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半城流烟
说实话,赵嘉对王翦给予厚望,本来想着对方既然愿意冒险去充当说客,说降安承必然乃十拿九稳之事。
却没想到,王翦居然失败了。
“只不过。”
听到了王翦转折的话,赵嘉眼中希望再次升起,若是能够说降安承,自然最好不过,那样赵军就会避免许多伤亡。
“只不过什么”
王翦道“只不过按照秦律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末将劝说失败被送走以后,让人带给安承一封书信作为威胁,彼若不愿投降,末将就把今日安承放我回来,以及与其叔父之事公之于众,彼时以秦律之严苛,安承必然会被治罪。“
“安承畏惧秦律,虽心中恼怒,却也不得不降。”
说到这里的时候,王翦丝毫没有洋洋得意,反而满脸愧疚,显然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不齿。
赵嘉闻言却是大惊“彼放将军回来,此乃以义待之;将军却反以此事要挟对方,纵然能够逼迫安承投降,恐怕也会失义于天下,将军此举何其不智也”
赵嘉如此说,倒也并非指责王翦此举不对,只是担心对方因此坏了名声,得不偿失。
王翦却是苦笑道“如今数万赵国精骑深入秦国腹地,若不能尽早攻克武关,对于君上、对于数万精骑,乃至对于合纵大军,都并非什么好事。”
“若以区区王翦名声,能够让君上迅速攻克武关,王翦觉得值。”
赵嘉紧紧握住了王翦双手,沉声道“无论如何,将军在赵嘉心中,永远乃忠义无双之人”
翌日,晴空万里。
安承召集少习山几乎所有秦军,走出少习山埋伏于山林之中。
或问曰“安都尉,吾等为何舍少习山天险,反而全军埋伏于此”
安承笑曰“本都尉得到准确消息,平岐君赵嘉今日会带领五百人,亲自在此地勘测地形,与其被动防守,不如孤注一掷斩赵嘉于此。”
“赵嘉若死,数万赵军群龙无首,早晚必背=被大王所灭,甚至联军亦会因此崩溃。”
“如此泼天功劳,诸位可敢与安某冒险一战”
左右闻言神情振奋,问道“情报属实”
安承大笑道“绝对属实,如若不然,安某又岂会行此冒险之举”
众人尽皆大喜,磨拳霍霍准备在此地伏击赵嘉。
埋伏过程中,安承以带人前去侦查为由,将指挥权交给了副手,就这样再也没有回来了。
正在副手以及埋伏的秦军焦急等待之际,王翦却是统帅赵国铁骑,将此地围得水泄不通,三千余秦军尽战死,赵军再次踏入少习山时,如入无人之境。
又七日,赵军折损千余人,乃克武关。
武关。
赵嘉看着这座兵家必争要塞,就这样被赵军轻易攻克,不由转头看向安承,道“此番多亏有安都尉仗义相助,否则吾等此时绝不会站在此地”
安承却是冷着一张脸,撇了撇旁边的王翦,沉声道“吾以义待之,没有将其抓捕送官,彼却以此作为威胁,迫使安某不得不背叛秦国。”
“平岐君要谢,还是应该谢谢王翦这位忠心耿耿的属下吧”
赵嘉闻言,却是面露尴尬之色,倒也不知道该如何出言反驳,毕竟王翦做得事情,的确不怎么厚道。
王翦却是上前,对着安承深深作揖,满脸惭愧的说道“是王翦对不起安兄,然为了君上能够尽早夺得武关,王翦也是迫不得已,还望安兄莫要怪罪”
言毕,王翦转头对着赵嘉再拜,道“此番能克武关,皆赖安兄之功,且安兄能文能武,才能胜吾十倍,王翦斗胆为安兄向君上请功”
赵嘉连忙点头道“有功自然当赏,本君授予汝将军之位,安承可愿接受”
安承闻言略作犹豫,继而叹道“既然已经被迫背叛秦国,日后天大地大,除了赵国也无安承立足之地。”
说到这里,安承单膝跪地,道“安承拜见君上”
赵嘉先破武关,再得一员大将,心中十分高兴,当即大摆宴席犒赏三军,并且派人前往楚国,让楚王派兵接管武关。
宴席中,王翦、安承两人端着酒爵,走到一个僻静之地,全都静静饮酒,不发一语。
王翦早就想明白了,安承之所以没有才开始就同意投靠赵嘉,乃是担心叛国之举会坏了名声。
