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赵公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半城流烟

    哪怕蒙骜死了,他们也要夺回尸体,不允许主帅尸体成为敌人的战功。



    “夺城!”



    王翦看到秦军打开城门涌了出来,当即眼睛大亮,非常精准的把握住了战机,果决放弃继续抢夺蒙骜尸体这个白捡的功劳,反而直接领兵朝着涌出来的秦军杀去。



    “杀!“



    战马奔腾,喊杀震天!



    纵然秦军勇气可嘉,结局仍然不言而喻。



    莫说秦军早就饿得失去了战斗力,哪怕秦军处于巅峰状态,面对蒙骜所率领的申祁之地骑兵,正面交锋之下也绝对没有丝毫胜算。



    双方交锋没多久,秦军就已经被王翦率领的三千精骑击溃。



    溃败的秦军朝着城门口蜂拥而去,王翦趁势杀入城中,夺下城门以后却并未继续冲杀,反而牢牢占据了城门。



    “都尉,如今秦军败局已定,何不趁机杀入城中,建功立业!”



    “是啊,蒙骜尸体仍旧在城墙下面,都尉为何不派人抢夺”



    面对麾下将领的质问,王翦却是沉声道:“秦军虽败局已定,却已成困兽之斗,此时冲入城中固然能够建功立业,伤亡却也不会少。”



    “君上信任王翦,让尔等跟随我来此地报仇,王翦又岂会让兄弟们犯险”



    “如今吾等夺取城门,已然轻松立下首功,倒不如将其余功劳让给楚军,如此既不会让兄弟们有过多伤亡,亦不会遭致楚国将领嫉恨。”



    诸将闻言,这才恍然大悟,遂不再多言。



    此时的王翦,已经展露出其圆润的为人处世态度。



    历史上王翦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将关东各国灭掉,立下如此大功劳,非但没有居功自傲,反而非常识时务的急流勇退,得以善终。



    相比起王翦,廉颇这方面就相差太多。



    事实上,王翦守住城门的主要目的,还是想要将功劳让给楚军,否则功劳都被王翦捞走,兴师动众围困平皋这么久的楚军,必然嫉恨王翦,甚至对于此番联盟不利。



    识时务,知进退。



    王翦此举,必然会得到楚国将领的感激。



    果不其然,当春申君得知蒙骜摔死,王翦攻破平皋城门之时,当即又急又怒,喝令楚军急忙攻入城中抢功。



    他也担心,假如功劳都被王翦捞取,春申君以及二十万楚军,都将成为一个笑柄。



    当众楚将随后得知,王翦只是占据城门,并没有攻入城中之际,绝大多数楚将都暗中嘲笑王翦胆小如鼠,放弃了如此好的立功机会。



    精通政治,善于揣摩人心的春申君黄歇,在得知王翦并没有派人抢走蒙骜尸体以后,当即领悟了王翦让功的心思,也暗自记住了这份人情。



    二十万楚军进驻平皋,这场战争的结果已经注定,没过多久城中秦军就被屠戮殆尽。



    你道为何如此



    只因秦军屠城之举惹怒了韩国,楚中还有韩国使者,请求楚军将秦军斩杀殆尽。



    楚、秦两国积怨已久,而且此番乃是韩国主张,楚国自然没有任何心理负担,杀死了城中所有秦军。



    只不过,正如王翦所猜测的那般,秦军虽然是强弩之末,却也是困兽之斗。



    楚军在清理秦军之际,也被熟悉地形的秦军制造了许多麻烦,伤亡虽不太多却也不算少。



    半日时间,楚军已然结束了战争。



    春申君看着地上蒙骜的尸体,想起了王翦让功的举动,当即说道:“此番得以轻易攻克平皋,王翦都尉及其麾下士卒抢夺城门之举,无疑乃是首功!”



    “传我军令,赏王翦都尉百金,并以酒肉犒赏其麾下将士。”



    “另外,本相听说蒙骜这老匹夫杀了王翦都尉叔父王纥,来人将蒙骜尸体送到王翦都尉那里!”



