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江淘
这个时代没有唐中后期“榷盐法”之类的盐铁专卖制度,唐朝廷沿用前隋宽松的盐业管理模式,对私人开发和经营的盐场,只是征收一定的赋税,盐商们可以正大光明地做买卖,几乎个个都如王兴这般身家不菲,富得流油。
但无论什么时代,一般能够做盐业买卖的人,往往都有着广泛的人脉和深厚的背景,绝不会是他们表面身份看起来那么简单,否则唐
第一百七十四章 在我这里种菜,如何?
“门下,时武德六年秋,突厥举兵犯境,善和一战,敌众我寡,右监门卫将军,平凉县开国候杨屯,奋勇御敌,虽败犹荣,擢封右监门卫大将军,再特命为陇州总管,都督陇州、原州、泾州军事,即日启程,钦此!”
当从宫中返回明园的李曜宣读完圣旨的时候,双膝跪在白玉楼门外的光杆将军杨屯,面上早已涕泪横流。
杨屯完全没想到自己昨夜才赌咒发誓,结果宿醉后醒来,皇帝不但给了他向突厥人报仇的机会,还擢升了他的品秩和军职,不由在青石地面上重重地磕了个响头,激动道:“臣,谢主隆恩!”
李曜将圣旨双手递交到杨屯手中,郑重地道:“陛下特意让贫道转告,希望杨大将军能够尽快重整旗鼓,争取早日报仇雪恨,以慰善和镇阵亡将士在天之灵。”
杨屯收好圣旨,站起身来,抹了一把脸上的泪水,重重地颔首道:“多谢法师传达圣意,杨某定会谨遵今上教诲。”说罢便雷厉风行地告辞而去。
李曜望着杨屯离去背影,幽幽一叹,随即对侍立在侧的马周问道:“昨日的重阳夜宴,收获如何”
马周从怀中拿出一卷纸,递向李曜,说道:“礼金总值约莫四千八百缗,详细清单在此,还请园主过目。”
“不愧是节日,收入当真不错。”
李曜一面笑叹了两句,一面接过清单,展开一览,视线很快便落在了“范阳王兴、朱八”那一列,只见卷纸上赫然写着“共赠黄金两百两”,可谓是一举创下了白玉楼收入单笔礼金的最高纪录。
李曜看完后,便收好清单,奇道:“此二人甚么来头,怎么其中一位竟还只报姓不报名”
马周闻言,便将王兴和朱八的形象以及言行举止,仔仔细细地描述了一番。
李曜听到马周讲到那朱八两只手的手背都有疤痕,柳眉微微一蹙,问道:“伤疤是何等模样”
马周抬起一手,用另一手食指在手背上比划,一面说道:“很直很深,且多有交叉。”
李曜唇角勾起一抹微笑:“此人乃是行伍出身无疑,送了我们这多黄金,又不敢透露名字,有点意思。”
“对了,还有这个……”
马周又递给李曜一张纸条,说道:“那王兴临走前留下了地址,他们很想和园主约个时间见上一面,说有重要的事,必须与园主面谈。”
李曜打开纸条,只瞟了一眼,便还给了马周,淡淡地道:“面谈可以,但只能在明园内谈。”
马周点头道:“我这就派人给他们带话过去。”
李曜笑道:“宾王莫急,他们送了这么大一笔礼金,还是按照我的意思,邀请他们过来好了。”
马周又点了点头:“明白。”
在这个时代,主动邀请别人作客与别人登门拜访相比,更加注重礼节,很少有当日邀请当日见面的,于是两人走进白玉楼内,找来文房四宝,并查起了日历,李曜挑了一个较近的吉日,由马周起草,写了两份请柬,然后交给一个在长安土生土长的汉人奴仆,命他按照纸条上的地址给王兴、朱八二人带过去。
跑腿奴仆前脚刚走,不等李曜和马周二人歇口气,又有一个婢女走进来,向李曜通报道:“园主,外面来了一辆牛车,有一男两女,其中一个小娘子自报姓名,叫做陈桃儿,说他们是给园主送米粮和菜种来了。”
