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与砍杀之立马横枪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风兮破地
现在凉州已经统一在了一个强人的脚下,接下来定然要向着四周扩张。而他却还在和丁原与张扬较劲,实力不但没有增强,反而是在不断的战争中被大大地削弱了。为此,董卓也感到了十分的忧虑。
他将李儒请到了自己府上,问道:“如今何进虽然颓势已现,但是我军却还一直在河东与敌人纠缠。现在西边陈诚已经有了凉州,东边的公孙瓒,袁绍,南边的袁术等,也都是各自占据了更多的地盘,拥有了更多的兵马。若是再这般继续下去,只怕即便是灭了何进,以后也没你我什么事情了啊!”
李儒沉吟许久,然后道:“主公说的事情,我也想过了。如今丁原背靠着关中,人力和物力都是我们的数倍之多,兼且有吕布张辽为将,是以我军才屡屡受挫。若是主公想要打破现在的困局,边得先和丁原停战才行。”
董卓之前在涧河之战中受到的箭伤已经养好,整个人又恢复了精明强干的模样,他沉声问道:“丁原的确是个大敌,能与他先停战当然是好。但是他一心想要杀回并州,只怕是不肯与我罢休。”
李儒道:“我们去游说的话,丁原现在正占了上风,自然是不肯休战,但若是何进去跟他说呢?”
董卓摇摇头,道:“之前按你说的,让杨奉接受了朝廷的册封,可是丁原依旧不肯罢休。朝廷的权威,何进的命令,在他那里已经不管用了。”
李儒道:“现在丁原已经与朝廷生出了罅隙,咱们不如就再往上面加一把火。”
“哦,计将安出?”
“主公不如上表朝廷,说愿意重归大将军麾下。何进现在正在窘迫之中,不会不同意。这样一来,丁原就会陷入进退两难之中。若是退兵,则我们自可安心积蓄实力,以待天下之变。若是他不肯退兵,则朝廷的权威荡然无存。有了丁原做榜样,天下还有谁还会听从朝廷的命令?只怕是张扬,张邈,臧洪等辈,连同中原前线的那些将领,也都会自行其是了吧。”
董卓面上微微变色,“文优这是让我向何进请降?之前我是天下首义,现在又第一个归顺朝廷?我董仲颖岂能是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你让天下人怎么看我?”
见到董卓发怒,李儒拜伏在地,道:“以淮阴之能,尚有胯下之辱,今日情势危急,主公何不暂忍一时之怒,以待他日?若是主公能建立汉高祖一般的功绩,又何必在意他人看法?相反,若是落到项籍那样乌江自刎的下场,就算是天下交口称赞又能如何?”
董卓面色稍霁,他上前伸手扶起李儒,叹了一口气,道:“此事还须待我仔细考虑考虑。”
李儒与董卓相知相交十几年,对他的性情熟悉无比。知道自家主公虽然说是要考虑考虑,但是最后一定还是会同意的。果不其然,只过了几天的时间,董卓就又将李儒叫去,让他写了一封向朝廷请降的奏章。
但说是请降,实际上他一不交出兵马地盘,二不去京城述职,与其说是降表,不如说是休战书更合适。现在董卓内有并州豪强叛乱,外有丁原穷追猛打,正是焦头烂额的时候,何进也一样好不到哪里去,外面有各地诸侯窥视,内部黄巾军又死灰复燃,也是需要先喘一口气再说。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就上演了一出让人瞠目结舌的好戏。
在现在天下人的眼中,陈诚流落到了凉州,又自领凉州牧,当然是反贼。白波军,黑山军也同样是反贼,结果都被朝廷招降了。这就让天下的人心变得更加的动荡,既然只要有兵马地盘,就连贼寇都能做州牧和中郎将,那别人为什么不可以?
地方上的豪强们本来就豢养着大量的部曲,一直苦于被世家大族垄断了上进的道路,纵然能在地方上作威作福,但是一旦碰上了事情,数十上百年的积蓄立时就会化为乌有。现在看到了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岂有不趁机拼搏一把的道理?
刘表一到荆州,就联合了当地的世家大族,埋伏了刀斧手,趁着宴席的时候,上演了一出汉末版的鸿门宴。不过这一次,前来赴宴的当地豪强可没刘邦那么好的运气。刘表也不似项羽那样优柔寡断,他一口气将赴宴的七十余家豪强尽数斩杀,然后这才稳定了荆州的局势。
但也就是这样的行为,使得零陵,桂阳,武陵,长沙这四个郡的豪强都不敢到荆州去了。甚至是在荆州和外敌交战的时候,南边四郡也只是联合自保而已。
在荆州,士人们将豪强势力清洗了一遍。在并州,董卓则是将士人豪强都清洗掉了,其实士人和豪强之间的分别也不是那么的明显和严格。占据了大片田地,拥有了许多奴仆宾客的,就可以称之为豪强。
豪强子弟要是能拜在当世大儒的门下,并能在士人之中闯出一点名声的话,那就能跟士人挂上钩了。再等家中出几个千石或以上的大官,并能连续数代,那就可以称之为名门,真正的成为了士大夫阶级的一员。
董卓清洗豪强,士大夫们还能勉强接受,但是他的手段太过狠辣,连并州的许多士人也一并干掉了,这就激起了天下士人的强烈反对。之后朝廷下旨训斥,董卓便悍然举起了叛旗,并且打出了“清君侧”的名义,结果以袁绍袁术为首的一票士人们居然群体响应。
这已经够魔幻的了,但是后面还有更加魔幻的。首先叛乱的并州牧董卓,在打了两年之后,见到打不下去了,摇身一变,又向朝廷表达了归顺的意思,朝廷竟然还真的就此同意了,还派人到并州给董卓加上了“车骑将军”的名号。
这种操作简直就是让天下的人都目瞪口呆,相比之下,陈诚在凉州玩的那些手段都不过是小把戏而已。陈诚因此感慨道:“人要是被逼急了,真的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啊!”
