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权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红尘贼子
张启阳瘫坐在椅子上,喘息了好半天,脸上的怒意渐渐消散,但说出的话却愈发的杀气腾腾:“幸亏你真的滚回来了,要不然的话,会有人把你的脑袋带回来。你真以为东路军姓张了吗”
“毅勇军是老爷的,张大娃也是老爷的。”
“知道就好,知道就好。”张启阳怒骂道:“今天这顿棍子不是军规的一部分,是为了让你长长记性。”
“是。”
“要不是因为你还能乖乖的滚回来领这一顿棍子,恐怕你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了。”张启阳的语气稍微有所缓和:“若你执意不回来,再违抗命令的话,就是神仙都救不了。”
“是。”
“我很失望,你很让我失望,才有那么一点点微末的功劳,就骄狂的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你在山东做的那些个事情,真以为我不知道真以为我就是聋子就是瞎子”
“张大娃不敢!”
“要不是因为你还有这么一点点忠诚之心,我都懒得打你。”
“张大娃明白大帅的苦心。”
“你是我从小看着长起来的,我对你寄予厚望。”张启阳说道:“你仔细想想,毅勇军中这么多人,我给谁封地了只有给了你,你却让我如此失望。”
“山东王嘿嘿,山东是你的吗”
“山东不是我的,是大帅的。”
这个回答显然不是张启阳最希望的那个答案,若是张三娃肯定不会做出这样的回答。
但是,张大娃只能做出这样的回答了,这是他的天然局限,一个无法突破的局限。
“我真想把你扔在一旁让你自生自灭,只可惜了这么多年的培养。”张启阳说道:“不是我无人可用,而是我不忍心看你就这么沉沦堕落下去。”
张启阳的手下人才济济将星如云,别说了少了一个张大娃,不管少了谁都不会出现无人可用的局面。
张大娃一走,立刻用张三娃顶上,而且比他做的更好,这就是最好的说明。
“我已经懒得再对你说些什么了。”张启阳说道:“看在你还有些微末功劳的面子上,我给你两个选择。第一,到地方上去,你不是喜欢耍威风吗我就让你做个大老爷,看你能不能把威风耍到天上去。”
从一方统帅变成地方官,这等于是变相的发配,也就意味着张大娃的前程彻底完蛋了。
“第二,到军校里去,好好的学点真正的本事,别总是因为打过几场胜仗就把尾巴翘的半天高,连自己姓什么都不记得了。”
张启阳说道:“要是你真的能在军校里边学到点什么,真的可以洗心革面,我还能给你一个机会。你自己选吧,别到时候说我坏了你的前程。”
“我愿意到军校中学本事,将来好继续为大帅出力!”ntent
回到明朝做权臣
第488章:张夫人
“老爷,您觉得这张大娃能在军校里边洗心革面吗”
当金丝雀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张启阳的回答显得并不是那么有底气:“我也说不准,若是他能改过自新,成为张三娃那样的人,以后必然前途无量,若是改不过来……算了,不说他了。∷八∷八∷读∷书,2∞3o≠”
真正让张启阳烦恼的又何止张大娃一人
自从剿灭清廷之后,毅勇军旧有的那些军官们就愈发显露出了骄、懒的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
在这些人看来,毅勇军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
大明朝已经光复,伪清已不复存在,大家拼死拼活的打了好几年,把脑袋掖在裤腰带上跟着张大帅南征北战东挡西杀,好不容易才打出一个朗朗乾坤清平世界,也应该享受一番了。
自从光复故都北京之后,毅勇军的锐气和意志就出现了明显的消沉,变得更加注重享乐。
敛财贪权,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要不是有“均田令”压着,也不知会涌现出多少超级大地主,毕竟军功阶层向士绅阶层的转变是一个很难避免的历史进程。
历朝历代,为了铲除功臣为了消除军权,“杯酒释兵权”的事屡见不鲜,赏赐大量土地或者是委任一方则是最高统治者收回兵权的惯用手段,这无疑会增加助长土地的加剧兼并。
在这种大环境中,因为最大的敌人已经倒下去了,空前的胜利让那些个军官们。
当然也包括不少士兵在内,生出了骄横之心懒惰之气。
每一个将士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人都是有私心的,好在还有毅勇军的军规军纪弹压着,他们还不敢做的太过分。
但是,安于享乐不思进取这种事已经渐渐成为风气,光在是辽东战事结束之后,短短的时间里,光是队官以上级别当中,纳小妾的就有二十多个。
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和体面,甚至有人把红色请帖送到了大帅府,希望张大帅能够出席他们的“纳星”之礼。
某个将官新纳了一房小妾,连张大帅都来吃喜酒了,这得是多大的面子啊!
