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做权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红尘贼子

    在史二的呐喊声中,几百个江湖豪侠齐声呼喊:“怕个鸟。”

    “只要救出史家妹子,纵是九死又有何妨脑袋掉了碗大个疤,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也好让清廷看看我汉家儿郎的气概。”

    “好,好,好!”

    一脸说了三个好字,史二猛然转身,朝着右侧大喊一声:“上礼!”

    早有人抬出准备好的一个樟木箱子。

    众人原以为箱子里装的是金银黄白之物,打开之后才知道自己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箱子里装的不是金银,而是书籍。九纹龙史二什么都没有说,而是直接把书籍给一众的英雄好汉分发了下去。

    这些江湖草莽之辈,大多是舞刀弄剑的狠角色,此情此景却弄出一箱子书来,确实显得不伦不类格格不入。

    但是看到书籍之后,却无不动容。血红色的封皮上,写着五个大字:《草莽英雄传》。

    这本书只有薄薄的二十几页纸,但却装帧精致,翻开封皮,扉页上的一篇序文顿时跃入眼里:“甲申国变,时年汹汹,社稷遍染腥膻,山河破碎蒙尘,率兽食人之族窃据大器……终有奋起之士肩扛日月力挽狂澜,我辈圣人门徒心向往之。”

    “奋不顾身之勇,胸怀天下之志,神往亦昭日月,虽化身成神,侠名长存天地,浩然正气永留乾坤,漫撒天下之泪,常忆英雄之名,歌之颂之以彰后世!”

    这一篇序言出自叶黥的手笔。

    叶黥是什么样的人物,就不必多说了当朝的尚书大人,更曾组建江南学社,身披毅勇军军旗闯宫夺门扶保太子登基称帝,绝对是文人当中的偶像级人物了。

    大明素来重文轻武,文人看不起武人乃是常态,更何况这些个江湖草莽之辈

    但是现在,叶黥却为这部《草莽英雄传》写了序言,极力歌颂那些抛头颅撒热血的江湖好汉,称之为英雄,具有非凡的意义。

    书的正文总共十三篇,第一篇叫做《齐敏卫列传》:齐氏者,讳上齐下敏,芜府卫家庄人氏。少好武,颇有侠义古风……闻史公女落难之讯,眉目欲裂,行截杀之状以拯之……呜呼,大侠卫公者,以壮举身死,烈昭千古。

    第二篇叫做《马雄列传》,这是江南学社的相公们专门书写的英雄志书!

    为江湖辈著书,还专门写了列传,这样的待遇相当于太史公给荆轲、专诸的标准了,注定是要名垂千古的。

    文人给江湖好汉们写书,从太史公之后,这还是第一份。

    这是现实意义上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了,这样的待遇绝对比什么虚头巴脑的名声高出了一万倍都不止。

    纵观千年史籍,能在书本上留名的总共才有几个

    千秋百代之后,还有一个“侠”字为后人敬仰歌颂,又岂是“赣州铁拳”“湖州第一qiang”之类的江湖诨号能比的

    就在众人深感震惊之际,史二又搬出一个超重量级的人物。

    此人是个老妇,约莫六十几岁的年纪,身材矮小弱不禁风,满头华发似难当江风之重。

    当史二恭恭敬敬的介绍了这个老太太的谁之后,那些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江湖好汉草莽英雄们无不大惊失色,纷纷行礼。

    这是史家太夫人,史公可法的老母亲,史环的祖奶奶。

    这是一尊连朝廷都请不动的大神,谁也没有想到,史二竟然有这么大的能量,居然把史家太夫人给搬出来了。

    这要是能和太夫人说上一句话,都足够在江湖上吹嘘半辈子的了。

    “苏州王炳彪见过太夫人。”

    “丐帮郭成城见过老祖宗。”

    “黑虎帮成黑虎问太夫人金安。”

    “白鱼会江蛟见过老祖宗。”

    太夫人虽已老迈,却礼数周全,哪怕是面对这么多的江湖好汉,依旧一一还礼,礼毕之后却没有坐下,而是遥望着江北。

    太夫人不开口,谁也不敢大喇喇的先讲话,气氛显得有些沉闷。

    过了好半晌子,太夫人才终于开口:“环儿被俘,也不算什么,却要劳动诸位,老身心中实是不安。老身已经听说了,为救我家环女,天下英雄奋不顾身,死伤者众,不值当的,真心不值当的。谁家不是父母精血所化,谁家不是妻儿老小这事就算了吧,诸位的心意老身心领就是,切在这里谢过天下的英雄。”

    “我家环儿可以不救,也不值得去救,但这英雄气却不能短了。还望诸位英雄留得有用之身,再做为国为民之壮举。如此,纵使环儿不在了,亦可含笑九泉之下。”

