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舌尖上的神豪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雅玩居士

    “另一种可称为肉皮法,先揭下刀鱼皮,可带出部分刺,然后刮出其肉,覆盖在肉皮靠肉的那一面,再以刀背或木柄轻拍,那些烦人的鱼刺便刺入肉皮之中,此时再用刀抹一下,便是全无骨刺的刀鱼肉。

    说完让服务员收起工具,正色道:“请贵客留点肚子,今天还有一道菜,最后压轴,是我个人最喜欢的美味佳肴!”

    众人一听刘师傅居然这么说,无论是逆鱼还是江刀都是难得美味,好一个鲜字了得。

    “还有更好吃的”庄臣放下筷子,打趣道:“刘师傅可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前面两道水平已经很高,难不成最后一道更厉害”

    一顿饭下来大家熟悉,说起话也轻松起来,刘师傅笑而不语,示意上菜。所有人好奇的盯着大砂锅,热气腾腾,不知道里面是什么

    “咦难道是……”

    庄臣深吸口气,有些吃惊道:“鱼汤好多种鱼的味道!”

    刘师傅众目睽睽之下慢慢打开锅盖,里面居然是一锅乳白色的鱼汤,上面漂浮着各种小鱼,最长不过两寸。

    “千岛湖杂鱼汤!”刘师傅介绍道:“所谓杂鱼就是一些小鱼,顾名思义就是“小”和“杂”,也喊成小糙鱼、猫鱼,是一个数量众多的草根阶层。”

    “有鳑鲏子、小昂丁、小鳜鱼、小麻条和追着船行走的餐条子,甚至还混入几只虾子和钻来钻去的刀鳅。”

    “特别有种指头般粗细的小鱼,渔民称为肉滚子,细嫩饱满,刺少且软,肉却硬朗,味道不一般。”

    “这盆烧好的小杂鱼,成员多、品种杂,各有各的味道,吃一盆鱼即吃到不同的味道,就是小杂鱼的特色。”

    众人恍然大悟,就连庄臣也是第一次见到这道菜,刘师傅长叹口气,缅怀道:“还记得我小的时候,湖里有种小鱼叫鳑鲚,比小手指还短一点,形似鳑鲏,细鳞光洁,通体透明,活鱼即可透视肚中内脏。”

    “虽离水即死,却是鱼中上品,腴嫩至极,连头嚼咽,可不必吐刺,味道是没说的。春末夏初时,它们溯流而上,游进内湖草丰茂的浅水里。”

    “秋天的傍晚,如果你在风平浪静的湖边看到水面上细浪粼粼,像在下毛毛雨,那就是鳑鲚鱼成群结阵到近岸浅水区觅食。”

    “那时候千岛湖里的小杂鱼多如牛毛,当地人戏称,捧一捧湖水,手心就有一条小鱼。淘米洗菜时,常能用篮子兜到许多火柴棒那么长的小鱼秧子。春夏季节的水草丛里,谈情说爱的鱼打起水花啪啪响,将水面弄得波光闪烁。”

    庄臣没想到刘师傅口才不错,寥寥几句话为众人勾勒出一副宁静的江边生活图。

    “湖边有很多搬小罾网的,那种小罾网只有四五米见方,用两根交叉细竹竿对角绷起,一根绳子直接拴在网架上,守株待兔似的等上一会儿,用力拉起绳子,罾网就出水。”

    “有时候很有收获




第82章 迷宗菜?
    傍晚回市区,八万打发倩倩回家,陪吃陪睡两天,多的算是小费。

    退掉总统套房,回江南里,美美泡个热水澡,这趟算是满载而归,美景、美食、美女,三位一体的享受。

    越来越习惯这种生活,有钱、有闲、有爱好。跟着美食走,顺着心情转,这才是土豪的真谛。

    美美睡到自然醒,来到西湖边跑步,神清气爽。打电话给胡海,问问还有什么好推荐

    “你在杭州”电话那边传来羡慕的声音道:“如果楼外楼去过,那就去紫萱解香楼看看吧。”

    “余梅胜先生曾经强烈推荐,他是梧桐餐厅的行政总厨和出品总监,在改造传统菜方面颇有心得,眼光应该没错。”

