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大贪官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千里风云

    “现在京城的物价因此都有些上涨,尤其盐价更一路飙升。百姓们一时间忧心忡忡,都不去酒楼饭馆儿消遣了,甚至谣言还说局势若一直这样糜烂下去,都可能影响到今年的秋闱桂榜”马文升也补充道。

    刘大夏再度接棒,话里就开始有转折了“这些都是何润德那小子弄出来的,陛下一定要给他个教训,让他把这些事都给摆平了!”

    不甘人后的杨一清,也补充道“不错,陛下一定要好好敲打敲打他。还有他提出的那些解决方案,也要让他想办法搞出钱来!”

    弘治皇帝心里就满意极了果然不愧君臣一场,默契啊

    于是,他再度狠狠一拍御案,怒气冲冲道“诸位爱卿言之有理,朕今日一定要好好敲打敲打他,让他把弄出的这些祸事,全都摆平了。哼,太不像话了!”

    “对,简直太不像话了。”诸位大臣一致表达了高度的赞同,然后齐齐施礼道“吾皇圣明!”

    。




第五六零章 就当臣没说......
    萧敬和牟斌去了没多久,就将一脸怏怏不乐的何瑾带到了暖阁。

    看到弘治皇帝和一大票臣工后,他也没半分紧张,还是半死不活的模样,行礼道“微臣拜见陛下,想不到吾皇于日理万机之间,还挂念着微臣,每每念及至此”

    弘治皇帝就冷冷看着这敷衍的表演,等他说完后才冷声笑道“你是当真铭感五内、涕泪横流朕怎么就一点都没看出来呢,反倒觉得还有那么一丝的幸灾乐祸”

    这话落下,何瑾才认真了几分,赶紧言道“陛下误会微臣了,微臣此时心神不宁,是因为挂念朝中大事。每每想起云南、琼州、金陵还有边关、扬州的祸乱,臣就心如刀绞,食不知味、寝不能眠”

    这下弘治皇帝和各大臣,气得胡子都抖起来了好嘛,我们还没问,你就不打自招了,挺实诚、挺有恃无恐的呀

    然后,弘治皇帝就用表情,生动诠释了‘笑里藏刀’这个词,面笑皮不笑地言道“所以你就胆大包天,将各地的要事刊印在邸报上,故意在京城制造恐慌,好迫使我等向你服软”

    “陛下!”何瑾一下就五体投地趴在了地上,仿佛受了多大的委屈,声泪俱下地言道“微臣怎是那等包藏祸心之徒”

    “臣此举也是一片拳拳报国之心,希冀士林高人们看到后,能拿出些治国的良策,一解我大明之困局。微臣报国之心天日昭昭,陛下切不能冤枉了微臣”

    说完,何瑾还装作想了想,又补充道“假如陛下不乐意的话,微臣当即就让他们停印。从今往后,臣就在家中闭门自守,再不给陛下及诸位大人添乱。”

    大明朝虽然也有以言获罪的情况,却没有大规模的文字狱,更没有主观上刻意禁锢思想,打压言论的做法。人们的思维还是开放的,社会环境也很昌明。

    故而登邸报这种事儿,自然不在律法的明令禁止下。

    且何瑾还说出了问计于士林的借口,更是儒家圣典上提倡的‘礼贤下士’、‘不耻下问’的优良作风。

    只是满殿的人都心中清楚,事情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偏偏这小子巧舌如簧,滑得跟只泥鳅一样,让人无话可说。

    更可气的,这家伙还以退为进,明着说自己不想给朝廷添乱,暗地里却想惹了事就溜,简直太厚颜无耻了!