阎忠趁机道;“那我们是否可以将东进的时间提前一年?现在朝廷已经势微,或许我门不需要等到后年,明年秋后就可以用兵了。要是我们动作迟了,只怕会被董卓占领了关中,那事情可就难办了。董卓不比丁原,他在关中和西凉可是有很多的旧部亲朋。”
陈诚笑着道:“董卓现在自顾不暇,哪里有能力夺取关中?”
阎忠道:“朝廷已经下旨给丁原,让他将兵马撤出河东,并继续向洛阳输送粮草。丁原抗旨不遵,并派兵封锁了潼关,现在的叛逆已经不是董卓,而是丁原了!”
陈诚挑了挑眉,悠然道;“丁原这么做,只怕是离死不远了。”
阎忠惊讶地看着陈诚,好一会后才道:“君侯也知道丁建阳死期将至了?”
陈诚道:“我曾经在冀州待了很长一段时间,那个时候皇甫嵩是冀州牧,我对黄甫义真的了解,不在伯道之下啊!”
阎忠笑道:“皇甫嵩之前写给我的那封信,君侯也看过了。大概他也没能想到没几天的功夫,这叛逆和官兵就调换了身份吧。不如我们以讨伐丁原的名义进军关中,如何?”
陈诚笑了笑,道:“要有夺取整个关中的力量,我们才能去攻打扶风。要有和天下为敌的本钱,我们才能占据洛阳。打仗的事情牵一发而动身,不能只看着扶风一块地方,更要看到整个关中。我们进军关中,也不只是军事问题,更是经济和政治问题。关中数十万户,一百多万人口,我们想要,董卓也想要,但是现在还在丁原的手上。”
“那丁原要是死了呢?”
“就算丁原真的死了,黄甫义真仍在。”陈诚道:“等到后年,将牙兵扩充到两万人,这样我才有把握在击败皇甫嵩的同时,还能抵挡住董卓和何进。”
阎忠嘿然道:“只怕不用等到后年,何进已经败亡了。”
“那就等何进败亡了再说。”
()是,,,,!
第二百四十六章 十万石 1/3
【】(),
:
第二百四十六章十万石
“恭喜使君,贺喜使君!”
贾诩笑眯眯地对陈诚说着恭维的话,表情真诚,语气得体,脸上的笑容恰到好处,让人一看便会心生好感。
“哦?文和这话我就听不懂了,喜从何来啊?”
“使君斩杀宋建,威震西凉,从此之后,凉州再也没有人能挑战使君的权威了。”
“这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陈诚摆摆手,道:“不值一提,也不足为喜。这都马上要过年了,天气冷的很,文和不在使馆里烤火,却跑到我这里来,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吗?”
贾诩笑道:“使君慧眼如炬,确实是有事求助于使君。”
“莫非是使馆缺少了用度?我让人再送一些米面肉菜和平时使用的东西过去。”
“不是这些东西,蒙使君厚爱,使馆的用度一向不缺。”贾诩道:“是我主并州牧有求于使君。”
“董并州么?并州表里山河,依山带水,乃是帝王之基,董并州能有什么求我的?”
“”
并州那种破地方,怎么就是帝王之基了?关中,河北那才是有天子气的地方啊!不过贾诩也稍微知道了一些陈诚平时的行事风格,对这种偶尔的抽风行为就只当做是没看见。他长叹一声,显得忧心忡忡的样子,道:“如今并州形势危急,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秋了!”
陈诚听了一乐,道:“现在董并州变成了朝廷官兵,丁原反而被打成了朝敌,正是否极泰来的时候,绝不是文和说的危急存亡之秋。”
贾诩正色道:“使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恩,我对你的这个说法保持怀疑,”陈诚道:“不过我还是想听听其二是什么。”
贾诩道:“两年来,并州屡遭战火。河东之地,在籍百姓十不存一。之前为了对抗丁原和张扬,董并州不得不在州中征召了大量的军队。使君是知道的,维持一支十万人的大军要消耗多少钱粮,征发百姓又使得民间的产出进一步的减少,现在的并州,已经开始闹饥荒了!”
“唔,你是说并州现在缺少粮食了?不应该啊,不是卖了土豆红薯的粮种去并州了的吗?就算没有米面,杂粮总还是能有的吧?”
