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权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红尘贼子
“统计人口,丈量田地之事,乃打造万世不拔雄伟基业的基础,朕早欲为之。”复隆皇帝说道:“如今北地克复,正好借此余威推行之。”
“毕竟兹事体大,这江南之地盘根错节,定会阻力重重,朕想着先在北地试行之,以观后效。”
北方经历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先是大顺又是大清,现在大明光复,以前的社会关系已经被基本打算,正可以大破大立,推行新政的阻力无疑会小很多。
更主要的是,北方是张启阳的实际控制范围,说难听一点就是他的地盘。
张启阳的威望极高,各地的新晋官僚不是毅勇军的人就是和毅勇军很亲近的那一批人,张启阳的命令可以更好的执行下去。
之所以想要在北方先推行新政,除了以上这些好处之外,还有一个不方便说的原因:万一新政失败,黑锅就由他张启阳背负起来,而不会引发官僚地主阶层和朝廷之间的对抗。
“此为富国强兵之根本,臣愿为陛下做这颗探路的石子!”
推行新政的大反向基本已经定下来了,至于细节问题还需进一步商榷、筹划,张启阳正准备说一些军务上的事情,复隆皇帝就又把话题引向了别处:“张侍讲!”
复隆皇帝的心情似乎很不错:“你我君臣之间,已很久没有这么推心置腹的交谈过了,今日且不说那些恼人的国家大事。”
说到这里,复隆皇帝回头对贴身的太监说了一句:“朕有些饿了,想必张侍讲亦有同感,传膳吧,朕要与张侍讲边吃边聊。”
皇帝竟然“留饭”了,因为不是正餐,仅仅只是宵夜性质的“加餐”,所以显得有些简单。
六道菜式当中,竟然有一半是汤汤水水的东西,只有一碟子糯米饼算是“硬货”。
君臣二人分成两桌,复隆皇帝用糯米饼卷了些煨肉羹,一边吃一边说道:“朕有儿子了,张侍讲是知道的吧”
“朕这个儿子,还未取名,却先得了个小名,叫做长生。”
古代人的名字,尤其是正式的名号,都是有传承的。
比如说信王系的子嗣,到了复隆皇帝这一辈,都有一个“慈”字,按照老百姓的说法就是“慈”子辈,其实应该算是“心”字辈。
他们的下一代,则应该是“土”字辈了,名字当真一定要有个土字,或者是带有土的偏旁部首。
虽然还没有取出正式的名号,却先得了个“长生”的小名儿,也是有出处的。
这个孩子出生的时候,一头“神鹿”跑了出来,而鹿是祥瑞之兆,代表着多福多寿的美好寓意。
又有“仙鹿授长生”的说法,所以才取了这么一个小名儿。
“这孩子出生的时候,有鹿相引,鹿者路也,寓意顺畅通达,上下人等都说是吉祥之兆。”说起这个儿子的时候,复隆皇帝就忍不住的眉开眼笑,根本就不象是个天子,反而更像是一个最普通的父亲:“这些日子里,总是有人谈论册立太子的事。要朕说呀,这也未免太早了些,再过十年二十年的也不算晚嘛。”
“最可笑的是,连黄得功都上折子了,建议朕考虑一下太子人选。”
复隆皇帝就这么一个儿子,根本就不存在“人选”的问题。
黄得功本是外臣,之所以如此亟不可待的在这个事情是上首先表态,其实就是希望复隆皇帝能够尽早的册立太子。
虽然现在不大可能真的册立太子,那肯定是以后的事情,但册立的越早,就对黄得功越有利。
毕竟他是翁皇后的娘家人,是最大的外戚,太子就是他将来最大的指望。
就算复隆皇帝以后还会有其他的子嗣,但这是长子啊,立的越早就越能体现出年龄优势。
除了长子之外,这个孩子还是皇后亲生的,正经的嫡长子身份,只要没有什么意外,册立他为太子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下。
那么多的臣子,在这个明显不恰当的时候提出册立太子,其实他们自己也知道这就是不可能的事,怎么也得等到十几年之后才会真正册立成为太子。
现在就这急急吼吼的建议皇帝立太子,与其说是“为国筹谋”,还不如说是在为自己打算。
这个孩子机会有七成以上的可能会成为大明朝的储君,复隆皇帝百年之后就会顺理成章的做皇帝,当初最早那一批提议册立太子的人,必然就会成为“功臣”。
只需要说句话就能当功臣,这么大的便宜当然有无数人趋之若鹜,更何况还有黄得功这样的地方实力派“姑舅公”的鼎力支持!
