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权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红尘贼子
张启阳是何等精明深远之人,当然会听懂这句话的真实含义,但他却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刘良臣继续说道:“不知大帅有什么样的条件”
“这就对了!”张启阳的脸色终于有所缓和,不再那么冷冰冰的拒人千里之外:“你就应该先听听我的条件,而不是向我讲条件。”
“仿大红狼、万迎风旧例,这不可能,你们想也不要想,我一定会把你们打散进行重新改编。”
“有兵就是草头王”是刘良佐信奉的宗旨,但张启阳的这个条件却彻底推翻了他的这个宗旨,不准备让他继续保有属于自己的军队。
“作为交换,我可以保证你们兄弟以及相应人员的性命,想要钱的我可以让他做个富家翁。想要当官的我也能帮人谋个一官半职,品级不会比现在低。”
以张启阳的影响,给投降过来的刘良佐等人谋个官职确实易如反掌,至于他对官职高低的保证,根本就是无所谓的事情。
按照大明朝的体制,并不说品阶高就可以了,而是要看实际拥有的权利。
比如说内阁成员不过是个五品的职务,基本相当于一个知州。
但知州和内阁之间,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这样的条件,已经击穿了刘良佐所能够接受的底线,刘良臣当然不会答应。
“张帅的开价太低了,能否再稍稍的抬一抬我们兄弟及万千将士一定不会忘记张帅的好处。”
“这个条件其实已经很不错了,至少能保住你们的性命,你们竟然还想奢求更多,真是贪心不足。”张启阳脸色阴沉的说道:“既然你又回来,说明还是有点诚意的,我也不好把事情做的太绝。你们想要更好的条件,也不是不可以,但却需要你们去争取。”
回到明朝做权臣
回到明朝做权臣 59789dexhtl24
第383章:完了
“大清完了!”
就像个精神病人一般,洪承畴反反复复的念叨着这句话,一直到他连自己都烦了的时候,却又跪拜于那尊观音像之前,仿佛老僧入定一般。
洪承畴素不信佛,因为他从来就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即便是现在,他也没有想过让神佛降下任何奇迹,只不过是寻求一种心理安慰罢了。
从军事层面来看,整个江北的局面已到了糜烂崩坏的程度,就算是诸葛重生武侯再世也收拾不起来了。
但是,洪承畴心底还有那么一丝虚无缥缈的希望,他希望最后的奇迹赶快降临。
所谓的奇迹,就是京城的布木布泰。
只要布木布泰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大清国的局面,尽快的结束内战,或许还有一丝转机。
对,是内战!
虽然大清国早就露出了明显的颓势,但洪承畴却做梦都没有想到,局势会崩坏成这个样子。
他更没有想到,局势的剧烈变动竟然如此之快。
仅仅只是两个月多一点的时间而异,大清国就已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了。
阿济格突袭鳌拜,豪格率领大军威胁京城,自己人都要把自己人脑子打成狗脑子了,还如何抵挡江南的北伐
如何抵挡气势汹汹的毅勇军
难道说天命真的不在“我大清”
大清国的迅速崩坏,还真的和那虚无缥缈的“天命”没有一丁点的关系,纯粹就是自己作死。
因为上天曾经给过大清国一次机会,而且还很好的把握住了。
李闯寇京,崇祯殉国,吴三桂献出山海关,这样的机会一千年能够遇到一次,已是非常奢侈非常侥幸了。
事实上,大清国确确实实的抓住了这次机会,并且唱出了一个满堂喝彩的“开门红”。
击闯破明,攻山陕河朔之地,取河南中原腹心,进川蜀而下湖广,兵锋直指江南,最近的时候曾经登上过南京的城墙。
局面一片大好,一统天下指日可待,但却戛然而止。
虽然很多人都觉得大清国由盛转衰似乎是命中注定,毕竟大明太大而大清不过是崛起于苦寒之地的蛮夷,能够进关已经是天大的侥幸,不可能真的一统中原,逞一番兵马之强以后自然就会失败。
但洪承畴却不这么认为。
让大清有盛而衰的不是什么天命,而是毅勇军。
正因为大旗军顶住了多铎的猛烈攻击,没有出现“一波流”的平推横扫,彻底打碎了一统天下的美梦。
张启阳打造的毅勇军虽然厉害,但却远远没有真的达到天下无敌的地步。
世人都认为毅勇军是天下至强的武力,在张大帅的率领下百战百胜所向披靡。
但是,洪承畴却看的非常清楚:当初在扬州的时候,若是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毅勇军的身上,而不是把大量实力虚资在扬州城下,当时的多铎完全有可能击破毅勇军。
毅勇军不是天兵天将,但张启阳确实是个不世出的人才。
只有洪承畴这条成了精的老狐狸,才能看出毅勇军真正的厉害之处。
毅勇军的战斗力并不比最精锐的八旗劲旅更强,真正厉害的是张启阳本人而不是毅勇军。
毅勇军只不过被张启阳摆在明面的那一枚棋子,充其量也就是一个“车”而已,虽然可以平推横扫,但棋子终究是棋子。
能够发挥出多大的作用,完全取决于棋手的水准。
张启阳总是能够在最恰当的时候把这一枚棋子用在最恰当的地方,总是能够卡住整个棋盘上最关键的那个“点”。
如此一来,已到了尾盘的残局死棋就活过来了!
