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半城流烟
“若此战秦国求和,列国从此必然以赵为尊,秦国再想东出难如登天。”
“相反,若能拖到寒冬降临,联军粮草耗尽之日,列国之间必然矛盾重重,彼时合纵联军固然有所斩获,终究还会以失败告终,只要稍加挑拨,列国未必会唯赵国马首是瞻。”
“故,依本相之见,再敢言和者斩”
有关秦国未来命运的一场朝会,最终以吕不韦的强势出击而定下基调秦国以举国之力,抵御六国联军,绝不言和
为了提振士气,尚未成年的秦王政将亲自奔赴前线,与三军将士协力御敌。
除此之外,秦国征调几乎所有成年男子,防线自函谷关往西南延伸,在夸父山、阳华山、阳虚山、竹山各地布防,不仅防备联军主力,还防备着随时可能自武关出兵入关的楚军。
虽说楚举国征兵的可能性并不大,秦国却也不敢拿自己的国运作赌注,只能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以举国之力进行防备。
毫不夸张的说,此战秦国几乎压榨干净了整个国家的战争潜力,纵然最终能够挡住联军,必然也会元气大伤,数年之内再也无力东出。
邓县。
赵嘉看完有关秦国的情报,不由叹道“想要以此威吓秦国,让秦国主动求和的计策,果然以失败告终。”
毫无疑问,前番楚王放出消息,欲以举国之力自武关攻入关中,覆灭秦国社稷之事,本来就只是虚张声势罢了。
楚王如果真的准备这么做,肯定不会大张旗鼓。
事实上,楚国疆域虽然广阔,百姓虽然众多,综合国力更是仅次于秦国,奈何楚国贵族林立,他们拥有太多私有封地以及人口。
这些楚国的大贵族,也相当于变相削弱了楚国国力。
此次春申君黄歇统帅二十万楚军攻秦,楚国几乎已经倾尽全力,哪怕前段时间联合赵嘉攻打南郡之兵,也是楚国大贵族们从封地征召而来的兵马。
楚王想要指挥这些大贵族的私兵,让他们参与到覆灭秦国的战争中,几乎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也只有楚国真正面临覆灭危机的时候,这些大贵族为了自己的利益,才会不惜代价协助楚王击退来犯之兵。
所以说,楚国守城有余,而进取不足。
王翦听到赵嘉一番话,却是笑道“楚王此举虽未能逼迫秦国求和,却也让秦国倾尽全力开始布防,想必为了完成那道防线,秦国也耗费了不可估量的人力物力。”
“君上消耗秦国国力之策已然奏效,纵未能逼迫秦国主动求和,也算成功大半。”
赵嘉闻言捋了捋胡须,脸上满是笑容。
“这场战争,也该结束了”
赵嘉抬头,那缓缓落下的夕阳,不由在心中低语。
韩国都城,新郑。
“大王,韩国各地粮仓几乎已经快要消耗殆尽,若继续向联军粮草,恐怕各地储备的粮草,难以支撑到来年收粮之日啊”
韩相张平拿着厚厚一叠文书,满脸忧愁的说道。
韩王闻言,却是说道“齐、楚两国不是也在向军中运粮吗,我等既然已经无力供给联军粮草消耗,何不让齐、楚这两个产粮大国担起重任”
张平却是苦笑道“此战齐国出兵十余万,最终只获得些许人口,齐人与秦军战斗并不怎么强烈,让他们供给些许钱粮尚可,若让齐国大举钱粮,齐王必然不同意。”
“至于楚国,自从攻下南郡以后,从楚国运往联军的粮草明显大幅度减少,只堪堪能够让楚军所用,根本没有盈余供给其余各国兵马。”
韩王闻言当即怒道“楚国得了好处,就不愿再出力,简直岂有此理”
事实上,韩国在得到两周故地以后,也不太想出钱出力。
可惜的是,韩国作为弱国,根本没有丝毫话语权,既然在正面战场上没有出太多力,自然要在后勤补给上让联军满意。
否则,纵然韩国占领了两周故地,没有联军作为后盾,日后也会被秦国轻易夺回。
张平沉默许久,继而忽然说道“如今冬季已至,并不适合继续与秦国交战,且正面战场上,联军想要突破秦军防线,并非容易之事。”
“特别是秦王亲临前线以后,秦军更是士气大振,再加上楚国迟迟未从武关出兵,联军士气已经有些低落。”
“既如此,大王何不以国内缺粮为由,劝说各国退兵”
韩王闻言犹豫道“联军撤兵容易,然撤兵以后,韩国必然要再次正面面对秦国,假如秦国强取两周故地,韩国以何挡之”
第二百四十章 退兵
