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倚天傲雪
首先,此炮全长不超3米,口径却达到了70毫米,长径比只有不到9倍,炮弹初速还不到200m/s,射程更是寒碜——不到3000米。
但是,同时代所有的榴弹炮中,再也找不出比这货更轻的了——全重只有两百多公,轻便又灵活。
平时,任何畜力或人力就可以拖曳着它前进,如果要爬山,甚至还可以将它大卸八块,人背马驼就行了,对道路状况的要求,几乎降到了最低点。
其次,此炮的重心非常低矮,全高只有50厘米——这个高度,已经和重机枪差不多了。
因此,它能够隐蔽部署在离目标很近的距离上,充分发挥火力的准确性、突然性和猛烈性,在第一时间给予步兵火力支援
这个战术,就是我军在解放战争中非常有名的“大炮上刺刀”了。
正所谓“一寸短,一寸险”,可以说,这货的问世,充分体现了小日本“短、小”和“阴险”的民族性格。
另外,它的射界也非常开阔,几乎可以射击一切类型的目标:平射时,可以当加农炮用,虽然炮弹初速低了点,但在这个时代,足以摧毁任何土木工事和一般的砖石工事了。
曲射的话,它就是一门榴弹炮,在山地作战时,可以方便地配置在反斜面阵地上,既可以为棱线或正面阵地上的己方部队提供及时的支援火力,又很好的隐蔽了自己
大仰角射击时,它甚至还可以当迫击炮用,但弹道却比迫击炮要稳定得多,所以精度也比同口径级别的迫击炮要好得多。
总之,此炮的最大优点,就是轻便灵活,可以通过近距离射击,弥补其在射程、精度、威力上的不足,并且充分发挥其一炮多用的特点,将“性能平庸”变成“样样皆通”,真正实现无条件伴随步兵作战的使命
“这下好了,后膛炮都有了”
看着这个丑八怪,林啸兴奋得直搓手。
忽然,他想起了一个关键问题,疑惑道:“炮弹能造了?”
就在年初的时候,别说炮弹了,连子弹都只能复装,这才过去了大半年,兵工厂的水平已经精进如此了么?
“弹壳的工艺早就突破了,唯一的难关,就是引信了”
老曹笑了笑,说着,他亲自撬开了一旁的一个板条箱。
箱子里面竖着四枚黄澄澄的炮弹,相互之间用木板分隔固定着,隔板上,还插着四个圆锥形的东西。
“这应该就是引信了。”
作为一个老兵,林啸一看就明白了。
“老规矩,炮弹和引信是分开的,很安全,”
老曹拿起一枚炮弹,把顶部的一个金属盖子慢慢旋开,“你看,把盖子打开,就可以安装引信了。”
说着,他又矮身取出一枚引信,小心地旋在炮弹上:“螺牙是完全一样的,很方便”
(本章完)





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第624章 来一发
第624章 来一发
第六三九章来一发
老曹安装引信时,林啸安静地看着,没有打扰他。
但是,老曹的讲解其实是多余的,要是连这点常识都不懂,他林啸就不配“老兵”这个身份了。
一般而言,小口径炮弹的包装类似于子弹,在出厂时就会把引信装配在弹体上,拆了包装就能直接用,这种叫全备弹。
而中大口径的炮弹,为安全起见,引信一般都另外包装,临阵时才当场安装,这种叫半备弹。
而那个盖子,自然是起密封作用的,以免长期存放期间,弹丸内的炸药受潮。
另外,像这种将弹丸和发射药筒合二为一组合成一个整体,以便发射时一次性装填的,叫做定装弹。
而一些超大口径的弹药,由于实在太重,搬运和装填都十分吃力,往往将弹丸和发射药筒分离保存,装填时先装弹丸,再装药筒,这种叫做分装弹。只不过,我军一般使用可回收的金属发射药筒,而西方则多使用一次性的全燃纸包,或者纺布发射药包
“这是机械式触发引信?”