前不久刚秋收的时候,李曜就派人给终南县陈桃儿家和管理赐田的田业管事各送去了一封信,要求他们两家除了缴纳粮租外,还按照她
第一百七十五章 成王败寇
在明园西院东北一隅,有一间很奇怪的屋子,既非瓦房,也非草舍。
屋内没有铺设地席,而是除门口铺设有十数方青砖之外,大半面积都覆盖着松软的泥土,支持屋顶材料的,也不再是传统的椽子,而是呈整齐网格状的木架,木架上则固定和覆盖了数层浸过油的素绢,这种特制的素绢与油纸效果相似,可以防水、防风、防晒,但却更加透明。
另外,屋子中间的隔墙已经全部被人拆除,只留下了房柱,而古人所谓的“四海变秋气,一室难为春”,显然并不适合这里。
因为屋子四方的墙壁都安装了通向屋外灶房的陶管,只要柴火充足,随时都能够续热,即便外面秋风瑟瑟,寒气渗人,屋里依旧可以温暖如春。
如今每天都有人在这里忙碌着,担水的,浇水的,锄土的,施肥的,干得热火朝天,陈桃儿便是其中的一员。
在陈桃儿的眼中,明园之主李曜是比这间屋子更让她感到奇怪的人。
因为李曜连时下最常用的农具都使得不利索,一点都不像干过农活的人,但又能传授给她一些看起来很奇怪,却很有效的种植方法。
当初李曜为她列举了两种做工模式,一种名为短工,工期为每年九月中旬到十二月下旬,结算报酬为钱一贯五百文,粮米一石五斗,羊肉十斤;另一种名为长工,即全年受雇于明园,除元日、上元节、春龙节以及春耕期间之外,将一直留在明园劳作,报酬自然也比做短工高得多,年薪八贯,粮米十石,以及羊一头。
陈桃儿本来只是宗圣观里给她父亲打杂的,除了一天两顿饭,连一文钱的报酬都没有,而现在她能自赚一笔嫁妆钱,当然跟她的阿兄和嫂子一样,毫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为何而叹?
朱八猛地抬起头,瞪视着明园主人,神色愕然地开口问道:“法师如何得知某姓崔,又有何根据证明我们是汉东军的人”
王兴也是神色一紧,忍不住补充道:“更何况,汉东军早已不复存在,现在整个山东地面,包括我们河北范阳境内,绝没有甚么余寇,只有啼饥号寒的百姓!”
李曜先是扫了两人一眼,随即嘴角浮起冷淡的笑意,对朱八缓声说道:“参加宴会连化名都不敢报全,难道足下不知如此欲盖弥彰,反倒会引人在意么而且足下很不走运,恰好贫道这里有人会画像,恰好贫道是个好奇之人,闲极无聊之时,便拿着足下的画像与刑部的海捕令一一比对,很快就从中找到了足下:
崔元逊,瀛洲饶阳县人,博陵崔氏二房,前燕秘书监崔懿次子饶阳令、博陵太守崔琨之后,前朝大业十三年,率众起事反隋,次年投夏王窦建德,武德四年,窦建德被斩,故将刘黑闼在河北起事,崔元逊率众伏杀深州刺史裴曦,献其首于刘黑闼,并因此得任汉东军深州总管,武德六年,刘黑闼败亡,崔元逊拒不降唐,率数千人弃城夜遁,至今下落未明……
却不想足下正受官府通缉,竟是来到了长安,而且此刻还就坐在贫道的眼前,当真巧合得紧啊。”
崔元逊紧攥双拳,对方轻描淡写地揭穿了自己竭力隐藏的真实身份,甚至几乎连自己的祖宗十八代都摸清了,不禁震惊得一时语塞,却听一旁的王兴紧张地道:“你……意欲何为”
王兴完全没有想到他们竟然遇到了一个如此厉害的角色,可他也很快反应了过来。
对方既然早就查出朱八就是崔元逊,为何没有告发他们而且明明知道崔元逊是何等的狠人,却表现得如此淡定从容。