联军营寨。
“你韩国未派兵卒攻打秦国,反而占据两周故地,如今还不想粮草,哪有这么好的事”
魏国将领早就眼红韩国所得利益,听到韩国使者之言以后,当即怒火中烧,率先出言挖苦。
韩国使者却是不卑不亢,道“韩只是小国,数月以来联军大半粮草都由韩国,国库粮草已然消耗殆尽,韩国已经不堪重负。”
“如今韩国无粮,纵然想要为联军粮草,却也有心无力”
说到这里,韩国使者话锋一转,向方才出言那位魏国将领质问道“伐秦并非一国之事,除了韩国以外,魏国距离联军最近,魏国富庶又不缺粮草,为何不从魏国运粮供给联军所需”
魏国将领闻言,当即喝道“魏国出精兵十万,屡次与秦军死战,燕国只有十万老弱尚未出粮,为何让我魏国出粮”
燕国将领当即不乐意了,冷笑道“燕国出兵以前早就告知赵王,燕国连年征战,没有能力供给大军出征所需粮草,赵王也曾答应吾王,此番燕国出兵所需粮草,都由联军供给。”
“汝若有意见,尽管向赵王理论”
魏将听到赵王二字,却是不敢再多说什么,如今的赵国早就今非昔比,除了秦国之外,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得罪赵国。
更何况,此番赵以举国之力攻秦,赵嘉更是率兵深入秦国腹地,屡立战功,列国对于赵国都敬畏有加,魏将又哪敢向赵王理论
燕将见魏将不敢吱声,想到了齐国夺取燕国督亢之地之事,当即将矛头指向齐国,道“齐国富庶,又多钱粮、鱼米,此番齐国先夺我燕国督亢之地,又得河东大量人口、钱财,所得利益颇丰,为何不供给大军粮草”
周子闻言,却是脸色微沉,继而冷笑道“我齐国出兵十五万,且向联军运输了许多粮草,奈何齐国距离战场太远,途中消耗太甚,这才导致运到军中粮草不多。”
“反观楚国,不仅地大物博,乃产粮之地,距离战场也并不算远,为何不供给联军粮草”
春申君闻言,却是摇头道“此番攻秦之战,除了赵国以外,楚国出兵最多;除了韩国以外,楚国出粮最多。”
“且吾王与南郡开辟第二战场,既然牵制了大量秦军,自然也要消耗不少钱粮,粮草之事,楚国此时恐怕也无能为力。”
言毕,春申君将目光放在了李牧身上。
能够在这里代表本国出战之人,自然并非庸碌之辈,知道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内讧。
奈何,为联军供粮可并非小事,哪怕富庶如楚、齐两国,也会被联军那庞大的兵力所拖垮。
既然韩国已经无力负担军粮,在这个紧要关头,各国将领自然要相互卖惨,不愿意让本国出钱出粮。
春申君将目光投向李牧,倒也并非想要让赵国出粮,乃是想要知道,赵国作为此次联盟的发起者,将会如何处理接下来的事情。
事实上,各国如果齐心协力出钱、出粮,供给联军消耗虽然负担也会很重,倒也能够支撑下去,甚至可以最终拖垮秦国。
可惜的是,联军毕竟来自六个国家,大家全都心怀鬼胎,都想着让其他国家多出钱、出粮、出力,自己坐享其成。
正是为此,他们才不可能真正一条心,凭借兵力优势彻底击垮秦国。
众人见春申君将目光放在了李牧身上,亦是纷纷转移视线,想要看看李牧会说出一番怎样的言论。
“不好办哪”
李牧见状,却是暗自头痛,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赵国固然可以部分粮草,可惜赵国本非产粮大国,再加上这些年战争频繁,国库基本都处于空虚状态,想要支撑起联军那庞大的消耗,根本不可能。
然赵国作为盟主,若自己一毛不拔,反而强制让其余各个国家出粮,必然会引起其余各国心生怨恨,那时联盟也就可以宣告结束了。
“公子怎么还没有回来”
李牧此时,不由想起了前不久自己收到的书信,那封信乃是赵嘉亲笔所写,告知李牧赵嘉将会撇弃大军,率先返回函谷关联军之中。
“以公子在各国之间声望,若是在此,想必能够平衡列国之间利益。”
李牧正这么想的时候,却是忽然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今天可真热闹啊”
众人抬头望去,看到一位浑身散发着英武之气的青年,正笑吟吟站在营帐门口。
“平岐君”
