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神通异世录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二胖王览学

    “好!李桐光同志,你很有思想,很有觉悟啊。”周贤给李桐光鼓掌,“郭总旗,您觉得他这话值七个耳光吗”

    坐在窗台上的郭子衿翻了个白眼:“还是个大老爷们儿呢,瞧你那小气劲儿。那可是六千人,要是没有我们天灵卫的在这,你们两个就是有再高的本事都得交代了。”

    “不是小气,而是委屈。”周贤苦笑了一声,指着自己的左脸说,“我课上说什么我都讲了,您还是不信我的,我有什么办法等这边的事结,回到内丘,我把行牒文书给您看看,您就知道我从帝隐观离开之后一路上都到过什么地方干过什么事了。这么一句句试探,没劲。”

    “得,你说得也在理。那你觉得什么有劲聊会儿天。”郭子衿笑了一声。

    李桐光没听明白他们俩在说什么,在他看来这俩人是打哑谜呢,根本就没带着他的份。他索性随便找了个地方坐了,闭目养神。其实李桐光现在很激动,他做梦都想加入天灵卫,觉得那才是威风。

    但是他不能表现出来,不能显得太急切,不能去巴结。要不然人家不是会低看他一等吗得有点清高的架势摆出来,又有本事,自然会受重视。甭管灵不灵,反正他是这么想的。

    李桐光随便往后一靠身子,就听见“当啷”一声响,郭子衿霎时把手搭在腰上,眼光扫了过去。李桐光也吓了一跳,回身一摸,拽出来一把琵琶。道教音乐自成一派,传承悠久,有科仪必有对应的乐曲。这个小间里堆的都是科仪上要使用的各种东西,有乐器放在这里也很正常。

    周贤望着郭子衿笑了一下,说:“我觉得这个挺有劲的,郭总旗真是机警。”

    郭子衿皱了皱眉,没跟周贤说话,反而是转向李桐光问道:“你师兄平日里这么说话,怎么就没挨揍呢”

    “因为同辈人里面很少有能打得过我的。”周贤挠了挠鼻翼,说,“即使是青要山这样的仙山福地,也没几个像您这样的天才人物。”

    “这算是拍马屁”郭子衿冷哼一声,“这对我可不管用。”

    周贤摇了摇头没说话,从李桐光手里接过琵琶,一看愣住了。这是一把五弦琵琶,不大多见。他横抱着琵琶拨了一下琴弦,忽然笑了。




第五十三章 一堑一智
    天灵卫的效率很高,不过第二日午时,就有大队人马前来接手。来的都是顺德府的兵丁差人,是在天灵卫的施令下协同办案的。人员冗杂之后行动起来很缓慢,尤其是这么多平民百姓,不可能都扣押带走。

    且不说顺德府的监牢关不下六千人,就算能关六千人,衙门也没有那么多粮食给这些人糟蹋。除了教主和那些穿着白袍的上师将要被拘押到京城以外,其余那些受了迷惑的信众,则是由文书取了邪教的名册对照了名姓,按下了手印各自遣散。

    这为的是将来若是发了什么事,还能按着这一册名单找过去。

    押送的队伍不经过内丘,囚车和马队直接一路北行奔京城。郭子衿倒是和师兄弟两个回到了内丘的客栈。俩人这时候还受着监视呢。

    好在这客栈的掌柜做买卖的讲个诚信,二人寄放在柜上东西原模原样。度牒和行牒文书拿出来,这才算是证明了自己的清白,郭子衿也不再对着他们穷追猛打。

    虽然仍旧恼怒,但是在五妇坳发生的事情,也只能说是巧合,郭子衿也没什么办法。赶巧师兄弟两人就在当场;赶巧这是两个心怀正气的炼气士,不忍见死不救;赶巧天灵卫那一日在这里有布置,师兄弟二人坏了事情。

    能怪得了谁呢

    “你们不是也要去京城吗为何不一道走”内丘城门口,郭子衿牵着马问,“租两匹马同行吧。好歹是同门,照顾一下后进晚学也是我这个师兄的责任。”

    “那还真是要多谢郭总旗美意了。”周贤笑着摇摇头,“奈何师命在身。我们师兄弟两个红尘炼心,只能腿着奔过去了。”