    一下子,弘治皇帝简直鼻子都要气歪了,各位大臣也都眉梢突突直跳。

    然而,他们这些受过正统儒家教育的人,都很有操守和修养。在胡搅蛮缠方面,真不是何瑾的对手。

    没办法,软的不行,就只能来硬的。

    众大臣一副希冀的眼神望向弘治皇帝,弘治皇帝当时也有了觉悟,猛然一拍御案道“何润德,将朕和诸位大臣耍着玩儿很有趣是不是,真以为朕办不了你”

    “陛下,臣委实不知自己犯了何罪。更何况陛下乃千古明君,一向宽厚仁德,不教而诛未免有损陛下的英名”

    弘治皇帝就冷冷一笑,道“可朕对付你,就想当个昏君!”说着,他嘴角还莞尔了起来,调侃道“记得当初有人跟朕说过,当昏君其实也挺好的”

    然后何瑾就明白了,眼前这些坏叔叔们玩不过自己,就高举君权的大棒耍赖了。无奈下,他便垂头丧气地言道“那陛下和诸位大臣,想要臣怎么办”

    “当然要先将京城的谣言破除掉!”

    “这事儿好办。邸报上刊登的那些国事,陛下和诸位大臣想必已有决议了。只需将决议刊登出来,自能稳定人心。”

    “而且通过此举,还能引起士林和民间一阵广泛讨论。届时不论结果如何,都会破除谣言,炒作好的话,还能使得大明上下对朝廷更多一分信任。”

    “炒作”弘治皇帝当然不懂这个词。

    但眼下也不是弱了气势的时候,在杨一清拼命的眼神儿示意下,他又佯装怒气言道“还有你提出的那些解决方案,都需要大笔银钱做后盾,那些钱又从哪里来”

    “先从通商互市那里抽调一部分,然后有钱了再补回去呗。”

    “可天才财富都有定数,如今又未到秋末岁入之时,朝廷哪还能有钱找补回去”兼着户部尚书的刘健,就忍不住开口反驳了。

    “什么天下财富都有定数,多落后的小农经济思想啊大明以前不是也没有通商互市的财源,现在每年岁入不是增加了一大块更不要说还有一部分,朝廷本该收上来的税金,全都被人给贪墨瓜分掉了。”

    一听有人跟自己抢钱,弘治皇帝就是脾气再好,也忍不住变色了,凝声言道“润德,说话要有分寸,尤其当着朕和诸位大臣的面。你可知刚才这番话,是在质疑朕和诸位臣工的治国水平。”

    当皇帝的,或多或少都有些疑心病,总觉得有刁民要骗朕。

    尤其面对何瑾这家伙,弘治皇帝更是拿出了十二分的谨慎,继续道“如若你是在信口雌黄,污蔑了朝中的臣工,朕可也保不住你!”

    何瑾知道,按正常的套路,这个时候自己应该拍着胸脯逞一逞豪迈之气了,比如若臣冤枉了哪位臣工,愿以命相抵之类的。

    可仔细想了想,别人贪墨偷去的是朝廷税金,又不是他何家产业的钱。

    于是他的反应就很实诚,闻言周身一震,面色坚毅地痛快言道“陛下!既然如此,那就当臣没说过这话。打扰陛下和诸位大人了,微臣这就告退。”

    弘治皇帝都惊了,眼睁睁看着何瑾拍拍屁股转身就走,走得十分干脆果决。

    当下,一向不怎么动怒的弘治皇帝,简直气得七窍生烟,又一巴掌重重拍在御案上,吼道“给朕滚回来!”

    何瑾闻言,就为难地看了看地面,然后真的一圈圈滚了回来。

    弘治皇帝再度惊了这孩子,脑子有坑吧!这时候倒坚定无比执行自己的命令了,刚才怎么不坚持一下

    手中死死捏着砚台,弘治皇帝深吸了两口气,最终还是怕一砚台砸下去,朱秀英可能会守寡,才恨恨地松了手

    “行了,朕准许你畅所欲言,说错了也不怪罪。”

    无可奈何地又瞪了何瑾一眼,弘治皇帝才开口道“说罢,究竟是哪块儿该收上来的税金,还被人给贪墨瓜分了”