有认出赵嘉身份之人出言惊呼,众人回过神来以后,也都大喜过望,纷纷上前见礼。
特别是赵、楚两国将领,更是热情无比,眼中甚至露出自豪之色。
“大家这么热闹,究竟是在商议什么大事”
赵嘉与众人见礼完毕以后,略带调侃的说道。
周子苦笑道“韩国无力供给联军粮草,我等正在商议,日后如何筹备联军钱粮。”
赵嘉疑惑道“既然缺粮,退兵便是,为何忧虑”
众人闻言,尽皆愕然。
他们虽然都不想出粮,却也知道此次六国合纵攻秦,由于规模前所未有之大,乃是彻底击垮秦国的最好时机,并未想过撤兵之事。
至少在没有捞到足够利益之前,诸国退兵的意愿还不太强烈。
故此,他们在听到赵嘉的退兵言论以后,才会露出如此惊愕的神情。
周子疑惑道“此番合纵攻秦,乃公子一力促成,吾等尚且没有准备退兵,公子为何率先说出如此消极言论”
赵嘉正色道“秦王亲临前线,秦军士气大振,先生以为,联军攻破函谷关防线要多长时间”
周子沉吟半晌,答道“少则四月,多则半年,甚至更久。”
赵嘉摊了摊手,道“冬季已经逐渐临近,近百万大军所需冬衣以及取暖木材,又要消耗多少人力物力”
周子默然无语。
赵嘉再问“纵然能够撑过这个冬田,四月、半年、乃至更久才能攻破函谷关防线,所消耗之钱粮,吾等可又承受得住”
众人闻言,尽皆默然不语。
赵嘉叹曰“灭秦非一日之事,此战吾等已经极大削弱秦国,战略目的已然达到,没必要继续与秦国耗下去。”
“以我之见,现在退兵才是上策”
悠阅书城的換源a軟體,安卓手機需oge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第二百四十一章 分地
若有可能,赵嘉也绝不愿意退兵,甚至想要趁机覆灭秦国。
奈何赵嘉知道,凭借并不算心齐的联军,想要覆灭秦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今联军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不仅大有斩获,还极大消耗了秦国国力,短期战略目标已然达成。
联军与其继续在此地与秦国僵持,最终因为粮草问题而各使得国心生间隙,甚至分道扬镳被秦国逐个击破,导致合纵失败,倒不如见好就收,主动撤兵。
联军主动撤兵,不仅能够保住既得利益,还可以提振各国信心,为以后再度合纵攻秦打下坚实基础。
相反,假如联军因为粮草或者其余问题,结果被秦军逐个击破,作为合纵发起者的赵嘉,必然要背起这个责任。
有了这场失败,各国不仅保不住既得利益,甚至下次秦国东出之际,再想合纵也不会这么容易了。
赵嘉正是考虑到了这些,才会主动提出撤兵之事。
“若联军撤退,秦转而东出夺回两周故地,又当如何”
提出这个尖锐问题者,正是韩王派过来的使者,他不仅问出了自己心中的担忧,也引起了楚国的注意。
可以说,此次合纵攻秦,楚国不仅夺取了军事要塞武关,还拿下了整个南郡,恐怕已经被秦国记恨上。
楚王虽然大言不惭,放出话来要举国征兵攻入关中,覆灭秦国社稷。
若没有联军作为后盾,楚国绝对不敢与秦国争锋,所以楚国也像韩国那样,担心联军撤退以后,会被秦国报复。
赵嘉闻言,却是朗声道“此战虽然取得阶段性胜利,然秦国之强仍旧不容忽视,彼只需三年五载,就能再次恢复元气。”
“吾等若不联合御敌,早晚必被秦国逐个击破。”
“今日虽然撤兵,吾等不妨立下盟约,日后但凡秦国东出,无论各国关系如何,都必须再次合纵攻秦。”
“诸位放心,赵嘉既然让各国出兵,战争获胜以后,自然也会让各国获得相应利益。”
“只要六国齐心御秦,秦必然不敢东出”
“不知诸位对于这个提议,感觉如何”
联军撤退以后,秦国固然可以重新夺回两周故地,甚至有可能再度从楚国手中夺回南郡。
然而,只要联军齐心协力,秦国哪怕夺回了那些土地,也别想守住。
既然守不住,秦国未必敢轻易发动战争。
“公子此言,恐怕有些让人难以信服吧。”
“此战魏国出精兵十万,甚至运输了不少粮草,可是楚国得南郡、武关,韩国得两周故地,就连齐、燕两国都从河东掳走不少人口,唯独我魏国毫无斩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