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郁雨竹
 
第220章 打赌
满宝就扑哧笑道:“你不戴,等晒黑了,更丑,戴草帽也就丑半天而已,晒黑可是要丑一辈子的。”
白二郎就有些犹豫,但依然嘴硬,“你胡说,就晒小半天,怎么会黑我经常和同学们顶着太阳出去玩,都没有很黑。”
这个倒是真的,可是满宝挠了挠小脑袋,看着他晒得通红的脸,在他和科科之间还是选择相信科科。
她记得很清楚,有一次她跑出去玩儿,晒太阳晒得眼发晕,她以为自己是发烧了,结果科科却说她是中暑,而且晒得脸通红,第二天肯定会变黑,而且会越来越黑。
晒红,就是脸黑的第二步骤。
因为之后她的确黑了一点儿,所以她一直将这个结论记在心里,此时看着白二郎红通通的脸,她笃定道:“你明天一定会变黑的,不信打赌。”
“赌什么”
满宝脱口而出,“赌你的十二生肖。”
白善宝看了她一眼,就知道她是预谋已久。
之前持续下暴雨,白二郎的亲哥白大郎不得不避回村里,回来的时候给他带回来十二个彩色泥塑,十二个生肖,惟妙惟肖,特别好看。
别说满宝了,就是白善宝都羡慕不已,很想要一套。
白二郎瞪眼,“你想都不要想。”
“如果我输了,我就把我的那一匣子的奇石给你。”
白二郎犹豫了,纠结不已。
白二郎喜欢收集好看的石头,很不巧,满宝和白善宝也喜欢。
更不巧的是,白善宝有一双善于发现奇石的眼睛,而满宝不仅有这样的眼睛,她还有一众供她差遣的侄子侄女,一声令下,基本上七里村内外最好看的那些奇石都落在了她的手里。
那些好看的石头是真的很好看,白二郎同样垂涎很久了。
但要让他拿同样喜欢的生肖去交换,他却不是很乐意。
他想了想道:“我拿其他的跟你赌可不可以”
“不可以,我现在不喜欢你的其他玩具,就喜欢你的生肖。”
“那我不赌完,我就赌两个,赌蛇和老鼠好啦。”这两个生肖是他最讨厌的,因为他怕它们,“你要是输了,你得给我两块好看的石头,我要自己选。”
满宝道:“不行,你要选我的石头,那我也要选你的生肖,你既然选定了自己的生肖,那我也要选定我作赌的石头。”
他选的一定是自己最不喜欢的,那她也要把她的石头排出一个顺序来,把最末尾的两块石头给他。
白二郎知道争不过她,想了想便道:“行,不过我得先看过那两块石头,我觉得好看了我才赌。”
“那一会儿你来我家看。”
俩人一言为定,便一起拽着白善宝一起跑着去追前面的大人们。
白善宝同情的看了一眼白二郎,觉得他完全是记吃不记打,他和满宝打赌了这么多次,哪一次赢过
竟然还不长教训。
傅县令他们正站在一块田埂上,他弯腰去扯了一根稻穗,摸了摸空空的壳,再看稻禾上扒着的田螺及它大片的种子,忍不住叹气,“怎么不把这些都抓了”
这是周大谷家的田,大谷爹的腰几乎要弯到地上,“大人,几乎每一块田都是这样的,这块田被冲得太厉害了,现在水都还深着呢,我们家人口有限,已经顾不上这样的田了,基本上只能选择最好的一片重新施肥除虫。”
傅县令虽然心底明白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但还是忍不住一再叹息,这是近河岸的田,可见之前是良田,可现在被水一冲,地里的肥料以及好的泥土都随着稻禾被冲走了。
应当成片的绿油油水稻,现在是东一棵西一棵,有的难得成片,但也稀稀拉拉。
这样的境况,别说等到秋收了,就是现在他都可以
第221章 愿望
傅县令估了一下时间,“我记得往年都是差不多这时候就要开镰割麦子了吧”
“是,但之前太阳照得不够,我估摸这麦田还得一个月才能黄。”毕竟下了这么久的雨。
傅县令点头,连连赞道:“不错,不错,若人人都如你这般有成算,早早就在意田里的活儿,说不定收获时虽不至于丰收,但也不会像如今这样艰难。
众人:……
老周头就憨笑道:“大人夸奖过了,其实村里勤奋的人不少的,我就占了一个儿子多的便宜。”
六个儿子,四个儿媳,一个大闺女,加上他,一人负责一片,放水不过一会儿的事,不难,难的是把地里的虫给抓了。
