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权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红尘贼子
谦虚
我这是谦虚吗
我这是要好处呢,这该死的洋和尚,竟然完全不懂!
就这样的一个愚昧蛮夷,还敢掺和到如此重大的事件当中,到时候只怕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吴三桂毕竟位高权重,不适合直接张口索要好处,那洋和尚却是个“不解风月”的蛮子,竟然还在口口声声的夸耀着吴三桂的忠诚:“在帝国建立的过程中,尊贵的平西王阁下就曾经做出过无可估量的贡献。肃亲王阁下希望平西王阁下保持原有的忠诚,用阁下的忠诚为帝国的长期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忠诚
这样的字眼儿用在吴三桂的身上不仅可笑,简直荒谬。
吴三桂才不在乎什么帝国的稳定,对大清没有丝毫忠诚之心,就好像他对大明一样。
如果强要说什么忠诚的话,他只对自己有那么一点点忠诚之心。
“肃亲王阁下已经得到了上帝的指引,全世界都认为肃亲王阁下应该称为新的摄政王。”
在对待传教士的问题上,豪格确实比多尔衮更加的开明,他不仅对从西方来的传教士没有抵触心理,而且对西方的天文、算学、机械等知识称赞不已,并且和欧洲的传教士来往密切。
什么狗屁的上帝,吴三桂根本就不当一回事。
至于他说的那几千个信了传教士的愚妇村氓,就更加的不在意了。
权势的争夺,最要紧的是兵强马壮,说别的都是虚的。
这个洋和尚始终不开窍,说话不得要领,这让吴三桂有些不耐烦了,轻轻的咳嗽了一声。
身旁的心腹爱将马国相顿时心领神会,知道自己必须把吴三桂不方便开口说出来的话语说出来了:“埃大人,不是我家王爷不想支持肃亲王,只是我们的兵卒缺衣少粮,连武器都不齐备,恐怕无力支持肃亲王。”
“据我所知,平西王阁下的骑士们应该是最精锐的,怎么会缺少武器”
这个埃文斯,真他娘的笨到家了,难道你就听不出来我这是在要好处谈条件吗
既然埃文斯不开窍,夏国相就不得不把话说的更加透彻一点了。
“肃亲王想要得到我家王爷的支持,必须付出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代价,要不然的话,恐怕我们的兵卒无法发挥作用。”
这一次,埃文斯终于明白过来了:“你们想得到什么”
和洋和尚讲话,就不能拐弯抹角,一定要直来直去他才能听得懂。
夏国相取出早就准备的一份清单,清单上罗列出的物资写的海海满满,包括至少三千匹战马,不少于七千套甲胄,另有海量的银钱和粮米,以及其他种种物资。
在这种事情上,吴三桂是绝对不会和豪格客套的,一定会狮子大张口的漫天要价。
就凭清单上的这些东西,就算是把国库掏空,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凑齐。
“平西王阁下要的太多了。”洋鬼子完全不习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的道理,非常直接的说道:“这足够重新武装一支军队,肃亲王阁下不可能拿出这么多的东西。但他可以给平西王阁下另外的补偿。”
这么多物资,别说是豪格了,就算是多尔衮在世,急切之间也拿不出来。
所以吴三桂很想知道豪格能拿出什么样的条件来打动自己。
“肃亲王阁下的意思是,可以用帝国的名字给平西王一块封地,一块很大的封地。”
封地
那就意味着列土封疆,是真正的诸侯了。
这一次,吴三桂终于动心了,他微微的看了看夏国相。
夏国相顿时心领神会,马上问道:“什么样的封地”
“尊敬的肃亲王阁下保证,只要他成为帝国的摄政王,就会把黄河以南的广大土地封给平西王阁下。”
黄河以南全部归吴三桂所有。
