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徐小凤也是痛快人,带着大箱的金银钱帛,如约的领着手下几百杀神从那津城里撤了出来。
他们一路大摇大摆的出城,村上和虾夷远远目送,很识趣的没靠太近。
一行人出城到了码头,顺利的登船。
“起锚,扬帆。”
“去志贺岛!”
第1439章 汉委奴国王
“真是上了那虾夷和村上的道了,这什么破志贺县,根本就是一个破荒岛嘛,一个海中荒岛,全是荒山峭壁,能落脚的也就这南面一小片地方!”
五条大船终于离开了那津港,来到了那津湾北面出口的志贺岛。
可登陆依靠后,许多兄弟都不由的破口骂了出来,这里实在是太荒僻了,整个岛也就只有一块稍平整的地方,这里现在有个三十来户的小渔村而已。
徐小凤从船上跳下,远处一群倭人渔民警惕的打量着他们,两股战战,随时想要逃跑。
他目光扫了一圈,笑道,“挺不错啊,不管怎么说,这地方现在属于咱们兄弟伙了,咱们也有了一块真正属于咱们的地盘了。志贺,名字一般,但终究是咱们的了。”
几百号人从船上陆续跳下来,沿着海岸东瞧西逛。
刚才还觉得很看不顺眼,现在却又觉得挺不错了,毕竟现在这岛确实是属于他们了。
“兄弟们,虽然我现在是名义上的志贺岛主,还是这劳什子县令、大名啥的,但这岛就是咱们兄弟伙大家的,是咱们五百多兄弟一起的。”
“船长,那些渔民,以后也是咱们的人了”
“嗯,村上把地和人都划给我们了,这些人以后就是我们的人了,大家对他们客气点,别吓到他们了。”
徐小凤带着人沿着海岸漫步,渔村往东便是海之中道,志贺岛与西户崎之间,有大约两里长的一条细细的沙带,宽不过二三十丈,狭窄处甚至只有五六丈宽,一遇涨潮,甚至直接就淹在水下,使志贺岛成为一座孤岛。落潮,那线沙带又出现,联结西户崎和雁回巢,并联结筑紫本岛,使志贺成为一座半岛。
西户崎和雁回巢地势更平坦,志贺是一座山岛,而西户崎和雁回巢则是两块大沙洲。
两处有数个渔村,这些渔民不但打渔,还垦田种地。
“还真是块不错的地方呢!”徐小凤道。
王宝枪听着浪潮拍打着沙滩声,吹着有些冷的海风,问徐小凤。
“船长你真相信这些倭人咱们这次可是又打又抢的,换一般人也不可能这样啊”
“一般人确实不太可能,可这些人是倭人嘛。其实你也不用太担心,咱们在这可不是孤军,筑紫西面的肥前,如今可都是我们大秦的地,那里马上会有朝廷派驻的舰队和驻军,也会有移民,还会新开几个商贸港城,距离咱们最近的地方才二百里,你说咱们怕啥有这靠山在,倭人敢动我们吗”
“再说了,这志贺岛其实挺不错,易守难攻,咱们只要在那渔村修上一座要塞堡垒,就进可攻退可守了。”
“咱们以后真就留在这了”
“倭国既然已经归附,而且看现在这苏我马子的态度,是铁了心归附的,故此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估计这边都会比较太平,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不打仗、不劫掠,那么必然就是开海贸易,倭国人还是不少的,现在这那津是最大的港口,又靠近百济和新罗,离咱们中原也是最近的港,故此以后这里肯定极热闹,咱们占着这里,当做一个据点经营,只赚不亏的。”
“船长,你说现在这岛既然是咱们的了,那能不能向朝廷申请为开拓的海外殖民地,能不能请封爵呢”
徐小凤也有些心动,“也许可以,也许不行,不知道,不过可以试一试,成也行,不成也没多大关系。”
接下来几天,徐小凤和王宝枪他们把志贺三乡逛了个遍,最终决定在志贺岛南面与沙洲相连那个渔村处修建一处要塞。
拿出了村上赔给的一些钱帛咸鱼大米,倒是很成功的招募了三乡几个渔村的渔民来修要塞,这些渔民半信半疑,可在弓弩横刀面前,又不敢拒绝,只好苦着脸过来。
徐小凤倒没多大野心,暂时只打算修一座周长二里的小要塞就行,以免哪天万一被倭人给包抄了。
米饭配咸鱼,还管饱。
这让来修要塞的倭人渔民们惊讶万分,当他们猛吃胡塞,吃的肚子溜圆后才真的相信这些秦人原来挺好的。
徐小凤顺势宣布,把三乡的耕地佃给这些人耕种,佃户所得,只需上交一半收成就好。
这些土地本也不是这些渔民的,是筑紫豪强的,这次被全都授给了徐小凤为名田,他自然可以再佃给这些渔民们。
按收成收五成租,这都算很良心了,深受倭人的赞叹。过去他们给贵族豪强们佃种,租可比这高的多,有的是七三,有的是六四,都是在五成以上。
况且,徐小凤还宣布了,除了五五分成外,不需要这些佃户额外承担其它负担,这可是大大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徐小凤让这些渔民来修要塞,不但管馆,甚至还给工钱,这就让那些倭人更惊讶了,居然还有这等好事。
他们纷纷感叹,怎么秦人没早点来啊。要是早点来,大家早就能吃上饱饭过上好日子了。
因此没几天,这些倭人渔民们,马上就对他们的新主人徐小凤他们感激不已,更是十分忠心,干起活来也勤快了许多。
伐木取石,挖壕垒墙,勤快的很。
“主公,主公!”
