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赵公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半城流烟

    饶是如此,秦将樊於期以及张唐,面对数量庞大的联军,亦是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怠慢。

    而此时,秦国国内仍在征兵,粮草源源不断从各地运往函谷关。

    秦国上郡,地广人稀,多荒漠、草原。

    当年王翦从咸阳出逃,正是绕道上郡这才躲开官府通缉,继而顺利抵达申岐之地。

    而此时,赵嘉率领三万骑兵自上郡南下,正饮马洛水,让大军修整。

    “王翦,如果我攻下整个河东,以广申岐封地,可否”

    赵嘉有这个想法已经很久了。

    申岐之地本来就属于河东郡,只是由于位居河东郡北方,城池、人口都不算多。

    事实上,河东郡极其富庶,只是河东郡的经济中心是在南方,其富庶程度甚至不亚于赵国邯郸周围。

    如果赵嘉拿下整个河东郡,再加上韩国的上党,领土面积甚至能够堪比魏国,哪怕单独成立一国都不在话下。

    王翦闻言,却是摇头道:“河东南部归秦久矣,此地百姓早就以秦人自居,纵然君上以武力攻下河东南部,想要将其真正纳为己有,至少也需要十年时间。”

    “秦国,会让君上等十年吗”

    赵嘉沉默不语。

    河东南部与两周之地不同,前者百姓对于秦国归属感非常强烈,后者却并不喜欢被秦国统治,这才能够背韩国纳为己用。

    “更何况,




第二百二十三章 蒙恬
    王翦看着赵嘉那逐渐远去的背影,脸色却是无比复杂。

    假如将河东南部秦民迁往申岐之地,由于两地都归属于河东,再加上距离不远,迁徙压力可能会小一些。

    可是如今,赵嘉却准备将秦民迁往燕、齐两国,路途遥远,想必绝大多数秦民都会有抵触心理。

    秦国民风彪悍,律法严苛,上至官吏下至百姓,反抗迁徙者恐怕都不在少数,彼时河东南部定然血流成河。

    若再加上长途迁徙死在路中的百姓,此番迁徙之举,六十万秦民能够存活三分之二都已经很不错了。

    王翦虽然被迫投奔赵嘉,终究乃是生土长之秦人,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不忍。

    只不过,王翦深谙为臣之道,知晓什么事情能劝,什么事情不能劝,此番真要位那些河东秦民求情,纵然赵嘉会打消这个心思,恐怕王翦日后想要再得到赵嘉信任,就难如登天了。

    “秦国负我在先,既然宗族俱灭,从此我便为赵人!”

    风吹过,王翦感觉到了些许凉意,下意识抬头望了望天色。

    “踏踏踏!”

    战马奔腾,铁骑纵横,短短五日时间,三万赵国铁骑已经沿着汾水南下抵达雕阴。

    “君上,继续往南恐怕不会那么容易了。”

    王翦看着远处那广袤的农田,略显担忧的说道。

    上郡北方固然地广人稀,还多荒漠、隔壁,屡受外族袭扰,无比萧条,可是南方却被秦国经营多年,人口密集,富庶无比,洛水河畔更是产粮之地。

    上郡南方算得上是秦国腹地,人口数量甚至不在河东郡之下。

    “秦国主力都被八十万联军所吸引,恐怕根本没有料到吾等会绕道上郡,哪怕我军进入上郡以后被发现,以骑兵之行军速度,秦人亦不可能太快组织起军队进行防御。”

    “传我军令,二十骑为一队,派出百队作为斥候四处侦查!”

    “大军无需管沿途城池,直接绕过城池继续南下,缺粮了就在村落中借粮,不得强攻城池、邬堡!”

    对于眼下遇到的状况,赵嘉早就有所预料。

    既然决定发挥出骑兵优势,哪怕四周都有秦国村落,赵嘉亦丝毫不惧。

    “君上,此去咸阳有两条路。”

    “其一,按照原计划往东南绕道蒲坂,再沿着河水西进,这条道路虽然好走,沿途却有不少秦国重城,恐有大量秦兵把守。”

    “其二,乃是朝西南而去直扑咸阳,只是需要翻越北山,只是北山乃咸阳北方门户,那里道路狭窄难行,非常不适合骑兵行军!”

