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筑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争斤论两花花帽
等小轿车走后,两个人站在一颗松柏底下。
凌三把敞开的风衣往怀里拢了拢,凭着良好的视力,也没在周围找见一处瓦房——北方地区的农村因为取暖的原因很少见二层楼,心凉半截,苦着脸问,“不会还要走路吧”
“怎么会呢”吴丽君挂了手里的电话后笑着道。
“离这远吗”老三问。
“不远。”吴丽君的脑袋在一丛丛的松树间插个缝隙,眯缝着眼睛往前方看。
“谁来接我们”已经一个月没抽烟,老三还是忍不住把箱子打开,从里面摸出来一根烟,点着了一根。
“我二叔驾车。”吴丽君道。
“这路不好走吧”凌三把箱子放下,往前面走走,越过一处茂密的树丛,终于找到了一条隐藏的土路。
都9102年了,村村通,怎么还没有水泥路呢
“这里以前是林场。”吴丽君笑着道,“你老丈人是退伍后分配到这里坐林场工人,后来不景气,林场就散了,后来就回到乡里种地,只是老房子还在我二伯就住在这里,想搭个房子,还是得费不少钱的。”
“那这也不是你家啊”凌三好奇的问。
“我爸只有亲兄弟俩,爷是独自一个人来闯关东的,奶是被连云港来的,没别的亲戚,我又是这里长大的,一直到高中,我爸妈每年回来都是来这里,别的地方也不去。”吴丽君解释道。
“也就是说,你在东北的所有长辈,只有一个二伯”
“是啊。”
233、叛徒
“那你堂兄弟姐妹呢”凌三接着问。
“我二伯家五个孩子,大堂哥在山地下包地,还兼了一个护林员,也是住在这里的,二堂哥跟在我大哥做工地,三堂哥呢在南通开了个厂,专门做床上四件套,还有一个堂姐在市区做老师,最后一个是我堂妹,不好好上学,后来跟在我后面做了两年,吊儿郎当,什么都不上心,我也由着她,不学坏就行。
我爸这个人你知道的,向来不揽闲事,可是毕竟是自己家孩子,平常就没少拿钱贴补她,他就想给管一管,结果这丫头脾气大,受不住啰嗦,跑回来了。
在我们市里晃荡一阶段后谈了个对象,刚结婚没多长时间就离了,孩子是二伯他们带着。”
太阳渐渐地升起来,林深树密,虽然没有叶子,连阳光也没法痛快地透进来,凌三感觉更冷了。
吴丽君接了个电话后,往路口走了两步。
跟随者吴丽君的目光,凌三看到了远处驶过来的一辆驴车。
“大哥,”吴丽君大老远的挥手,“在这呢。”
“驾”得到的是一声响亮的吆喝声。
“这我大堂哥。”她回过头对凌三道。
“我骑过马,不过倒是第一次坐马车,”凌三笑着道,“你们这里养马的多吗”
“以前倒是有不少,现在基本不多了,一个乡里可能就那么一两户。”马车越发近了,她主动迎了上去。
凌三拎着行李箱,跟在身后。
在吴丽君的介绍下,简单的寒暄了两句后便上了马车。
一路颠簸,人坐在上面随着车子摇摇晃晃,半个小时左右,在一连排的瓦房跟前停了下来。
房子零零散散的有七八处,全部建在半山腰的平坦处,眼光飘到更远处,居然还有塑料大棚,不过大概是限制于地形,棚子都比较小。
吴登保老早的从门口迎了出来,拉着凌三说了几句话。
然后让大儿子吴应宏把借来的烤箱给挪出来,准备开始烤羊。
凌三看着那么一大只羊,也没做分割,全部挂在了烤箱里,他走过去帮着点火、加柴,风大,火焰蹭的就窜起来了,脑袋凑的太近,差点被烧着了。
吴丽君弓着腰从屋里搬出来一个圆形的铁皮炉子,长长的烟囱,中间是个放铁锅的锅洞,下面是灶洞,凌三赶忙小跑过去让她先放下来,自己来搬。
大姐经常给他发信息,他虽然不回,但是大姐说的话,他却是记下来了。
大姐生怕她们刚结婚什么都不懂,反复的叮嘱,如果没有做避孕,烟酒什么的最好不要碰,特别是得随时注意吴丽君的反应,说不准哪天就怀上了,不要累着、寒着,不要乱用药,对孩子都不好。
吴丽君笑着道,“那你注意着点,烟囱很重,重心不稳,斜着搬。”
老公当着家里亲戚的面展现贴心的一面,她没有不受着的道理。
“瞎啰嗦,我一个大男人,还能搬不动这玩意。”凌三不在意的给搬到了吴丽君指定的位置。
吴登保把刷好的大铁锅置上去后,放进了油和两块猪肉,等火起来后,开始加酱料,最后放进了一条有四斤多重的大鱼。