纳小妾这种事,并不违反军规军纪,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中,从来都是“成功人士”的标配,甚至会传位美谈。c八』c八』c读』c书,o
毕竟美女配英雄,如今打了胜仗平了天下,身边总不好只有一个黄脸婆吧
若是没有几个娇滴滴的美娇娘伺候着,岂不是太份了
对于纳小妾这种陋习,张启阳真的颇为无奈,但却无法阻止:毕竟社会大环境如此,不好横加阻拦。
对于那些把请柬送到大帅府的家伙们,张启阳全部只用一句话就把他们给打发了:老子我连个正室夫人都没有呢,你们还有什么脸面纳小妾
但这种事情吧真的不好说,不是说张启阳以身作则不近女色就可以的。
你自己不讨老婆,难道别人就不能娶媳妇了吗
没有这个道理呀!
更有甚者,居然有很多好心人开始为张启阳张罗起了婚事。
张启阳的年纪已经不小了,时至今日还没有成家,以前是因为“有心国事”“为国操劳”实在顾不上自己,顾不上婚姻大事,这是典型的“因公废私”,毕竟“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也是一层大道理。
现如今“匈奴已灭”,大明朝正是煌煌盛世,天下太平了国泰民安了,张大帅也就应该给自己考虑考虑了。
若是能给张大帅说成一门亲事,不光是功劳的问题,还是面子的问题呢。
于是乎,很多人,尤其是毅勇军体系之内的人,纷纷上门给张启阳提亲,要么就是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要么就是高官显爵的千金小姐,大帅府的门槛子都要踢破了呢。
但张启阳却始终无动于衷,全都让金雀儿帮他客客气气的打发走了。
对于张启阳的婚事,连金丝雀这般聪明绝顶之人都始终无法理解:老爷为什么就是不肯找一个正室夫人呢
还是说真的没有时间顾及家庭
金丝雀从来都不是一个长舌妇,知道什么事情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始终谨守着自己的身份。
但是这一次,她真感觉到自己应该履行一下提醒的义务了:“不是奴婢碎嘴,老爷这婚配之事确实应该好好考虑一下了。”
金丝雀用一种很严肃的口吻说道:“以老爷之才,也只有天上的仙女才能匹配。”
金丝雀丝毫不提张启阳的身份和地位有多么崇高,更不说他那名动天下的军功和势力,只说他的才华:“奴婢也知道老爷看不上那些个庸脂俗粉,但老爷不能总是考虑自己的感受,还要考虑一下毅勇军万千将士的感受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呀!”
毅勇军体系日益庞大,虽然大家都是江南复隆朝廷的臣子,其实每个人都知道那只不过是名义而已,谁也不会真的把江南的朝廷当做是效忠对象。
毅勇军这个体系,效忠是张启阳这个人。
若是张启阳有了儿子,等他百年之后,毅勇军的子弟就可以继续向他的儿子效忠,继续维持着这个庞大体系的稳定和持久。
对于整个毅勇军体系而言,张启阳有没有儿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可惜他连老婆都没有呢,又哪里来的儿子呢
“这婚配之事,最讲究的就是一个两情相悦情投意合了。这么些年来,你一直都在我身边,应该知道我根本就没有亲近女色的时间,也没有那个机会。又到哪里去找情投意合的良偶真要随便找个见都没有见过的女人做老婆,还不如不找。”
张启阳笑道:“其实吧,我已有意中人了,以你这份心思,应该可以猜得出来。”
长久以来,张启阳真的是一直都在“操劳国事”,见过的女人屈指可数。
现在却又说已经有了意中人,这一番说辞在别人看来完全就是自相矛盾,但是听在金丝雀的耳中,却有石破天惊之效啊。
这是一个暗示,不,这已经不是暗示,而是非常直接的明示了。
张启阳很清楚的表达出一个信息:他的意中人必然就是非常亲近的人。
和张启阳亲近的女子,只有两个,分别是金丝雀和李安宁。
虽然整日里和张启阳朝夕相伴,但金丝雀却连一点定要成为“张夫人”的念头都没有,这并不是说她不喜欢自己的这个老爷,而是她很清醒。
她很清醒的知道自己和老爷之间有太多的互余,而不是互补,二人之间的关系名义上是主仆,其实更多是一种单纯的工作关系,基本不存在任何儿女私情。
在很多时候,张启阳甚至不把样貌清秀的金丝雀当做是一个女人,而是把她当做是自己的“分身”和“备份”!