直到老曹操作结束,他才开口。
“当然了,”
老曹似笑非笑,“就现有的技术和材料,也弄不出压电式呀,更别提更复杂的延时引信和近炸引信了。”
“呃”
林啸哑然失笑,觉得自己这一问也是多余。
不过,历史上,即使最原始的机械触发引信,也有好几种不同的构型,虽然原理都不复杂,但对加工工艺的要求都很高,是个精细活。
“我是说这玩意儿可不好弄,您是怎么做到的?”
“当然是反复试验、不断改进啦,”
老曹说着,从挎包中又翻出一张图纸,“看,最后定型的,是这种”
“这是保护帽”
他指点着各个零部件,耐心讲解道,“这是击针,通过弹簧压在这块陶瓷环上这是针刺雷管这是传爆药”
这方面,林啸也算是个行家,他一眼就看懂了——这种引信的结构确实很简单,不过
“陶瓷环?”
他若有所思,喃喃自语。
“我明白你在担心什么”
老曹笑了笑,问道:“你的疑问是,用这个陶瓷环来限制击针,到底靠不靠谱,对不对?”
“是的,”
林啸点头答道,“炮弹出膛时,会瞬间承受极大的过载,这样一来,会不会导致击针猛然后座,过早地把陶瓷环压断?”
“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担心过这个问题,”
老曹咧咧嘴,“幸好,反复试验下来,效果还不错”
接着,他又指着图解释道:“这个保护帽很薄,击针也很轻,加上弹簧的缓冲,炮弹飞行的过程中,陶瓷环一次都没有被压断只有当弹丸撞击到目标时,保护帽变形,猛烈推动击针,才会将陶瓷环压断”
林啸赶紧接上话头:“这样,击针就能顺利地后座,把雷管刺响,传爆药就被引爆了”
“对,是这个理,”
老曹点点头,双手比划着,“最后,传爆药产生的爆轰波从小孔中喷出,就能引爆弹丸内的装药,嘭一下就炸开了!”
“嗯嗯。”
林啸点头表示明白。
“不过,我还有个疑问,”
随即,他追问道,“这根弹簧的性能稳定吗?”
“说到这个,又要夸老周了,”
老曹笑道,“他新建的转炉炼出的钢,已经能很好地控制硅和锰的含量,制作弹簧的材料,没什么问题了。”
“是吗?”
“对,热处理工艺也解决了,弹簧质量合格。”
“太好了,”
林啸乐得直搓手,“m777实在太重,我正发愁呢,现在有了这好东西,我们就没有攻不下的城池”
“那”
见他如此兴奋,老曹怂恿道,“林队亲自验收,放一炮?”
“来一发?”
“来吧,炮弹都准备好啦!”
“行,那我就”
林啸顺着炮口的指向看去,喃喃道,“打什么呢?”
好像知道首长要试炮验收似的,战士们组装的时候,两条阻退驻锄已经固定好了,此刻,炮口正指着河对岸。
新盐场以河为界,这边全是人,而那边却是一大片荒滩,空无一人。
“就打那个土墩好了,”
沉默许久的段正宏又插嘴了,指着一个半拉子的土墩嚷道,“正好,一个人都么有。”
“别小看它”
林啸瞪了他一眼,“那叫潮墩,还是先贤范仲淹留下来的。”
“可除了它,也没啥目标啊,”
这时,肖凯峰也忍不住了,“我看它也快塌了,早就废弃了吧?”
“就是,”
见有了友军,段正宏趁机起哄,“还不知道能不能打中呢。”
“小看我?”
