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满城风沙

    傻瓜瓜子就是典型的私营企业,它的活力远远强过副食品商店,可是就因为雇佣了八位工人而被抓………。

    你们是学生,我不会说你们,但是现在很多高层也想不明白这件事,对改革开放有着种种质疑,甚至还要阻挠,他们就是蠢货,对经济规律完全不懂,他们再这么做下去,那就是国家的罪人!”

    吴荷越说越激动,最后差点都要骂了出来。

    坐底下的人都傻了,这位吴教授怎么敢骂国家的高层,这不是反革.命吗现在整个严打可还在进行,万一给他抓起来怎么办

    真没有想到,这位吴教授都五十多岁了脾气还这么火爆,完全跟后世那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不同,看来他年轻时也是个愤青呀!

    吴荷是一位国家知名的经济学家,国家的高层在制定决策时都要询问他的意见,所以他很清楚国家高层的意见和主张。

    吴荷所说的确是事实,别看在二三十年后,世界对国家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了最高的评价,但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高层中的不少人对改革开放都是保持一种警惕的态度,并非是绝对支持的,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私营经济是否存在剥削的大争论。

    改革开放最初期有了个体户,所谓的个体户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买点豆腐买点包子了,比如现在首都早晨在外面摆摊设点的早餐铺子都叫做个体户,国家对这个都是很支持的,但随着个体户的规模越来越大,那无可避免的就要雇佣工人,这就出问题了,什么问题呢那就是雇佣多少人的问题。

    雇佣七人以下还是称为个体户,而雇佣人数超过八人,那就是私营业主,也就是俗称的“七上八下”,而国家对私营业主还有着巨大的争议。

    这“七上八下”从什么地方来的呢就是从社会主义的金科律例“资本论”中得来的,这本书中提到一旦私营者雇佣人数超过八人,那就必然会开始实行剥削,实际上就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对于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来说,资本主义这四个字无疑是如洪水猛兽一般凶猛,不敢有人碰触。

    在八三年的年初,国家还下方了一个通知,通知中指出:“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种养业的能手,请帮手、带徒弟,可参照《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执行,对超过上述规定雇工请较多帮工的,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而应因势利导,使之向不同形式的合作经济发展。农村个体商业和各种服务业,经营灵活,方便群众,应适当加以发展,并给予必要的扶持。农民个人或合伙人进行长途贩运,也应当允许。

    正因为有这一条“七上八下”的高压线阻挡,全国范围内很多的私营业主都不敢雇工超过八人,当然,有些聪明的南方人可以避开这条线,那就是自己承




第一百零四章 挖墙脚
    “吴教授,你那里有没有什么经济学的书籍,我想看看!”

    下课后刘琅拦住了吴荷。

    “好呀!怎么刘琅小同学你对经济学感兴趣了”

    刘琅已经引起了吴荷的注意,如果对方对经济学感兴趣自然是更好了。

    “嗯,是有点感兴趣。”

    刘琅回答。

    “好,没问题,你随我到办公室来!”

    吴荷领着刘琅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这件屋子不大,里面正由几个人在收拾着,吴荷刚刚从国外回来,一些办公教学的资料还没有准备好。

    “哦!刘琅!”

    那几位正在干活的学生看到刘琅都停下来手中的活计。

    “怎么你们也认识刘琅小同学”

    吴荷笑着问道。

    “吴老师,你刚从国外回来不知道,他现在可是我们华夏大学的名人,有谁会不认识他”

    一位年纪在二十七八岁的青年笑着说道。

    “刘琅同学,我就周怀仁,是吴老师的研究生。”

    “我叫张亮,也是吴老师的学生!”

    ………

    几名学生对刘琅都很客气,主动过来跟他打招呼。

    “周怀仁!”

    刘琅特意看了其中一人一眼,对方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清瘦年轻人,长得文质彬彬书生模样,不过刘琅知道他,因为这个人在二十年后担任了国家的人行行长,位高权重呀!

    “刘琅小同学,这几本都是经济学入门书籍,你拿回去可以看一看,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直接来找我!”

    吴荷教授从一个书架里拿出两本书递给了刘琅,一本是《国富论》,另外一本就是《资本论》。

    “谢谢吴教授,咦!这份报告也给我一份吧!”

    刘琅看到在桌子上放着一摞纸,第一张写着“国家农村经济调研”的字样,下面署名就是吴荷,看来是他写的一份报告。

    “你喜欢看就拿去!”

    吴荷点了点头没在意。

    “刘琅小同学,你在经济学方面很有天赋,怎么样考虑一下到经济系学习,谁替你选的机械工程这个专业呀太不适合你了!是不是熊怀志那个老顽固”

    吴荷开始挖工程系的墙角。

    “吴教授,这个专业是我自己选的,现在还好,我很喜欢学,如果以后要换专业一定会考虑成为您的学生的!”