    “多了去了,各州县哪个衙门没有羡余钱还不都是克扣老百姓、糊弄朝廷的”何瑾张嘴就来。

    不过见众人脸色登时发黑,就知道这话题太犯禁忌,又赶紧转口道“不过眼下最应整治的,就是盐税这一块儿了。”

    “陛下哦,陛下就算了,根本不知道京城现在盐价几何。不过诸位大人总该知道,最近京城盐价疯涨吧”

    听何瑾这么一说,众人眉头也都蹙了起来。刘健更是思忖了片刻,开口问道“你可知这究竟为何”

    “因为大明开放边关互市了,开中法就受到了冲击。那些把持着盐业的豪商富贾们,看到有人来跟他们抢生意了,当然设下了重重关卡,以保护他们的利益。然后市面上的盐供不应求,价钱自然就上涨了。”

    此时弘治皇帝和诸位大臣的神色,就凝重了几分。若是仔细看,还能发现一丝丝的羞赧和郁闷。

    因为何瑾在经商方面,胜过他们很多。刚才简单一番话里的逻辑,他们这些将圣人典论,精研到极致而宏大的大学者们,却一时根本捋不清。

    何瑾见状就深深叹了一口气,心中默念道哎,一群经济盲啊。大明朝由这些人来掌舵,真的是太好了!

    若不是这样,自己怎么能独领风骚,展露其价值呢

    。



第五六一章 我可怜的龙凤胎啊!
    “陛下,我朝的盐政嗯,陛下和诸位大人总归是知道的吧”

    看着一众人傻眼的模样,何瑾就为难地挠了挠头。不知道给他们普及经济学,是先从初级开始,还是直接从中级上手。

    好在看到众位大佬一脸忿怒的样子,他就明白可以直接从中级开始了。

    可为了心里能更有谱儿,他还是挑中了马文升问道“马部堂,不知可否先给微臣讲解一下”

    相较于刘大夏、杨一清,马文升还是比较好说话的。

    不过人家老头儿也不太高兴,恹恹开口道“我朝盐政两途并行,一是官卖制,另一便是开中法。”

    “所谓官卖制,便是全国各大盐场的灶户,生产的盐全都由朝廷收买处理。朝廷收来的盐,运到各府州县,按鱼鳞册派卖,计口征收钞米。”

    “至于开中法,便是朝廷允许商人们,向边镇军队提供粮米、布匹,以及各种所需,作为对价,可以换取盐引,到指定盐场支盐和贩运盐斤。”

    说到这里,马文升还总结道“如此官卖与开中相互结合补充,天下百姓皆可得盐所食,朝廷亦挣解出极大的压力,收取税金,可谓尽善尽美”

    马文升说完后,暖阁中除何瑾的所有人,都微微颔首点头。毕竟从理论上来说,这种官卖同自由贩卖的制度相结合,看起来的确无懈可击。

    首先全天下的百姓,都有朝廷负责发放食盐,只需缴纳税金就有衙门派发嘛。要是你口味重,觉得还不够吃,也可以从市面上买嘛,反正开中法就是允许商人贩卖的,你爱买盐也没人管。

    可何瑾看着众人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却不由露出了悲哀的神色老天的个爷啊,你们可真跟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想法没两样,光想把百姓当庄稼一样摁在田里,只进行光合作用就行了。

    “马大人,假如这官专卖和开中法,如此成功美好。为何京城天子脚下的百姓们,最近都快吃不起盐了”何瑾苦笑一声,用事实来说话“现实都摆在眼前,诸位难道还不觉得其中有问题吗”

    这一点,也正是这些大臣们难以理解的。毕竟朝廷都负责专卖派给,且市场上也让盐商贩卖,怎么百姓们还都吃不起盐呢

    更主要的是,朝廷收上来的盐税也是一年比一年少。再猛然对照起几十年的盐税,才恍然发现简直有天壤之别,想想都惊心。

    “润德,我等俱知你在商业一途别有建树。朝廷的这两条盐政,你就大胆来分析一番。”弘治皇帝蹙着眉坐下了龙椅,语气很是认真凝肃。

    不过屁股刚坐下,他又一叹气补充道“放心大胆的说,就算说错了,朕和诸位也不会怪罪的。”