    对于春申君而言,斩首数万秦军这个功劳不可或缺。



    这个功劳无论是对春申君本人,还是对于整个楚国而言,都至关重要。



    正是为此,黄歇才会如此大方,甚至愿意将蒙骜尸体送给王翦处置。



    王翦收到蒙骜尸体之时,看着蒙骜那花白的头发被鲜血与泥土弄得脏兮兮,积压在心中许久的怨气,也仿佛消散了。



    “人死灯灭。”



    “蒙骜终究乃当世名将,辱其尸身不妥,将蒙骜尸体清理干净,为其换上干净甲胄,重新送还给春申君吧。”



    平皋城破,五万秦军尽皆战死,截止战争爆发到现在,蒙骜所率领的十万秦军折损殆尽。



    哪怕对于秦国而言,十万大军的折损,亦是难以估量之损失。



    这个消息,很快就宛如风一般传遍了各地,得知这个消息的秦军士气大跌,樊於期再也不敢拖延,迅疾领兵奔赴秦、韩边境。



    至于合纵的几个国家,国内得知这个消息以后,无不欢欣鼓舞。



    赵国,邯郸。



    这段时间,好消息不断从前线传来,让本来还有些担忧的赵偃,也慢慢放宽了心。



    “吾儿果真乃千里驹也!”



    此时的赵偃,对赵嘉放下成见以及防备之后,也开始欣喜于赵嘉的成就。



    &nbs




第二百二十章 尔虞我诈
    燕国使者听完赵偃的条件以后,脸上却是露出迟疑之色。

    河间十城已被赵国占据,且如今赵国势大,燕国哪怕十分不舍,也做好了将河间十城割让给赵国的心理准备。

    更何况,就算燕国不答应,没有秦国在背后撑腰,燕国凭借自己的能力,也断然不可能将城池夺回。

    故此,燕国使臣对于赵偃提出来的第一个条件,早就有所预料,也能够做主答应下来。

    至于第二个条件,燕国使臣却是有些难以决定了。

    河间与督亢之地,几乎是燕国最为富庶的两块土地,如果这两块土地都丢掉,燕国就真的再也没有翻身之日了。

    哪怕督亢之地基本已经被齐国占据,燕国也会想方设法夺回来,而不是将其割让给齐国。

    燕国惧怕赵国,却不等于害怕齐国。

    如今的齐国,早就失去了以往的霸主气质,若没有赵嘉极力推周子上位,齐国恐怕会苟安一隅直到亡国。

    燕国坚信,只要给燕国恢复的时间,早晚必能击败齐国夺回督亢之地。

    然而,夺回督亢之地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不能承认督亢之地从此归齐国所有,否则有了强大赵国作见证,燕国日后再想发动战争夺地,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至于让燕国出兵十万加入合纵大军攻秦,倒也并非什么大事。

    燕国虽屡战屡败,国内精锐部队根本凑不足十万,只是在战国末期这个几乎全民皆兵的时代,想要凑足十万人也并非什么难事。

    “外臣离开燕国以前,大王就已经交代过,愿将河间十城献给赵国,请求得到和平。”

    “至于出兵十万合纵攻秦,也是我燕国分内之事,不过燕国多年征战,府库已然空虚,恐怕难以供给十万大军远征所需。”

    燕国使臣抬头看了看赵偃,小心翼翼的说道。

    “无妨,燕国只需出兵即可,联军自会供给粮草,不过如此一来,燕国十万大军只能交由赵国统帅。”

    燕国使臣犹豫半晌,暗忖:“派出十万老弱病残,纵然交给赵国统帅,亦无大碍。”

    念及于此,燕国使臣急忙满脸堆笑道:“赵国名将辈出,善于统兵且骁勇异常,燕国士卒能够交由赵国统帅,吾等自然求之不得。”

    “只不过,督亢之地乃我燕国要地,若割让给齐国,恐怕我王不会同意。”

    燕国使臣抬起头,小心翼翼的观察着赵偃脸色。

    赵偃闻言,却是脸色一沉,喝道:“齐国在我赵国危难之际,还愿意出兵相助,寡人又岂能让齐国劳师动众却毫无斩获”

    “燕国盟秦,必须要付出相应代价,督亢之地既然已被齐国占据,自当割让给齐国,如若不然,寡人即刻征兵十万出河间,先与齐灭了燕国,以除后患!”

    燕国使臣闻言,当即骇得面如土色,唯唯诺诺的说道:“大王息怒,外臣这就返回燕国,将此事禀报大王。”

    此时的齐国,尚未全国动员。

    假如赵国真的出兵十万联合齐国灭燕,齐国必然会再次从国内大举征兵,那时积弱已久的燕国,又岂能挡住两国大军

    燕国使臣匆匆离去,只是刚刚走到邯郸城门口,忽然看到了赵偃身边亲信宦官。

    燕国使臣车架继续返回燕国,只是速度却放慢了许多,燕国使臣却是暗中折返赵国王宫,秘密会见赵王。

    “不知大王秘密召外臣前来,所为何事”

