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权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红尘贼子
毅勇军的男人只娶毅勇军的女人,毅勇军的女子只嫁给内部人士。
这种现象,其实就是团体内部的“近亲繁殖”,长远来看必然会让这个团体变得越来越封闭,并不是什么好事。
但却更加利于内部的团结,无形之中就把彼此的关系和利益捆绑在一起了。
随着新华军校的日渐崛起,旧有的毅勇军体系首当其冲受到了最大的冲击,毅勇军内部的资源调配和人事安排越来越朝着军校方面倾斜,似乎张启阳越来越重视军校生,同时也越来越轻视旧有的毅勇军体系。
虽说新华军校和毅勇军这新旧两个团体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但毕竟不能直接替代。
军校那边占用的资源多了,旧有的毅勇军体系就会受损。
所以,原有的毅勇军和新华军校之间的竞争关系越来越明显,虽然旧有的毅勇军依旧掌握着话语权,但张启阳则更加倾向于军校方面。
大帅有可能会放弃原有的毅勇军,这种说法绝非空穴来风。
而张启阳的婚姻,就是在无奈的情况之下对手下的两个体系之间做出的一种调和,一种缓冲!
原本的毅勇军体系当中,几乎有一半以上的嫡系是出自小吴庄或者是连环十二庄,这些人和李安宁很熟,完全可以接受她这个“主母”。
到时候若是李安宁能生个儿子出来,代表的也是旧有毅勇军体系的利益而不是新华军校。
所以,当张启阳在寿宴之上提出“李安宁”这个夫人的人选之时,毅勇军高层马上就表示出了极大的赞同。
为了平衡新旧两个体系之间的关系,张启阳只能做出一些牺牲。
他的夫人无论是谁,必然是出自毅勇军内部。
与其说随随便便娶一个不认识的女子,还不如娶了朝夕相处的李安宁。
对于张启阳而言,这个结果则显得比较容易接受一点儿!
所以说,这是一桩典型的政治婚姻,是出于平衡内部的考虑而做出的选择。
至于说个人的幸福与否,那根本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原来是老爷早就应允了的事情,那按说老爷这是给了妹妹天大的脸面,可这毕竟事关终身,我也不好一言而决,需得问问妹妹的意思。”
金丝雀转过头去,朝着李安宁说道:“刚才陈家婶子的话你也听到了,老爷对你青眼向加,许你一个正室夫人之位,你要是愿意就答应下来,若是不愿意我再找老爷去分说。老爷素来体恤你我姐妹二人,就算是你不愿意也算不得甚么。”
这种事儿,李安宁可能不答应吗
李安宁早已泪流满面,好似鸡啄碎米一般疯狂的点着头。24
第509章:繁荣
砰”
“砰砰”
两队学生兵全都是精选出来的,分列左右,端着火铳以标准姿势射击。
“住。”随着张启阳的一声号令,所有人都停止了射击,以熟练的动作收枪。
“报数。”
“甲队共击发四百二十次,乙队击发五百八十一次!”
在同样的时间之内,两个人数相同的队伍,射击次数竟然相差这么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于乙队使用了新式的“子弹”。
这样的测试已进行过三次,事实证明新式“子弹”可以把射击速度提高四成上下。
使用这样的新式“子弹”,相当于提高了四成的火力密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但张启阳却很不满意。
因为他很清楚的知道,这种新式“子弹”,根本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子弹,而是纸弹!
所谓的纸弹其实就是把发射用的火药和实现杀伤的弹丸同装在一个小小的纸筒之内。
如此一来,就让火铳的装填得到了极大的简化和量化,每一次的装填都可以确保是最标准的定量。
张启阳一直要求装备部朝着“弹药一体”的方式进行钻研,最大的目标就是为了制造出真正意义上的枪械。
先装填火药,然后再填充弹丸,这是最原始的手法,武器必须有所进步,而“弹药一体”则是正确的发展方向。
有了张启阳亲自确定下来的大方向之后,足足用了半年的时光,才终于取得了部分成果。
所谓的“弹药一体”最初并不是用在火铳之上,而是最先应用于火炮这样的大型武器。
火铳用的纸弹虽然同样是一个很大的技术进步,但却仅仅只是使用方式的进步和量化,还不具备本质上的变化。
也就是说,使用了纸弹之后,依旧是很原始的火铳,而不是张启阳梦寐以求的步枪。
对于这个时代的技术而言,已经具备了制造长筒简陋版步枪的可能,但却造不出真正意义上的子弹。
所以,在张启阳看来,学生们使用的武器依旧是原始的“铳”,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枪”。
纸弹的出现,只是在细节方面的工匠式改良,而不是质的飞跃。
新华军校对于武器的研发远远不能达到让张启阳满意的程度,但是在民生方面却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最典型的代表作就是脚踏式的纺车。
众所周知,纺车千百年来就是手摇式的,一手摇着木纺车一个手牵引丝线,这就是典型的纺织动作,并且早已深入人心。
而对于强酸的使用,则促进了冶炼工艺的进步,可以用比较简便的方式得到人们常说的“百炼精钢”,坚固耐用的齿轮和弹簧随着可以进行小批量的生产了,直接促成了新式纺车的出现。
这种新纺车已不再是传统的手摇式,而是改为脚踏式,效率至少比传统的老式纺车高出了六倍以上。
这同样是张启阳提出的技术构想!