    “哦,呵呵,是这样呀………!刘琅你还小,很多事情都不懂,你知道有个叫做纳什的外国人吗这个人就是个天才,在二十多岁就创立了一个均衡经济学流派,你的智商比这个纳什还要厉害,以后都有机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知道诺贝尔奖吧这可是世界最优秀的人才能得到的大奖,而学工程机械可没有诺贝尔奖得呀!”

    吴荷不住地劝着刘琅。

    “嗯,我知道了,吴教授,一会儿我还有课,先走了,以后我还会去听你的课!”

    刘琅对着几个人摆了摆手手道别离开。

    “老师,怎么这个刘琅今天去听您的课了”

    看到刘琅离开,周怀仁走过来问道。

    “嗯,他的见识根本不是四岁孩子所能拥有的,这等天赋实在是太高了,我从国外也没见过像他这样的人。”

    “那是,三岁成为高考状元,光是这一份



第一百零五章 横空出世—《小岛经济学》
    在东海的一个小岛上,生活着三个人,张三,李四和王二麻子,他们一开始的生活非常艰苦,他们只能吃鱼,而且每天一个人只能靠徒手去抓鱼,他们每天抓取的鱼刚刚够,在这么一个小岛上面他们什么也没有。

    一天晚上,不安于现状的张三仰望星空开始思索怎样才能有更好的生活,于是他想到了可以做一个工具捕鱼,他把它叫做“渔网”。

    所以张三开始找来材料制作渔网,因为一天不捕鱼就意味着挨饿,所以张三必须冒着被饿死的风险,一开始李四和王二麻子嘲笑他,以为他一定是疯了。

    张三所做的事其实是在提高生产力,也就是提高效率,同时当然承担着风险,我们国家的进步不就是在不断提高效率中进步的吗张三这个简单的举动,告诉了我们一个基本的经济学原则,这个原则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不足,敢于冒险。

    第二天,张三利用新作的渔网开始捕鱼,果然证明有效,效率提升了一倍,平均一天可以捕两条鱼,张三提高了生产力,打破的原本平静的小岛,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干其他的事情。

    由于张三每天可以比李四和王二麻子多捕一倍的鱼,因此,岛上的贫富差距被拉开了,李四和王二麻子要求张三分享他的新捕鱼工具渔网,一开始张三拒绝了,他担心如果这两个家伙把我的渔网弄坏了怎么办。

    张三让他们可以自己制作渔网,李四和王二麻子担心如果他们自己制作渔网不成功,反而被饿死了怎么办呢,这样风险太大,他们也不愿意,后来李四想到了一个主意对张三说:“你把每天多余的鱼给先借给我们,等我们渔网制作好了,捕了鱼再还给你”,张三想想这比白白借渔网要好一些,但是,如果他们俩做不出渔网,或者偷懒怎么办风险还是太大了,张三再一次拒绝了。

    李四和王二麻子这才明白,他们没有考虑张三的个人利益和风险。于是经过再三考虑,他们又找张三商量:“我们做一个约定吧,你借我们一条鱼,我们会还你两条,这可是200%的利润啊,在这座小岛上,你再也找不到这么高的回报率了”。张三终于心动了,想着他的鱼可以一条变两条,两条变四条,有一天,他不就成了鱼老板了吗。经过再三考虑,张三同意把鱼借给贝克和查理,收取200%的租金。

    结果第二天李四和王二麻子饿着肚子把各自的渔网制造了出来,他们每天也可以打两条鱼了,这就是生产力提升带来的好处。

    几周之后,三人利用新编织出来的渔网捕获了大量的鱼,岛上的储蓄很多多了起来,经管他们偶尔也挥霍一下一天吃两条鱼,但大多数情况他们根本吃不了。

    他们有时间开始设计更棒的捕鱼器,三人共同创立了一家工厂,建造这个巨大的水下捕鱼器,可以白天夜晚不间断捕鱼,他们不用亲自捕鱼,每周也能捕获20多条鱼,这个捕鱼器彻底改变了小岛经济。

    他们三人的行为就是储蓄,这不仅是提供个人消费能力的手段,更是防止生活受到意外因素的影响,例如台风横扫小岛,海浪和火灾侵袭海岛等等风险。

    他们三位居民可以从天天捕鱼的日子中解脱出来,开



第一百零六章 震惊的吴荷
    “刘琅,这些天你怎么没有到我的课堂上听课”

    两天后在教学楼里,吴荷碰到了刘琅问道。

    “吴教授,这几天我的课程不少,所以就没有来上你的课,不过我在家看了您给我的书,还有那份报告,有了一些想法就写了下来,这是我写的东西,请您多批评。”

    刘琅把自己写的《小岛经济学》给了吴荷。

    “呵呵,小岛经济学题目很有意思,我看看内容!”