王翦看透了安承的小心思,就故意寄出一张白纸,并且告诉赵嘉是自己胁迫安承。
如此一来。
安承投靠赵嘉乃逼不得已,于其名声无损,只是让王翦背上了一个不义的黑锅罢了。
第二百三十八章 秦国惶恐
楚国王宫。
“你是说,平岐君自申岐之地深入秦国腹地,继而绕道南下攻克武关”
楚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脸上满是不可置信的神色,完全没想到当年勾搭走自己宝贝女儿的青年,居然能够做出如此大事。
“的确如此,君上请大王速速发兵接管武关”
楚王得到确切答案,当即开怀大笑,道“武关向来都是秦国南部门户,今日被平岐君所得,只要楚国派遣重兵驻扎函谷关,以后进能攻入关中,退能借武关之险御敌于国门之外。”
“平岐君,果然是寡人的好女婿啊”
楚王兴奋异常,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当即派遣大将领兵前去接管函谷关。
“外臣临走之前,君上还让我告知大王,此番数万赵国铁骑拿下了武关,尚且还不准备回返,而是将与楚军合兵攻南郡,以应昔日承诺”
楚王闻言自然越加高兴,道“寡人女婿乃当世无双公子,答应下来的事情从来不会食言,寡人这就在国内征兵,与平岐君合兵攻打南郡”
这个时候,楚王那被秦国打压许久差点熄灭的野心,再次膨胀起来。
前番六国合纵攻秦,楚国不仅趁机与魏、韩三国瓜分了秦国南阳郡,还占据了南郡部分领地。
楚国虽说占了便宜,却每日战战兢兢,担心秦国出兵夺地。
可是如今,秦国接连战败,损失兵马、人口、粮草无数,现在就连南部门户武关都被赵嘉献于楚国,秦国已经在战略上处于被动状态。
如果楚国在趁着这场大战之际,与赵嘉联合攻下南郡,楚国几乎就算是收复了以往那些被秦国占据的所有领地。
彼时,楚国越强而秦国越弱,楚王的野心这才开始膨胀。
函谷关,联军营寨。
李牧看着刚刚得到的战报,忍不住叹道“公子用兵天马行空,外人根本无从捉摸,此番出骑兵深入秦国腹地,虽未攻下秦都咸阳,却也拿下了武关。”
“如今更是让楚王再度大举征兵,挥师攻南郡,想必秦国此时已经焦头烂额。”
“至于前线楚军,得知这个消息必会士气大振”
可以说,赵嘉若是带领骑兵与秦军在正面僵持,起到的作用绝对不会太大。
现在,秦国先是关中被搅得天翻地覆,逼迫秦国不得不坚壁清野,让近十个县城颗粒无收,也让秦国元气大伤。
甚至于,就连秦国武关都被攻克,成为了楚国西北屏障。
就在两军僵持不下之际,赵嘉做下了如此大事,必然会让秦国朝野震动,若是秦将处理不当,甚至可能会影响军心。
与之相反,联军必然士气大振。
那些本来还有二心的诸侯国,看到赵嘉如此守信之举,必然也会更加卖力。
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跟着赵嘉一起打秦国,大家都会有利可图,而不再是像以前那样空耗钱粮,却存土未得了。
事实上,此番合纵诸侯国皆由斩获。
哪怕不与秦国接壤的齐、燕两国,也掠夺了大量秦国人口、钱粮,此番出兵至少不会吃亏。
果不出李牧所料。
由于南方捷报的传来,让秦国士气越来越低迷,反观联军仿佛像是吃了兴奋剂,没日没夜攻打函谷关防线。
双方又经历了月余惨烈厮杀,全都伤亡惨重,联军因为南方获胜带来的锐气,也慢慢被消磨殆尽。
与之相比,秦国士卒由于伤亡太多,士气也变得十分低落。
函谷关防线,变得岌岌可危。
在此紧要关头,南方战线再次传来捷报,楚军与申岐之地数万骑兵联合,攻下了秦国整个南郡。
甚至于,楚王还放出豪言,欲征举国之兵自武关攻入秦国关中,覆灭秦国社稷。
这个消息的到来,再次让联军士气大振,那些被消磨掉的锐气重新被捡起来,联军又开始猛攻函谷关一线。
与之相反,秦中现在充满了悲观情绪。
若非秦人善战且意志力坚强,恐怕函谷关防线早就崩溃了,饶是如此,如果联军再这么猛攻下去,恐怕要不了两个月,函谷关防线就会被联军突破。
秦王宫。
