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权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红尘贼子
虽然吴三桂已经降清,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还和明朝保持着联系,甚至还接受过江南弘光朝的“军费”,弘光帝还给了他一个公爵的封号。
而吴三桂当年也说过“绝不以一矢相加故明旧主,只愿击破闯贼为君父复仇”的话语。
这些屁话当然是为了彰显自己的风骨,确实得到了一些士大夫阶层和江南弘光政权的赞赏,却成为他被雪藏在锦州的一个重要因素。
清廷对他外示恩宠内存猜忌,处处提防事事防备,吴三桂心知肚明,渐渐不再提“故主”这样的说法,就是为了表明自己已彻底洗心革面效忠清朝的意思。
只是始终没有得到新主子的彻底信赖,若不是因为高层的争斗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他根本就没有机会重新回归到政治舞台。
“臣只知有清而不知有明,臣虽肝脑涂地……”
“对于平西王的言语,哀家只能听一听也就是了。到底应该怎么做终究勉强不得,哀家乏了,你告退吧。”
自始至终布木布泰都没有回头再看吴三桂“回去之后好好的思一思想一想,别把自己个儿给耽误了。”
第346章:两面讨好
吴三桂回到军营之后,他手下的那些个心腹部将终于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悬在心头的那方巨石终落在了实处“王爷去了这么久,我等好不担心。”
“有什么好担心的”吴三桂冷笑着说道“担心宫里埋伏下了刀斧手只要太后摔杯为号就会一拥而上把我给剁了”
夏国相笑道“王爷还真的说着了,我们兄弟真的担心王爷进宫之后就再也出不来了呢,我已急的让军队待命了。若是天黑之前王爷还不回来,就杀进城里去把王爷抢回来。”
“没有那个必要,想要对我下手,她还没那个胆子!”吴三桂口中的“她”到底是指谁,自然不用明说“只要你们在外边,她就不敢真的把我怎么样了。要不然的话,这京城的天就得翻过来。”
“太后对王爷说了些什么竟然耽搁了这么久”
吴三桂好整以暇的坐了个稳稳当当,身形虽然矮小,却自有一股大马金刀的枭雄气概“还能说什么无非就是虚言恫吓而已。把岳托的西大营和蒙古各部的人马一个摆在我的眼前,想要把我吓住,嘿嘿,这个女人,心思还是有的,但却终究只是个女流之辈,格局太小了!也就是玩弄一下权术平衡的手段而已。”
在看待布木布泰的问题上,吴三桂和张启阳的观点出奇的一致这个女人本身并没有什么实力可言,最擅长的不过是借力打力的小手段,玩弄一下权术耍点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却严重缺少深邃悠远的大局观。
用西大营和蒙古各部的那点人马来吓唬吴三桂,想要实现军事层面上的平衡状态,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岳托的西大营,看起来好像很有几分威武雄壮的样子,说破了天去也不过是地方驻军而已,又怎能和身经百战的关宁军相提并论
野战军和地方驻军,有着本质的区别,两者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至于说那些杂七杂八的蒙古精兵,不过是互不统属的散兵罢了。
若是吴三桂被这么点小局面给吓住了,他也就不是吴三桂了。
“不过呢,我进宫这一趟也不算白费力气。”吴三桂的嘴角勾了起来,愈发显得脸色阴沉“太后虽然没有把我吓住,却让我看的更加清楚了。”
是的,对于京城里边波谲云诡的局势,吴三桂看的更加分明。
虽然布木布泰虚张声势,摆出了一副对吴三桂冷眉相对高高在上的姿态,至少她还有点底气,还能拼凑出一点实力,又有君臣大义的名分压着,显然比多尔衮更有优势。
现在的多尔衮,虽然还没有到山穷水尽末路穷途的窘迫境地,但手里却已没有几张牌可打了。
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如此不顾一切的把吴三桂调回来。
从大的方向来看,以布木布泰为代表以代善老牌勋贵为支撑的“帝党”,比多尔衮的摄政王党要稍微强了那么一点点,但却不足以形成绝对优势。
双方还保持着一种微妙而又脆弱的平衡。
到了这种境地,吴三桂的地位就变得更加重要了。
相对于京城的平衡局面而言,吴三桂已经在事实上成为“助楚楚兴,助汉汉胜”的韩信,无论他倒向哪一方,都会彻底打破平衡,让胜利的天平出现明显的倾斜。
但吴三桂终究不是韩信,他从来就不打算“帮楚”,也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助汉”,他的算盘就是另起炉灶,成为这盘棋局中的棋手,而不是一枚棋子。
