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献帝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武陵年少时

    但是随着西汉末年社会矛盾尖锐,今文经学自身开始出现偏离了经文微言大义

    的道路,变得繁复而空洞,已经不适用于治理天下,再加上王莽篡位改制的理论需

    要。已经渐成气候的古文经学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与今文经学分庭抗礼,争夺主流

    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而且大多推崇古文经的都是关西士族、通习今文经的则是关东士族,古文经学

    之争,由此也演变成了关东关西两方政治集团与学阀的较量。

    这一争,便是两百多年。

    对于皇帝来说,只要符合当前时代的需要,古今经学那个占主流都无所谓,而

    曹操有罪无罪,也全在皇帝一念之间。之所以要搞出这么大的议论,其实还是想借

    此机会试图改革贯穿汉代四百多年的古今经学的分歧,将其融会贯通,成为一个新

    的儒学。

    所以在见到众人之后,皇帝开门见山:“太学如今是什么个议论,诸君都知道吧”

    众人互相看了看,默契的点了点头,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没用,只有等皇帝亲口

    为此事定下基调才是最重要的。

    “曹操为父报仇,初衷是好的,但过程未免太过酷烈。”皇帝语气不急不慢,目

    光放在众人脸上一个个的看了过去:“申饬的一定要做的,但若如郑君他们所言,

    曹操滥杀无辜,该入狱等事,我看还是不必。其实诸君心里也明白,此番议论曹操

    兴师复仇不过是一个题目,真正要议的,其实还是各家之见。”

    “谨诺。”崔烈最是奉迎上意,抢先说道:“两家之争,皆由《春秋》而起,《左

    氏》不祖孔子,而出于丘明今师徒相传,又无其人,岂能奉为一经而《公羊》言简

    义深,乃孔子师徒所传,堪为正统。此次议曹操伐徐州,愚臣浅见,当依《公羊》所

    言伍子胥伐楚复仇之例,许以宽待。”

    话音刚落,明经博士、颍川人韩融便出声说道:“臣附议,上古有明君贤臣,

    相得而天下治,是以君臣的言行要述旧合古,若是不符《五经》之义,那就是叛离经

    道。《费氏易》、《左氏春秋》二学师承不详,《左氏》又有失载十四事,与史相悖,焉

    能为经”

    这两人之中,崔烈自从提拔为侍中、主持搜集图书、编撰《皇览》以来,一直都

    以皇帝马首是瞻;而韩融既是当时大儒,又是颍川人,背后站着什么人,一目了

    然。在他们两个表明态度了之后,皇帝便把目光看向了与杨氏有世交、家传《欧阳

    尚书》的桓典。

    对于这些祖祖辈辈都钻研一经、几乎垄断了一部经书的解释权的士族们来说,

    他们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新学说的崛起将撼动他们固有的地位,




第四十六章 嗟彼后人
    “故夫宽柔敦厚者,大雅之风也;慷慨劲正者,小雅之文也。”————————【御试

    制策】

    皇帝重视文教,有意统一、糅合古今经学,甚至是想创造新的一个理论出来,

    这虽是件好事,但皇帝从中流露出来的雄心与壮志让伏完委实感到不小的压力。

    带着一肚子的想法,伏完一回到家,尚未休息多久,儿子伏德便从后室走了过

    来:“国家难得诏阿翁入一次宫,竟这个时候才回来,可曾肚饿儿子这就去唤人

    准备吃食。”

    “不用,陛下在宫中与我等赐了膳食。”伏完摆了摆手,指着下首的席位说道:

    “你坐下,陪我说说话。”

    “谨诺。”

    伏完看着儿子,十九岁,正是不上不下的年纪,既进不了秘书监、也进不了太

    学。至于举孝廉入仕,伏完也觉得不该那么早步入仕途,故而终日只让他闭门读

    书。只可惜书没读出什么样,人却越读越老实,老实的有些憨傻。

    他坐下后第一句话便是:“阿翁入宫可见到小妹了么”