被他俩这么一搅,林啸不服输的劲头一下就上来了。
虽然,这种二战的老古董他的确没接触过,但是,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还在军校时,他就看过此炮的详细介绍。
他二话不说,接过炮弹就走上前去,单腿跪地,看了一眼大炮,崭新的炮筒蓝幽幽的,但果然没有任何瞄准装置。
“炮瞄镜什么的,都是精密的光学器材,虽然结构简单,却对工艺的要求极高,”
他想,“这可不是戳破一层窗户纸的事,只有全行业的水平上去了,才能捣鼓这些玩意儿。”
好在,这门炮捉急的射程,本就最擅长近距离的干活,目测加直瞄就行了。
他抬头看着潮墩——大概五百米不到一点的样子。
他心中默念:“范大人,恕罪恕罪。”
接着,他水平举起右臂,伸出大拇指指向潮墩,先闭左眼,再闭右眼
这一套测距方法,叫做“跳眼法”,不仅林啸会,每一个特战队员都会。
“距离四百米。”
他俯身打开炮栓,通过炮膛直接瞄准,双手慢慢旋转方向机和高低机的手轮
接下来,锁定,填弹,关闭炮栓,拽起拉绳
“轰!”
大炮猛然一蹦,四百米外一声巨响,烟尘滚滚。
“没中”
段大嘴脱口而出。
可不是嘛,烟尘散去,半拉潮墩屹立不倒!
林啸望着弹着点,耳朵都红了:“偏了一点点”
“手生再来一发?”
毕竟曹工老成,赶紧过来打圆场,“我给你拿炮弹。”
林啸一言不发,闷声重复着全套操炮动作,那俩货也不敢再多嘴,安静地看着。
“轰!”
又是一炮。
烟尘散开
“中啦!”
叫声,又来自段大嘴。
(本章完)




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第625章 因陋就简出奇迹
第625章 因陋就简出奇迹
第六四零章因陋就简出奇迹
“啪啪啪啪!”
肖凯峰可比段大炮乖巧多了,见状赶紧鼓掌:“厉害厉害!”
“不错不错,”
老曹也笑呵呵上前,“刚上手就二中一,已经不输专职炮兵了。”
“对对对!”
段大炮也连忙恭维,“队长真是全能选手,样样拿得起!”
其实,他是很不服气的,因为进特战队前,他来自炮兵部队,平时一直自诩是最好的操炮手。
林啸一脸尬笑:“惭愧惭愧。”
潮墩并没有塌,只被削去了一截,这说明弹着点还是有点偏高了。
老曹赶紧切入正题:“那么,验收过关了吗?”
“当然,”
林啸咧嘴一乐,“这炮还真不错,在这个距离上,弹道比预料的要平。”
“呀,忘了提醒你了,”
老曹一拍额头,笑道,“我把炮管加长了十五公分,膛速提高了不少,也许快接近三百了。”
“这样啊?”
林啸恍然大悟,下意识地又看了看炮筒。
怪不得,刚才第一眼见它时,总感觉有些异样,现在再看,确实不止六十公分。
他不由一阵兴奋,如果膛速真能达到300m/s的话,此炮的攻坚能力又能上一个台阶,怕是连一些大城池的城墙都能对付一下了
“这门炮只是样品,”
老曹敲了敲炮筒,“这根管子用的可是好钢,再加长些都没问题,不过,一旦量产的话,就只能用自产钢材了,所以,不敢再加了。”
“就这样子挺好了,”
林啸满意地说,“量产的话,生产能力怎样?一个月能下线几门?”
“正式投产的话,头三个月肯定快不了,”
老曹沉吟道,“正常以后,每个月能有十门吧?”
“十门能再快点吗?”
“炮管和炮闩倒没问题,都是我们在数控机床上亲自加工,”
老曹蹙眉道,“别的部件都交给车间做,反而快不起来你知道的,人手紧,出活又慢。”
“好吧,”
林啸点点头,“反正内战还用不上,这货拿去轰小日本,才最合适。”
“哈哈,”
老曹被他逗笑了,“总共要多少?我得尽早备料。”
“我想配备到营,每个营加配一个炮排,两门”
林啸盘算着,“至少需要三百到五百门。”
“知道了,我努力吧,尽量加快些,”
老曹答道,“不过这样一来,炮弹车间又要扩产了。”
“好,这炮弹很争气,尽量多生产些,有什么困难尽管提”
林啸说着,视线却看向那一摞炮弹箱,问道,“这次带了几发?”