    “原来是孔师伯的意思。”郭子衿点点头,“不过你们随我来,天知地知,咱们仨知,不告诉戒律门首座不就好了何苦那么死心眼”

    “恕不敢从。”李桐光连连摆手,“郭总旗您年少时就离山,许是对孔师伯的印象不大深刻。他下手黑着呢,我们不敢。”

    “君子慎独,即使旁人不知,瞒天瞒地,瞒不过自己。”周贤拱手抱拳,“郭总旗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天色已然不早,还请尽快上路吧。”

    郭子衿有些不喜:“听你这话的意思,是想早点撵我走啊。”

    “是。”周贤十分不要脸地承认了,“毕竟我把吉他的图纸和银子交给总旗大人了,我这不指着您帮我找一个做琴的名家呢么我已经急不可耐了,越早做好越好。到时候我会唱什么就给您唱什么。”

    “不稀罕,我指着你们欠我的那一餐饭呢。”郭子衿哼了一声,“牢狱可免,活罪难饶。讲好了你们要为干扰天灵卫办案这件事给我赔礼道歉,那到时候,吃饭地方可是随便我挑了。”

    “只要能请得起。”周贤笑着摇摇头,“你要是说想吃龙肝凤髓……我估摸着京城也没有。”

    “我算是看明白了,不管跟谁,你说话都这么不着四六对吧”郭子衿一笑,翻身上马,“到京城可别躲着不去见我,为了一顿饭不值得。”

    “看您这话说的,到了京城,我们还得找您讨小戳去呢。”李桐光笑着说,“郭师兄,您平安,一路顺风。”

    “那就京城再见吧。”郭子衿也不多跟师兄弟俩絮叨,轻拍了两下马的脖子,吆喝了一声上了路。

    师兄弟二人已经商量好了明日再启程,自然是回转客栈。

    取了度牒出来,掌柜的自然知道了这两位是炼气士,可是不敢怠慢,再让他们住在伙计的小间里头,掌柜的得提心吊胆。即使仍客满,掌柜的还是腾了两间上房出来给他们。被支走的客人挪到了下房去,掌柜的是许免了五日的房钱和餐饮,才让人家动心的。

    这事儿是在周贤和李桐光给郭子衿送行的时候,掌柜偷偷办的。师兄弟二人并不知情,回转到客栈里被安排了两间上房,那哪有不要的道理反正他们哥俩也不缺银子。只是上房内有一床一榻,足够师兄弟两个睡觉了,便是就要了一间。

    回到房中,周贤立马往床上一堆身子不肯起来。恙死赖活的样子李桐光都看不下去了,他坐到床边拍了周贤的肚子两把:“怎么着干什么了就把你累成这样”

    “我这不是累的,我是后怕。”周贤扁了扁嘴,“你就一点儿感觉都没有吗”

    “怕什么呀”李桐光一愣,而后拍着自己的胸脯说,“男子汉大丈夫,行得端,坐得正,有道是‘平日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我没什么好怕的。”

    “要不然怎么说你没长脑子呢。”周贤拍掉了李桐光横在胸前的手,坐起身来,“咱们两个江湖经验太浅,做什么事只凭一腔热血,不管不顾。你可想过前日里若无天灵卫出手,你我该是个什么模样”

    李桐光想了想,说:“这些人手里又没有弓箭兵刃,也不是受过训练的兵丁。若是全力杀将过去……必然是斗不过!毕竟对方人数众多。可你我二人打不过还跑不了吗更何况擒贼先擒王,我是头功。”

    “你头功个屁。”周贤一呲牙,“若没有天灵卫牵



第五十四章 应试举子
    会试是科举当中规模最大的中央考试,三年一届,应考者为国子监的监生和各布政司推举的举人。如无意外的话,应该是在丑、辰、未、戌年的二月举行,故而才被称之为春闱。

    也大概是在那个时候,京城的下水道清理,沟渠全都被挖开,重新通一遍。届时整个京城里头臭气熏天,都没法好好待着。故京有民谚道,“臭沟开,举子来”,指的就是春闱。

    即便是有特许的乡试,次年举行的会试也应该被安排在二月。这种考试被称为恩科考。

    今年这场考试可算是极其荒唐了,且不说皇太后过五十岁的生日,就被称为大寿,还举行恩科,更是把考试时间安排在腊月。放在历朝历代里头数一遍,这事透着那么一股子新鲜劲儿。