    赵嘉闻言,却是眉头微皱。

    从北山直扑咸阳,自然是条捷径,奈何北山太过难行,若赵嘉选择这条路,秦国只需在北山沿途派遣两千秦军把守,就能将赵嘉等人拒之门外。

    况且那里人烟稀少,想要借粮也不容易。

    只是思量半晌,赵嘉就否决了从北山直扑咸阳这条路。

    然而绕道蒲坂,如今也是危险无比。

    按照原计划,假如秦军主力与联军在两周之地交战,距离蒲坂非常远,赵嘉根本不担心被拦截的问题。

    可是如今,秦军为了避免重大伤亡,居然撤退到了函谷关据险而守。

    要知道,函谷关距离蒲坂只有两百余里,若赵嘉从那里经过,很可能会被秦军断了后路,继而被困死在秦地。

    赵嘉现在可是孤军深入,稍有不慎都会全军覆没,只能谨慎再三。

    只不过,赵嘉此时也深刻感觉到,孤军深入敌军腹地,哪怕是来去自如的骑兵,也并非简单之事。

    想要凭借这三万骑兵攻破咸阳,难如登天。

    好在赵嘉从一开始,对于攻破咸阳就没报太大希望,之所以仍旧坚持孤军深入秦国腹地,也是为了分散秦军注意力,给联军创造机会罢了。

    若事不可为,赵嘉也绝不会勉强。

    &nb



第二百二十四章 仇人相见
    “轰隆隆!”

    战马奔腾,三万铁骑纵横上郡,秦民闻风丧胆,纷纷躲退避。

    对于能否歼灭四万新征召的秦军,能否将那些从上郡征调来的粮草烧毁,赵嘉从来没有怀疑过。

    在赵嘉看来,四万新征召的秦军尚未完全整合完毕,尚且只是乌合之众罢了。

    最为重要者,赵嘉以为此时正值秦国与联军大战之际,能够被派来做后勤的将领,必然也没有什么真本事。

    将乃兵之胆,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若是面对这样一支军队还不能获胜,赵嘉麾下三万骑兵又怎敢称作精锐

    “踏踏踏!”

    三万骑兵肆虐,宛若飓风般朝着漆垣奔去。

    漆垣城外,蒙恬正在清点着来自整个上郡的粮草,暗道“要不了多久,整个上郡粮草都能聚集完毕,彼时就能带着新征召的士卒奔赴前线了。”

    想到前线,蒙恬脑海中就不自觉想起了樊於期,想起了自己祖父被围困致死,樊於期所率的秦军反而慢吞吞行军,再次不自觉握紧了拳头。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于蒙骜之死,樊於期救援不及时负有极大责任。

    不过很快,蒙恬就平复了心绪,让内心变得平静起来,只因蒙恬知道,如今蒙氏失其势,若是不知收敛,反而想要在这个关乎秦国生死存亡的战场上搞事情,只会加速蒙氏的灭亡。

    为今之计,蒙恬也只能暗自隐忍,默默等待崛起的时机。

    “报!”

    忽然间,蒙恬看到自己派出去负责侦查的斥候,浑身是血的跑了过来,当即心中大惊。

    “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里乃是秦国腹地,按理来讲不可能碰到敌人,蒙恬派出去斥候也只是习惯使然,倒也不认为会遇到什么事情。

    可是现在,看到斥候那满脸惊恐的模样,蒙恬当即感觉事情有些不妙。

    “启禀都尉,吾等在漆垣以北二十里位置,遇见了赵国骑兵,兄弟们死伤惨重!”

    蒙恬闻言大骇,急忙问道“可曾探查到敌军统帅乃是何人,敌军数量是多少”

    斥候大口喘着粗气,道“吾等只与赵国斥候遭遇,并未探查到敌军主帅以及数量,只是小人在逃跑途中,隐约听到追击的赵国斥候说道绝不能放走任何一个秦军斥候,免得坏了君上大计!”

    “君上”

    蒙恬闻言,眼中顿时露出了仇恨的光芒,继而变得跃跃欲试起来。

    他正愁自己被冷落,没有机会建功立业,却没想到遇到赵人突袭此地。

    若能挡住赵国骑兵,蒙恬必然会在秦军之中崭露头角,再有吕不韦提携,那时蒙氏想要重新崛起,也并非什么难事。

    毕竟,蒙氏虽然衰落,军中仍旧有不少蒙骜旧部,只要蒙恬能够显露自己的领兵才能,得到秦王重用,那些人自然也会拥戴蒙恬。

    “传我军令,速速调集上郡各城原本郡卒,随我前往落马亭驻守!”

    “传令给蒙毅,令其速速将城中粮草、辎重运往城中,并且将士卒们全都转移至城内,准备与敌军决一死战!”

