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郁雨竹
长工三想了想,还是摇头,“还是不回了,我要是能攒下路费,一定攒下娶媳妇的钱了,那当然得先娶媳妇了,娶了媳妇还得攒钱给婆娘孩子买东西呢……”
所以这样无穷尽的攒钱,花钱,谁知道啥时候才有钱回去。
杨和书心中感叹不已。
满宝则上下看着长工三,问道:“你的钱都拿去干啥了”
长工三脸微红,小声道:“都吃了。”
他以前饿多了,身上有了余钱,又无人督促,自然是一有钱就忍不住吃。
他自己也存过的,奈何就是存不住,肚子一饿就忍不住去买东西吃。
杨和书对他们的自制力表示忧虑,“你们这样可怎么娶得着媳妇”
三长工低下头。
满宝却道:“娶了媳妇以后把钱交给媳妇来管就好了,我四哥就是这样。”
想了想又补充道:“以前我大哥和二哥也存不住钱,然后娶了我大嫂二嫂以后,钱就存住了
第394章 要生娃娃啦(给书友“呦呦鹿鸣”的打赏加更)
老周头拖着闺女刚到大门口,大门就当的一下从里打开,吓了父女俩一跳。
周二郎和周五郎从里冲出来,看见老爹就赶忙说了一声,“爹,老四媳妇要生了,我去请大夫和稳婆。”
老周头回神,连忙挥手,“快去,快去。”
满宝已经挣脱开老爹的手跑进去,就见厨房里正热火朝天的烧火开灶。
满宝一溜烟的跑到小院里,就见家里点了油灯,周大郎和周三郎几个正把孩子们往大院那边带,今天晚上他们就要睡在那边,没事不许过来小院这里。
趁着周大郎不注意,满宝溜进了四哥的房间。
周四郎正站在床前,满头大汗的看着,钱氏正握着方氏的手安抚。
满宝挤进去一看,方氏正坐在床上吃糖呢,面色还算平静。
周四郎被挤了一下,回神就看到满宝正站在他跟前,他眼睛一瞪,立即拎住她道:“你怎么进来了,赶紧出去,出去。”
钱氏也看到了小闺女,皱了皱,“老四,你也别留在这儿了,和你幺妹一块儿出去。”
周四郎满头大汗道:“娘,让我留在这儿吧。”
“你留在这儿能干什么,还碍手碍脚的,”钱氏把他赶出去,然后对冯氏道:“去厨房看一下,让你大嫂煮一碗面来,多打两个鸡蛋,一会儿要是生了,还需要大力气呢。”
冯氏应下。
“热水也要烧起来了,”钱氏生了这么多孩子,又给村里这么多产妇帮过手,加上自家儿媳妇也生了这么多,这一套她早熟了,所以继续吩咐道:“剪刀,红布都要备好。”
周四郎听着害怕不已,明明前不久三嫂刚生过,他一点儿也不紧张的,怎么自个媳妇生孩子他这么害怕
满宝看了看四嫂,又看了看四哥,觉得四哥更需要她的安慰,于是握了他冰冷的手安抚道:“四哥,你别怕,很快就生出来了,你别紧张呀。”
周四郎抖着嘴唇道:“我,我不紧张,我一点儿也不紧张……”
方氏本来还紧张害怕得不行,一看到丈夫冷汗淋淋的样子,她就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也不知道是不是牵动了肚子,让她一阵的疼。
钱氏连忙查看,顺便再次把俩孩子给赶出去。
满宝就牵着周四郎的手出去了。
周四郎同手同脚的跟满宝坐在石阶上,看着他的房间窗口没动。
方氏的发动出乎意料的快,以至于大家都忙起来,根本没空搭理这俩人。
大丫和二丫在厨房里帮忙烧水,小钱氏则在擀面条,速度快到飞起,很快就煮出来一碗面条让冯氏送去。
方氏疼过了一阵,努力忽视掉肚子里的不适吃了半碗面,然后就疼得受不了了。
声音开始往外传。
周四郎听得冷汗淋淋,眼泪都快下来了,他抓住满宝问,“要是,要是你四嫂跟虎嫂子一样咋办”
满宝呸了一声道:“娘说了,不许说不吉利的话。”
“对对对,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周四郎说到这儿,突然看向满宝。
满宝眨眨眼,“怎么了”
“满宝,你不是仙子转世吗你说我拜你有没有用”
那当然是没用的,满宝坚定的摇头。
“那你去拜一下天尊老爷”周四郎提议道:“你是天尊老爷的座下仙子,你求神一定更有用。”