    赵偃一改大殿内咄咄逼人的气势,反而温和的说道:“此前在大殿之内,有些话寡人不便明言,这才召贵使秘密前来此处一叙。”

    赵偃自己先跪坐了下来,继而邀请燕国使臣坐在自己对面



第二百二十一章 八十万大军
    “先生,平衡齐、燕两国固然重要,然若是为了燕国而得罪齐国,恐怕也不好吧”

    燕国使臣离去以后,赵偃看着悄然从屏风后面走出来的范增,有些疑惑的说道。

    范增当即笑道:“大王勿忧。”

    “齐国若有争霸之心,威胁到了赵国,自然要借助燕国之手打压齐国,如若不然,又何须因为区区燕国而恶了齐国”

    齐国不仅商业发达,百姓富庶,也是产粮大地,与秦国交战少不了齐国的支持。

    至于燕国,几乎没有太大利用价值。

    以范增的智慧,又怎能因为区区燕国而得罪齐国

    赵偃闻言却是疑惑道:“先生不是让寡人许诺燕国,日后燕国夺取督亢之地,赵国不会插手,甚至还会暗中相助吗”

    范增笑道:“大王可有写下盟书”

    赵偃先是有些发愣,继而眼睛大亮,道:“先生之意,乃是让寡人日后反悔”

    范增颔首:“此次调停燕、齐两国战争,其一乃是为了将河间十城真正纳为赵国所有,其次也是为了让齐、燕两国,能够抽出兵马加入合纵大军,共抗秦国。”

    “若最终战争获胜,大王纵然盟齐灭掉燕国,又有何妨”

    赵偃听到这里,不由暗自想到:“今日还说赵国无意染指燕国,愿意平衡齐、燕两国,转而就考虑着战后灭燕之事,这范增果然非常人也!”

    范增的举动,让赵偃对其越发器重,却也暗自产生了提防之心。

    “那么依先生之见,此番六国合纵攻秦,能够成功”

    范增皱眉沉吟许久,最终还是摇头叹道:“若燕国同意大王所有条件,自然能够六国盟而攻秦,只是燕国羸弱,纵然能够派出十万大军,也绝对都只是老弱病残,只可押运粮草,不堪重用。”

    “齐国没有受到秦国威胁,哪怕能够供应粮草,也未必愿意与秦国死战



第二百二十二章 釜底抽薪
    八月,庞暖所率三十万大军,奔赴洛阳与廉颇等人会合。

    联军势大,分兵而攻秦国城池,秦军屡次受挫,只得且战且退,利用所有城池阻挡联军前进步伐。

    联军毫不停歇,继续往西推进。

    而此时,韩国上下却陷入欣喜若狂的状态,此战韩国只是提供粮草、军械,却是首个获得收益的诸侯国。

    只因联军占据洛阳及其附近城池以后,居然将曾经西周、东周所统治之地,尽数交由韩国。

    吕不韦灭亡东周没多久,洛阳及附近城池百姓,尚且没有真心归顺秦国,韩国占据东西周故地,并非受到太大阻碍。

    与之相反,周人以往并不适应秦国律法,这些年对于秦国的统治敢怒不敢言,对于韩国的到来却是欢欣鼓舞。

    此番韩国所占据秦国领地,北至邓县,西至渑池,南至鹿蹄山,数百里富庶之地皆归韩国所有。

    其余各国本来还有些想法,认为此番会盟韩国出力不多,不应该占据如此多秦地。

    好在李斯留在联军之中,代表赵嘉游说各国统帅:“就连没有出太多力之韩国,都能分到如此多城池,更何况诸位乎”

    “之所以将这块地分给韩国,只是因为此地与韩国接壤之故,此战旷日持久,所能得到秦国之地不知几何,诸国皆能己广疆域也。”

    楚国早就与赵嘉约定,此战联军会相助楚国攻下秦国的南郡,自然不会有太大意见。

    其余诸国,最终也被李斯说动。

    事实上,真正让诸国没有过多计较者,乃因韩国所占据的这块土地虽然富庶,却也是块烫手山芋,无论哪个诸侯国拿下这块地,绝对会成为秦国日后东出的首要目标。

    如今的韩国,已经沦为诸侯国与秦国交锋的战场,自然虱子多了不怕痒,欣然笑纳。

    若给了其余各国,由于不与本土接壤,也未必能够守住。

    十月。

    秦军主力已然退至函谷关,函谷关以北曲沃,以及函谷关以南长丞山,三点连成一条线,几乎都密密麻麻布满了秦军营寨。

    整个函谷关,被打造的宛若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1...7980818283...1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