但不是说张启阳提出的所有的构想都是好的,比如说那个蒸汽机,就成了一个笑话。
张启阳曾经试图制造出一台可以提供极大动力的蒸汽机,毕竟那是曾经改变世界的东西。
在花费了数不清的人力物力之后,大明朝的第一台蒸汽机终于制造出来了,但却不具备任何实用价值,反而成为一大败笔。
这个足足有两间房屋大小的东西,需要好几个人仔细伺候着,在烧掉了大量的石炭之后,所能够提供的动力还不如一头驴呢。
在缺乏足够前置技术的情况下,想要直接点亮“蒸汽机”这个关键的技术,完全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就算是张启阳明白蒸汽机的工作原理,也不能在事实上做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革新。
张启阳很希望可以出现一场“工业革命”,但却事与愿违,最先呈现出欣欣向荣迹象的反而是农业。
随着战争的结束和土地的重新划分,老百姓的耕种热情空前高涨。
而玉米、番薯、土豆等等这些外来高产作物已有了好几十年的种植历史。
最要紧的是灌溉技术的提高,对于农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在那个干旱的时节,当复隆皇帝还在求雨的时候,北方已经派遣了大量的打井队,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凿水井。
因为使用了新式的提举机器,打井的效率非常高,并且因此衍生出了另外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技术:深渠灌溉法。
农业的繁荣让今年的秋税超额完成,府库充盈户于余粮,按照当时的标准来看,只要没有饿死人,就已经可以算是太平盛世了。
和往常一样,当张启阳离开军校的时候,已是满天星月的戌时末刻前后了。
“老爷回来了。”李安宁并没有如往常那样欢呼雀跃的奔过来迎接,而是低眉顺目的说道:“先用饭吗”
“当然,我先擦把脸,然后就开饭,我早就饿了呢。”
饭菜排开,张启阳坐下就吃:“这刘师傅的手艺从来就没有变过,尤其是这个烧菜心,当真是足见功力,做的是透而不烂……咦,你怎么不吃”
平时李安宁都是和张启阳同桌而食,每天都等着晚归的做其他回来之后才一起吃饭。
只是今天却有了明显的反常,她显得万分拘谨,低眉臊眼的脸色通红,耷拉着脑袋抠弄着衣角。
李安宁天真烂漫,早已经习惯了和张启阳的相处,今天这是怎么了
为何是这么一副羞涩的表情
稍微一想,张启阳顿时就明白了:“你知道了”
李安宁根本就不敢抬头和张启阳对视,扎着脑袋低低的“嗯”了一声,就再也不言语了。
旁边的金丝雀笑道:“白日里,陈寡妇来过了,是来给老爷保媒的。”
陈寡妇代表的是她儿子张大娃,能撮合张启阳的亲事,不仅是一件天大的功劳,还是为自己的将来打好基础。
不仅可以得到大帅夫人的另眼相看,等张启阳百年之后,他的儿子必然会继续把张大娃视为嫡系心腹。
“这个张大娃,真是多事!”