最诡异的是,她脸上似乎还带着一种看见他们自行入彀的笑意,难道不怕他们暴起杀了她吗直教他百思不得其解。
李曜看着二人疑惑的眼神,一双眸子仿佛能洞彻人心似的,洒然一笑,道:“呵呵,你们一个身缠巨资,一个本可远走高飞,却甘愿身冒奇险,跑来关中购粮,可见二位都是义士,而贫道向来尊敬侠肝义胆之人,再加上贫道正好与崔将军的一个朋友相处得不错……所以,还请二位莫要紧张。”
崔元逊面上的惊愕渐渐平复下来,握紧的拳头不由一松,激动地问道:“既然如此,那么这个忙你到底帮不帮”
李曜微笑着答道:“贫道当然要帮,只不过嘛……”
崔元逊和王兴一听李曜还要卖关子,心头不由一紧,不约而同地齐声道:“只不过甚么”
李曜收敛笑容,平心静气地道:“你们必须完全依照贫道的计划安排来行事,否则的话,就算贫道想帮忙也没用,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崔元逊和王兴对视一眼,同时苦笑了一下,随即一起抱拳道:“一切谨遵法师吩咐。”
“很好。”
李曜点了点头,肃声道:“那便请二位把你们所知道的情况,统统说与贫道一听。”
……
……
太极宫,南海池。
一艘华丽古雅的画舫正在水面上缓缓而行。
船楼中摆放着一张长案,案首坐着身穿明黄龙袍的老皇帝及万贵妃,二人身后整齐侍立着一排宦官和宫女,长案两侧分别坐着李曜、庐陵公主、九江公主、尹德妃、宇文昭仪、张婕妤,船首舞姬起舞,歌伶清唱,船尾坐着宫中的当值乐班,以及待诏王绩与乐正裴神符,正演奏着时下最流行的清商乐,菱
第一百七十七章 天地之大德曰生
李曜往旁边挪了半个身位,随后转过身来,无比恭敬地行了一礼,开口道:“陛下,明真有一事相求。”
李渊瞧见她一副郑重其事的模样,笑道:“明真难得有求于朕,但说无妨。”
李曜说道:“太上有云‘积德累功,慈心于物’,明真如今身为道家法师,不能仅通晓经戒斋仪,还须得正己化人,成人达己,故而想去赈济饥民。”
李渊一听,顿时肃然动容,这才叫先行先践,修身传道,不愧是朕的莲华啊!
可下一刻,他又醒过味儿,赈济饥民……赈哪儿的饥民
刚经历兵灾的陇右
他才诏令凉州方面开仓放粮,显然不是。
位于抗突前线的河东
虽然河东供应着十数万大军的粮草,但物产富庶,顶多粮食紧张一点,粮价高一些,却不致于会出现饥民。
今年天灾罕闻,没有战乱的地方,几乎都是风调雨顺,地方上要求朝廷赈饥的奏表,可谓是寥寥无几。
那剩下的,便只有他特别“关照”的地方了。
思及至此,李渊心中不由一紧,问道:“明真可是想去北方赈饥”
若说全天下最让李渊头疼的地方,既非正打得热闹的河东,也非大战一触即发的江淮,而是窦建德及其旧部刘黑闼先后盘踞过的山东。
原因无他,才华不足而仁厚有余的窦建德实在太得民心,即使败亡之后,北地民众也对其念念不忘,到处都有百姓为“夏王”修庙,朝廷虽见一个拆一个,但还是屡禁不止。
为了建立朝廷在黄河以北地区的威信,李渊及朝廷诸公卿想了很多办法,诸如免田赋、轻徭役,试图修生养息,结果不但收效甚微,还被刘黑闼两次起事无情打脸。
特别是刘黑闼的第二次起事前夕,李艺治下的幽州发生饥荒,朝廷考虑到河北需要修生养息,舍近求远,改为从河洛地区调运粮食,结果全都落入打劫粮队的百姓手中,并成为了反王的军资,气得李渊直冲北方大骂“刁民”。