“如今前线战事紧急,南郡又被楚国所得,楚王更是准备以举国之兵攻入关中,卿等可有良策御敌”
秦王政那略显稚嫩的脸上,已经堆满了疲惫。
自从赵嘉领兵进入关中以来,秦王政几乎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每日都要操劳国事。
哪怕他如今尚未亲政,却也有许多事情要做。
如今的秦国,几乎举国皆战。
本来以秦国国力,只要再度全国征兵,完全有能力在函谷关挡住联军的进攻。
然而,楚国欲以举国之力攻入关中这个消息,却是让秦国感到了真正的压力。
此番六国合纵攻秦,除了赵国以外,其余各国都没有倾尽全力。
特别是土地广袤、百姓众多的楚国,若是真要举国皆战,所能爆发出来的战争潜力,哪怕秦国也要慎重对待。
如今楚王野心膨胀,欲借助联军攻秦这个东风,一举覆灭秦国社稷,纵然强大如秦国,也感到了恐惧。
“此番联军攻秦,皆因相国撕毁秦、赵盟约,联合燕、韩、魏灭赵之故。”
“联军与我军将僵持许久,想必也支撑不了太久,之所以没有退兵,必因赵国之故。”
“依老臣之见,大王不如派人携带重金前往赵国贿赂赵国公卿,再派遣使者前去求和,有了赵国公卿劝说,再加上赵国消耗亦不在少数,必能说得赵国退兵。”
“赵国若退,联军自然溃散,楚国不足为惧矣”
这位秦国大臣刚刚发表完言论,当即就有不少人出言附和。
秦国现在处境的确不算好,若是能够通过求和的举动平息了这场战争,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就连吕不韦,此时也不敢多说什么。
只因联军实力是在太强,如果真的决心联合覆灭秦国,秦国社稷可就真的危险了。
秦王听着众人求和的言论,不由眉头微皱,暗道“看来众人已被联军吓破了胆。”
就在此时,因功被调入咸阳负责都城防御的蒙恬,却是走了出来。
“秦若求和,列国必以为合纵能制秦,日后秦若再次东出,赵嘉只需振臂一呼,列国必然争相呼应。”
“如此,秦纵能自保一世,却也失去了东出之可能。”
“联军虽众,耗钱粮亦不在少数,且如今正值冬季,不适合大举进兵,以末将之见,楚国未必敢在此时国征兵而攻秦,联军也未必能够支撑太久。”
“只要秦上下同心,协力御敌,少则一月,多着三月,联军必退”
悠阅书城的換源a軟體,安卓手機需oge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第二百三十九章 缺粮
蒙恬之言,让本来嘈杂的秦国朝堂,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停止了讲话,继而将目光放在了蒙恬身上,有些人露出若有所思之色,有些人却是满脸不屑。
而此时,已经被吵得焦头烂额的秦王,闻言却是眼睛大亮,看向蒙恬的眼神中满是赞赏。
“秦自保易,夺天下难。”
“蒙恬之言可谓是切中要害,特别是在秦国生死存亡关头,蒙恬还能想着秦国百年大计,真是甚得寡人之心。”
“若寡人亲政,必当重用此人”
嬴政虽然心中暗赞蒙恬,却也没有多说什么,反而将目光放在了吕不韦身上。
首先,秦王政尚且没有亲政,很多时候只相当于吉祥物,对于军国大事并没有最终决定权。
其次,蒙恬乃吕不韦提拔之人,既然蒙恬说出了这么一番话,想必吕不韦也会作为其坚实后盾。
现如今,吕不韦的话,明显比秦王更管用。
“啪啪啪”
果不其然,吕不韦忽然开始鼓掌,而后厉声道“某些人畏敌如虎,只想着求和自保,唯有蒙恬将军仍旧想着秦国日后大举东出,继而横扫天下之事。”
“真没想到,满朝文武公卿,居然比不上一员小将”
吕不韦环顾众人,视线在方才那些极力主张求和之人身上停留了些许时间,脸上满是嘲讽之色。
“向赵国求和,固然能够平息这场战争。”
“然六国得以合纵,皆因赵国之故,除了楚、齐两国心甘情愿以外,其余各国大多各怀鬼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