几名倭人兴奋的跑向徐小凤。
“何事”赵老三喝问。
一名渔民双手高举着一样东西,“主公,我们刚才挖土时,在地下挖出了这个东西,赶紧来献给主公!”
赵老三帮徐小凤翻译了下。
“什么东西”
赵老三接过,“好像是个大印。”
“金的”徐小凤接过,很沉,上面还有许多土,好像是在土下埋藏了许久。可擦拭过后,还是很快认出,这居然是一颗黄金之印。
徐小凤出身将门,虽说后来没落,可毕竟小时候也是受过不错教育的,他一下子意识到这印不简单,毕竟印章用料,很讲究的,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不可能逾越乱来。
能用金印者,一般为王者。
“没听说过倭人有用金印的啊”
“是没听说过。”
“好像有字,写的是啥,船长”赵老三看的不太清楚。
“这是阴刻篆体字,我认认,汉委奴国王,嗯,就是汉委奴国王这五个字。”
“莫非这是国王之印”赵三惊叹。
徐小凤也沉思,汉委奴国王之印,国王两字不用想,那前三字是何意思。汉委奴,难道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汉委奴国
他拿起金印仔细的擦拭起来,这时金印的面目渐渐完整呈现出来,印体方形,长宽和约一寸不到,高七分左右,印章上有一个蛇纽。
第1440章 自古以来
熊津江畔,泗沘城。
安东道宣抚使兼安东左都督指挥、熊津郡太守长孙无忌细细的打量着面前的这枚金印。
越看是越兴奋。
“好东西啊!”
“真正的好东西。”
右都督单雄信不解问,“不就是个印章吗,有什么可稀罕的”
“你来看这上面的字,这个汉字,看到
《隋唐大猛士》第1440章自古以来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1441章 护犊子
“这徐小凤真他娘的是个人才!居然能惹出这么多事来。”
“可也都是好事啊,徐小凤以前毕竟曾在卫府做到营司马的,也是条军中好汉。这次他们虽然胆子大了点,但终究一没丢咱们大秦的脸,二来也没吃亏,所以咱们也就没必要再去追究他什么,何况,他还献上了这枚金印,正好可以让朝廷以后对倭人倭地的统治有据可言,也是大功一件了。”
单雄信道,“可他徐小凤虽说已经退役了,但也依然是我大秦子民,也还有个水师预备役的身份在,他现在却接受了苏我马子的封赏,做了这东瀛道筑紫郡志贺县令,还他娘的成了什么志贺守护大名,这他娘的是要改换门庭,投靠倭人了这算什么,有奶便是娘”
这位国舅爷似乎对徐小凤他们的行为很看不懂。
“我觉得倒没这么严重的,志贺岛他是以一年一金币的代价租了一百年,至于这什么志贺县令,那也是苏我氏表奏天子请封的,他就算当了这县令,那也是大秦朝的县令,又不是他苏我马子的县令。”
长孙无忌跟单雄信两个都是皇戚,一个是皇后兄长,一个是贤妃兄弟,不过两人一文一武,却也性格不同。
如今安东主持大局的却是长孙无忌,他做事比较看重大局。
现如今朝廷趁倭国内部皇室与贵族争斗之机,扶持了贵族苏我马子回国掌权,开设幕府,架空倭王,同时利用他带领倭国归附,设为内藩,并趁机索要了肥国大部,已经算是正式渗入倭国,开始布置经营。
但现阶段,也仅仅是刚开始。
这个时候,徐小凤他们那伙人蛮冲横撞,却硬是在倭国最大的海港那津港海湾弄下来一片地盘,虽然不大,但战略位置很重要啊。
朝廷完全可以扶徐小凤他们一把,然后加强志贺,在这里建上一堡,增派点兵,那就是一条绳索套倭国的脖子上。
“我打算向朝廷表奏,以徐小凤他们开拓海外殖民地有功,为他请封求赏。另外,我也打算从我们百济道拔派些人马过去帮他建设这志贺。”
单雄信捻着胡须,“有这必要吗咱们百济道现在也还事多着呢!”