    “哦”何瑾就真的点了点头,得了保证后才言道“回陛下,其实大明官卖法,早在百年前就已名存实亡。”

    “究其原因,官卖的计划经济,根本干不过市场经济呃,这说法估计你们有些听不懂,我还是举例子详说吧。”

    说着何瑾就挠挠头,道“就比方我还是在老家磁州,今年娶了一个媳妇儿,生了个大胖儿子,嗯,不对,是两个,还是对儿龙凤胎”

    一开口就跑题,众大佬儿顿时就眼神不善了。

    何瑾见状,才赶紧改口道“反正大概那么个意思,就是家里发生户籍变动了嗯,然后我想让孩子吃上盐的话,肯定要向州衙汇报户籍变动情况。”

    “户房的书办倒是给登记了,可还要上报典吏,典吏又要上报掌案司户,司户再上报判官,判官又上报知州这一轮下来,估计小半年都过去了。好在这时候孩子还不用吃盐,孩子娘有盐吃就行了。”

    听到这里,众位大佬儿忍不住有些撸袖子。

    何瑾见状一个哆嗦,赶紧强行漂移将车拐回正道儿,继续言道“然后知州大老爷这里呢,这里还要上报知府,知府再上报布政使司,一直到了朝廷这里,孩子估计都两三岁了。”

    “而且这还不算完,朝廷发现了变动后,又要通知都转运使司,这样又是一路路下来,才能到分派磁州的州衙”

    “这还是一路顺畅,中间没有吃拿卡要环节的情况下,我孩子估计已六七岁了。六七年没盐吃,能活下来真是奇迹”

    说完何瑾似乎还动了情,眼窝都有些湿润,似乎在为自己不存在的龙凤胎孩子心疼。可周围大佬儿看着他擦眼泪的动作,脸色一下就全黑了。

    不得不承认,朱元璋苦孩子出身,想让全国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初心是好的。包括这些大臣们,也都想着官专卖制度,能保障天下百姓基本的食盐供应。

    可经何瑾这么一分析后,他们就全明白了官卖制太想当然了,理论上完美无瑕,可实际操作起来全是漏洞。

    首先何瑾说的只是一家状况,全天下那么多的百姓,又有多少家庭状况变动如此海量的信息,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

    另外他还说的还是磁州州城,要是偏远地区的农村,登记改册和运输方面无疑要再难上百倍,简直就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别说明朝没高速运输物流和实时传达的信息技术,就是在何瑾那个年代,快递也得等个两三天呢,还不能算双十一等剁手节

    “所以官卖制虽表面上还在大明实行,但实际上早就名存实亡。反而那些部门还占着茅坑不拉屎,尽想着祸祸大明的财政,欺上瞒下。”

    “陛下和诸位大臣其实只要仔细想想,就知道这些家伙历年虚应了多少业绩,骗了朝廷多少拨款”

    听了这话,弘治皇帝的面皮开始发青,真正憋起怒火了直到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自己虽高踞皇位,实际上竟是任人哄骗的天字号儿傻子!

    那些官员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想尽办法欺瞒虚报,而他就只能听之信之。也由此,等何瑾戳破这等把戏后,被愚弄的恨意也就愈加强烈。

    其他大佬儿用脚后跟儿一想,也知道何瑾说的是实情。但同弘治皇帝不一样,他们更关注的还是市面上的盐。

    谢迁就在恍然间,开口言道“不是还有开中法吗商人逐利而往,朝廷办不周全的事儿,他们却可谓无孔不入。”

    “大明盐政实施百年,也没听说百姓如何缺盐的。想必就是开中法,弥补了官卖的不足吧”

    “开中法啊”
1...270271272273274...2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