这个条件确实充满了诱惑力,简直不可拒绝,但那是以前,现在却不过是平地抠饼望梅止渴的空口白话而已。
虽说黄河以南的广大地盘确实还在大清的版图之内,但是只要眼睛不瞎,就可以看清楚眼前的局势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徐州就在张启阳的掌控之下,扬州的洪承畴已是瓮中之鳖,还能活几天完全取决于张启阳的心意。
只要解决了洪承畴,张启阳一定会进取中原,到时候别说是河南了,能不能守住黄河一线还是未知之数呢。
把黄河以南的地盘封给吴三桂,分明就是让他为大清国火中取栗。
先不说豪格是不是言而有信,就算是真的。
怎么过阿济格这一关
吴三桂颇为失望,但脸上却一点没有显现出来,只是默默的端起了面前的盖碗儿,不动声色的饮了一口微微范冷的茶水。
这是没有谈成的意思。
夏国相赶紧对安文思说道:“封疆之事只有万岁才能做主,怕是肃亲王说了不算的吧”
在洋和尚看来,这根本就是一笔交易,既然谈不成那就不谈了。
“既然平西王阁下对黄河以南的土地没有兴趣,那么,肃亲王阁下希望平西王阁下能够恪守中立,对此,肃亲王阁下不胜感激。”
恪守中立
吴三桂稍微愣了一下才明白过来。
豪格希望吴三桂按兵不动。
只要关宁军作壁上观,豪格就有很大的把握击破岳托、代善等人,毕竟他执掌的是征蜀的野战军,而是京城一带则多是治安军,战斗力层面上有着本质的差距。
让我按兵不动
这就完了
难道你不应该拿出点是实实在在的条件吗
这一次,夏国相没有继续和洋和尚客套,直接就又取出一份清单来,非常直率的对安文思说道:“只要肃亲王把清单上的物资送给我家王爷,我家王爷一定会按兵不动。”
这一次,埃文斯非常非常的吃惊,在他看来,按兵不动就是什么事情都不做的意思。
既然吴三桂什么都不做,凭什么还敢索要这么多的物资
凭什么还要肃亲王豪格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我们大清国的事儿,你不懂,但我相信肃亲王一定会很明白。”夏国相毫不客气的说道:“你只要把我们的心意告诉肃亲王就可以了,他知道应该怎么做。我家王爷还有事要忙,送客!”
埃文斯似乎还想说点什么,却已没有机会了。
送走了安文思之后,夏国相说道:“王爷,豪格会答应您的条件吗”
“一定会。”
“您真的打算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了”
吴三桂冷笑了两声:“这笔买卖,明明可以赚一两银子,为什么只赚半两”
“王爷的意思是”夏国相稍一沉吟,旋即笑道:“职下明白了,王爷是想再吃朝廷一道。”
“宫里的那位,还有代善他们,对我的提防之心很重,但是这一次,却由不得他们了。”吴三桂看着窗外的天空,过了好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来:“大清国完了!”
就好像是在谈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儿,吴三桂轻描淡写的说道:“本王早就知道会是这样的局面,只是没有想到会来的这么快!”
从接到多尔衮的入关密令那一刻开始,吴三桂就知道这大清国必然会有一场大乱,但却没有想到乱世来的如此之快如此之猛!
甲申国变天翻地覆,大明朝轰然倒塌,吴三桂成了平西王。
这一次,大清楚又露出了明显的崩塌之势,就好像当年不会给大明朝殉葬一样,吴三桂绝对不会给大清朝效忠,而是要局势利用到极致,尽可能给自己争取最大利益。
惶惶乱世之中,什么忠孝节义都不过是骗人的鬼话,只有拳头够硬才是真正的道理,汹汹之世,大丈夫当有大作为。
明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当年的李自成都过了过当皇帝的瘾,一个zaofan头子都能称孤道寡开国建朝。
一个蜷缩于关外的小小清朝都能趁势而已生出一统天下的心思,凭什么我吴三桂就不能
这天下未必就不能姓吴!