“就是因为有了杂粮,并州现在才只是闹饥荒,而没有大规模的饿死人啊。”
“军中存粮还能支撑多久?”
“只够吃到开春。”
“这么少了?”陈诚惊讶地道:“我读书少,文和莫不是在骗我?”
军队是最强的暴力机关,在缺少粮食的时候,他们绝不是第一批被饿死的。真没吃的了,难道不会拿着弓箭去乡下征粮么?真以为军队都是人民子弟兵了?
“实不相瞒,还能吃到夏收。”
“文和还是美说实话啊。”
“大约能称撑到秋收,”贾诩叹了口气,道:“只是州中叛乱不断,董并州又只怕明年的夏收和秋收会比今年更差。”
陈诚饶有兴趣地问道:“并州牧又怎么了?文和你不要说话只说一半啊!”
“这”,贾诩沉吟了一会,觉得事情是瞒不住的,凉州刺史王越的名声他也听过,于是说道:“董并州将匈奴人迁往太原郡,并用匈奴人去镇压州中的叛乱,杀戮甚重,许多村镇都被烧成了白地。”
陈诚杨了摇头,道:“董先生难道就不知道这样会使匈奴人做大?现在他手中兵马强盛,还能压得住匈奴人,一旦他再次遭受了重大挫折,只怕那些匈奴人会反过来噬主。”
董先生?好吧,董先生就董先生好了。贾诩道:“匈奴人只会放牧和劫掠,不成气候的。”
陈诚并不想跟贾诩争论,只是笑笑而已,他又问道:“那董先生想要多少粮食?又想用什么东西来换?”
“至少需要二十万石!”贾诩道:“并州可以用金银付账。”
陈诚再次摇了摇头,道:“我把廉县的名字都改成银川了,就是因为贺兰山里面就有一条银矿,我要那么多金银有什么用?是能用来吃,还是能用来喝?”
贾诩还是第一次见到不喜欢金银的人,在心中感慨了一番之后,问道:“那使君想要什么?并州现在民生凋敝,产出不多,只怕没有什么东西使君看的上。”
“东西没有,那就拿人来换。”
贾诩先是一愣,然后了然地道:“董并州手中是有不少叛贼的家眷子女,若是使君想要,也可以商量。”
恩?陈诚挑了挑眉,问道:“大约有多少人?”
“共有五千人左右,男女各半。”
“那就一个人换十石粮食,五千人送到镇东将军徐荣处,我便给董先生五万石粮食。”
五万石虽然也不少,但是今年凉州各地的粮食都收了不少,随便就能凑出来了。
“一个人怎么只值十石粮食?使君莫要开玩笑了。”贾诩道:“五万石也粮食太少了,还不够十万大军吃一个月的。”
“若是董先生肯割爱,我可以再送他十万石!”
贾诩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割爱什么?”
陈诚用手指对着贾诩点了点,笑而不语。贾诩沉吟了一会,问道:“使君认为我贾文和值十万石粮食?”
“不,我不认为文和值十万石。”
贾诩先是一愣,就听到陈诚悠然道:“文和之才,不在伯道之下。我愿意拿半个凉州去换伯道一人,对文和也是一样。区区十万石,怎么配的上文和的大才?”
贾诩拱手欠身,道:“使君谬赞了。”
“我用兵打仗的本事只能算是一般,智计谋略也不过中人之姿而已,不过对于砍人和识人,还是有几分把握的。伯道从来不肯轻易夸赞别人,却多次向我盛赞文和的才能。若是董先生肯割爱,我便任命你为侍中令,负责审查诏令,签署奏章,并可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事。”
贾诩笑道:“若是使君打仗的本事都只能算是一般,那皇甫嵩也称不上名将了。至于丁原,袁术,袁绍之流,也都只能跟着掉落到一般这个水平上。”
陈诚笑了笑,道:“不是我不肯出更高的加钱,而是因为真的那样做了,反而会为文和找来杀身之祸啊!”
贾诩笑道:“那便先谢过使君厚爱了,但是我听说侍中令赵云是使君的心腹大将,把他换下来,只怕会有伤使君和赵将军之间的情谊。”
陈诚摇了摇头,道:“子龙一心只想带兵打仗,并不喜欢劳形于案牍之间。以前是手上无人,所以才让他暂时管理着门下省。文和你也知道,咱们凉州要说精兵强将,那是能找出很多来,但是要说擅长处理政务的,几乎就找不到几个。”
贾诩道:“汉阳人杨阜,还有姜氏兄弟等,都是凉州士人中的佼佼者,使君何不征召他们入幕府之中?”
陈诚道:“他们确实是凉州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但是文和不觉得他们太年轻了吗?直接将他们提拔上来,反而不好,与其揠苗助长,不如先将他们在地方上历练一段时间。”
他问贾诩道:“文和跟随董卓已经有好些年了,依你看来,董先生会答应我的提议么?”
贾诩叹了一口气,道:“现在董并州几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只怕是会同意的。”
陈诚大笑两声,很高兴地道:“那文和何必叹气?要是董仲颖不到这种地步,我又怎么能够得到文和这样的大才呢?若是伯道知道了,说不定会欢喜成什么样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