    吴荷笑了,刘琅看了自己给他的书,这说明对经济学感兴趣,又写了一点心得,看来他是思考了,至于说写的什么,这不重要………。

    吴荷对刘琅的表现非常满意,为了表示对这个小孩子的尊重,他真仔细的看了看第一张纸。

    “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小孩子的语气的确有趣,嗯………不对……。”

    《小岛经济学》这本书原版是有几十万字的,刘琅当然不会把整个书都抄下来,他只挑选了其中三段内容,分别是生产力、货币和雇工,但生产力和雇工才是重点,至于说货币,那只是个添头罢了,至于原书中关于通货膨胀、贷款等其他内容他没有写,也不能写,起码不能现在写出来。

    另外他还将吴荷那份农村调查报告的内容添加了进去做了一些类比以辅助解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所以这篇文章不太长,大概有五千多字十几页纸的样子。

    吴荷看完第一页马上翻到第二页,第三页第四页………他站在原地足足十分钟的时间把刘琅所写全部看完。

    “我………的………天………呀………!”

    口若悬河的吴荷已经无法表达出自己内心所想了,这个小岛经济学用一种小孩子的口吻将复杂的经济规律诉说出来,虽然是个故事,但逻辑性堪称完美,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理解,更重要的是,文章“另辟蹊径”的解释了雇工的含义,如果这个理论成立,那几乎就是颠覆性的,可以让人彻底解放思想,加快推进私营经济的建立。

    “刘琅,这真是你写的文章”

    吴荷一下子抓住刘琅的肩膀激动地问道。

    “是呀!怎么了”

    刘琅“天真”的抬起头回答。

    “不可思议,无法想象,无法想象呀!”

    不管是谁写的文章,小岛经济学都是一篇足以载入国家经济学史册的论文。

    没错,在吴荷眼里这就是一篇论文,虽然内容的本质还是源于于古典经济学理论,但它独特的视角又超出古典理论太多,通俗易懂又带有创新,放在世界范围内都会引起巨大的轰动,唯一的缺点就是内容太少,还不足以解释更多的问题,但对于当下的中国却是足够了。

    “刘琅,你他嘛的真是个天才,不折不扣的天才,你要不学经济学,简直是天理难容……!”

    吴荷对着刘琅大叫,吓得周围走过的学生老师都是一跳。

    “一向温文尔雅的吴教授怎么骂上人了难道又被刘琅的妖孽行为给吓住了”

    “吴教授,这篇文章只是我这几天的心得,要是不好我就再改一改!”

    刘琅适时的装了一下。

    开玩笑,这小岛经济学放在三十年后也是一本风靡全球的畅销书,放在现在简直就是横空出世一样,你没疯掉就已经不错了。

    “看了几天就能写出如此深度的文章……不,这不是深度的问题,而是视角不同的问题,要是换成我,恐怕数年之内也转换不了固有的视角,这或许就是刘琅这个小孩子与众不同的地方………!”

    事实上,吴荷在七八年后也提出了增量经济的概念,所谓的增量经济本质上就是扩大市场,与刘琅所写的第一段内容异曲同工,而现在,刘琅的文章让他增量经济的概念提前出现了。

    “不不,刘琅,你这篇文章写的非常好,我都写不出来这样的文章,虽然题目有些小儿科,文字上也欠些火候,但瑕不掩瑜,我希望你能把这篇文章借给我



第一百零七章 快乐的大学生活
    刘琅和宿舍里的三个家伙现在是亲如兄弟一般,杜松年纪最大,算是少年老成,忠厚老实身体也最壮实,已经成为刘琅“最忠诚”的保姆兼保镖;林海性格沉稳非常好强,每天学习都到最晚;何涛自诩也是“神童”,思维非常活跃,兴趣也很广泛,而且音乐颇感兴趣,不知从哪里弄了个破吉他弹来弹去。

    三人性格不同,有时之间还会拌嘴,不过对刘琅他们却不敢有任何“不敬”,不是摄于刘琅的“权势”,而是刘琅那强大的智力碾压的他们都快失去了自信。

    瞧瞧几个人看的课本就知道了,机械工程各个学科难度很大,又是物理又是数学,巨大的学习压力压地每个人都喘不上气,每个人都在抓紧时间学习复习,华夏大学有规定,如果考试成绩不及格,轻则降级重则退学,好不容易来到了首都,没有人想离开这个充满了希望和魅力的城市,所以没有人敢松懈。

    可是刘琅是个特例,两个月的时间他就把这半个学期的所有课程学完━自学的。

    然后又从一位师姐那里借来了下学期的课本开始了新一轮的自学,看样子这个学期结束刘琅就能学到大二的课程了,这样变态的智力怎么能不让其他三人服气呢

    而且在接触不断加深后,他们发觉刘琅的想法也很普通人不同。

    比如现在大学生们都在讨论自由,要让国家更开放一些,刘琅则说:国家要是乱了,自由有个毛用!
1...2829303132...4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