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老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李子谢谢
“那我就更有空看着她了。”
申文学的态度令杜云舒着急上火,可是更令她着急上火的还在后头,吃晚饭的时候,申文学竟然将莫小童兄妹俩带到食堂吃饭。
等
第八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
看到杜云舒和申文学开门冲了出来,莫小童吓了一跳。
看着莫小童背着妹妹站在暗夜的走廊里,申文学和杜云舒也吓了一跳。
“小童,这么晚,你妹妹还在睡觉,你要带她去哪里”
申文学走过去,从莫小童肩上抱过妹妹,问道。
莫小童低着头,不说话。
刚才他起来上厕所,申文学和杜云舒的谈话他都听见了。
见莫小童不说话,杜云舒有些生气:“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呢你知道你申老师为了你担了多少责任你大半夜不睡觉,搞什么离家出走尽给你老师添乱!”
杜云舒说着就去拉莫小童,莫小童的脚却像被钉在地上,不肯挪动。
杜云舒怒了:“莫小童,你到底想干什么”
“好了,云舒,小点声,别把校长和其他人都吵醒了。”申文学说着看向莫小童,声音立马放柔了,“小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回房间慢慢说吧。”
莫小童依旧杵在原地,过了一会儿,他抬起脸,脸上已经爬满泪水。倔强的少年流着伤心的泪水,这让申文学很震撼。
“申老师,对不起,我不能再拖累你了。”莫小童低低说道。
杜老师说的对,申老师以后要结婚要生孩子要有自己的家庭,自己和妹妹要拖累老师到什么时候呢毕竟老师只是老师,不是爸爸也不是妈妈啊!怎么可以要求老师去承担不属于老师的责任呢
申文学笑了,“傻孩子,说什么拖累不拖累,你以为我会收留你多久再住几天,等你不想走了,我还要赶你走呢。”
申文学说着,将妹妹抱进了房间。
杜云舒伸手拍了下莫小童的头,“就让你再住几天,到时候,申老师不赶你走,我也会赶你走的!”
再住几天是几天呢
莫小童一直在心里数着天数,他和妹妹住着申文学的宿舍,蹭着学校的食堂,这么一打扰便到了半期考。
银山小学每周一次的例会上,校长除了宣布半期考各班的考试成绩以外,还宣布了一件爆炸性新闻:教育局长要来银山小学调研。
银山小学因为是海岛学校,市区到达这里要舟车劳顿,交通非常不便,所以平常鲜少有什么大领导来这里视察工作,教育局长来调研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上一届和上上届教育局长都是临退休的那一年象征性来银山小学走马观花一下,致敬一下自己的局长生涯,这一届教育局长上任不到三个月竟然就要大驾光临,这令银山小学上到校长下至每个教师都想不到。
和以往的教育局长比起来,这位骨骼清奇的新晋教育局长最大的特点就是:年轻!
桃李市今年推出了一项新的人事改革:为了给桃李市民寻找到最好的公仆,也为了给更多的人才提供展现能力的舞台,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下,采用竞聘的模式产生最优秀、最有才干的各部门一把手。
教育局长便是这项改革试行的第一缕春风。
华建敏在一堆60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了桃李市新晋教育局长。这是桃李市迄今为止最年轻的教育局长,也是桃李市有史以来首位80后教育局长。
新官上任三把火,华建敏就任教育局长后的第一把火就是调研桃李市所有学校。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华建敏坚信只有对全市各所学校的校情都有了充分的了解,他在桃李市开展教育工作才能站在统筹全局的角度上,有的放矢,更好地下决策、施举措。
桃李市共有大小学校近百所,一线教师就超过5000人,一圈走下来,这第一把火已经烧到了冬天,而银山小学则是这把火要烧的最后一站。
第九章 去海岛调研
看见罗瑛老脸上写满好奇,华建敏从盒子里摸出一把香喷喷的茶针递到他面前,善解人意说道:“我母亲在老家山上亲自采的白茶,我父亲从萎凋、烘焙、毛茶、拣剔、复焙都亲自加工,回头,我带些成品茶给罗主任尝尝。”
