猪再也不会卖给他们了。

    县肉联厂没有了平价猪的来源,只好去农村




第408章 忙啊忙
    制作熟食的生产线,也实行了三班制,全天24个小时开工。火然文ena`

    尽管这样,每天的宰杀量也才到300头,深加工还不到250头。

    悠悠听了舅姥爷的话,拍着胸口说:“幸亏差一点,不然每天一个250,可真不好听。”

    姥姥气得拿大巴掌轮她:“你个不长心的,净跟着捣乱,越大越没正形了。”

    缺少的工人,暂时从石庙村那两个没分开的生产队招收,每天工资2元钱。

    主要是这两个队里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有杀猪的手艺。再者,这两个队离韩屯近,特别是离肉食厂更近,吃住都方便。

    大家伙商议,年后就扩建肉食厂,再建一条生产线,将生产量扩大一倍。

    县委杨书记知道了村里的打算,让张集公社把上报扩建计划。同时建议,把村里的服装厂、养猪场一块扩建了。他知道韩屯的集体积累多,能负担得起扩建任务。

    虽说改革开放了,可是国家实行的还是计划经济,集体企业属于计划经济的一部分。

    故而,韩屯的这次扩建计划,依旧搭上了计划经济这条大船。

    现在,钢材水泥等建材属于控购物资,也是紧缺物资,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今年的冬闲,韩屯村反而忙个不停。服装厂忙,肉食厂忙,养猪场也忙,村里的人除了没上学的孩子,都忙个不停。

    部队也跟着添乱,进入农历的十一月,连续两次下订单,还是要去年的短军装,数量达到了五十万,要不是有电子商城,估计很难完成,光是布料和染色就是问题。

    据后勤处的同志说,他们换了好几家军工厂,可生产的军服染色不过关,和韩屯做的没法比。前线的战士一致反应,还是开始的服装好,这才又找到了姥姥。

    看到洪城县的服装厂遍地开花,他们直呼还真来对了,本来还担心数量大了做不出来。这才有了第二批30万的订单。

    来服装厂的加上卖猪的,韩屯村的人流量更多了,每天都不下400多人。主要是来卖猪的人多,韩屯村每天都收300多头猪,光卖猪的就是300多人。

    随着人流的增多,悠悠家的代销点也跟着出了名。大家都知道韩屯的代销点,价格便宜质量好,还有好多的紧缺商品。

    虽说改革开放近三年的时间,但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食糖,还是得凭票供应,集市上也有摆摊卖糖的,不过价格比供销社里面的高出一截,0.72元一斤的红糖,卖到了1.20元。

    悠悠家的代销点,不仅按国家定价供应红糖,而且还有冰糖白糖奶粉麦乳精等,全部是平价出售,只不过是限量供应,每人限购一斤。

    这些平价的食品有一部分来源于胜男舅妈,她通过临水的批发部,给姥姥加大了供应量。

    其实大部分来源于深南的市场,罗新华通过火车货运,把大宗的各种食品,运到了临水。

    最受欢迎的是各种服装,以及涤纶床单被面等化纤制品,悠悠家代销点卖的价格都比市场上的低了五毛或一元,加上临近春节,大伙卖了猪,都会买些带回家去。

    姥爷一个人忙不过来,姥姥只好把收布鞋和鞋垫的事情交给舅姥娘,让她带人收购。她和姥爷俩人在代销点里,还忙的不可开交。

    一天的营业额少的时候也在5000元以上,多的时候近万元。要不是悠悠不时的从空间里往外倒腾东西,自家的代销点光是进货就得一个人。

    一家人都忙的脚不沾地,做饭的事情又落到了悠悠的身上。迪迪放了学就跟在



第409章 厚嫁妆
    这个家里,最清闲的应该就是智茹了,她今年上一年级了。除了上学就是玩,每天看到爷爷,还会扑上去,撒娇让抱一会,她是全家人的公主。

    不光悠悠家是这样,村里的其他孩子也是如此。大人忙的不可开交,孩子们就得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女孩子做饭洗衣服,男孩子喂养牲畜。韩屯村家家有自来水,不用挑水,这也剩了好些事。

    悠悠觉得,比起后世娇宠着的“小太阳”们,现在孩子们的生活,才算是健康的生长方式。

    他们从小就养成了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有担当有责任心,独立生活能力较强。

    进入腊月,景芝先结婚了。她的新房在她大奶奶家的东屋里,村里给她批的宅基垫好了,就等着年后盖房。

    男到女家落户,还是和娶媳妇不一样。“大一号”给闺女准备的非常齐全,“三转一响”都是新的,还让悠悠姥姥帮着买了个21英寸的大彩电,家具更是齐全。

    不仅如此,家里还专门杀了一头猪,摆了三十多桌席面,把全村的人都请过来喝喜酒。

    可是,结婚的当天,男方家就没来人,韩屯村开了一辆拖拉机把男方拉了回来。景芝的婆婆给做了二套铺盖,一块带了回来。

    结婚的第三天,俩人回了婆家一趟。她婆家的人还是按娶媳妇的规矩,给了景芝五十多元的“磕头钱”。

    宝山的三姐得等年后房子盖好了再结婚,她家的住房紧张,没有多余的房间让她结婚。

    接着,就是二爷家的桂香出嫁,二爷这次嫁女儿,可是卯足了劲的陪送。

    全新的“三转一响”,“六十四条腿”的家具,光是铺盖就陪送了十床。不过,他没给桂香买电视,石庙村没有高压电,买了也用不上。

    听二奶奶说,二爷给了桂香一万元的压箱底钱,不过没敢明着给,私底下给家里人说明白了。

    最可喜的是,宝景在给桂香打家具的时候,也给桂花做了一套,给她二姐补嫁妆。

    新家具送到二姐家里,把个桂花激动的,抱着弟弟哭了一场:“弟弟啊,姐姐结婚后,虽说自己过的不错,可也没帮了娘家。咱爹娘怕我在婆家难作人,再难也没给我张过嘴。

    家里过好了,还给我补嫁妆,不论在哪里,到啥时候,也没有这样的。

    弟弟啊,姐心里明白,你和爹娘都是疼我的,怕我受了委屈。”