再怎么重要的棋子都不如棋手。
因为棋子只是任人摆布,棋手却可以参与到博弈之中主宰自己的命运。
“摄政王那边先好好的支应着,无论他说什么都先答应下来,然后想方设法的摆出一大堆难处。至于说太后那边,夏国相你想办法给走走代善的门路,给他们塞些金银珠玉之物。”
“王爷,贿赂礼亲王真的能成”
“当然不能!”吴三桂笑道“我只是做一个样子出来,让他们以为我想要改换门庭效忠朝廷,仅此而已。”
“末将明白了。”
对摄政王多尔衮,继续大表忠心,不停的索要种种好处。
对以布木布泰为代表的帝党一系,则干脆做出一副“我真的被太后给吓住了”的嘴脸,不停的走门子托关系大肆贿赂,就好像他真的想要投靠布木布泰似的。
“我不管是哪一方的势力,到了关键时刻一定会有求于我,到时候怎么做还需继续观望。”
“观望什么”
“观望湖广,只要湖广的那边有了结果,这京城的局面也就有了结果。在这之前,我们依旧要保持两不得罪的姿态。”
“我们是外来之兵,恐怕无法长久逗留,王爷不宜长时间等待。”
吴三桂摸着下巴笑了笑“不会等太久,若我所料不错,不日之内湖广就会有消息传来。”
“王爷何出此言”
“那张启阳以少兵临湖广,只有速战速决一途可走,他不敢拖延,也拖延不起。要不然的话洪承畴趁虚而入,江南就真的要完蛋了!”
江南的复隆新朝同时面对湖广和江北两个方向上的军事压力,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一个方向,然后才能腾出手来倾尽全力解决另外一个方向上的敌人。
若是拖延日久必然生变,一定会面临两线同时开战的窘迫局面,到时候就真的危险了。
张启阳一定会拼尽全力,就算不能顺利的攻克武昌府,也一定会想方设法的锁死长江,然后驰援江南。
这是大局,无法改变的大局。
京城的局面取决于湖广的局面,而湖广的局面则取决于张启阳,这是一连串的反应方程式,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
“能不能守得住武昌,其实并不要紧,关键是阿济格还能拥有多少实力。若是他依旧保有相当实力,这京城里的局面就还能维持得下去。若是一场大败损兵折将,这京城的立刻就要掀起滔天巨浪,会在一瞬间分出胜负。”
部将马宝说道“摄政王与太后斗法已这么多年了,估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慢慢的磨一阵子才能分个高低出来。”
吴三桂意味深长的说道“一旦局势有变,必若电闪雷轰,旦夕之间已底定大局,且等着吧,等湖广那边有了消息,这边就只需要一个偶然事件了。”
第347章:回京
狭义的武昌是一座城,专指府治之地,广义上的武昌则包括一江之隔的汉口、汉阳,涵盖上游的东江口和下游的白鹿矶,是一片广大的区域。
在和方圆一百多里的范围之内,敌我双方投入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十万之数。
随着各路兵马的陆续到来,光是大红狼部就有四万之众,还有左梦庚的三万多人马,光是北线了有七万人马在对峙,但北边从来就不是主战场。
大红狼也好,左梦庚也罢,都仅仅只是对峙罢了,并没有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
因为彼此之间都很清楚的知道,这么多人马不过来“凑热闹”“打秋风”的,真正的决战一定会发生在东线。
东边由张启阳亲自率领的学生兵才绝对的主攻力量,阿济格也把何洛会的近四千辫子兵和武昌的两千多精锐全都压在了东线。
“阿玛,吴三桂进京了,还带着关宁军。”穿了一件薄薄绫子衫的合度更象是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轻轻的摇晃着一柄白纸扇,颇有几分斯文儒雅之气“是奉摄政王之命入关的,没有朝廷的圣旨也没有兵部的调令。这京城已是剧变在即,阿玛需早做打算。”
“吴三桂抵着军队进京了什么时候的事儿”
“十三日之前。”
山水阻隔南北相亘,还要穿过好几个战乱区域,北京那边的消息传到湖广已滞后了十几日之久。
对于阿济格而言,这个消息简直就是石破天惊的一声炸雷。
就算是政治嗅觉再怎么迟钝,听到这个消息也能察觉到一点什么了。
若不是摄政王多尔衮被挤压到了无计可施的地步,绝不会走这一步棋。
“还是我儿机敏,早早就看出蕴含于京城之内的风雨。若是没有我儿辅佐,这一次就真的要手忙脚乱了。”
素来能征善战见多识广的阿济格越来越倚重于自己的儿子,他已不再把长子合度视为后生晚辈,而是把他看做是自己的大脑“以我儿的心思,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摄政王与太后的恶斗,已到了刀刀见血的程度,说不得胜负马上就要分出来了,阿玛应该急速北上。”