最要命的是,刘黑闼可没有“不杀徐盖,生还神通”的窦建德那么仁慈,朝廷派去接管窦建德地盘的官员,被刘黑闼清洗了大半,以致于现在地方官府严重缺员,甚至半数以上的县,至今连个县令都没有。
可一个地方,绝不是随便派一个人去,就能治理好的,新到任的官员,开始正式办事前,还需熟悉地理山川环境,了解民生民俗。
更何况,北方百姓如此抗拒唐朝廷的统治,一旦有了物质条件,搞不好又会有人借机起事,而李渊下达针对山东的售粮禁令的原因,其实是逼迫他们背井离乡,分散乞食,同时也是为了防止他们没完没了地一反再反。
李曜认真地点了点头:“陛下圣明,明真的确想赈济山东饥民,但无需前往山东,而是打算在华阴搭建粥棚,以便为饥民提供裹腹之食。”
李渊是何等人物,心思一转,便隐隐有些明白李曜的言外之意,说道:“明真想要朕做
第一百七十八章 命如蝼蚁
在绵延不绝的饥民队伍之中,人人都带着挣扎在饥饿死亡线上才有的表情,麻木不仁,眼神空洞,似乎灵魂行将脱离躯体。
几乎没有人开口说话,全都朝着一个方向不停地走。
前方是潼关,只有过了潼关,才能抵达他们唯一的希望之地——华阴。
就在不久之前,这些饥肠辘辘的北方饥民们也曾踏进了富庶的淮北地境,却不想刚好赶上唐廷与宋帝辅公袥的全面开战。
辅公袥趁唐朝李孝恭、李靖、黄君汉、李世勣四路大军尚未完成部署之机,派兵数万北伐,其麾下大将陈政道攻至寿州,徐绍宗攻至海州,兵锋直逼山东沂、密两州。
宋军攻城久攻不下,粮草告罄,便四处烧杀抢掠,把原本的鱼米之乡活生生地变成了人间地狱,淮北百姓扶老携幼,争相逃难,而南下的北方饥民非但没有讨到饱腹之餐,反而因此进一步扩大了队伍规模,当真教人欲哭无泪。
正当饥民们对生存似已感到绝望之时,唐皇李渊下达了一道圣旨,诏告山东、淮北百姓前往关中就食,同时诏令河东潞、泽、绛、蒲四州,以及河南各州对饥民给予一定的救济。
只是朝廷想让各州进行义赈,却明显有些强人所难了。
因为河东承担着并、幽两州的军需,赈粮自是休提,河南则是朝廷讨伐辅公袥主要的兵力和粮草来源地,一边是关乎国运的战争,一边是命如蝼蚁的饥民,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人道主义可讲,饥民所经各州,上至官府,下至平民,皆是如临大敌,六州各县府兵纷纷自觉把守城门,防止饥民涌进城内,而且这个时节才刚播完麦种,乡间的村民更是严阵以待,一俟看到饥民接近田地,便会群起持械驱赶,毕竟谁都知道,饥民为了填饱肚子,可以做出任何可怕的事情……
“阿爷!”
一声凄恻、稚嫩的声音在人潮中陡然乍响,随即便传来一个女童有气无力的悲号声。
但见女童身边有一个倒在地上的汉子,这汉子仰面朝上,双眼直直地瞪着苍天,口中还含着几根尚未咀嚼咽下的枯草,脖子和脸均呈现出明显的水肿症状,显然近来常喝水充饥,从他和女童身上脏污破旧的衣着面料来看,此人原本家境应该不错,只是饥荒地区一片萧条,米价胜过黄金,很多人即使变卖全部家产,到头来也换不了一斗米粮。
现在这个男人死了,意味着这个沦为孤儿的女童也将不久于人世,可大多数饥民对此早已见怪不怪,如同行尸走肉般毫无反应,甚至连脚步都没有停顿一下。
只不过,总有人会是例外。
几个似乎结成了小型团伙的饥民听到女童的声音,仿佛突然被激活了一般,原本表情呆滞的脸上,竟都现出了不同寻常的亢奋之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