抓虫实在是太难了。
稻田里抓虫和清理田螺就够难的了,但在麦田里捉虫就更难了。
而他们家人多,就是满宝,之前每天一下学就往地里跑,不是拔草就是捉虫,所以他们家的庄稼情况才会比别家的好。
不是胜在种地的技巧,也不是勤奋,而就是仗着人多的便利。
傅县令也不知道有没有听进去,反正点了点头。
他把村子周围的田地都巡视了一圈,然后还去看了白老爷的地。
认真比较一番,其实白老爷的受损状况还在村民们之上,因为他良田多呀。
以前,靠近河道的田是最好的,因为灌溉方便。
水稻不耐旱,就因为近水,白老爷便更加用心些,肥多施,草除得最尽心,几年下来,田越养越好,可这一趟洪水,虽不至于所有的良田便薄田,但至少近两年来的经营都毁了。
傅县令安慰白老爷一番,眼看着天色不早了,这才告辞离开。
满宝跟着凑热闹将他送到路口,挥手和他道别,“大人,一定要记得把我的信给傅二姐姐呀。”
傅县令:不说他还真忘了。
不过他能露出来吗
傅县令骑在马上,转回头来和她挥手,笑道:“不会忘的。”
傅县令虽然有点儿好奇满宝信上写的是什么,怎么跟他二闺女就有这么多的话说
不过他和师爷有事要商量,所以便把信交给一个下人,让他送到后院去,自己与师爷去书房说话。
“主公觉得那两个小娃娃的提议如何”一进书房,师爷便开门见山的问。
傅县令摸了摸胡子,含笑道:“再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因为咱剑南道现在就有一个现成的人。”
师爷便知道傅县令和他想到一块儿去了。
他也忍不住一笑,轻声道:“是啊,魏大人嫉恶如仇,又公正廉明,若听闻巴西一带也受灾严重,他一定会来看一看的。”
“不错,”傅县令看着他问,“可怎么让魏大人知道这一点呢”
这里面可操作的方法可太多了,首先一点,不能让人知道是他干的,不然传出去,不说那些灾后工作做得不好的其他县同僚,只绵州刺史那里他就得不了好。
俩人在书房里嘀嘀咕咕半天,连晚食都是在书房里解决的,等到深夜,师爷才从县令家离开,
他家住得也不远,就在县衙左近,出了后角门右拐就是。
傅县令有些兴奋,睡不着,于是就背着手出去散步赏月。
他住的是官方配的房子,就是县衙后面的宅院,并不是很大,但足够他们一家子居住了。
所以出了书房,在花园里走了一会儿,就走到了孩子
第222章 恨铁不成钢
傅县令问,“这是周满说的”
“不,这是我想的,但从书上学习未知的知识很快乐的话是她说的,我也觉得很快乐,尤其是读后还能与朋友讨论,那就更快乐了。”
傅县令沉思,他不缺钱,供一个女儿读书当然没问题,可是,她十一岁了,再过三四年就要说亲,等及笄就可以准备出嫁了,她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此时花费这么多时间来读书……
可转念又一想,周满能读,为什么他女儿不能读呢
而且他自己也很喜欢周满,曾经惋惜过她不是男孩不是吗
傅县令纠结不已,沉吟半天后道:“这事我和你母亲提一提。”
女儿的教育他一直是交给妻子的,这样的事他肯定要问过她。
虽然没有肯定的答复,但傅文芸还是高兴不已,连忙谢过父亲。
傅县令就翻开《大学》,笑道:“你先别忙着谢我,既然你正在读《大学》,那我就考校你几句。”
傅家给傅文芸姐妹俩请的先生是女先生,除了书法外,早已经不教他们新的课本了,每天要学女红,练琴和学习棋艺等就已经占去所有的时间,她看书基本上是用自己的空闲时间来看。
完全自学。
偶尔有些疑惑不能解答,她便写信问满宝,基本上,满宝自己懂得的都会告诉她,不懂的,也会拿着信去问庄先生。
所以傅文芸虽有些忐忑,但还是挺了胸膛应对,她知道,这关系着她是否能够再读书。
等傅县令从房间里出来,一个是半个时辰之后了。
他沉思着往正房去,正要出小院时,下意识的往左边看了一眼,那是他儿子住的房间,乌黑黑的,显然早就睡着了。