    “她如今身为贵人,我岂能想见就见”伏完瞟了伏德一眼,不悦的说道:“你

    真不知规矩。”

    “陛下未免也太不近人情,阿翁你到底是陛下的丈人,难得入宫,怎么也得让

    父女相见才是啊。”伏德不满地说道。

    伏完皱着眉头,语气有些不耐:“你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宫禁之时,外

    臣不得宿内。你是要陛下破例么”话音刚落,伏完便忍不住说教道:“你凡事得多

    想想,不要一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看到哪里不好,便怪罪到整个人身上,丝毫不考

    虑周全,也不想想为什么。”

    “唯、唯。”伏德讪讪的低下头,老老实实的应了下来,也不知道听进去了没有。

    “诶——”伏完从这个不成器的儿子身上完全看不到伏氏的未来,他不免有些忧愁

    的叹了口气:“你总是这样浑浑噩噩,还整天盼望着出仕为官,教我如何放得了心”

    伏德好歹也算是皇帝的大舅哥,跟王氏兄弟比起来虽然疏远了些,但也算是一

    门亲。如今眼见与皇帝同辈的那些外戚当中,王氏兄弟已经开始掌握权势了,而他

    却一事无成,伏德一向自诩才高,遇到现实,难免让他有些怨怼。

    “孩儿倒不这么想。”伏德自信的说着,神色闪过一次不屑:“阿翁你看王辅,

    经书没见他精通多少,身为皇戚,却终日与那些匠人混在一起,行迹不端,为士人

    所不齿。这样的一个人,还不是因为他是陛下的表兄,如今已是秘书郎。孩儿虽然

    资质鲁钝,但若是出仕了,未必比他差。”

    联系起王辅放浪不羁的行迹,伏完一时竟不知如何反驳,忽然有种依伏德的性

    格,若是循规蹈矩的做个官,没准会比王辅走的更稳的感觉——不对,他为什么好的

    不比,要跟坏的比

    “你这是什么话”伏完立即反应过来,说道:“王辅不过是个飞鹰走狗、辱没

    士风的纨绔子弟,还拿他作比,你怎么不说王端”

    伏德居然还认真想了下王端平日里的行迹和作风,发现对方无论是人品还是性

    格、学识都没什么可指摘的地方,只好蛮不情愿的说道:“此人离群索居,交游没

    我广泛。”

    “……”伏完深吸了一口气,正欲说些什么,只见伏德抢白道:“阿翁此番入宫,

    是为何事”

    虽然不太看好这个平庸的儿子,但伏完依然愿意向他适当的讨论些政事,以望

    能熟悉些官场之事,不至于那么老实:“是为了太学那场论战,你把我家的《尚

    书》、《公羊》等书都一起翻检出来,我等今夜考究典章,尽快写一份文章出来。”

    “意思是阿翁要与郑公他们一辩高低了这可是扬名一时的好机会啊。”伏德也

    算是明白事理,激动的说道。

    “若是办好了,何止是扬名一时啊……”伏完喃喃说道。

    忽听得与所在庭院只有一墙之隔的巷道上,不知怎么突然变得车马辚辚、人语

    鼎沸,夹杂着奴仆吆喝搬东西的声音。

    伏完心里奇怪,旋即站起,走到廊下侧耳倾听,疑惑道:“我记得隔壁住着宋

    大夫,他不是嫌戚里鄙陋残破,举家搬往北阙甲第了么”

    “正要说与阿翁。”伏德也跟着站了起来,立在伏完身后:“孩儿派了家仆去打

    听,听说是宋家人不是不住,而是要等人将其修葺完善,这会子修缮妥当,自然就

    搬回来了。”

    “不是还说戚里清闲,宋大夫很早就想回来住了”伏完目光幽幽的看着隔壁灯

    火通明,嘴上挂着一抹笑意。

    “啊,正是这么说的。”伏德有些不明其意。

    “戚里虽然残破,但我家与他家的宅邸都是灵台令派人选址,少府出都内钱修

    缮,虽然算不上华贵,但也不是不能住。即便要再加修缮,这一年来就算宫室都修

    &nb



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谬
    “然情存今古,世踵浇季,而策名就列,或乖大礼。”————————【旧唐书太宗