这才真正的国手!
如果布木布泰也是这样的国手,大清国就还有机会,未尝不能把局面扳回来。
“大人,京里的邸报到了。”
洪承畴一直都在密切关注这京城的消息。
“平西王率部迎战豪格。”
看到这个消息,洪承畴的脑袋“嗡”的一声,顿时面色如土,失魂落魄般瘫坐于地,发出梦呓般的sheny:“完了,大清是真的完了!”
在这个之前,如果说大清国还能期盼什么奇迹来扭转乾坤的话,这个消息就是钉在大清国棺材上的最后一颗钉子。
大清国连一点希望都没有,彻彻底底的死透了,连诈尸还魂喘一口气的机会都没有了!
吴三桂是什么样的人
那就是一条喂不饱的狼,只要机会合适他一定会露出森森獠牙。
朝廷对他百般提防千般戒备,平西王吴三桂的阴险狡诈连摄政王多尔衮都深感忌惮,最终还是因为一己私利做出了“引狼入室”的举动。
现如今,布木布泰等人竟然启用了吴三桂,还让他带着大军和朝廷的最后一点家底去迎战豪格!
这是一步臭棋,而且是导致最后崩盘的那一步臭棋。
真不知布木布泰是怎么想的,竟然会把吴三桂这条野狼当走是俯首帖耳唯命是从的忠犬!
当年的大明朝如何
在闯军寇京之计,在崇祯皇帝发出“全城死守以待吴卿”的最后时刻,吴三桂回去救援了吗
在李闯灭明之后,吴三桂表面顺从暗地里勾结多尔衮献出了山海关,导致了李闯的最终败亡。
吴三桂的什么样的人,朝廷应该已经看的很清楚了,为什么还要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用他
难道说京城里的局面已经到了不得不启用吴三桂的地步
要不然的话,就算布木布泰犯了糊涂,老谋深算的代善等人也不应该犯这个天大的错误!
洪承畴甚至已经想到了将来的情形:带着朝廷全部希望的吴三桂一定让朝廷彻底绝望,他根本不会和豪格对阵,而是在双方之间反复摇摆,左右逢源前后通吃。
在这之前,洪承畴觉得张启阳很有可能会成为大清国的掘墓人,现在看来,他真的错了。
在大清国的棺材板上钉上最后一颗钉子的很有可能就是吴三桂而不是张启阳!