“张侍讲如何看到这册立太子之事”
张启阳是真的不想掺和这个事儿,很委婉的说道:“这是陛下的家事,臣不好随意置喙。”
“随便说说即可,张侍讲不必在意。”
“那臣就随便一说,陛下随便一听好了。”张启阳放下碗筷说道:“无论是立嫡还是立长,小殿下都占住了,并非不能立。只是现在为时尚早,也不忙于一时,再过十几二十年也不为迟。”
“朕也是这么个意思。”复隆皇帝摆了摆手,示意宫人把碗筷杯盏等物撤下去,笑呵呵的说道:“张侍讲的年纪可不小了啊,至今尚无家室,这是何故啊”
“以张侍讲之功,封妻荫子光耀门庭已是必然,这公爵之位岂能没了传承”
若是别人听到这句话,早已惊喜万分的跪下去谢恩了。
爵位的传承不仅仅只是一个荣誉称号那么简单,代表后世子孙的荣华富贵。
把功名利禄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是多少人的梦想啊!
家族才是最稳固的依靠,而子嗣则更是根本中的根本。
张启阳连老婆都没有呢,哪里还的子嗣
关于这个问题,不仅皇帝在为他操心,连毅勇军中的那些个心腹嫡系都始终牵挂。
张启阳没有儿子,毅勇军就没有将来。
等到张启阳百年之后,下一代的毅勇军成员应该向谁效忠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对于张启阳个人而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这……”在这个问题,张启阳真的没什么好说的。
“以前呐,张侍讲不成家,还可以说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现如今天下初安北都光复,也应该考虑考虑家室了吧”复隆皇帝笑道:“若是张侍讲心仪哪家女子,朕于你做个媒保,也可以算是我朝的一桩佳话。”
“陛下取笑了,臣常年在外征战,身边总是些厮杀汉,说句粗鄙之言,就连身边的马都是公的,哪有什么心仪的女子”
这句话把皇帝逗笑了:“英雄配美女才子配佳人,张侍讲功劳爵显声名显赫,一般的庸脂俗粉匹配不得,自然也就看不上眼了。待到有了闲暇,朕为张侍讲觅一良配,也好成全一番佳话。”
皇帝想给我找个媳妇儿
算了吧,皇帝给自己的找的媳妇,不用说也是属于政治婚姻的范畴,张启阳对此毫无兴趣。
虽然这个时代不讲究自由恋爱的那一套,张启阳还是愿意自己找媳妇,而不是让别人“帮”自己找。11
第446章:会议
昏沉的暮色当中,愈发冷的厉害。
站在门前的李安宁穿的很厚,活象是个臃肿的绒娃娃,不时把手凑到嘴边呵一下,偶尔还会踮起脚尖朝着远处张望,看样子是在等候着什么。
远远的看到几辆车马,顿时就欢喜起来,喜滋滋的小跑着迎了上去“老爷回来啦,老爷回来啦”
大帅府的下人们纷纷涌了出来,又是请安又是问吉的好不热闹,仿佛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
进到内宅里屋之后,李安宁接过张启阳的披风说道“老爷忙活了一整天,肯定早就饿了,我这就去招呼刘师傅,赶紧开饭。”
“我在宫里头吃过了,你们且去吃吧,我还要商量点事情。”
刘乾龙和金丝雀就在书房里等着,这二人相对而坐,一个相貌奇丑形容猥琐,一个容貌艳丽气质端庄,形成极其强烈的视觉反差,但神态之间却出奇的一致除了平静还是平静,而不是如李安宁那样充满热情。
这二人甚至没有出去迎接张大帅,就这么大马金刀的坐等着。
这幅做派,也反应出了他们和张启阳之间的关系谁也不是谁的奴仆,反而更多是一种单纯的工作关系。
尤其是金丝雀,虽然她确实是张启阳买来的丫鬟,属于奴婢的身份。
但是这几年来,她的身份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反而更象是个幕僚或者是秘书之类的角色。
“皇帝对你说了些啥”刘乾龙用一只手端着茶碗,慢悠悠的饮了一口“我先猜一下,一定又在说君君臣臣的那一套说辞。”
“老刘呀,这一次你真的猜错了。看样子,咱们这位皇帝陛下是要励精图治施行新政了。”
“分配田地重立税赋好大的手笔”刘乾龙嘿嘿的了冷笑着“这样的新政也就是痛快痛快嘴而已,根本就施行不下去。”
触动整个官僚士绅阶层的利益,会有多大的阻力完全可想而知,所以刘乾龙极不看好这个事情。
“新政必然阻力重重,但若是真能付诸现实,那就真的改天换地了,至少能为这大明朝再续一百年的寿数,这一招很厉害。”
“镜花水月有个屁用,等真正施行开来再说吧。”金丝雀从一大堆文字当中抽出一封信来,递给了张启阳“这是张大娃的信,一个多时辰以前才刚刚到的。”