“铁锅炖大鱼,二伯最拿手。”吴丽君对凌三道,“等会你吃吧,保证你舌头都能咬掉。”
中午菜很丰盛,除了炖鱼和烤羊,其它菜也是做了一桌。
吴登保一家子不善言辞,但是凌三确实是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
在山里住了半个月左右,西北风刮的更凶了,天气越来越冷。
冷得凌三连门都不敢出,更不用说去山里打野鸡了。
而吴丽君每天采蘑菇、抓鱼,玩的不亦乐乎。
这天下午,小雪不期而至。
吴登保道,“不是我赶你们走,这雪下来后,出门就不容易了,你们现在收拾东西,我送你们出去,顺带我多买点煤回来,不然下次指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去乡里呢。”
“行,那我现在就收拾东西。”吴丽君从小在这里长大,只有她才最清楚大雪封山的后果,即使是本地人也不敢轻易在山上走,一脚踩进雪窟窿,可就活不成了。
以前上学的时候,冬天都是寄住在学校,只有夏天才能从学校往返于家里。
坐上马车,两个人从镇上包了一辆轿车,抵达市里的火车站去冰城。
在冰城住了一晚后,第二天坐上了飞往浦江的飞机。
一下飞机,便脱了身上的袄子,只套了一件外套。
“终于回来了。”站在机场的出口,凌三长出了一口气。
“好像你在那边多受罪似得。”吴丽君笑着道。
凌三道,“冷啊,大姐,以后要去的话,咱们就夏天去吧。”
吴丽君扯起来的嘴角突然抿上,对着垃圾桶干呕,凌三掏出来纸巾的同时帮着拍后背,笑着道,“不能是怀孕了吧。”
“不能。”吴丽君脸色苍白的摇摇头,“经期正常着呢,可能是晕机吧。”
凌三不同意她的说法,把大姐的话记在了心里,回到家里,主动承担了家务,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只为了让吴丽君少劳累,多休息。
吴丽君持续性的干呕,她自己都感觉到不对劲了。
凌三递给她测孕棒,她犹豫了一下,也就用上了。
“怀了”从厕所间出来,呆呆的,她自己都不敢相信。
凌三道,“走了,我陪你上医院做个全面的检查。”
开车带着吴丽君一起去了医院。
从医院出来的时候,两个人都是一脸笑意。
吴丽君怀孕的消息,因为陈南的关系,蒋玉斌是第一个知道的,然后他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凌二。
而当大姐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特别还有老母鸡的时候,凌三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身边出现了叛徒。
随着吴丽君的肚子越来越大,老三的心情也越来越糟糕,之后诊断为“男性产前抑郁症”。
如果不是因为有报告书出现在自己的办公桌面上,凌二简直以为这是个玩笑,以前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这种事,只是出现在自己亲人身上的时候,他还是难以置信。
234、机会
打开电脑,在上面搜索了一番,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接着听说老三有酗酒和偶尔大哭的情况,他就开始紧张了。
再联想到“抑郁症”这三个恐怖的字眼,他不敢掉以轻心。
他可就这么一个弟弟。
“找个专家给我问问,就是专门研究精神病或者神经病的那种。”凌二向来独断专行,但是他能做这么大的产业,也不是全然没有优点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非常相信专业人士的话,“明天带我办公室来,早上十点钟吧。”
“凌先生,我这就去办。”蒋玉斌出了凌二的办公室后,转身去了位于二层的行政办公室。
他一站到大厅的中央,立刻收到所有人的目光,他整理下领带,搞挥胳膊,拍手道,“大家先停下手里的工作。”
等大厅安静下来后,清了清嗓子道,“听我说,现在帮我查下公司下面的实验室或者研究单位,有没有神经学方面的专家,帮我安排一下,下午三点钟,我要和他见面。”