“样品而已,不多,”
老曹略带遗憾地说道,“加上训练弹才三十多发,另外,目前弹种还是单一了点,只有杀伤爆破弹一种,别的还搞不出来。”
“只要是开花弹就行了”
林啸笑着说道,“真要有穿甲弹和燃烧弹,也没有用武之地不是?”
“那倒是,”
老曹咧嘴一乐,“就这个时代,也没什么铁甲舰和装甲车之类的给你打”
“这种引信很可靠,”
林啸的思维很跳跃,“我想”
“这个方案,其实是考虑成本后妥协的结果。”
就像知道他想说什么,老曹立刻接话。
说着,他轻叹了口气:“早爆和哑弹总是难免的,就是比率多少的问题了。”
“这不是条件有限嘛,”
林啸由衷夸道,“已经是因陋就简出奇迹了。”
“其实,要说它还算可靠,恰恰得益于这门炮低得出奇的膛速,”
老曹自嘲道,“要是换了长径比高得多的速射炮”
“速射炮?”
林啸一愣。
“对,”
老曹神情古怪地说,“比如,舰炮”
“舰炮?”
林啸目光一亮,下意识地朝河口望了望。
“你知道的,舰炮的炮管长、膛速高,又是全备弹,万一早爆可不得了,”
老曹道,“所以,不得不换个更保险的方案了。”
“孙雷这个家伙,”
林啸摸着鼻子嬉笑道,“我说,以你的风格,一定有办法帮他搞定,对吧?”
“确实,不过,这种构型难度更大、成本更高”
老曹说着,又翻出了另一张图纸。
林啸一咧嘴,他这个挎包,倒是个百宝箱。
“看,别的地方都大同小异,最大的区别在这里,”
老曹低着头,又是一番指点,“这个击针,是用三根互成120度的铜条来限制的,每根铜条的一端都焊了一个铜球,顶在一个凸台上”
“离心力重锤?”
图纸画得简洁明了,林啸立刻看懂了。
“对,”
老曹点点头,“平时,无论怎么翻转和晃动,至少有一根铜条卡住了击针,阻止它后坐只有炮弹出膛后,依靠飞行途中的高速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所有铜球都离开凸台,限制才能解除,然后只要轻轻一撞”
“好巧妙的设计!”
林啸脱口叫道,“真赞!”
“不过,这种工艺更难,”
老曹微笑着道,“目前,只在数控机床上试制了一些,要是转去普通车间实现大规模量产,还有一些困难要解决。”
“你是说,”
林啸的表情简直了,“样品已经出来了?”
“对呀,炮和弹,都出来了。”
“呃”
林啸不由望向新战舰,“是哪种炮啊?什么口径?”
“你还是亲自去看吧,他正等着你呢,”
老曹却笑着卖了个关子,“不过,在此之前,咱们先来聊聊枪吧?”
“枪?”
林啸一阵疑惑。
“对,新枪!”
没等林啸做出反应,他说着就对段正宏使了个眼色。
段正宏早有准备,立刻招招手,几名战士马上跑了过来,三下两下便撬开了两口长条状的板条箱。
“56半?”
当几支新枪出现在眼前时,林啸一声惊叫。
没有半点犹豫,他立刻俯身拿出了一支,又是拉枪机,又是做瞄准状,一边忙活,一边叹道:“好啊,总算有自产的半自动武器啦。”
“本来,我们是想过采用加兰德的,”
老曹笑着解释道,“可是,考虑到56半更轻,更适合东方人的体型,而且,除了有效射程稍短,精度和可靠性一点也不差,弹容量还大些”
“好!做得对!”
林啸连连点头,兴奋地赞道,“以后,咱尽量不用白皮货,用咱自家的,更好!”