在仅有的两个选项当中,一个肯定会排出在外,那么另外一个必然就是最终的答案了。
李安宁
这怎么可能
虽说到了张启阳这个境界,已不大看重身份地位之类的东西,而且张启阳不止一次的拒绝了政治联姻,似乎不大在意女方的身世和权势,但李安宁这未免相差的的太多了吧
不说地位和身份的悬殊,单说李安宁这个人。
李安宁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就是个端茶倒水的丫鬟而已,怎么能和胸怀天下腹有乾坤的张大帅相提并论。
这两人要是结为婚姻关系的话,完全没有一丁点儿的共同语言嘛!
可是,老爷绝对不是在开玩笑,金丝雀很清楚的知道这一点。
看看老爷微笑的神态,再想想李安宁偶尔露出的那种莫名其妙的自信,连金丝雀都糊涂了:要是老爷真的喜欢单纯的李安宁,把她收进房中以后做个小妾也就足够了,保管李安宁连做梦都会笑醒,但正室夫人这种身份,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呀!
金丝雀完全就是张启阳一手栽培出来的,只需看一看她的眼神就知道她在想些什么了。
张启阳微笑着说道:“你猜的很对,就是她。”
“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不可是,此事你尚要为我保密,我会在合适的机会亲自对她提起,征求她的意见。”
说到这里,张启阳虽然带着微笑,但金丝雀还是很清楚的感觉到了隐藏在这一丝微笑之后的那种深切忧虑:“虽然你我都知道她一定会答应,但必须征求她本人的意见,因为我知道这未必就是好事,说不得还会连累了她呢。”
张启阳似乎还想说点什么,随着门轴的转动之声,李安宁推门而入了,二人顿时很有默契的闭口不言。
“咦刚才我还听到老爷和金姐姐在讲话哩,怎我一进来就不说了呢刚才你们俩在说些甚么事儿”
“没……没说什么,只是在说军国大事而已。”
“哦!”李安宁对那些军国大事毫不关心,顺手放下手里的铜盆:“水是热的,我来伺候老爷洗脚,你们继续说你们的,不耽误洗脚,真的一点儿都不耽误。”11百度一下“回到明朝做权臣杰众文学”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第489章:全都来齐了
nn
张大娃本就常年在军伍之中,对他来说,新华军校里边严格的军事纪律根本就算不了什么,最让他难以接受的是巨大的心理落差。
从方面军统帅一撸到底,从新开始学习,一切从零开始,像个新兵蛋子一样每日出操、听课,心里肯定不好受。
开始那几天确实相当的郁闷,变得非常消极,但这种情绪并没有持续多久就又重新变得乐观起来。
这并不是说张大娃有多高的思想觉悟,亦不是军校里边的思想教育工作有多么神奇,毕竟思想改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漫长过程,十天天的时间根本就改变不了什么,真正的原因在于另外一些人。
在张大娃来到新华军校之后,没过几天其他人陆续到来,这些“新学员”全都是张大娃的老熟人,无一不是毅勇军的嫡系和中坚,其中就有张万三、刘春生、大红狼他们这一批。
刘三房那就不必说了,现任的毅勇军后勤军需总官,可谓位高权重。
当年曾经是毅勇军中的二号人物,毅勇军的教头,最早的那一批军官几乎全都可以算是他的“弟子”,资历仅次于张启阳。
刘春生的资历虽然没有那么高,却一点都不比张大娃低,如果说张大娃是“山东王”的话,刘春生至少也可以算是半个“湖广王”了。
至于说大红狼,那就更加的不用提起,他本身就是张大帅树立起来的标杆,代表着张启阳对闯军的态度。
这些人可没有犯错,都是在正常状态之下“奉命”来到军校“学习”的。
这让张大娃隐隐约约的意识到,自己到军校来学习并非是出于“惩罚”的目的。
没过多久,和张大娃有点不对付的李绍也来到了军校。
如此一来,就意味毅勇军的几个大军头全都“撤职”了,这显然不是一种重大的惩罚。
毕竟除了张大娃之外,其他人都没有犯错,尤其是那个李绍,不折不扣的执行了张启阳的命令,还是被撤销了中路军总指挥的职务,已足以说明一切了。
因为张大娃是因为张启阳的命令而“滚回来”的,又被张启阳劈头盖脸的打了棍子,此事早已成为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并且毫不掩饰的当着张大娃的面儿屡次提起:“张大娃啊,要说咱们毅勇军里头,最让我佩服的人就是你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