大清国之兴,来自于吴三桂。
大清国之灭,很可能也是来自同一个人。
这真是成也吴三桂,败也吴三桂,冥冥之中似有定数。
在这个瞬间,连洪承畴都有些迷茫了:难道说这一切真的是天意
真的早已注定
要不然怎么会这么巧
作为一方统帅,洪承畴已彻底放弃了最后的幻想,他再也不期盼奇迹的出现,而是必须为将来更加糜烂的局势做好准备。
虽然张启阳已经卡在高邮一线,但是现在的洪承畴依旧手握几万大军,真要是不顾一切做出“壁虎断尾”的举动,彻底放弃淮扬不顾一切的回撤,未必就没有机会,只是付出多大代价的问题罢了。
收拢所有能够收拢的人马,集合一切可以集合的力量,适当的放弃一部分地盘,选择强力的断后队伍,做好强行突破毅勇军防线的准备。
洪承畴知道自己必须突围了,要不然的话,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连突围的机会都没有了。
谋定而后动,素来就是洪承畴的老习惯。
先是通盘考虑了一下整体计划,然后又仔细而又慎重在内心中敲掉一个个细节,推演出整个过程。
按照洪承畴的估算,要是想实现突围北上的总体战略,至少要付出上万甚至两万士兵的生命,肯定还有失散更多,但这个代价绝对值得付出。
唯一的阻碍就是扬州城内的那两个八旗副都统和一些佐领统领。
这些人虽然是洪承畴手下的猛将和主力,同时也有监督的职能,在没有朝廷明确命令的情况下放弃江北选择撤退,必须先经过他们的同意。
若是这些人反对,洪承畴根本就什么都做不了。
好在现在的局势已经崩坏如斯,想来这些“满洲太君”们已看的很清楚了,应该不会太过于反对吧
七天,最迟不能超过十天,一定要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再行延误的话,只怕就真的来不及了!
“尽起府库,不做存留。”
“各部各军死守防线,援兵不日即临。”
“不惜一切代价阻断运河交通,隔绝史德威追击之虞。”
“命泰东刘良佐部向我靠拢,四日之内完成。”
到了这步田地,洪承畴已什么都顾不得了,一条条命令发布下去。
到了第二日清晨,各部已开始执行起了洪承畴的命令,为最后的撤退做起了准备。
唯一让洪承畴放心不下的竟然是部署在东边的刘良佐部。
刘良佐部是最大的一支新附军,虽然肯定没有号称的“两万人马”,一万多还是有的。
一万多人马啊,不是一股小力量,虽然还算不上是一方诸侯,肯定也是个实打实的军头了,洪承畴相当的重视。
在正常情况下,都了这个时候,刘良佐那边就应该做出回应,至少要“回报”一下。
但是,派往那边的人却如泥牛入海,至今杳无音信。
这让洪承畴愈发的担忧,隐隐约约的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为了不浪费时间,洪承畴马上就又派遣人手去那边找刘良佐联络。
这一次,消息传回来的很快:刘良佐反了!正率领上万大军猛攻泰县。
听到这个消息,洪承畴的脑袋就好像炸开了一样,一个踉跄险些当场栽倒。
他的双眼睁的很大,却空洞无神,似乎不是为了看到什么,仅仅只是为了睁着而睁着,口中还在喃喃的念叨着:“完了,完了!”
第384章:辞职
短短几年之内,刘良佐就三度攻打扬州城。↙八↙八↙读↙书,o
第一次,是在他拥立了弘光帝之后,作为江北四大军头之一,为了争夺富庶的扬州作为自己的驻地,竟然以大明军官的身份带兵攻打扬州。
在史可法的反复奔走斡旋之下,才终于收兵。
第二次,是在他背叛的大明朝投靠了多铎之后,作为新附军的一部分攻打史可法和张启阳守护着的扬州城。
第三次,就是现在了。
重新竖起大明旗号的刘良佐,在清军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在洪承畴柔软的“下腹部”狠狠的捅了一刀。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泰县,只用了三天多一点的时间就拿下了泰州,现已经兵临扬州城下了。
与此同时,赵孟虎、吕思良、何君利等等新附军各部,纷纷“改旗易帜”,扯下大清的金龙水纹旗,换上了大明朝的日月火纹旗帜。
仿佛是在一夜之间,江北的局面就彻底颠倒过来,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就好像是在做梦一样。
“先湖广而后江北,当初程首辅是竭力反对的,说这是行险侥幸之举。”
朝堂之上,复隆皇帝看着内阁首辅大臣蔡枫华,笑眯眯的问道:“如今,蔡首辅还有何话说”
谁也没有想到江北的局面会变化的如此之快,原本还需要小心提防认真对待的洪承畴,竟然被困在扬州出不来了,成了真正的瓮中之鳖。
江北的十几万清军,转眼之间就土崩瓦解,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已成了“大明王师”,正在卖力的攻打扬州呢。
当初的《西江月》作战计划公布之后,蔡枫华确确实实的竭力反对的,说根本就是一个刀头舔血的行险方略,太过于凶险不够稳重。
现在看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