张启阳笑道:“我是真的没有想到张大娃会让他老娘再做一回媒婆,而且是给我做媒婆。什么媒妁之言,那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不要太在意那些个形式上的东西。安宁,这事儿我必须征求你的意思,你到底愿意不愿意和我成亲呢”
当着李安宁的面,直眉白眼的问出这个问题,虽说左右没有旁人,也把李安宁羞了个半死,脸色红的好像要滴出血来,就如同某种灵长动物的臀部,愈发的腼腆扭捏,更加用力的把衣襟在手指上反复缠绕。
“没事儿,没事儿,你也不需要太着急回答,毕竟是终身大事,总是要想想清楚才好。你若是愿意呢,咱们就结为夫妻,若是还有别的什么想法,那也随你,不碍的。”
李安宁还是羞的说不出话来。
“这是害羞的时候么”关键时刻,金丝雀很大声的说道:“事关终身,老爷已经当面问起了,还做这般小女儿的神态,你就不能说句痛快话若是误了你自己可不要后悔。”
“我愿意,我真的愿意!”李安宁猛然抬起头来,以前所未有的勇气直视着李吴山的双眸:“婢子一千个愿意,一万个愿意。”
“你愿意就好,不过有一句话我得说在前头。”
张启阳微微转过身子,用一种自言自语般的语气说道:“我所做的事情,乃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究竟能否成功谁也不敢保证。别看现在就是一副掌控一切的样子,其实诸般凶险超出你的理解。说不准哪天,就会有泼天大祸灭顶之灾,真到了那个时候……”
李安宁“噗通”一下跪倒在地,脸色郑重无比的对天盟誓:“不管老爷做什么,都一定是前所未有的壮举,婢子见识浅薄也不懂那么许多。但婢子愿意跟定了老爷,就算是死了也无怨无悔。不管到了什么时候,婢子都是老爷的人。”
“好,好,既然你有这个决心,那我就不说什么了。起来吧,别跪着了。”
张启阳笑道:“以后不要自称婢子了……”
听了这话,李安宁的神色先是一呆,旋即就狂喜起来,泪水却又夺眶而出,一时悲喜交加不知道是应该哭还是应该笑了。
李安宁的身份已经变了,不再是昔日的那个婢女,而是张夫人了……至少是准张夫人。
从卑微的婢女成为正室夫人,虽然不敢说绝无仅有,但肯定不多。
尤其是如张启阳这样的地位和影响力,这么做确实有些惊世骇俗,让人无法理解。
放着那么多的名门淑女大家闺秀不去选,反而随随便便的弄了一个婢女,真的超乎常人的想象,也不知别人会怎么说起这个事情。
好在张启阳从来就把那些个世俗的礼法和闲言碎语当做是狗臭屁,一点儿都不在意那些个东西。
他做事从来就是我行我素,根本就懒得理会其他。
“今天实在是乏的厉害,我先去洗个热水澡,然后就睡了。”
“婢……我这就去给老爷准备洗漱……”李安宁颠儿颠儿的跑了出来,脚步异常轻快。
回到明朝做权臣
第510章:新令
又是一岁年关近。,
刚刚登基不久的新皇推动了两场大刀阔斧的制度改革,最显著的举措主要有两个方面:精兵简政和减租令。
弥兵弥饷是大明朝的病了,庞大而又臃肿的官僚机构,天文数字的军队,野战军和治安军相互重叠,给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真正到了战场上却没有多少战斗力,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再就是减租令了。
沉重的地租逼的农民卖儿卖女甚至揭竿而起,直接造成了一个又一个李自成的崛起。
下层实在活不下去,国家的税收却始终守不上来,血的教训就在眼前,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阻力都会强力推行下去:由官府以法令的形式规定佃租上限,给失地农民以喘息修养的机会,这就是减租令的主要内容。
减租令和裁员令触动了官僚士绅阶层的利益,开始的时候阻力重重。
万般无奈的情况之下,皇帝只能祭起杀手锏:用大棒恐吓。
所谓的大棒,其实就是北边的政策:你们要是不接受减租令的话,那我就只能推行均田令了。
减租令仅仅只是减少了一部分利益而已,而均田令则是断了命根子,何去何从这还用吗
虽然官僚士绅阶层老大不情愿的接受了这两种新的制度,却得到了底层的极大拥护。
不过呢最下层的老百姓却不是说新皇的恩德,而是始终念叨着先皇帝复隆的好处。
这两项改革局促,其实早就复隆朝的时候就已经有所动作了,只能算作是前朝的余荫,并不能把所有的功劳都算在新皇帝的头上。
真正可以计在新皇头上的功劳就应该算是义学制度了。
兴办义学,让无力的孩子们可以走进课堂,无论放在哪朝哪代都是典型的善政,复隆朝的时候就曾经提起过,但却始终停留在“纸面上”,并没有真正的推行下去,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两个字:好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