    蒙恬非常熟悉赵国骑兵的作战方式,对方先锋骑兵斥候至少会领先主力二十里。

    己方斥候在二十里外遇见秦军斥候,说明赵军主力已经距离漆垣四十里左右,以赵国骑兵那变态的行军速度,在斥候回来报信之时,想必至少又行军了十里。

    也就是说,赵军主力现在距离漆垣三十里。

    漆垣城外的粮草辎重,由于要被运送到前线,故此蒙恬并未将其运往城中,反而在城外搭建营寨堆积粮草辎重。

    若此时不派兵拦截赵军,恐怕城外粮草辎重尚未完全运往城中,赵国骑兵已经来到了城下。

    那个时候,粮草被赵军所得,蒙恬真的就再也没有翻身之日了。

    为今之计,蒙恬也只能带领三千郡



第二百二十五章 蒙恬当斩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若没有赵嘉,当年蒙骜就不会弃赵转而攻魏,也就不会引出魏无忌这尊大神,更不会让蒙骜遭逢日后的大败,导致秦国丢掉了许多土地、城池。

    没有赵嘉,当年蒙骜统兵十万攻申岐之地的时候,也就不会几乎全军覆没。

    没有那场大败,蒙氏在秦国的境地不会变的那么差,蒙骜也就不会冒险留在韩地,最终兵败身亡。

    而主导此次合纵事宜者,也正是赵嘉,策反韩国诱杀蒙武者,还是赵嘉。

    可以说,蒙氏落到如此境地,几乎全部拜赵嘉所致,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化解的血海深仇。

    “呼!”

    不过很快,蒙恬就收敛了眼中的仇恨,脸色变得无比平静。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蒙恬熟读兵书,自然知晓身为统兵将领,主帅不能在战场上有着太多个人情绪,否则就可能会因为这些情绪,导致了错误的用兵。

    “前排举盾,长矛兵待命,弓弩兵上弦!”

    面对无边无际的赵国铁骑,哪怕蒙骜麾下只有三千郡兵,仍旧没有乱了方寸。

    他知晓赵人擅长骑射,这才早早准备了大量盾牌,知道长矛兵能够克制骑兵,亦是早有准备。

    至于弓弩手,无论进攻亦或是防守,都是不可或缺的强大兵种,蒙恬自然也带了不少。

    三千郡兵虽然不多,可是把守住落马亭据险而守,未必不能挡住赵国骑兵,继而给蒙毅争取到足够时间。

    “观其旌旗、编制,赵军约有三万,且彼皆为骑兵,假如放任这三万铁骑入关,后果将不堪设想!”

    蒙恬打量完赵队以后,脸色变得无比凝重。

    他知道,此番联军战略上已然胜了一筹,若非自己侥幸提前派出了斥候,以赵国铁骑的行军速度,四万新征召的秦军以及上郡粮草,恐怕都要一战而没。

    继而,赵国铁骑就可以长驱直入扑向咸阳。

    若果真发生了这种事情,前线秦军主力必然震动,说不得就会给联军可趁之机,继而攻破秦国函谷关那道防线。

    函谷关若破,秦国咸阳恐怕再难守住。

    念及于此,蒙恬当即唤来心腹之人,喝道:“汝等带着吾所写书信兵分两路,一路前往咸阳将此地军情禀报大王,另一路前往函谷关请求樊於期将军发兵来援。”

    咸阳与函谷关两者之间,无疑咸阳距离漆垣更近,可惜秦军主力都朝着函谷关一线汇集,哪怕秦王得知此地战况,也要重新派人前往函谷关调兵。

    如此一来一往,就会耽误许多时间。

    如果换做是其余人领兵,蒙恬自信能够凭借漆垣新征召的四万秦军,挡住赵国三万铁骑。

    只不过,面对赵嘉这个屡战屡胜之人,蒙恬却没有那种自信。

    且蒙恬研究过赵嘉,知晓对方用兵天马行空,对于大局的把握无人能比,也从来不会在意一城一池之得失。

    假如自己守不住落马亭,对方又攻不下漆垣,赵嘉极有可能放弃攻打漆垣,继而直接南下绕道前往咸阳。

    如此兵行险着,看起来乃取死之道,极少有人胆敢这么行事,可是以赵嘉的用兵习惯,未尝不敢如此。

    咸阳,秦王宫。

    “漆垣急报!”

    信使沿途用了最紧急之情报礼节,所有人见状都急忙退避,根本不敢挡了信使道路。

    “怎么回事,漆垣那里怎会有如此紧急之军情,莫非蒙恬出了什么事”

    正朝着王宫行去的吕不韦,看到信使从身旁跑过去以后,当即眉头大皱,继而亦趋步跟了上去。

    哪怕他贵为秦相,也不能随意拦下信使询问状况,只能在王殿之内聆听军情。
1...8081828384...1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