    二爷的这种做法,传遍了十里八村,被大家当成了美谈。大伙提起来就说:“人啊,可是没有十年的穷富,别看人家要过饭,可是人家的孩子有出息。

    人家就上了个小学,却跟着吴医生学会了医术,开上了医院。挣了钱也仁义,给出嫁好几年的姐姐补嫁妆。

    那嫁妆补的,比人家刚结婚的都好。这才是真心的想着闺女,不是做样子给大家看。

    别人都是刮闺女贴儿子,人家的儿子反过来帮着出嫁的姐姐,人家品行是真好。”

    桂香结婚,就去了六个送嫁的,村里人没去送嫁妆,大伙都忙的不行,没那个时间,就装了两辆拖拉机,把嫁妆送了过去。

    她婆家却准备了四十桌酒席,二爷阻了几次,也没阻下。她公公说:“韩屯离俺村就一里路,抬脚就到。你们再忙也得吃饭啊,俺准备好了,你们下班就过来吃,总比回家做吃得快。”

    没有办法,二爷只好让大家下班后去石庙坐席。全村去了一多半,就这也没二十桌人。

    桂香的婆家是真心的



第410章 学英语
    二奶奶这二年日子过的舒心,宝景从十六岁就独挡一面,接手了村里的卫生院,病人越来越多,收入也越来越高。虽然收入归集体所有,不过本领是自己的。

    宝景真是学医的天才,他小学毕业,就靠跟在悠悠爸的后面,耳濡目染的,还真的学成了。

    后来他的医术越来越好,名声也越来越大,好多的本科研究生,专心学医好几年,还不如他。

    当然,每年他都会出去进修学习,接受业务培训,眼界和本领越来越精。

    桂萍没上过一天学,跟着悠悠学了几年,又跟着哥哥学医护技术,现在成了哥哥的助手,扎针比哥哥都好。

    算账更是一把好手,韩道伟忙不过来了,就让桂萍帮着算,二爷开始还不放心,等她帮过几次忙,才把心放了下来。

    桂香嫁在石庙村,离娘家近,婆家也是实诚人家,她没什么不放心的。

    桂花现在两个孩子,头生儿子两岁时,又生了个闺女,现在也两岁了。

    她婆家虽然是平城的,可是离向阳大队近,她自带缝纫机在向阳大队的服装厂上班,她婆婆给看着两个孩子,一个月也能挣五六十元钱。

    悠悠姥姥提了几次,让桂花回韩屯帮忙,她干活干净利落快,是一把好手,可是从二爷那里就挡着了。

    “咱村里出嫁的闺女多了,不能从俺这里坏了规矩,要是出嫁的闺女都有样学样的回来,还不乱了套。

    她嫁的近,能在向阳大队的服装厂干活,就是沾了娘家的光,比别人强多了。”

    悠悠妈回来后,志远哥和景云她们也放假了。临水一中和洪城一中,都没有麦秋假,寒假时间长,腊月二十二日开始正式的假期。

    志远哥回到家里,那是忍不住的乐呵,他期末考试,全校第一名。这位老哥不厚道的说:“同学们都忙着背英语,他们学英语难的要命,我在家就学会了。把时间用在的别的功课上,当然比他们学习好。”

    景云她们的成绩也很好,都是前几名的学生,说起学习英语,几个人笑的乐不可支。

    县一中的英语老师,确实把英语当成了汉语来教。“早上好g”的单词后面,注上汉语“狗的毛拧”,“谢谢thank you”后面标注上“三克油”。

    这让悠悠想起了后世的一个英语笑话:一次上英语课,英语老师让同学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名字,到吴鸿涛时,他说:“my name is hong taowu(红桃五)。”另一个同学起哄道:“我还叫方片三呢!!!”

    现在的英语课本还没有音标,老师的发音五花八门,简单的直译成汉语发音,不变味才怪。

    不过,不论读音如何,单词的写法必须记牢了,再说了,现在也没有口语测试,考试成绩和读音关系不大。

    只是苦了孩子们,没有正确的读音,给以后的英语学习和对话造成了好多障碍。

    悠悠想起了后世的一首英语儿歌,随着赵丽蓉老太太的小品响彻中华大地。

    礼貌问候语

    来是e, e ;go, go.

    点头yes;摇头no;yes,yes;no,no.

    我是i,你是you,i,i;you,you.

    见面问好说 hello! hello! hello!

    你好吗? how are you? how are you? how are you?

    谢谢你 thank you . thank you.thank you.

    熟人见面说声 hi! hi! hi!

    临走分手说bye-bye! bye-bye! bye-bye!

    客人来了快请坐 sit dow down, please.

    客人来了请喝茶have some tea ,please.

    have some tea,please.

    早上好g.

    晚上好 good evening. good evening. good evening.

    临睡之前道晚安 good night .good night .good night

    &n



第411章 代金券
    景云她们见到了,就用手抄写下来,悠悠被他们的学习热情所打动,从空间里找了好几套合适的辅导书,还是用罗瑞和当借口。

    几个人如获至宝,晚上竟然分开抄写,和悠悠的原意南辕北辙。不就是几本辅导书,至于这么宝贵吗
1...979899100101...2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