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献帝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武陵年少时

    郭采女听出了宋泓语气里的遗憾,紧接着说道:“正要告诉宋公此事,陛下能

    行房中之事了。”

    说着,便将自己那天如何遇见椒房宫人,如何偷听对方谈论的事情都说了出来。

    “啊!”宋泓急忙说道:“这可是件大喜事!




第五十三章 参商之虞
    “人或毁不疑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特毋柰其善盗嫂何’!”————————【汉书

    直不疑传】

    庭院里喧嚣了整个夏天的蝉声,终于开始逐渐衰弱,虽然声音微小,却仍在发

    出生命中最后的余音。

    阳光斜照在水池中,凉风越过水面,刮起了层层鱼鳞般的细浪,水纹在阳光的

    照耀下熠熠生辉,像是浮在水面上的金子。

    池子里的荷花早已不再盛开,水上空余几枝荷茎,末端结着饱满的莲蓬,低着

    头随风摇晃,却无人采摘。沿岸种植的桂树枝叶间簇满比芝麻还小的黄花,此时正

    散发着浓郁的馨香,沁人心脾。

    香风阵阵,吹动着池边水榭栏杆上垂落的帷幔,以及来往宫人的裙摆。

    水榭正中的床榻上,正侧躺着一位身姿曼妙的女子,如蝉翼般轻薄的纱衣搭在

    她的身上,更衬出了她优美动人的曲线,像是给一座的秀丽青山蒙上一层薄雾。

    年纪二十出头,容貌同样美丽的唐姬穿着合体的宫装,正规规矩矩的坐在一边

    的榻上,她神情平静,一会去看池子里的残荷、一会又看向榻上熟睡的丽人。

    她不禁想到;也只有在睡着的时候,你才是个柔和温顺的十七、八岁少女,而

    不是往常那刻意保持着高高在上的万年长公主刘姜。

    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这样的日子都让你觉得很累吧所以才做出这般模样,

    只是为了在深宫中保护自己。可这样的日子终究是会到头的,而我以后的日子,可

    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啊。

    唐姬怔怔的出神,想着自己今后一眼就能望到头的人生,不禁感到浓浓的悲

    戚。这时一个宫女拨开了帷幔,探出半个身子,先是往榻上看了一眼,然后对她轻

    声说道:“贵人,皇后来了。”

    宫女正愁着不知如何唤醒榻上的刘姜,好在刘姜睡眠很浅,很快就被这动静弄

    醒了。

    刘姜起身坐在榻侧,怔忡着看向池子,发了好一会神,方才说道:“让她先候着。”

    她简单整理了着装,洗了脸,又顿时恢复了寻常那清冷的模样。

    “皇后妾身董氏,拜见万年长公主、怀园贵人。”董皇后恭谨的行礼道。

    唐姬回首看了看刘姜,刘姜说道:“可。”

    董皇后依言而起,自觉的坐在唐姬对面的席上,仪态从容,落落大方。

    刘姜又说:“近来在忙些什么”

    董皇后答道:“在吩咐宫人奴婢打扫掖庭,入秋之后,宫道上尽是叶子,初时

    倒还好看,待过几天雨水一来,就会腐烂败坏,到底是不美。”

    “椒房、披香等殿失修已久,这一年来也难为你将其打理出一番模样来。”刘姜

    的语气平淡中带着询问:“陛下喜欢看宫道上落着黄叶,说‘秋日黄叶堪比春日红

    花’。皇后只需将主道上的留着,其余的都打扫就是了。”

    “谨诺。”董皇后轻盈地笑道:“说起黄叶,我记得宋贵人宫里就栽有几株白果

    树,那还是国家诏上林苑令从扶荔宫旧址移植过来的,现在想来,宋贵人宫中当是

    金黄一片。”

    “那是南方的佳木,是孝武皇帝当年建扶荔宫、所收集的南方奇草异木之一。

    宋都宫里的只是年份不到数年的小树,真正几百年的大树现如今都还在扶荔宫,陛

    下命人尽心看管着、不许人移植樵采,说是再过几天,便带我等出去瞧瞧。”刘姜

    若无其事的与董皇后说着闲话,好像在比谁更有耐心。

    “据说陛下初见此树时,脱口便称‘银杏’,底下那帮好事者以为陛下嫌‘白果’

