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隋唐大猛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第175章 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这天晚上,罗成家的院子几乎是热闹了一夜,直到快天明的时候大家才终于陆续散去。白天全家上阵才包的八百个饺子,也都吃的一干二净,甚至姐夫们带来的一些干果也都吃光了。

    人走后,院里留了一地的果皮瓜子壳,但罗父却很高兴。

    昨晚上院里的热闹,在他心里,或许比他当年被授为七品亲卫,在金殿上执金瓜锤还耀眼。那是凭着父亲的门荫,而昨晚上的那些,却是靠自己的儿子得来的。

    昨晚七叔公甚至提出要把罗家记入南山村罗氏宗谱之上,让他们真正成为这南山罗家人。老爹犹豫了下,说还要考虑考虑。

    当年离开长安时,已经被逐出了家门,还被从襄阳罗氏族谱上除名了。有人愿意接纳是好事,虽然他也明白,七叔公愿意接他入谱,不过是因为他儿子是这南山村二三百年来出来的第一个官而已。

    天微微亮。

    罗成便起床了,在郡兵营呆久了,便也慢慢的习惯了和郡兵们一样的作息。

    虽然没有了起床号角,可依然到时间就醒。

    因在家里,义女慧娘便早早的候在那里,见他醒来,便给他打来了热水洗漱,又把要穿的衣服拿来。罗成接过衣服时,发现衣服都是暖的。原来这个姑娘十分用心,怕早上衣服冷,特意一早把衣服放在火边烘烤过。

    出门,阚棱三个少年,俱身着白衣,握着横刀在外面练习。

    几个家伙如今脸上已经没有菜色,面色红润了一些,甚至觉得个子都粗壮了些。握着两斤多的横刀,一刀一式都很认真,头上都已经练的微微冒汗。

    好好练。罗成夸赞道。

    义父,我若是练的好,能够加入郡兵营吗?阚棱问。

    你现在就是郡兵营的啊,你是我的传令兵。

    我想成为一个真正的郡兵。

    那你得先练好武艺,还得再长大一些,现在个子这么小,连把长矛都端不正呢。你们现在练横刀,以后再练长矛练弓弩,将来还要练骑射,好好练,英雄总是有用武之地的。

    阚棱哦了一声,眼里有光。

    义父,我去把你的马牵来。

    王雄诞则连忙去把罗成的马槊和铠甲取来。

    等他把们把马和槊拿来,嗣业存孝和小六他们也都过来了。

    老大老二则依然还在屋里睡,他们对于练武并不怎么醉心,在郡兵营里任职,其实多是个挂名,为的便是避役而已。如今罗成有了正式官职,罗成便成了不课户,他们也不用再担心需要服役,于是二人已经决定不再去郡兵营了。

    罗成也没勉强他们,安排了他们专职负责郡兵营的那个铁匠作坊和家里的铁匠铺子,这两铺子一是郡兵营的公产,一是罗家私产,规模都不算大,如今主打产品便是铁锅,销量还不错,虽然价格不便宜,但主要销售目标都是那些大户富商士族地主们。只不过如今产量太低,完全纯手工打造,十分费时。

    罗成也没有什么办法可快速提高产量,毕竟虽然能买些奴隶来打下手,可依然需要铁匠老师傅才行。

    士信,你今天开始,你跟着我一起学习骑射和马槊。

    罗成对小六说道,小六之前练的是八棱金箍棍,当初练这个也主要是因为小六以前没练过别的,他力气大,棍棒使用简单。

    但现在条件有了,罗成便打算好好培养下小六,让他随自己一起练马槊。

    他有两把马槊,一把是存孝夺刘仁美的,一把则是嗣业夺王簿的。两把马槊都不错,刘仁美的那把价值百贯,而王薄的那把更好些,价值数百贯。

    王薄的那把现在他自己用,他便把另一把拿来给士信。

    罗成之前也问过嗣业和存孝两人,问他们愿不愿意随自己练马槊,可两人已经习惯了各自手里的挝和刀,便不想再换。

    士信对练什么没啥意见,罗成让他练马槊,他便点头同意。

    兄弟几个便都骑上了自己的坐骑,打马来到村外的一处平坦河滩上练习骑射刀枪。

    阚棱三个则站在旁边跟着一起练。

    骑射并不好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首先需要一匹上好的坐骑,得是已经调教好的战马。不是普通的马就能上阵的,一匹马得经过专门的训练,让他适应战场上的各种形势。