    挂断电话,让夏龙定位置,开车直奔目的地。天空下起毛毛细雨,沿着郁郁葱葱处处风景的杨公堤,慢慢上八盘岭路。

    天公作美,蒙蒙细雨下,无论是西湖里的芦苇,或是岸边的草坪,还是高高大大的落叶乔木,满眼翠绿欲滴。清新湿润的空气,步步皆入画的美景。

    解香楼,居然是一座七栋复古民居组成的度假村,木屋草顶合着周边的山景,活脱一幅现实版的宋代山水画卷。

    到门口,打电话给总经理俞斌,说是胡海介绍而来。对方三十出头,文质彬彬,热情把庄臣领到包间。

    装潢简洁雅致,雍容大方。俞斌亲自拿出菜单,知道对方是美食家,强烈推荐几道特色菜,介绍道:“我原来做杭帮菜,后来学创意,总是希望加点新元素进去。”

    “这几年很流行迷宗菜,创始人是胡忠英先生,烹饪大师、杭州酒家总经理。一个把餐饮当作艺术,可以把吃变成一种艺术、一门学问的人。”

    庄臣很感兴趣,迷宗菜,第一次听说。

    “说白了就是立足于杭州菜,取各帮菜系之所长,使用新的制作手法和工艺,包括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成一体,把这创新思路的菜定名为迷宗菜。”

    俞斌见庄臣感兴趣,笑道:“听起来挺玄,其实很简单。比如餐厅不再晒肉皮,因为有不少弊病:一是增加厨师工作负担,二是占地方、影响环境,三是不卫生,特别是天热、黄梅天,发霉生虫是常事。”

    “发现客人吃到后面菜肴总是被猪油冻住,改良用色拉油炸牛排,用色拉油烹制虾仁之类的菜肴,无论是色、味、质,丝毫不比用猪油烹制的差。”

    “走精品路线,一个厨师一个灶,一心不两用。保证每盘菜肴的烹制品质,为创新菜肴提供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

    “现在迷宗菜遍地开花,有川菜为依托的豆花迷宗,有南料北烹、北料南烹的鄂式迷宗,连科尔沁大草原上也有迷宗菜的身影。”

    说完站起身,正色道:“既然贵客临门,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请多多点评。”

    转身出门,去后厨安排。庄臣乐得清闲,听半天,其实也就是创新菜。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如何变,好吃是唯一标准。

    所有厨师都希望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推陈出新,功夫反映到菜品上就是不流俗,有创意,菜式新,味道正,看得到出品人的努力,看得到厨师的认真态度。给人们带来味觉享受的同时,也提供很好的审美愉悦。

    师傅过世前也研究过几道拿手创新菜,味道不错,可惜……

    很快第一道菜上桌,拉菲鹅肝精粹集,鹅肝用拉菲红酒浸泡后烹制,酒香与鹅肝的浓香有着很好的配合



第83章 红绿养生法
    往xh区深处走,行过曲折蜿蜒的小路,赏遍两边盎然森翠,忽到一处柳暗花明,前面就是翁家山村。

    进村门,前方各处都是白墙黑瓦,如果不是路边印着世纪华联字样的木质匾牌,庄臣还有种穿越了的错觉。

    下车步行,山村很静,老妪们把手拢进袖口,和街坊领居谈起天来,嘴里是小片方言,有点儿吴侬软语的感觉,听起来让人很舒服,拉扯家常,有说有笑。

    老爷子们多在门口茶座坐着,喝茶看报,只有在推推老花镜的时候才注意到村里来新人,对众人和蔼一笑,继续认真看报。

    按照地址,找到老杜,资深茶农,听说是俞斌介绍,想买好茶,热情接待众人进屋。

    听说想上山看看,拿出几件军大衣,说山里冷,一路拾级而上。越往上,视野越开阔,四周环视俯瞰,漫山遍野都是茶树,一片绿意绵延到天边。

    告诉庄臣,这里的茶统一都称西湖龙井,只有翁家山村整片山,种的才是真正狮峰龙井。

    路上见到很多牌子,什么西湖龙井基地一级保护区、国家礼品茶定点单位、张一元西湖龙井翁家山基地、杭州茶厂西湖龙井翁家山基地……

    最后指着一块,自信道:“茶山立着很多牌子,有些历史古老,有些是近些年的。每块块都是咱们翁家村人的骄傲!”

    “尤其是这块,2004年政府为翁家山村立的西湖龙井茶基地一级保护区石碑,可见翁家山村在西湖龙井中的地位。”

    话里话外充满骄傲,干一行爱一行,别看人家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其实收入不菲,每年最少两三百万赚。

    来到自家茶田,滔滔不绝介绍道:“翁家山村总300户人,茶农720个,茶园总亩数近千,占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多亏老天爷赏饭吃,你看北边那是天竺山,既能挡住寒冷的西北风,又能吸进南来的湿润空气。”

    “这带的山谷保持着充分的湿度和温度,经常在雾气笼罩中。加上山谷中林木茂盛,溪涧纵横,土壤肥沃,以酸性砂黄土为多,通气透水良好,含磷、钙、镁等丰富矿物……”

    “我们茶农世代相传,经过数百年的实践,积累出整套工艺,以抖、带、挤、甩、挺、拓、磨、扣、压、抓等手法为特色,经过秘方才达到龙井茶的金边绿叶的特色。”

    越说越高兴,指着漫山遍野的茶田,霸气道:“这座山,就是我们的根,祖祖辈辈每家每户喝着自己种自己采自己炒的茶,心里就有底气,有归属感!”