    虽然太夫人已经表明了态度,为了救一个史环不值得付出那么大的牺牲,但这仅仅只是一个态度而已,还能真的就此罢手不再去营救了

    “老祖宗放心,环妹子就是我的亲妹子,别说是北都了,就算是虎穴龙潭也要闯一闯。”

    “鞑子若是对环妹子不利,小人一定会带着兄弟们闹他一个天翻地覆。”

    “谁要是敢动我家妹子一根寒毛,就是看不起我黑虎帮上下两百四十二号兄弟,定要让他不得好死。”

    充满江湖气的豪言壮语声中,太夫人只是微微一声叹息。

    “太夫人身子骨不好,”搀扶着太夫人的那个使女小声说道:“诸位的心意太夫人已经知道了,且先送太夫人回去。”

    “恭送太夫人。”

    “恭送老祖宗。”




第374章:忠义盟
    对于真正的上位者而言,这样的聚会根本就是瞎胡闹。3≠八3≠八3≠读3≠书,o

    但是,对于这些江湖好汉们来说,却是一桩了不起的大事。

    天下英雄齐集一堂,共商拯救史公遗女的壮举,当然个个脸上平添了几分光彩。

    一个个说着豪迈慷慨的话语,仿佛全都是心怀天下的江湖大豪。

    在忠义碑前的聚会,充斥着草莽气息,虽然慷慨豪迈,却终究难脱俗套,斩鸡头烧黄纸歃血为盟的场面一定会出现。

    好在史二爷也是江湖中人,早就做了万全的准备,当场摆设香案烛火等物,与这么多的英雄豪杰一起,结成了一个“忠义盟”。

    所谓的“忠义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帮会,而是个非常松散的组织,更多是一种名义上的联合,其实依旧是自行其是,各干各的。

    既然有了“忠义盟”这个组织,一定会推选出一位“盟主”,按照江湖上的说法,就是要有一位带头大哥。

    一般情况下,“带头大哥”的人选必然是实力最雄厚的那个人,奈何这些个江湖大豪来自四面八方芜湖市,很难说谁比谁更强,没有一个很重可以服众的领袖。

    在这种情况之下,九纹龙史二爷这个发起人就会得到大家的推举,成为“忠义盟”的带头大哥。

    但史二爷却坚辞不受,说什么也不肯做这个“带头大哥”。

    “自古道,蛇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这带头大哥非你莫属,就不要客套了。”

    “是啊,你九纹龙在江湖上也是有一号的,且又得过毅勇军的勋章,资格肯定是够了!”

    当初张大帅授勋的时候,九纹龙史二曾经得到过一面下等黑铁勋章。

    虽说是最低级的勋章,却是一份莫大的荣耀。

    到了江湖上,则会直接转化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虽然连史二自己都知道这面勋章的水分太大,但却珍视万分,就算是以他喜爱炫耀的本性也不会轻易那出现显摆。

    毅勇军的勋章,那是要留给后世子孙的资本,自己死后一定会供奉到祠堂里的。

    “咱们忠义盟最要紧的事情就是拯救环妹子,你又是史家的族人,咱们忠义盟的头一把交椅一定要你来才行。”

    听了这话,连史二爷自己都觉得脸红。3≠八3≠八3≠读3≠书,o

    扬州大战之时,史二爷确实说过这样的话,他自称是史公可法的族人,其实那根本就是自吹自擂在给自己脸上贴金,套用后世的说法,就是“蹭热度”。

    史可法的老家在河南,他九纹龙算是土生土长的金陵土著,虽然都姓史,却是八竿子打不着,根本就不存在任何血缘上的关系,连远支宗族的扯不上。

    他的这个说法,对于金陵本地的百姓而言,根本就是个笑话。

    但是,有了今天的这个事儿,反而成了事实。

    你史二肯定和史公可法存在宗族关系,说不准还是近支哩。

    要不然的话,你怎么会费心费力的为营救史环出这么大的力气

    就算是你心怀忠义之人,那史家太夫人是何等样人

    岂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请出来的

    要不是你九纹龙和史家有很亲近的关系,深居简出从不露面的太夫人会出来给你站台

    史家太夫人能够出席今天的这场“盛会”,确实“惊世骇俗”,唯一的解释就是史二真的是史可法的族人,甚至有可能是子侄辈的近亲都不是没有可能。

    只有史二本人知道真相,他之所以能“请”得动太夫人,不是说他史二的脸大面子足,而是张大帅之功。

    能够请动太夫人的人物,不敢说绝对没有,但也一定屈指可数,而张启阳一定是少数几人当中之一。

    但是,“江湖同道”们说起这个事情了,史二也不可能自打自脸把以前的牛皮吞回去。

    江湖好汉,最讲究的就是言出必行一口吐沫砸个坑。

    虽然不可以否认,但史二却另有说法。

    他朝着众人团团一揖:“不受这带头大哥之位,不是我史二和大家客套。如此为国为民之事本应当仁不让,但我史二却知自己德行不够威望不足,不敢居此位子,到时候我自己丢人现眼是小,误了大事就不好了。”