傅县令沉吟片刻,转弯去看儿子。
傅文华踢开被子,嘴巴微张,显然睡得很香。
不知道为什么,看见儿子这样,傅县令就想打他。
但他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打是不可能打的,而且他也没有现成的理由不是
所以盯着儿子看了半天,傅县令还是背着手离开了。
一无所知的傅文华:……
等满宝再收到傅文芸的信时,已是两天以后了,她高兴的告诉满宝,虽然有些不顺利,但她娘还是答应让她再读书了。
她每天上午可以去前头和小弟一起上课,下午再学琴和女红。
她道:“大姐说女孩子读书无用,我们还有很多要学的东西,琴棋书画,以及女红,甚至厨艺都要学一些,时间根本不够用。但我觉得你说的更有道理,不会厨艺,能把东西煮熟,饿不死自己就行,想吃好吃的,只要有钱,什么东西吃不着呢我们学得再好,也是比不上专门做饭的厨子。”
“大姐要说亲了,她并不愿意与我一起读书,所以父亲没有再为我们单独请一个教书先生,而是让我去前院和小弟一起读书,他正在读《诗经》,先生会照顾我的进程,从《大学》为我讲起。而且,温故而知新,我觉得再读《诗经》或许是因为心境不同,年岁不同,所见竟然也不同了。”
朋友的心愿达成,满宝高兴不已。
她想了想,便花积分从商城里买了一套好看的书签,很便宜,买一送二也就算了,上面印的花草和美人都很好看。
满宝自己留了一套,给白善宝送一套,另外一套则拖周二郎带到县城去送给她。
如今县城除了吃的生意外,其他的生意都不好做,连一向很受欢迎的糖果都没生意了,周五郎他们便也不想着去县城,老实在家里务农了。
&nbs
第223章 辛苦
老周头也是这么想的,既然这门生意可以做下去,那当然是做久一点儿,但家里的菜园虽大,但里面的菜就那么点儿,像苦菜和空心菜这种,摘过一茬还能再长,但家里也得吃不是,不能把所有的都拿去卖,所以再种一块是不错的。
但他也没想到老妻的动作这么大,犹豫道:“那块田可有一亩多呢,种这么多,卖得出去嘛”
他看了一眼靠在钱氏身旁的满宝,问道:“满宝,是不是你给你娘出的主意”
满宝就躲进母亲的怀里,露出一双眼睛偷偷的看他。
钱氏抱着她道:“行了,你少吓孩子,本来我就想多种一些菜,反正那块田里的稻禾都被冲得差不多了,留着也没用,还不如开出来种菜呢。”
她本来只想开一半的,毕竟他们未必能卖得出去。
但正如满宝所说,卖不出去还能做成腌菜到冬天吃呢。
而且,种多一些,到时候自家卖不完,也可以便宜些卖给菜农,倒省了功夫。
其实钱氏心底还有一个打算,如果今年的收成真的不行,到时候家里肯定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粮食不够,吃菜也饿不死,就算饿得快,一天多吃两顿菜就是。
老周头就摸着烟枪问,“那种子怎么办,家里有这么多菜种吗”
刚恢复抽烟大半年的老周头,为了钱,最后还是狠心把他的烟丝都拿去卖了,所以他现在又没烟抽了。
一犯烟瘾就只能摸着烟枪解瘾。
钱氏不在意的挥手道:“这事你别管,我自有办法。”
菜种嘛,她没有,别人家多的是。
第二天,大家都在忙碌的时候,钱氏沿着墙壁往外走,开始去窜门。
她先到各家的菜园里去看一眼,谁家的菜怎么样她心中就有数了。
菜要种好,菜种也很重要的。
有的人家这样菜种得好,说明家里不仅伺候得好,菜种多半也是好的。
钱氏溜了一圈下来,手里的种子就不少了。
各家家里都有晒干的大树叶,扯下一张来给她包一些,一户两户的攒在一起就不少了。
有人笑眯眯的把钱氏送出门,挥手道别,“婶子,那回头我儿媳再难受,我可就去找你要姜了。”
钱氏笑眯眯的道:“来吧,我也不知道你家没种好,你回头有空了,去我家菜园挖一些回去种,她要是肚子疼,先问我老大媳妇要一些干姜回去和红糖熬煮,那红糖姜汤吃着很有效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