    两个字不好听,也跟着改口。”董皇后笑着摇了摇头:“可我倒觉得白果好听些,银

    杏却是有些俗气。”

    “左右只是个名号而已,名字中带个‘银’,未必就有金银那般贵重。”刘姜很含

    蓄的说道:“终归到底,也不过是棵树。”

    董皇后脸上的笑容一僵,神色登时冷了几分。

    唐姬见这对姑媳之间的气氛有些微妙,忍不住出来打个圆场:“即便是树,那

    也分高低贵贱,白果树既能入药,又能食用,还能种在院中观赏,当得上是树中名

    种。”

    刘姜低下头去,仔细盯着握在掌心的那块未经雕琢的玉石,而董皇后则是一脸

    漠然的笑着看向刘姜。

    唐姬有些尴尬,仍顾自说道:“我也不奢求住什么好地方,只望那个地方能有

    好看的花草供我打发时间就是了。”

    “贵人要搬出宫”董皇后作出一副诧色,说道:“贵人是孝怀皇帝的遗孀,陛

    下的阿嫂,好端端的,怎么说这种话”



第五十四章 一举多得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我听刚才那番话,难道长公主也要离宫”唐姬有些沉不住气,出声问道。

    刘姜缓缓从榻上站起,走到栏杆边,低眸俯视着池子里一片残荷,脸上的神情

    未见得有多少释然和解脱,反倒有些怅然若失:“你都要走了,我还能在这里留多

    久呢”

    唐姬一时听不明白,也跟着站了起来,走到刘姜背后,体贴的给她披上一件秋衣。

    刘姜单手拢了拢肩上的秋衣,回首露出精致的侧脸,浅笑着看向唐姬:“有些

    人是冲着我来的啊。”

    随着皇帝逐渐长成,不仅作为嫂子的唐姬不便与小叔子同居,就连做姐姐的万

    年长公主刘姜,也不适合继续住在未央宫。何况刘姜年岁大了,再不嫁出宫去,难

    免会引来风言风语。

    所以这一次明着是针对唐姬,实则等唐姬一走,紧接着就会有人把刘姜拿出来

    说事。

    宋泓的真正意图,是想让刘姜出宫,使得对方不便于在宫里指手画脚,从而一

    解心头怨愤。可他这么做,却不经意间被人利用,不仅是当做驱离长公主的一枚棋

    子,更是给了一些人攻讦的口实。

    “董氏。”刘姜自语似得说:“我真小看你了。”

    ‘此事与皇后有何相干’唐姬看着刘姜抓着衣领的手,她心里纵然有这样那样

    的疑惑,但还是很知分寸,不再往下追问,也知道问亦无用,倒不如自个在一旁琢磨。

    看她一脸欲言又止的神色,刘姜不想说实话,又不想瞒哄她,想了想还是模糊

    的答道:“陛下亲政成婚的时候,掖庭新招了大批采女宫人,她是皇后,自然要从

    中调派。”

    “也就是说,披香殿的宫人……”唐姬欲言又止,如果宋都身边的宫人早有董皇

    后事先安插的人手,那这两天发生的事岂不都是出自于董氏的密谋

    刘姜看了看她,没有说话,反倒是看了会景色后,兀自去找皇帝了。

    出乎刘姜意料的是,皇帝对明年采选宫人的事情并没有表示赞同,反而有些抵触——

    “如今天下战乱,户口凋零,男多女少,正是劝百姓繁衍生息的时候。我岂能

    为一己私欲,开幸进之门”过早房事会导致年寿不永,而且皇帝也对那一帮十五

    六岁便算‘成年’的女子有心理障碍,所以皇帝义正言辞的拒绝道,其实内心比谁都虚。

    刘姜略感意外,睁大双眼,楞了好一会才说:“这像什么话百姓繁衍生息是

    重要,但为汉室留下皇嗣难道就是小事了本朝有多少先帝是断了统嗣,随后……殷

    鉴不远,陛下何不戒之在心”