合度轻轻的摇晃着白纸扇子,说的从容不迫“吴三桂一到,双方必然会做出激烈反应,到时候无论胜负谁属,都对阿玛非常不利。只有提军北上,震住京城才能保住咱们的利益。”
“带着军队回京城这好像不合适吧”
“吴三桂回京难道就合适了已到了非常之时刻必须要有非常之手段,阿玛切不可墨守成规束手束脚。”
京城里的高层恶斗,牵扯到的利益极大。
若是多尔衮胜利了,吴三桂就会空前膨胀,而阿济格就一定会被边缘化。
要是布木布泰最终战胜了多尔衮,就只能说明吴三桂叛变了摄政王转投到了布木布泰门下,到时候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阿济格了。
无论如何,都要快速北上,就算是鞭长莫及不能回到京城,也一定要把军队撤退到黄河以北,对京城保持强大的威慑力和影响力。
只有那样,才可以完全不管摄政王和布木布泰之间的胜负,随便找个“回京平乱”之类的消息,行“清君侧”之实。
到了那个时候,阿济格就是第二个多尔衮了。
当初没有和张启阳决战,就是为了保存实力,以做好随时应对京城乱局的准备。
事实证明了合度的目光极其深远,要不然的话,现在的阿济格应该正在和张启阳死拼,不论能不能战胜张启阳,最后一定会实大损,再也无力影响大局了。
现在的阿济格依旧拥有相当的实力,若是一心一意固守武昌,还有很大的机会,但却一定会失去对中枢的影响力。
若是直接放弃武昌,则有可能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成为多尔衮的继任者,或者更进一步也不是没有可能。
丢掉整个湖广,与丢掉大清的控制权相比,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代价。
自从撤离黄石之后,阿济格就已经有了全盘放弃湖广的打算。
现如今极力收缩兵力,做出一副固守武昌在姿态,其实就是为了放弃湖广做最后的准备。
他必须带着浩浩荡荡的人马回去,要不然的话就毫无意义。
在这个纷争不休的局面当中,军队就是根本,实力决定一切。
吴三桂进京这个事件,给了阿济格极大的刺激和心理压力,让他更加清醒的意识到局势已紧迫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这一次他没有丝毫犹豫“好,此事就交给你去办吧。”
合度这个人,看起来有些阴柔隐忍,做事的手段却是雷厉风行。
在得到了父亲的同意之后,马上开始着手办理。
先是用阿济格的名义召集何洛会、左梦庚等人进城“军议”,然后突然提出“放弃武昌”“提军北上”的战略计划。
以半胁迫的方式逼着众人不得不遵从,湖广的清军主力本就聚集在武昌一带,调动起来非常方便快捷,仅仅过了四天就已准备妥当。
第五日,清军主力近五万人马,从汉口出发,经孝感朝着随州方向进发,浩浩荡荡北上了。
作为断后的陈国坤部率领一万多人马紧紧跟随。
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关系到湖广大局的武昌之战必然血腥惨烈旷日持久,根本没有想到阿济格会在还有一战之力的情况之下这么“爽快”的直接放弃武昌。
这一手,连素有战神之名的张启阳都没有料到。
阿济格又一次主动放弃了地盘,让刚刚清扫完外围的张启阳扑了个空。
“阿济格如此急匆匆的朝着西北撤退,绝不是因为军事原因。”现在的张启阳根本就没有那个闲心思去理会阿济格的动作,他甚至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去追赶,更没有正式进入武昌,而是直接下达了转向的命令。
亲率学生兵、万迎风部、地支营,包含东线所有的人马折而向北,与大红狼汇合。
四日之后,从北线抽调出三个天干营主力和一个直属队,浩浩荡荡顺江而下。
《西江月》作战计划提前四十多天完成,张启阳挥师东进,目标一定是江北的洪承畴。
至于湖广,则留给了大红狼、刘春生等人。
张启阳从来就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占领,甚至不在意能不能对湖广实现有效占领,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尽可能的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也就是杀人!
就如同大部分人所料想的那样,阿济格和张启阳这两支具有决定作用的主力军一走,湖广就成了军事真空地带,局面一下子就逆转过来,各地的闯军再次变得空前活跃。
整个湖广完全成为大红狼、刘体纯、郝摇旗三分天下的局面,其中以大红狼部气势最盛,形势又一次回到了清军到来之前的样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