周四郎这么一说后却发肯定了,拉着满宝就走,“走走走,我们去拜天尊老爷
第395章 平安
周四郎拜完了神仙就拉着满宝来到房间门口,闭着眼睛求各路神仙,见满宝不太专心,还说了她一顿,“你倒是用心点儿啊。”
一直被无视,想要和他说说话的方大哥:……
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屋里就响起一阵尖叫,周四郎吓了一跳,还没来得及反应,屋里就响起高兴的声音,“生了,生了……”
不一会儿,屋里就传来了孩子的哭声。
周四郎也跟着呜的一声哭出来。
方大哥一脸嫌弃的看着他,探头往屋里看了一眼,对方大嫂道:“你进去看看。”
根本不用她进去,方母很快就抱了孩子出来,就站在门口那里给他们看了一眼,笑眯眯的道:“是个大胖小子,长得可真好看。”
本来没多少兴趣的满宝忍不住上前看了一眼,然后就收回了目光,大人都爱说谎,明明和五头出生时一个样儿,都是红通通,皱巴巴的,一点儿也不好看。
周四郎却觉得他儿子是真的很好看,也不敢上手抱,就站在一旁看着傻乐,然后问道:“娘,我媳妇怎么样了”
方母看了他一眼后笑道:“没事了,大夫在给她看呢。”
老大夫来了就把两次脉,一次是生产前,表示对方身体还不错,又摸了摸胎位,表示胎位正常。
一次就是这会儿了。
老大夫摸了一会儿脉后收回手道:“没什么事,也不必吃药,只是要补好身体,她产后虚弱,打好底子,做好月子,将来就没什么问题。”
方氏的身体不错,主要是方家的家境好,她家卖肉的,底子不错,进了老周家后虽然遭灾,但她当时立即怀孕。
她和何氏这一年的伙食可是比着满宝来的,甚至比满宝还要好一点儿。
老周家从不会亏着孕妇,就是干力气活儿的人少吃一些也得保证孕妇能吃饱。
所以她养得不错,这次生产才能这样顺利。
老大夫显然很喜欢这样的病人,仔细的叮嘱了一番后就拎着药箱出去。
老周头奉上了钱,请老大夫和稳婆吃了一碗面,这才让周大郎和周二郎把人送回去,至于方家人,今天晚上便要在此住下了。
好在他们老周家现在房间足够多,把几个孩子的房间腾一腾就出来两间了。
钱氏洗了手出来,这才发现满宝还没去睡觉,她自己坐在石阶上,正靠着墙壁打哈欠。
她皱了皱眉,看了一圈,见小钱氏正在厨房里忙活着给大家做一顿宵夜,便走上前去把满宝拉起来,小声哄道:“满宝,晚上跟娘亲睡好不好”
满宝自觉已经长大,摇头道:“不要,我要自己睡。”
钱氏就把满宝送回房间,给她打了蚊子后便放下蚊帐离开,第二天,全村就都知道老周家又添了一个孙子了。
方母刚起床,小钱氏就已经把满宝的早食给做好了,见她困得睁不开眼睛,就拿了冷水又给她洗了一把脸,念叨道:“昨晚让你先和三丫他们睡,你非得跟着老四一块儿凑热闹,起不来了吧一会儿上学要是睡觉,小心先生打你手板心。”
满宝被冷水一刺激,清醒了一点儿,便接过早食吃起来。
方母扫了一眼满宝吃的东西,一碗蛋羹和一碗面片汤,今天小钱氏没有起床做豆腐,所以家里没豆花吃。
但这东西在方母看来也很不错了,尤其去年和今年的年景还不好,就是他们家,现在早上也不敢这么吃的。
小钱氏看到方母,笑着打招呼,“亲家母怎么不多睡会儿,昨晚累坏了吧”
“不累,不累,”方母笑道:“倒是她大嫂和亲家母劳累了,以后我们家二妞还得你们多照顾呢。”
&nb
第396章 不错
确定老周家不是在做戏给他们看,而是的确这么照顾孕妇的以后,方母彻底放下心来,当天下午就带着儿子儿媳告辞回家了。
然后隔天就送来了两个篮子的鸡蛋,钱氏很高兴,老周头更高兴,然后大手一挥,让刚忙完地里活儿的周四郎带着五郎和六郎去方家帮忙种地,做足了礼尚往来。
老周家今年的速度快,做得还精细,不仅在七里村算完成农事速度最快的,就是在大梨村也数得着。
相比之下方家的速度就慢很多。
往年,他们家一直是吊着尾巴干完地里的活儿的,因为父子俩既要做生意卖肉,又要忙地里的活儿,速度自然就慢了。