    她没有皇帝远超这个时代的见识,只知道早婚早育,寻常百姓家的年轻夫妻,

    十五岁就儿女双全了,即便是讲究一些世家大族,也不会坐视自己的女儿过了十八

    岁还不嫁。只有那些严格固守《周礼》的才会遵照‘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的

    规矩。

    “我知道,但现在还不是时候,日子还长。”皇帝的心境与刘姜迥然有别,东汉

    一朝,除了光武、孝明两个皇帝以外,其余的皇帝没一个活过四十岁,即便是古代

    死亡率高,但对于聚集了全天下最好、最多资源以及生活环境的皇族来说,这简直

    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同一个时代,有活过七八十岁的农夫、乃至于士人,却少有六七十岁的帝王。

    皇帝不愿意用无端的猜测去怀疑身边的人,但对自己的饮食起居却是无比上

    心,加上坚持不懈的身体锻炼。皇帝相信自己能成为继高皇帝与孝武皇帝以外、第

    三个活过六十岁的刘氏天子。

    所以固守元阳既是皇帝作为一个后世人的道德节操、更是在这个时代能更好更

    久生存下去的基本原则。

    可这种毫无凭据的事情,根本说服不了刘姜:“孝武皇帝十五岁的时候就有一

    干妃嫔了。”

    “但孝武皇帝也是十八岁才有的卫长公主。”皇帝用很



第五十五章 达士徇名
    “方今公卿大夫,莫肯为陛下长虑后顾,为宗庙万世计。”————————【上皇帝万

    言书】

    在刘姜炯炯双眸的逼视之下,皇帝不能不答,而且也不能瞒哄,因为瞒哄也无

    用,以刘姜的才智,她会自己推演查证到事实,如若那样,就难为情了。无可奈

    何,皇帝只好这样答说:“光靠董承,还想不出这样的法子。”

    刘姜明白了,这件事背后不仅仅是针对她这个长公主,毕竟她这两年在宫中一

    直沉默寡言,从不插手朝政,在朝堂上的存在感微乎其微,没有与任何一方真正交

    恶。这一次她可能只是刚好在风口浪尖上,宋泓造势逼迫她与唐姬离宫兴许只是为

    了报复一时之怨、并给自己的女儿宋都在宫中减少束缚。

    而与其异口同声的杨氏、董氏以及关东士人们多半是不怀好意的在暗中推波助澜。

    他们跟着起哄的目的不是刘姜,而是始作俑者宋泓背后的关西士人。请唐姬与

    刘姜离宫的声势越大,刘姜与关西士人之间的关系就会被挑拨的越厉害——任谁站在

    刘姜的角度,都会对提议将自己赶出宫门的人心生怨恨。

    以皇帝与刘姜之间的姐弟感情,多半会为此迁怒叫嚷得最凶的那一方,这也难

    怪皇帝会一直在背后默然无视、甚至是保持着乐见其成的态度,对方早就想对关西

    士人下手了。

    “司徒与司空犯不着跟宋泓一同起哄。”刘姜想清楚了原委,轻轻摇头。

    皇帝脸上掠过一丝不屑的神色,很快接口:“这可由不得他们。”

    “事到如今,只能硬着头皮上!不然拖到以后,又会有人怪咱们正当其位之

    时,该谏不谏,徒然背负恶名。”在马日磾的府中,侍中马宇急躁的嚷道:“大不了

    事后再上奏疏以作补偿,请陛下念在长公主昔年对其照顾之恩,从……从弘农迁移民

    户过去,多增些汤沐邑。”

    “为今之计,也只有如此了。”马日磾嗫嚅道,神情有些惶然无措,也说不出什

    么好的法子来。

    “宋泓此人做事太轻浮了!”说完了正事,马宇气仍未平的埋怨道:“亏他做了

    那么几年的郡守,一点谮语谗言都经受不住而且此人未免也太仗着宋贵人的得宠
1...107108109110111...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