    比如说得练习各种跨越障碍,还得练习他适应各种声响和火光等。

    要不然,一般的马如果拉上战场,那么很容易受惊乱窜,而受过良好训练的战马,就算是面对着大火巨响,也能够勇往直前。

    还得练习跟马的配合默契,这些都是没有什么捷径的,只能每天抽出时间练习,不断的摔打才能把熟练度一点点提高。

    没有个一两年时间,别想精通骑术。

    一边练骑术,还要练骑射。

    马上射箭,比步下射箭更难。

    一般马上射箭,有三种。一是朝前射,二是回头射,三是扭身侧射。看似简单,但要在高速奔驰的马上保持稳定,还要瞄准锁定目标,就极不简单。

    这不但要有极好的射术基础,还得与战马有极好的配合,毕竟射箭的时候,双手得离缰,只能靠一双腿来控马。

    罗成他们还好些,已经练了段时间,一个早上只摔了三四回。但阚棱三个少年就惨了,一早上起码摔了十几回,摔的都鼻青脸肿屁股痛了。

    不过三个少年都很有毅力,哪怕一次次摔下来,又一次次的再爬上去。对他们来说,本来已经沦为乞丐,是罗成给了他们再一次生命,何况义父还肯给他们配备宝贵的战马练习,他们又岂会不珍惜这样的好机会呢。

    罗士信弃棍习槊,一早上只学了几个动作,结果还总是学不会,罗成耐着性子努力的教着。

    今天先练到这吧,你回头心里多想想今天我教你的,明天再继续练。罗成安慰着士信。

    五哥,还是铁棍简单好用。

    铁棍用着是简单,但没有马槊杀伤力强啊。现在之前面对的多是些贼匪而已,因此看不出什么区别。但如果有朝一日我们面对的是身披重甲的敌人,那么有一把锋利的马槊,就能让你如虎添翼。

    回去的路上,罗成问阚棱三个少年。

    你们以后想学什么长兵呢?

    王雄诞大声的道,我以后要跟义父练马槊,骑骏马持丈八槊,太威风了。

    阚棱,你呢?

    我想跟三伯练陌刀,我觉得陌刀更威猛。

    嗣业倒没料到这小子还喜欢陌刀,笑道,好小子,眼光可以啊,回头我练陌刀时你可以来跟着我一起练。

    谢谢三伯。

    老四见状,连忙对西门君仪道,小子,你来跟四伯我练长挝吧,将来我提拔你当长挝队头。

    一句话,老四就把西门君仪给收买了,于是这小子立马答应了。




第176章 应者云集
    回村的时候,在村口遇到七叔公家的残疾兄弟俩哑巴老八和傻子十三。

    罗成发现,隋朝的乡村,似乎每个村子总会有一两个傻子哑巴麻子这样的残疾,就跟每个村子基本上都会有些游手好闲的家伙一样。

    哑巴老八据说生下来就是哑的,这是七叔公娶的第二个妻子生的孩子,他的那个妻子是他的姑表妹,因此这应当是近亲结婚之后导致的。至于傻子十三,是七叔公第三个妻子所生,他的情况跟士信差不多,本来刚生下来并不傻。

    但是很小的时候生病发烧,然后就把脑子烧坏了。

    士信的傻还只是有点憨,但傻子十三是真傻,说不清一句完整的话,快三十岁的人了,结果还生活不能自理,经常流口水,只会干点最简单的活。

    哑巴哥哥带着傻子弟弟去放羊,分家的时候兄弟俩个一人分了一份家产。本来说是让这兄弟俩凑一起过日子,不过七叔公还是放心不下他们,于是便还是让这两儿子跟他们继续生活。

    天冷,哑巴带着傻子去放羊,一人还背了个柳筐,沿途拾粪。

    哑巴看到罗成,对着他点头,啊巴啊巴的表示感谢。他虽然说不了话,但人却还是正常的,知道要不是罗成,他们兄弟俩肯定分不到家产。

    傻子则冲着士信傻笑,还伸手去摸士信的马。士信也没嫌他,还跟他说话,也不知道为何,傻子居然能跟士信交流,半句半句的说着罗成听不懂的东西。

    哥,傻叔挺可怜的,要不带他们去郡兵营吧。

    老四不乐意的道,老六,傻子带回去有什么用,不是添乱吗?

    傻叔会放牛,七叔公家的牛以前都是傻叔放,他一人能放三头牛呢,从没出过错。

    他这辈子也就学会了做这一件事。老四道。

    傻子很傻,但他放牛确实没出过错。罗成对士信道,如果他愿意,可以让他到郡兵营去打扫马厩,一天管他两顿饭,一年管几身衣裳,年节再给点钱。

    傻子现在还有七叔公的照顾,日子也是过的浑浑噩噩,等七叔公一走,只怕以后更不好过了。都是同村人,能帮一点是一点吧。

    正如先贤们所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现在罗成不敢说要兼济天下,但身边的人,他若能帮的上也会尽量帮。

    助人也是快乐之本。

    啊巴,啊巴。

    哑巴听了罗成的话后,连忙手指着自己,连比带划的。

    五哥,你把哑巴叔也带上吧。

    哑巴还在比划着。

    他好像说自己会烧火挑水做饭呢。嗣业看了会道。

    也行,哑叔可以去郡兵营厨房打杂,你要是愿意,包你衣食吃住,一月还给你一百钱,你看行吗?