说完不等大家的回复,在众多年轻小姑娘的瞩目中背着手离开了二楼。
虽然已婚,但是作为一个男人,他依然享受这种感觉。
不过,哪怕是未婚的时候,他也没有在凌老二的眼皮子底下吃过窝边草,那简直是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跟在凌二这么多年,见识过公司那么多小伙子少年得志,飘的厉害,跟同事或者下属发展秘密的恋爱关系,以为凌老二不知道,走上人身巅峰的机会,就这么没了。
太可惜了。
天涯何处无芳草,偏偏吃窝边草
瑟瑟秋风凉如水。
不过好在今天有太阳,不至于出门太难过。
今天心情不错,在人行道上刷了一辆单车,骑着自行车往目的地去。
本着就近的原则,行政办公室替他找了一个神经科学的博士,就在附近的电子科技园区上班,离公司总部只有二里地。
他虽然不是集团高层领导,只是凌二的私人秘书,但是权利和地位在许多高层之上,他来集团旗下的公司办事,这家公司的领导亲自出来迎接他,他也没有多大的意外。
他没有和公司的领导多寒暄,而是让他们赶紧把那个神经学的博士喊过来,他要和对方私聊。
他做秘书的原则是凡是领导交代的重要事情,一定要亲自督办,保证万无一失。
何况这个博士是什么情况他也不知道,贸然带到凌二的面前,到时候一问三不知,那就是自己办事不利。
不管怎么样,他得先和对方做好沟通,省的到时候再添枝节。
“刘宇是吧洪经理应该和你说了吧”他抿了口茶,依靠在椅背上,翘着二郎腿道,“不用客气,请坐,都是同事,没必要搞那么拘谨。
洪总可是在我面前没少夸你,三十岁不到,就拿到了斯坦福的神经科学博士学位,真是年轻有为。
喝茶。”
蒋玉斌又俯身把茶杯往刘宇的面前推了推。
“谢谢,蒋秘书。”刘宇瘦高个,蜷曲的短发松垮垮的贴在脑门上,书卷气很足,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睛,深吸一口气后道,“洪总只和我说你想找一个在神经科学方面有了解的人。”
这是联合利华集团大老板的秘书,他不得不紧张。
蒋玉斌很满意他的态度,简单的说了一下情况,然后接着问,“凌先生主要是想知道关于这个病的情况,你是学方面的,应该能给一个满意的答复吧”
“蒋先生,我一定会努力的。”刘宇的面上在笑,心里却在骂娘,多想把手里的茶杯朝对方的脸上砸过去。
神经病学和神经科学不是一类的好吗
一个是生物学门类,一个是临床医学的,虽然有交集,可是关注的重点完全不一样啊!
但是,他绝对不能说自己不知道!
要是这么说,那不是傻子是什么
把面见凌二的机会给错失了,他得恨自己一辈子!
他是今年才回国的,作为一名海归博士,他原本是信心满满的,毕竟他是在顶级内刊发表过四篇论文的人,可谓小有名气。
进个千人计划,搞个高校教职,再找个对象,以后稳稳当当、和和美美过日子挺好的。
一回来之后,直接把目光钉在了浦江的高校上,令他没有想到是,现在他想进个千人计划还得排队,海归博士虽然没到多如狗的地步,可明显已经超过高校需求了。
何况他是冷门学科,能让他选择的高校,浦江就那么几家双一流院线。
双一流院校系统内大牛横行,别说教授,副教授的职位都不肯给他一个!
至于房子,想都别想,也不看看浦江的房价!
安家费、工资、科研启动经费,这些是可以有的,零零总总一次性大概有五六十万,但是工资一年也就二十来万。
认真来说,钱不算少,但是达不到他的期望,留在美国,他可以赚的更多。
抱着闲着也是闲着的态度,参加了一年一度的人才交流会,遇到了自己现在这家公司的副总,对方开出了一个自己实在无法拒绝的薪资。
目前主要是做神经科学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
入职时间不算长,但是对这家公司的了解却已经很深了,一是实验室从来不差钱,他提请的报告,没有不通过的,三个月前申请的资金现在没花完,昨天才挨了领导的批。
二是,他们公司的背景很深厚。
背靠凌二,你说厚不厚吧
现在,有个直接见凌二的机会放他面前。
万一凌首富,慧眼识珠,发现他是个人才,他自己不得一飞冲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