罗瑛诧异:“华局长的父母原来不是老师吗怎么成了制茶的师傅”
“他们退休后,就和这白茶打上了交道,晚年生活也因这白茶变得丰富而充实。”
别人退休后都在含饴弄孙,华局长的父母却只能弄弄白茶……
罗瑛看着华建敏,请他考虑终身大事的话题差点说出口,话到嘴边忍住了。
领导过了三十而立的年纪,依然单身,整个桃李市都找不到他一丝绯闻,如果不是因为他洁身自好,大概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吧
罗瑛看着华建敏丰神俊朗的面孔,心理有些惋惜,突然想起华建敏此行去银山小学,带这么大盒子的白茶是……
华建敏心有灵犀说道:“难得去一趟银山小学不能两手空空,所以我带了这些成品茶给银山小学的老师们算是见面礼,这样不失礼吧”
罗瑛:“……”
他从来没有看见过一个领导去调研还给基层带礼物的。
“不失礼不失礼,”罗瑛呆了几秒之后,提前把银山小学校长的台词给说了,“局长您这也……太客气了。”
华建敏的笑容让人如沐春风:“我父母到底不是专业的制茶师傅,这工艺恐怕不地道,只要他们不嫌弃就好。”
“不嫌弃不嫌弃,银山海岛地处偏僻,其实只要局长人去了,老师们就已经觉得是荣幸了。”
罗瑛嘴上说道,心里想的却是:只怕老师们会觉得是负担吧。
海岛山高皇帝远,虽然与市区有所隔绝,但相比市区学校各种迎检不断,想必海岛的老师们还乐得逍遥。局长大人这趟调研显得像叨扰。
“麻雀虽小,也是鸟啊,”华建敏却发出慨叹,“海岛教师很不容易,他们中有很多人几乎一辈子都贡献给了海岛的教育事业,坚守需要毅力。我上任时间短,可也翻看了我市关于海岛学校和教师的相关文件,我认为和其他省市比起来,我市对海岛学校的政策扶持还不够,所以我必须实地走这一趟。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罗瑛悄悄在心里给华建敏竖了个大拇哥。
每天唯一一趟驶向银山码头的快艇准时靠岸。
银山小学的领导班子悉数等在银山码头上,说是领导班子,不过就是一个校长一个教导一个少先队辅导员而已。三个人都是五十岁左右的男教师。他们中有土生土长的银山人,也有在年轻时候被分配到银山小学教书,和当地姑娘结缘,就在当地安家的银山女婿。教书生涯里,也有机会可以调离银山,但最终他们都选择坚守海岛。
上次,全市中小学校长期初工作会议是华建敏和全市各校校长们初次见面的时机,银山小学校长韩科因为感冒,又错过了每天一趟的快艇,所以缺席了。今天算是和华建敏第一次见面。
虽然之前从未见过华建敏,但当华建敏随着人流走下快艇,韩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
原来,人和人比起来,真的是气质有别。
韩科看着在罗瑛等人陪同下温文尔雅走来的华建敏,在心里发出慨叹。
握手,寒暄,问好。
罗瑛将华建敏带的白茶递给韩科,说道:“这是华局长给银山小学老师们的见面礼。”
韩科有些懵逼:他从来没有见过哪个领导下基层还给基层带礼物的。
呆了几秒之后,他一边接过盒子一边讷讷说道:“局长您也……太客气了。”
罗瑛咳咳:这个台词,我起先已经替你说过了。
一行人向银山小学出发。
华建敏此行除了带着罗瑛,还带了教育局人事股、初教股工作人员,以及市教师进修学校小研室教研员多名,足见对此行的重视。
抵达学校,各路人马分头行事:教研员和初教股工作人员负责了听课、教案、作业等教学常规,其他工作人员则和罗瑛一起陪着华建敏翻阅学校档案和实地查看等。
韩科校长将一份汇报材料呈到华建敏桌前,脸上谦卑的笑容还夹杂一丝诚惶诚恐:“局长,这是我们学校的汇报材料,我普通话不标准,不好意思给大家做汇报,还是让大家自己看吧。”韩科校长说着又给了其他人每人一份汇报材料。
大家都信手翻了起来。
这份汇报材料有些与众不同,少了公文的冷冰冰,多了许多人情味,介绍银山小学的校情时同时介绍了银山的风土人情,讲学校的困难情真意切,让人动容。
华建敏抬头和罗瑛目光交汇了一下。
&
第十章 初见,她如此勇敢
申文学从未练过散打或者女子防身术,但是她还是像母鸡为了小鸡冲向老鹰般,抄起一把椅子扑向了那个醉汉。
事后,申文学和杜云舒分析,那大概是每个女子身上都藏着的母性的本能。那种本能被激发时,赫然忘记了环境的恶劣和强敌的危险。
在那一时刻,申文学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保护孩子!