    会试和乡试实在不一样,这天下间只有穷秀才,没有穷举人。当了举人,那就是老爷了,中举意味迈入仕途。即使会试不中,也可列为候补。将来指不定到派到哪个县衙、县学都是可能的。

    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里有《范进中举》这一段。那书里写得疯癫狂魔了,无论是范进,还是来认亲的贵人,或是此前始终瞧不起自己这个女婿的胡屠户,皆作了另一番模样。

    可也确实如此。举人登科,那是别样天地。若是能得中贡生,有幸参加殿试,那可就更是了不得了。若无恩科的话,会试三年才一届。但凡是想往上走的,没有道理不参加。毕竟人一辈子,能有几个三年

    所以不管怎么荒唐,既然有考试,就试试呗,万一金榜题名了呢管他考试的时候是不是寒冬数九,多备些厚衣服就是了。真要是在考场里冻死,那就该着如此,没别的办法。毕竟没有一年科举贡院里头不死人的,都是命。

    此时在内丘这家客栈大厅里围成一团的,一个个衣着富贵的书生,正是在此处落脚的举子们。

    他们把一张桌案围得密实了,周贤什么也不得见,不知道他们吆喝什么呢。有心抻着脖子往里看,却又觉得这样有些失礼,若说不往里面看,他凑这个热闹干嘛来了

    思量一番,周贤拉着李桐光在那些举子围着的那张桌子旁边坐了,招呼着小二过来点菜。

    这伙计已经不是当初招待他们,又领着他们去邪教集会现场的那个小伙计了。

    信了邪教这人还能好么为了去参加那什么献祭,还扯谎说自己母亲病重……反正掌柜的对那个伙计是不放心了,辞退回家,爱干嘛干嘛去。店里头这么多张吃饭的嘴,不差他这一膀子力气。

    招呼着伙计过来,周贤随便指了几块菜牌子,却没急着让伙计去传菜。拉着他小声问:“这些人围在这是干嘛呢”

    小伙计笑着说:“说在这里以字会友,要比较书法。我字都不认识几个,听不懂也看不明白。您别难为我了,我给您传菜去吧。”

    “得了,走吧。”周贤觉得好生无趣,挥了挥手撵走了小伙计。

    他本以为这些书生聚在一起,聊个八卦或者是斗斗文赛赛诗,他在旁边还能听着。写字,他着实不感兴趣。许是这些举子里有个字写得真的不错的,才是能让这些人大喊一声好,震得把头埋在被子里的周贤都以为出了什么大热闹。

    李桐光见周贤这一副恹恹的样子,还故意打趣他:“你不是最喜热闹吗怎么不提着笔与他们斗两个字去你的字还是很不错的嘛。”

    周贤连连摆手:“你饶了我吧。就我那一手狗爬的字,可别拿出来丢人现眼了。”

    穿越过来十年了,周贤的那一手字是一点长进也没有。说真的,他每提起笔来,就会怀念敲键盘的美好。这又不像是小时候,他爷爷拿着一根小教鞭逼着他练习书法,字是用来读的,自己又没有什么太高的艺术追求,让人读得明白不就好了吗写魏碑隶书多慢周贤尤爱行楷,够快,别人读着还轻松。

    这些年下来,漫说是长进,能应付的时候,周贤的字潦草得紧。尤其是这十年间两度去给入门的学童当启蒙先生的时候,他写的教案,就只有他自己能看得懂,在别人眼里跟天书一样。

    两人打趣了两句,喝着茶水等菜的时候,就听原本还有些低声议论的举子们的声音消失了,再而呼吸都小心翼翼的,生怕惊扰了什么一样。看着这些书生一个个屏气凝神,周贤觉得有些好笑,端着茶盏向那边望,却也没发出什么声音。

    大概五六个呼吸之后,又是突如其来地一声喝彩,就像是在静室突然放了一串鞭炮一样。哪怕周贤的注意力始终在这边,可还是被吓了一跳。

    李桐光拍了周贤的胳膊两下,说:“师兄咱回去吃吧,这太闹了。得亏是嘴里面没什么东西,要不然刚才这帮人一嗓子,我能喷你一脸。”