地里其实主要是靠的方母和方大嫂,以前还有方氏。
去年秋收时周四郎就去方家帮过忙儿,但其实那会儿因为歉收,其实大家都不是很忙,所以感受不是特别深。
而现在正是春种的关键时刻,周四郎领着三个弟弟过去帮忙,对方家来说,那简直是搬开了肩膀上的一块大石头。
何况三人种地的效率比年纪大的方家父子还要高,不仅方家,就连大梨村的村民都羡慕不已,明里暗里的羡慕,“方家的二闺女嫁得好呀,半子,半子,这还真是得了个半子。”
周四郎听着得意洋洋,周五郎就和他道:“四哥,现在我们跟你来你岳父家帮忙,等我们娶了媳妇,你也得跟我们去我们岳父家里帮忙。”
“你先娶了媳妇再说吧。”
“反正你先应下。”
“行,我应下就是了,”周四郎想想不对,“不对呀,以前我没成亲的时候,大哥和三哥也经常带着我去给他们岳家帮忙,现在也没见他们来帮我呀。”
“三嫂都舍不得三哥回她娘家帮忙呢,你能从三嫂那里抢人”周五郎翻着白眼道:“至于大哥,有本事你去跟爹说去。”
因为大哥的岳家也是老爹的岳家,每年钱家那边需要帮忙的时候,他们兄弟几个有一个算一个都要过去的,可不是为了帮大哥的岳家,而是因为那是他们的舅!舅!
周四郎就惋惜了一下,觉得以前被几个哥哥拎来扯去帮的忙都白费了。
周五郎可能是预见到了这一点,所以这会儿才特意点明,就是让周四郎做出承诺,别到时候和几个哥哥一样给忘了。
四月的太阳慢慢明媚起来,昨晚才下过的春雨让田里的水多了起来,一大早,老周头就把几个儿子赶出门,自己也提着锄头去放田里的水。
除了冬小麦的田里,此时村里村外的水田里远远望着都是嫩绿一片,这是他们刚插下去的秧苗。
这时候田里的水不能过多,不然秧苗的根抓不住泥土,水一流动就会被带着浮起来,太阳再一晒,它就死了。
所以昨晚才下过雨,今儿一早老周头就领头去看田里的秧苗,该放水就要放水了。
看完了秧苗,他就顺道看了一下田里的麦子。冬小麦已经暗黄,老周头伸手捏了一把麦穗,将麦子掐开看里面的麦粒。
他丢进嘴里嚼了嚼,抬头看了一眼天空,想着,这两天若是不下雨就得赶紧收麦子了,要是下雨,那这两块地最好连夜收了……
和老周头一样凑在田里看情况的人不少,大家碰见,不免站在一起说话。
“秋收还不知道,但这季冬小麦种着了。”
“可不是,”老周头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道:“这几块地都能收了,你说这两天还会下雨吗”
第397章 占便宜
“三棵!”周大郎蹙眉,“这也太多了吧”
“他工钱只要八百文,”老周头也觉得多,但这是他磨了好久才磨下来的价格,嘟囔道:“这牛车都快赶上小半头牛了。”
之前只是犁地,犁具啥的可以自己背着去,所以没有牛车还好,家里的牛还轻松呢。
但这会儿要收麦子了,当然是有一辆牛车更好了。
一辆牛车能用很多年,如果没有意外,它存在的年限可能比牛还要长,从车轮到车身,全是木头打造,因此一点儿也不便宜。
平时,请大梨村的木匠打牛车,除了要给两棵树外,还要给一千文左右的工钱,主要是打造一辆牛车需要的时间不短。
细细地琢磨,说不定要做上两三月,这比打造犁具还费时。
不过犁具也不是谁都能打的,它的东西太精细,大梨村的木匠打不了。
这次他之所以肯给老周头便宜这么多钱,而仅仅是多要他一棵树,是因为他现在手上就有一辆牛车。
那是去年灾前接的生意,两方商定的手工费是一千二百文,送来的木头也很好,所以木匠很用心的打造了。
谁知道打出来人家遭灾,一时拿不了这么多钱,哪怕木匠说愿意赊也不乐意要,当然,那两棵树对方家里也不要了,算白送给木匠。
木匠气得不轻,打好的车就给丢在了家里。
之前满宝刚把牛牵回来,老周头就想起了这事,因为这事在附近几个村子里闹得不轻,两家差点还打起来。
所以他知道得特别清楚。
好木的牛车啊……
一千二百文的人工费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