“我们百济道确实百废待兴,但倭国距咱们这么近,这那津港和志贺岛更是处于中间,咱们百济道要发展,必然也是离不开贸易的,咱们提前布局,也就早收益。”
百济道的长孙无忌插手东瀛道事务,单雄信认为是多管闲事,可长孙无忌却认为这是当管之事,维持东瀛的安稳,有利于百济道的发展,而若是能够加强与倭国的贸易,那么处于中原和倭国之间的百济,就必然也会被带动起来。
山东,蓬莱港。
皇帝封禅过后,并没直接回京,而是先回了章丘老家,呆了几天后,便继续东巡,到了青岛、烟台、蓬莱三港。
皇帝下一步,还计划从蓬莱港出海,经庙岛群岛到旅顺、大连港,再前往辽阳奉天府。他还将北上到辽北,去那巡视北疆,接见奚契室韦靺鞨等诸部藩属,巡视边市情况。
再然后经辽西走廊回到顺天府范阳,然后经军都关去云内、马邑、太原等巡视,最后再往河套五原、朔方灵武等,再到河西武威、张掖,直出玉门关,然后到达伊吾、高昌、最后还要去伊丽,然后到焉耆、且末,再回到青海、陇右,再回长安、洛阳。
这个行程几乎将绕大秦北疆一圈,虽然安东、百济、新罗、东瀛几道不会去,海东诸郡也不去,可依然是十分惊人的。
虽有百官劝阻,皇帝还是打算巡视这一圈。
今年会在辽阳过年,但是在蓬莱出海前,许多随驾官员和后宫嫔妃便都会一起先回洛阳,其它自愿跟随东巡的那些人,也不会允许跟随。
皇帝只会带少量官员,和两三万将士北巡。
“圣人请三思,当年杨广西巡张掖,遇暴风雨,冻死将士宫人数万啊。”
罗成却道,“杨广巡边,喜欢讲排场,动不动带着数十万人,整个宫廷和百官都随驾,远巡边关当然不便。朕只带几万将士巡边,不带他人,不会有这些麻烦,沿途也不需要太多的补给供应。”
“朕去看看边关,慰问下将士,看看移民边疆的百姓,不亲眼走一走看一看,哪里知道边关怎么样了。更何况,朕也要去跟边塞的那些藩属的胡夷诸侯们会会面。”
“只带几万将士巡边,怕有万一啊。”
“能有什么万一呢,边塞如今也就一个薛延陀敢作死,但朕不是已经派了罗克用和尉迟恭他们北上吗,年后就能出兵了。朕也正好可以去北疆慰问下将士们,激励下士气。”
“可万一要是薛延陀几十万骑南下,就怕惊扰圣驾!”
“他们还没这样的本事,如今可不是隋时,大秦的北方边防固若金汤,薛延陀再有本事,也不可能突破到阴山燕山一线来,朕巡边,也只是在长城内线,惊不到。”
万精锐的将士,怕什么
万人虽不多,可地方上到处都是卫营府兵,六京重镇还驻于禁军精锐,随时可以招来。
罗成还是想要多走走,亲眼看看外面的情况。
这次东巡,中原沿途所见,都还不错,可是边疆之地如何,他还是没有什么直观印象。听下面人奏报,都不如自己去看看瞧瞧。
“此次北巡,后宫一个都不带,皇后和太子等都回洛阳去。诸王也各自回藩,宰相里就留中书左侍郎侯莫陈乂和门下左侍郎魏征,大学士里留温彦博与孔颍达,另外内三省监随驾,再皇城司提督李宪和锦衣卫都督指挥使贾润蒲随驾,其余大臣都不用随驾。”
就算皇帝不在京,可有一众宰辅在,有太子监国,也不用担心了。
“圣人,百济长孙无忌奏章。”秘书监王珪进来。
“很重要”
“有些意思。”王珪道。
罗成接过看了,果然露出了笑意。
“这个徐小凤,朕若记的不差的话,他过去也在朕的亲军里当过侍卫吧,后来外放了”
第1442章 海外殖民地
“回圣人,徐小凤之父原为隋之太守,后归附圣人,与突厥决战时战死,圣人记其功,特收其子徐小凤入亲军为七品侍卫。后叙功外放为都头,再升为营司马。然后是遇裁军,他所在部队都裁了,他也退役了。退役后召集了一部军中旧部,买了几条船,这几年一直在百济和倭国沿海劫掠,这次也不知道怎么的,居然还在倭国那津
《隋唐大猛士》第1442章海外殖民地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