    纪上】

    “宋公答应了明早上疏,除了自荐以外,还会向陛下举荐其他人参与太学会

    议。”马宇从宋泓家中告辞,趁宵禁之前回到马日磾府上。他又说:“宋公称明公待

    他甚厚,这一年多来全赖明公恩泽,今后若有机会,是一定要酬谢的。”

    马日磾身着锦服,在灯光下揉了揉发涩的眼睛,随口问道:“那你是怎么说的”

    “在下说,这是有利经学的要事,我等理当出力,不敢受谢,也不敢接酬劳。”

    “你倒是会避实就虚。”马日磾想也不想,脱口说道:“这样说倒也不失稳妥,

    宋泓毕竟是外戚,明面上,我等还是少和他有瓜葛为好。”

    “谨诺,在下只是不甚明白,明公此次不仅重返中台,还得掌大权。推举大儒

    参与经学议论、以成其名,彼等事后必然感激,届时明公声名俱增,何故让宋泓相

    授”马宇疑惑不解的问道。

    马日磾脸上浮现一丝自得的笑意,虽然这事是出于士孙瑞的提议,但旁的人都

    不知道那天宫道里的密谈,还以为这是出于他二人的共识,于是纷纷赞扬马日磾与

    士孙瑞仗义高节。

    面对众人的赞叹,马日磾自鸣得意,也不说破,颔首道:“你只看到举荐儒生

    对我等的利处,可曾想过其中之弊国家喜欢今文经的那一套说辞,自然会偏向那

    一方,此番我等若跟着举荐敌手,岂不是再度与国家作对”

    他自诩这是老成保身之道,可马宇却不以为然:“这可不是旁的,而是经义之

    争,明公当也知晓此次会议有何等重要,安能坐视而且,明公前几日不还为了义

    名,与陛下抗礼”

    “这岂能混为一谈”马日磾脸上有些挂不住,马宇虽然机智,但办事虑事到底

    少了几分稳重与全面:“有些事不能得寸进尺,你忘了万年令的事了万年令死

    后,陛下又下戒书申饬了左冯翊鲁君,你以为这只是一次例行的追责”

    鲁旭是扶风平陵人,祖孙三代皆为二千石,他是马日磾保举的左冯翊,万年令

    渎职就戮,他身为上级责无旁贷。本来只是一次例行的申饬,在旁人看来,却无疑

    是敲山震虎。

    “陛下难道这是在敲打明公”马宇转念又否认道:“也不对,陛下还曾让傅巽

    重订考课之法,诏诸郡吏曹入京议事,看来是要借整顿吏治之名……报复明公”

    马日磾幽幽叹道:“老夫正是忧虑如此,故不敢在此番露面,只好借宋泓之

    手,为己博利。”

    “前几天贾诩得闻母丧,在家门恸哭,宋公耐不住出去看望了两眼。后来为陛

    下知道了他没有住戚里,反倒是住在北阙甲第结交显贵,随口埋怨了几句。”马宇

    眼底掠过一丝不屑,轻声说道:“小黄门穆顺看在宋贵人颇为得宠的份上,特意托

    人出宫提醒,不然他还会一直住在北阙甲第呢。此人野心不小,我等与其谋事,当

    防其后来居上。”

    “宋氏也只能靠女人了。”马日磾冷笑一声,如今关东士人有伏完、董承自己就

    是外戚,马日磾若还不找个门径,等以后皇帝长大了,能亲近女色了,他岂不是要

    失了先机若不是看在宋泓以后或许会有凭借宋都而飞黄腾达的机会,他又如何会

    降尊纡贵的提前去结好

    想到这里,他说道:“宋泓此人虽是出身名门大姓,但功利之心太重,又无甚

    才干,不足为虑。”

    “此事让他去说最好,一来看看陛下到底是什么个态度、二来也借此看看宋泓
1...104105106107108...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