    哑叔连忙点头。

    以前七叔公家人多,一大家子几十口人,一起种地各尽其能,但现在地分下来,哑巴要带着傻子种地,这可不容易。之前分家,家里的三头牛被三个哥哥买去,他们现在连牛都没。

    两人又没媳妇,以后既要洗衣做饭还要种地,哪那么容易呢。

    哑巴拉着傻子对罗成不断躬身行礼,千恩万谢,罗成扶住他们,都是乡邻,不用这么客气的,你们来营里,也是凭自己的劳动挣饭吃,也不是施舍,我只是给你们一个机会。

    回到家,老四还在说罗成不该收下傻子和哑巴,咱们营是要招人,可也不能什么样的都往回领啊。

    他们也不是来营里当兵,只是做些杂事而已。

    那也要供他们吃喝,每月还给一百钱呢。

    好了,老四你不要再说了。

    饭桌上,老四又说起,结果老爹却觉得罗成做的对。就算郡兵营不愿要他,我还可以把你傻叔带到铁匠坊去,反正他挺有力气的,就是人傻点,做点简单的力气活还是能行的。

    早饭还没吃完,七叔公便带着傻叔和哑叔过来了,他来确认这事的真假。

    七叔公,我没开玩笑。只要他们愿意去,那么就能在那边凭自己挣饭吃。

    多谢你了,五郎,这两孩子是我最放心不下的,虽说兄弟多,可兄弟多有什么用,一分家,连我这个老子都不怎么愿意管了。等我一走,谁还真会费心照顾他们呢。去郡兵营好,管他是挑水还是生火,做点简单的事比较适合他们,跟着你,我也放心。

    没多久,陆续又有不少村民和乡人前来,都是昨天听说郡兵营要招新,于是都想报名加入。毕竟罗成的郡兵,个个都混的不错。

    诸位父老乡亲,大家愿意来郡营和乡团,罗成非常高兴和感激。不过呢,想来的人多,我们也招不了这么多,肯定要经过挑选的。我先简单说下吧,郡营马上要整改,以后郡兵就不是轮值当差,而是经过挑选合格,并自愿加入之后呢,县里会拔给一份田,大约五十到一百亩左右吧一人,分得这些地呢,以后就是你的田地了,所需也只是按平常一样交租调纳庸而已。

    不过入了郡兵营,能分地,但以后就要常服役了。以后不再是一月一轮,而是常年服役,营里五百人大概是一年五番,每番两月。就是五百人分成五番,一次当差两月。轮到的时候入营训练和值守,没轮到的在家种地休息,但若是有战事匪情,营里可视情况征召,接到征召就要无条件集结听令。

    原则上呢,我们新招纳郡兵,有几点要求。首先是本县良家子弟,其次要身体强健,第三年龄最好是二十一岁以下未成丁,但得是年满十四岁的中男。最后一点,家中独子不收,尽量选家中子弟多者录用。

    若是大家有符合这些条件,并还愿意来的,可以三日后到县城外郡兵营门外报名,到时统一选拔录用。

    听到罗成的话,有人惊问。

    不再是轮值上役?

    入选郡营,还能分田?

    起码能分五十亩之多?

    ·······

    如今是大业五年,大隋立国已经近三十年,经过开皇之治的休养生息,天下人口大增,尤其是中原之地,更是人口密度极大,导致地狭人众,耕地严重不足,难以再如实的按均田令授给新丁们田地。

    田地对普通百姓来说是立身根本,无地就难以安身立命。

    现在加入郡兵营,居然能分地?还是最少五十亩,居然还有这样的好事?

    大家都震惊了,然后兴奋了。

    诸位父老乡亲,只要加入郡兵营,便能分田授地,不过所授之地可能是在本县的长白山中,那里有之前逃入山中的逃民们开垦的田地,现在皆入官府,县中已经答应把地授给加入郡营的郡兵们。

    哦,原来是山里的田啊。

    不过这种犹豫在大家心中只是一闪而过,就算是山里的地那也是地啊,总比无地强。

    五郎,我要报名,我要报名。

    我也要报名。

    ·······

    场面一度无法控制!




第177章 耕战
1...8586878889...4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