    史二坚持不肯做这个带头大哥,但却不能没有个主事之人。

    对于这种情况,史二早有准备。“我推举一人,想必诸位兄弟一定会首肯。”

    “二爷推举何人”

    “张启阳张大帅,做咱们忠义盟的带头大哥,应该够了吧”

    张大帅

    不论是身份地位还是影响力,甚而至于名头,那才真的是如雷贯耳,肯定是足以胜任忠义盟的带头大哥。

    若是由他住持忠义盟的事物,当然也可以跟着沾光不少呢。

    问题是,那张大帅是何等样人,怎么会理会这江湖草莽之事

    对于这些乱七八糟的“大侠”“少侠”“帮主”“寨主”而言,一个“带头大哥”的名头可以给自己增添不少威望,但对于张启阳却是“自降身份”了。

    “李大帅早有书信在此!”关键时刻,九纹龙史二爷取出了张启阳的亲笔信。

    与其说这是一封书信,还不如说是一篇檄文,上面却用的是张启阳的私人印章,虽然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但却绝对是真的。

    “近闻忠义相聚之事,启阳不才,不敢落于人后。奈何军务缠身不能亲往,唯有转书信一封以明心迹。与会者,皆忠义之士侠肝义胆之雄。”

    “英雄相聚,共商义举,启阳视天下英雄为兄,共举大义之旗。待到光复河山天下太平之时,启阳定与诸位盟兄把酒言欢,辱弟启阳手书!”

    张启阳的这封信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内容,多是一些客套话,但却被九纹龙等人视为瑰宝,直接就扯起了张启阳的虎皮做大旗了。

    张大帅说我们这些“英雄豪杰”是他的兄弟,虽然这是一句典型的客套话,却被史二给具体化了:“不若就让张大帅做这个带头大哥,诸位意下如何”

    这还用问吗

    肯定是一千个同意一万个同意。

    于是乎,几百人乱糟糟的举行了一场歃血为盟的隆重仪式,共同推举张启阳为忠义盟的“带头大哥”,遥尊张启阳为“忠义盟”名义上的首领和精神领袖。

    能和张大帅扯上关系,正是这些江湖好汉们求之不得的事儿。

    虽然这事本身就是顺水推舟半真半假,但是有了张大帅的这份亲笔信摆在这里,以后大家也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和张大帅称兄道弟了。

    “张大帅是我大哥,我们曾一起磕过头,拜过把。”

    “我和张大帅义结金兰,是异姓的兄弟!”

    这得是多么体面的事情啊!

    一场战乱但却热闹的“结拜仪式”过后,张启阳就又多了三百多个“异姓兄弟”。

    “忠义盟”得到了史家的支持,还有张启阳在背后撑腰,偌大的名头,让这些大侠好汉们觉得脸面上有了光彩,腰杆儿也硬了很多。

    “咱们老爷还真是别出心裁呢。”金丝雀把刚刚看完的那张字条丢进炭盆之中,看着纸条子在火焰中卷曲起来很快化为灰烬,笑呵呵的说道:“和江湖好汉们义结金兰,这种事我真的想不出来。”

    那张字条,是史二通过毅勇军的ei渠道转过来的,详细叙述了今天的事情。

    忠义碑前忠义相聚,这事固然是张启阳的授意,但却是金丝雀具体策划实施。

    要不然的话,仅凭一个史二不可能弄出这么大的声势。

    对于李安宁来说,这完全就是一场热热闹闹的大戏,她尤其喜欢那些个“江湖好汉”,并且充满了好奇心。

    “我听别人说,江湖上的高手,全都厉害的很,一个人最少能打十个,什么谭家拳、五虎断门刀,都是顶顶厉害的武术。”

    江湖好汉全都是武林高手,高来高去的轻功,隔山打牛的拳法,摘叶飞花的暗器,等等这些江湖传闻让李安宁无比神往。

    尤其是那些个“侠女”们除暴安良的故事,她早就听过无数遍了,甚至经常幻想自己和某个功夫高绝的名门正派的少侠行走江湖的故事。

    这种事儿,也就只有天真的李安宁才会信以为真,金丝雀却是一丁点都不信。
1...203204205206207...3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