张大娃的文化水平也就仅限于“粗通书信”的程度,他的这封书信写的极是直白“我已经替老爷把山东的局面稳定住了,原有的官僚吏员该杀的杀该罪的罪,现在的山东和淮北一带,已全都换上了咱们毅勇军的人。我在山东捞了不少浮财,有些是直接抄没的,还有些是前伪清官员送上来的保护费,更有不少地方上的士绅豪强的孝敬,光是现钱就有近三百万两,另有粮米资材尚在统计之中。”
因为曾经在这种事情上犯过一次错误,所以这一回张大娃极其谨慎,一个铜板都没有碰,全都封存起来等候张启阳的指示。
张大娃提到的这些状况,基本可以看做是一次“工作汇报”。
除了这些个正事儿之外,他还用几乎一半的篇幅向张启阳表忠心。
如张大娃的文字水准,实在说不出太过于冠冕堂皇的话语,反反复复就是那么几句车轱辘话俺张大娃一家,全都是老爷的人,老爷让俺干啥俺就干啥,老爷让俺打谁俺就打谁,绝对没有二话。
张大娃还在信中发下了毒誓要是哪天我做出对不起老爷的事情来,一定会断子绝孙不得好死
“这个张大娃呀。”张启阳微微的摇着头,已不知说什么好了“老刘你也看看,这小子都说了些甚么”
一目十行的扫完了张大娃的这封书信,刘乾龙咧嘴一笑“张大娃不是在表忠心,这是劝进表哇”
现如今的张启阳,位高权重,北地已尽在他的马足之下,有些人就开始揣摩起了李大帅的心思既然已有半壁江山在手,索性更进一步才好,开国立朝称孤道寡有什么不可以的
或许是张大帅舍不得“大明忠臣”的名头,或许是忧心天下舆论。
这个时候,作为张启阳嫡系的张大娃就得表示一下了。
若是张启阳真更进了一步,他张大娃也就可以水涨船高了,就算封不了“齐王”“鲁王”什么的,也绝对是实际控制山东的一方诸侯了。
从一个乡下的娃娃到位高权重的诸侯,这样的诱惑张大娃无法抵御,所以才专门写了这么一封书信。
这封信的意思只有一个我是你张启阳的铁杆心腹,无论你做什么我都会无条件的支持,你要是想做汉高祖,我就是你的韩信,你要是想做宋太祖,我就是石守信。若是你想做曹操的话,那我张大娃就是张辽徐晃夏侯惇。
这张大娃的这封书信凑到烛火上直接给烧了,然后铺开纸张用炭笔给张大娃写了一封回信,却只有三个字知道了
“咱们当初那些人,现如今已不那么单纯了,已有了这样那样的心思。”
“他们有什么样的心思都不足为奇,关键你是怎么想的”刘乾龙说道“我今天来就是问问这个事儿。”
“我会和陛下一起去到北方。”
刘乾龙没有说话,而是等着张启阳继续说下去。
“然后陛下会回到江南。”
“其实我觉得若是强留的话,就能把皇上和朝廷留在北方。”
“这大明朝的路还没有走绝,还到不了那个地步呢。”张启阳说道“而且这次的新政,基本符合我的心中所想,还是再看看吧。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那一套,看看清廷是什么样就知道了,我可不想让这个天下再次卷入战火,我想不,是我必须保持这大明朝的完整。”
张启阳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个目标太大了,只有一个完整富强的国家才能支撑的起来。
“有一件事情是必须要做的,军校一定要搬迁,这个事情必须尽早着手。”
新华军校,是张启阳的重中之重,不仅仅只是他的心血,同时还是他的未来。
把新华军校搬迁到北方,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战略重心已经从江南转移到了北边。
“湖广那边”当金丝雀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张启阳完全就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这个不着急,就让大红狼和刘春生他们去谈吧。”
“大红狼顾及闯军的情份,刘春生又是蔫货,要不然我去一下,如何”刘乾龙说道“谈了快一年了吧甚么都没有谈出来,干脆让我过去,连吓带骗的搅和一竿子,说不准就能谈成了呢。”
虽说北地光复清廷退走,但湖广的大局依旧没有任何变动,仍然是一副“三分天下”的局面。
刘体纯、郝摇旗这两支闯军余部依旧掌控着湖广的西部和南部,而大红狼则掌控武昌一带的东北部。
大红狼本就是出身闯军,早就洗白成了毅勇军的一部分,是名正言顺的“王师”。
按说另外那两支闯军就应该效仿大红狼,但事实却没有那么乐观。
因为豪格的退走,大半个的川蜀尤其是渝、蓉等长江上游,几乎完全在闯军和大西军的控制范围之内,拥有一个很广阔的大后方,和当初的局面相比,已是一片大好。
当然不会投靠过来
好在彼此之间并不是绝对的敌对关系,尤其是张启阳对闯军的态度素来就比较友好,所以湖广三大家的谈判一直在进行当中,虽然没有谈出任何具有实质意义的结果,却还没有达到使用武力的地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