第381章:狮子大开口
慈宁宫中,顺治小皇帝高坐于上,太后侧坐于旁。
“臣吴三桂奉旨觐见,叩请万岁金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顺治小皇帝的声音显得有些遥远,轻飘飘的没有什么力度:“平西王起来吧。”
反而是布木布泰的声音听起来非常真切,虽然软绵绵的却自有一份沉稳从容:“赐座。”
“谢座。”
在场的约莫有二十几个人,无一不是国家勋贵朝廷重臣,除了代善、济尔哈朗、索尼和岳托等人,还有兵部、户部的几个堂官,甚至还有内务府的人。
不久之前,豪格打出了“奉天平乱”的旗号,大同总兵姜骧则惺惺作态的“保持中立”,任凭豪格的大军突入宁武关,席卷起一路烟尘朝着京城方向呼啸而来。
谁也没有想到,大清国的内部争斗会演变的如此激烈如此极端,这已不再是简单的内讧,而是彻头彻尾的内战。
对此,顺治小皇帝一定要表态。
自从多尔衮死了之后,在布木布泰的一力倡导之下,朝廷举行了一个“亲政仪式”,国家大事军政民务全都交给大清天子顺治皇帝来处理。
从表面上看,顺治皇帝已经亲政了,但他毕竟还是个孩子,国家事务基本还操持在布木布泰和几个宗室亲王手中,所谓的亲政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
正式朝会的时候,布木布泰会隐坐于御座之后,垂下帘子进行训政,这是大清朝最早的“垂帘听政”制度,与后世的那位“圣母皇太后老佛爷”如出一辙,可谓古今辉耀相映成趣。
因为今日不是正式朝会,也就不必拿捏着摆那个架势了。
随着布木布泰的一声清咳,大清天子九五至尊的顺治小皇帝开始发表长篇大论:“豪格,太宗文皇帝长子也,朕之骨血嫡兄,然此辈浑不念祖宗创业艰难,骄纵无度,辜朕心意,肆意妄为毁法而欺君!朕为大清天子,岂能徇私而废法乎我大清国法何在家法何在”
“皇叔父尸骨未寒,豪格竟生背逆之心,行败国欺君之事,凌兵戈于社稷,狼子野心显露无遗。”
“朕敬天法祖,上仰天意,下顺民心,着革豪格肃亲王爵,罢靖远大将军之职,黜其子妇者五十有二人,交宗人府依律处置。”
朝廷已经对豪格的“奉天平乱”这个事情定性了,就是图谋不轨要zaofan。
皇帝已经罢免了豪格的亲王爵位,革去了他的军职,把他的妻妾子女都给抓了。
这一番话,本应该凛然有力掷地有声,唯有如此才能显示出朝廷的威严。
但顺治小皇帝却说的没有起伏,也不夹杂一丝情感,干巴巴的就好像是在背课文一般。
其实大家都很清楚,出自皇帝之口的这些话,不过是早就准备的文字,交给皇帝背诵熟了当众说出来而已,就是做做样子走做过场的意思。
昨天晚上,顺治小皇帝反反复复的背诵了一个多时辰,才能一字不差的用金口玉言说出来。
“豪格行此悖逆之举,哀家很痛心呐,他也是太宗文皇帝的骨血,却被猪油蒙了心,举兵反叛,纵是我有心宽待而不得了。”
布木布泰一开口,众人纷纷大骂豪格,说他是狂悖无知的宵小,是贪心不足的小人。
朝廷已经对他这么好了,他还是狼子野心的zaofan,是一定要千刀万剐的。
“我大清的江山容不得这般损毁,既然那豪格反迹已现,朝廷定然行雷霆手段。”
所谓的雷霆手段,就是武力解决的意思,这是要出动大军去和豪格厮杀了。
吴三桂虽然一言不发,但却愈发感受到了“大清国”的虚弱。
现在的大清国,还拥有半壁江山,带甲控弦之士号称百万,其实不过是个徒有其表的架子而已,内里头早已空虚的可怕了。
所谓的百万清军,不过是毫无根据的“号称”而已,真正能打的还有几个
豪格竖起“奉天平乱”的旗号已经好几天了,若是朝廷还有一点真正的实力,早就调兵遣将和豪格真刀真qiang的厮杀去了,又怎么会白白耽误好几天的时间
这几天当中,朝廷做什么了
无非就是权衡而已。
所谓的“奉天平乱”和“清君侧”有什么分别
都是zaofan!
豪格和大同的姜骧已经公然zaofan了,朝廷却没有在第一时间表现出强硬的态度,而是反复权衡之后才敢向豪格宣战,内部的空虚已可见一斑了。
布木布泰和代善等人,不停的调兵遣将,光是都统就出动了三个,五花八门的番号让人头晕目眩,其实不过是京畿一带的治安军,也不知有几分战斗力。
大清国的家底到底还有多少,难道多尔衮不清楚吗
如果清廷真的还有能够拿得出手的军队,当初的多尔衮又何必把吴三桂调进关内
吴三桂已经很清楚的感觉到了风雨飘摇的大清国到底虚弱到了何种程度,他觉得自己只要用力在爱新觉罗家的墙上踹一脚,这座破房子就会轰然倒塌。
“平西王。”
当布木布泰点了他的名之后,吴三桂才赶紧收慑心神,做出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臣在!”
“这个事情你是怎么看的”
这个事情,自然说的就是豪格谋反之事。
“太后的看法就是臣的看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