    他说这话的时候声音不小,没刻意压着。旁边有位微胖的举子寻声一转头,瞧见了两个头戴一字冠的年轻人,脸色上便有些不屑,哼了一声,扭回头去,喃喃道:“不通文墨之人。”

    一字冠,也叫一字巾,说白了就是一条布带,横系在额间的。正中间缀一块玉石,或者点一面八卦的图



第五十五章 花非花令
    捧在手里来看,这一幅行书帖确实是值得围观的人欢呼夸耀的好字。周贤只是不耐练习书法,但是鉴赏能力并不弱。

    这一帖的内容是杜甫的酒中八仙歌,讲李白“斗酒诗百篇”的名句就出自此处。尤其那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更是让人对诗仙太白的豪放洒脱醉心。

    这位白面书生的字,当真对得起这首诗。

    “剑履趋锵,如步如骤,如奔欲飞,筋力露见,骨清神正!”周贤赞不绝口,“这位举人老爷,您凭着这手字,就堪称当世之名家了。”

    “这不是识得深浅的吗”一旁举子有酸他的,“怎就方才不会讲话呢”

    白面书生连忙接过话,拱手自谦:“小道长言重了,姬某何德何能,实在是担当不起。笔锋是否畅达,并非择才之准。更何况,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姬某不过后进晚学,实在担不起如此夸讲。过誉了,过誉了。”

    “您切不必自谦。见这幅字,我便知道确是我浅薄了。”周贤苦笑了一声,“我本是听楼下喧哗,想与我师弟同来凑热闹。接了您这帖子我就知道,我适才真上去凑热闹,也不过是丢人现眼。伙计,快来,有什么好酒端上来,我与诸位老爷请了。”

    听周贤这么一招呼,伙计马上高声喊道:“诸位稍后,好酒马上就来!”

    像周贤这样不说出实数的,最招店家喜欢。这说明这点菜沽酒的是位豪客,不在乎银钱。他不会计算一壶酒几两要多少银子如何如何,尽管往上端就是。

    伙计也是真不跟周贤客气,取来的都是店里十年往上的老酒,金贵得紧。用白瓷小壶分装好了,一壶又一壶传上来,在拼在一起的三张桌子上排成长长一列,看着就那么大气。

    李桐光最是好酒,一见酒端上来,先给自己斟了一盅,端起来晃了一圈:“诸位都是有功名在身的举人老爷,甭跟我们计较。在这儿给大家赔不是了,我先干为敬。”

    仰头一盅酒入喉,对李桐光来说,这才是润润嘴唇而已。周贤可是知道自家师弟的酒量,于是轻声嘱咐:“别喝得太凶,适可而止就好。”

    李桐光也轻声回周贤说:“师兄你放心。我好喝酒,不好与人拼酒,自有分寸。”

    没等上菜,那白面书生也举起杯,说:“没什么计较不计较的,不过是言语上不合,更多是误会,也没闹出什么矛盾。干了这杯,就当是交个朋友。说了半天互相还不认识呢。我先讲吧,我姓姬,叫姬容海,江南人士。”

    “原来是姬老爷,幸会幸会。”周贤一抱拳,“敝姓周,单名一个贤字。我旁边这位是我师弟,李桐光。我们两个是青要山帝隐观的内门弟子,奉师命入世试炼,行路到此。”

    周贤这话一落,席间好些人不敢说话了。怎么呢尴尬。

    帝隐观的大名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内门弟子不就是炼气士吗!他们是举人老爷不假,可炼气士的身份也不低。刚才讲话的时候光顾着居高临下了,没成想这两位是自仙山而来。

    青要山的炼气士们,是当官的都不愿意得罪的一个群体,何况是他们这些还没做上官的举人呢

    “周道爷,李道爷!幸会幸会。”之前酸周贤的那个连忙举杯,“咱们这也算是相识了,就像姬兄说的一样,咱们喝了这杯酒,就算是朋友了。”

    周贤苦笑了一声,摆摆手:“好好好,朋友,朋友。”
1...1617181920...1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