“你怎么这么傻怎么这么傻”银山镇卫生院的病房里,杜云舒忍不住去戳申文学的额头。
申文学显了显身上的病号服,提醒杜云舒:“你温柔点,我现在是伤员。”
杜云舒看着申文学脸上身上都是伤痕,缠在手臂上的纱布依稀渗出血渍,她不由心疼,却还是带着责备的口气说道:“如果不是韩校长他们及时赶到,现在来医院接你的可不是我,而是黑白无常了。”
虽然杜云舒说的是玩笑话,却也是事实。
如果不是韩科校长带人及时杀到,如果不是莫小童危及当头死命抱住他父亲的腿,如果不是自己将莫小童的妹妹死命护在怀里……申文学无法想象结局会如何惨烈,或许她、莫小童兄妹俩都可能命丧那个醉汉之手。
“云舒,莫小童和他妹妹呢”申文学问道。
因为局长一行来调研,食堂要为检查组一行安排工作餐,莫小童兄妹俩在食堂搭伙显得不合适,所以校长便和申文学商量,让莫小童兄妹暂时回家去。申文学想着莫小童父亲已经失踪许久,便同意莫小童兄妹俩先回家住一晚,但到底有些不放心,还是在放晚学后去莫家看看。申文学不禁有些庆幸,幸好是去了莫家一趟,否则那两个孩子是否会被他们醉酒盛怒的父亲打伤、打残、打死都未可知。
许久不回家的莫父竟然在今天回家了,且在家里喝得醉醺醺的,见到突然回来的儿子和女儿,醉汉想起老婆的死,想起自己被岳父一家暴揍,想起自己被千夫所指,东躲西藏……酒精让他的怒气一点就着,于是他拿两个孩子撒气。
女儿的哭叫、儿子的诅咒与喊骂都令他越发兽性大发,他对着两个孩子发泄着他的怒气,像一只即将爆裂的氢气球,就在他对着两个完全不是对手的孩子耀武扬威的时候,申文学来了,用一把椅子狠狠砸在他的身上。
这一砸成功转移了醉汉的注意力,让两个孩子有了喘息的机会,申文学却惨了。
当醉汉一阵拳打脚踢将申文学打倒在地之后,也抄起了椅子。椅子被高高举过头顶,是莫小童死命抱住父亲的腿,冲着申文学喊:“老师快跑!”但是申文学已经躺倒在地上爬不起来,她闻到自己伤口上流出的血腥的气息。她从小就晕血,就在眼皮重重合上的最后一刻,她看见韩科校长带着救兵及时杀到……
“两个孩子都是皮外伤,在卫生院处理过伤口了,现在已经被他们外婆接回家去了。”
听了杜云舒的话,申文学有些担心:“外婆他们外婆终于肯管他们了”
杜云舒叹口气:“你这个非亲非故的申老师为了他们差点把命搭上,他们的外公外婆作为直系血亲再不管他们,只怕以后也不用在银山镇做人了。”
外公外婆如果愿意照顾莫小童兄妹,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杜云舒又和申文学说了她昏迷后发生的事情,莫父是如何被众人制服扭送派出所的,申文学听了顿觉解气,杜云舒却话锋一转,问申文学:“你知道是谁把你背到卫生院的”
看着杜云舒神秘兮兮的样子,申文学也有些好奇:“难道是黑白无常”
杜云舒翻白眼:“黑白无常怎么可能背你来医院只会把你从医院背走。”
申文学忍不住被杜云舒逗笑,一笑牵动身上伤口,不由痛得龇牙咧嘴,但是接下来杜云舒的答案令她顿时忘记了疼痛。
“是局长大人。”
“谁”
“局长啊!”
“什……什么局长”
“教育局长啊!”杜云舒有些无语地看着自己的闺蜜,难道她被打失忆了
而申文学这才想起教育局长调研银山小学这件大事来。
这时,病房的门被推开,杜云舒条件反射从病床边跳开,规规矩矩站到一边去。
申文学看见韩科校长领着
第十一章 转院
这一夜,银山小学会议室里的灯亮到很晚。
调研组人员没有及时回到学校安排的旅馆里休息,而是齐聚在银山小学小小的会议室里畅谈到下半夜。
大家聊天的焦点自然围绕着申文学。
申文学不仅救济失去母亲的孩子,还为了保护自己的学生不顾自身安危勇于和危险分子搏斗。这样一个无私、勇敢的年轻女教师深深触动了调研组每个人的心弦。
“这个女老师真不容易。”说话的是进修校小研室主任黄薇。
黄薇平常专门负责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工作,由于长期沉浸在教科研的氛围里,让五十开外的黄薇看起来比同龄女性年轻很多,给人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感觉。
因为教研是自己的老本行,所以黄薇夸奖申文学没有像众人那样只围绕今天申文学做出的舍己救人的义举,而是从自己的业务角度出发着重夸了申文学的课堂质量。
“最关键的,她课也上得很不错。今天听了申老师的课,我很欣慰,因为我又发现了一棵好苗子,可惜今天申老师受了伤,我暂时不能和她交流关于教学一块的话题。我希望等申老师康复之后,韩校长能替我转达申老师,让她有时间去进修校找我好好聊聊,我认为只要好好培养,这个申老师日后一定会成长为一名教学小能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