(本章完)




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第626章 三棱枪刺
第626章 三棱枪刺
第六四一章三棱枪刺
曹工没有选择仿制m1加兰德步枪,而是选定了同为半自动步枪的五六式,林啸高兴之余,其实还是略有遗憾的。
一个人面临太多选择的时候,总是逃不过“纠结”两字,总是容易朝三暮四,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事实上,“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是二战时期大名鼎鼎的世界名枪,对于这种枪的优缺点,林啸了解得一清二楚。
该枪是米军在二战中的主力步兵装备,因弹仓里能容纳八发子弹,又被称为“大八粒”。
二战期间,相比于大多数对手使用的栓动步枪,该枪有着射速上的巨大优势,是有效压制敌方火力的神器。
对付冲锋枪时,它虽然射速略占下风,却在射程和精度上大大占优,所以,无论在太平洋岛屿、东南亚丛林,还是在非洲沙漠、欧洲战场,m1步枪都有过出色的表现,被公认为当时最好的步枪。
该枪采用可靠的导气式枪机,闭锁方式为枪机回转式,最为独特的,是其供弹方式——装满双排八发子弹的钢制漏弹夹,由机匣上方压入,子弹跟弹夹一起留在弹仓内,最后一发子弹射完时,弹夹会自动弹出,发出“叮”的一声脆响,提醒士兵重新装弹。
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我军普遍装备缴获自日军的三八大盖,与该枪交火时,在射程上还能勉强一战,但在射速上非常吃亏。
后来,托“思密达”们的福,我军缴获了大量的“大八粒”,在很多战斗中就靠此枪去打击对手,甚至一些狙击手也喜欢用该枪来狙杀敌军。
比如神射手张桃芳,虽然更习惯使用水连珠,但他坦言:还是大八粒更好用。因为,在上甘岭阵地上,双方的前沿往往只相距几十米,对于一个优秀射手而言,在如此近的距离上,射速才是至关重要的。
要说此枪的缺点当然有,但真的瑕不掩瑜。
比如,为了皮实耐用,它还是偏重了些,后坐力也大,长时间的连续射击下,东方人的体质会很难承受,所以,“思密达”们逃跑时,往往一脸嫌弃地把它扔了,以便轻装撤退,大大便宜了志愿军
另外,作为半自动步枪,八发的弹仓容量也偏少,并且,其独特的弹夹设计有个副作用,战斗中途想加装子弹相当困难
而林啸手中的这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当然毫不逊色,也是经受过战火洗礼的名枪。
“五六半”,最初仿自前苏联的“sks半自动步枪”。
sks同样采用导气式自动枪机,闭锁方式为枪机偏移式,十发固定弹仓,其设计初衷,恰好是跟同期的加兰德等优秀步枪相抗衡。
事实证明,该枪结构更简单,不但同样很可靠,还更容易制造,具有明显的的优越性。
然而,由于全自动的ak47步枪很快问世,如此优秀的武器却在原产地并未获得青睐,其境遇只能用“生不逢时”来形容。
所以,我军于一九五六年引进仿制该枪,在倡导“全民皆兵”的时代大背景下被发扬光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几经改良后,该枪具有重量轻、射击精度好、后坐力较小、机构动作可靠等优点,在我军战士手中,创造了无数神枪手的传奇
曹工如此选择的理由,林啸自然心领神会。
可靠性方面,这两支名枪半斤八两,五六半的主要优点是轻,空枪只有七斤半重,而加兰德大概重九斤,这对需要长途步行的战士来说差别巨大——同样的负重下,选择前者可以携带更多弹药。
射程方面,五六半明显占下风,因为枪管短了近十公分,五六半的有效射程只有400米,远不及加兰德的700米。
并且,由于枪管短,开火时,火药燃气到达枪口往往压力还很大,所以枪口噪声会很大,造成了大嗓门的毛病,在后世,这不利于射手位置的隐蔽。
但是,这两个缺点,在林啸看来都不叫事。
首先,只要超过200米距离,除了几颗谈不上什么准头的实心炮子,几乎没有任何武器能对他的战士们产生威胁。
其次,嗓门大这一缺点,在这个时代反而成了优点——震耳欲聋的射击声,能产生极大的震慑力。
有时,遇到吃过大亏的老兵油子,仅仅听到枪声,他们就会丧魂失魄、迅速溃败。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对现在主力部队装备的那支天外来客:m16a4自动步枪,林啸反而不太满意——过于低调,再奢华都没人当回事。
1...200201202203204...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