    “每天无论刮风下雨,必须上山走四五趟,找到自家的那片茶田,看着就觉得那里已经种的不是茶树,是自己这一大家子的希望。”

    “再环顾四周,全村人祖祖辈辈都种在一起,都聚在一起,这才叫热闹,这才叫百代同堂。”

    说完直接动手,展示道:“这是莲心……这是旗枪……这叫雀舌。春茶按一芽一叶的标准开采,夏秋茶一芽一、二叶开采,后期采一芽二、三叶。”

    “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讲究有一朵采一朵,应采的一朵不留,不应采的一朵不采,当芽叶生长很快而又一时来不



第84章 粮**
    回江南里,打电话给丁梦瑶,送几箱红酒过来。最近迷恋波尔多酒庄,很适合自己。

    挂电话前,随口问道:“杭州有什么好推荐没”

    电话那边笑道:“开玩笑的吧,您堂堂美食家还需要小女子的推荐”

    庄臣满脸黑线,丁梦瑶仿佛想起什么道:“美食我不专业,说出来让你笑话。不过有个朋友在杭州弄了一个酒吧,挺独特。”

    庄臣一撇嘴,酒吧遍地是,有什么独特的

    “精酿啤酒,听过吗”丁梦瑶隔着电话,仿佛看见庄臣不屑的表情,笑骂道:“你才玩几天酒,慢慢学着吧!”

    挂断,地址微信发过来,啤酒没少喝,精酿啤酒还真没听过。

    对啤酒感情深厚,毕竟以前穷,能喝起的只有廉价大桶扎啤。炎炎夏日在地摊喝冰镇啤酒,撸串已经算是难得奢侈。

    正好是晚上,开车目的地,泡沫工坊,酒吧不大,人也不多,果然很小众。

    在吧台见到老板,张宏,说是丁梦瑶的朋友,对方很热情,听说想试试精酿啤酒,直接拿出几瓶,展示在庄臣面前。

    “伴随着饮酒,人与人之间会有交流,大家在交流中会增进感情,我认为这就是所说的缘分,酿造酒,就是在酿造人与人的缘分。”

    庄臣看着眼前造型独特的酒瓶子,笑而不语,刚上来就开始装逼

    “早在20世纪70年代,风靡世界的精酿啤酒就在一场反对大规模工业化的文化运动酝酿而出。它曾经历过在美国的一场从1920年起长达13年的禁酒令,那时候精酿啤酒一度变得炙手可热,常让酒商与酒客都肯为之的一次次铤而走险。”

    张宏应该没少给客人推荐精酿,引经据典,滔滔不绝道:“是不是不懂什么叫做精酿”

    “年产量不多于600万桶,更直观点说,燕京每年产量是这个的十几倍。酒厂没有被或是低于25%的股份被非精酿啤酒厂控制。”

    “至少有一款主打产品,或在超过50%的销量中,没有使用辅料来酿酒,或者用辅料也是为增加风味,而不是减少风味。”

    “直白点说,就是小型独立的酒厂或啤酒屋,不能为降低风味而大量添加大米,玉米,甚至是淀粉等辅料生产的特色啤酒。”

    说完打开一瓶,慢慢倒进玻璃杯中,泡沫很快弥漫开来,解释道:“既然是你梦瑶的朋友,平时应该也是红酒玩家,其实啤酒有意思的地方在于,首先它不同于葡萄酒!”

    “葡萄酒是葡萄汁直接发酵成酒精,而啤酒中的主要成分大米,是无法直接发酵成酒精的,必须经过碾压蒸煮这一糖化程序后才能转化成酒精,是由淀粉向糖分转化的必要过程。”

    “所以精酿的酒精度数一般都会高于工业啤酒,但与工业啤酒不同的是,它的酒精度数跨越也比较大,有些酒精度甚至比葡萄酒还要高。”

    把玻璃杯高高举起,对准灯光,展示道:“把啤酒放在一个干净酒杯中,从肉眼所见,看它酒体色泽是否清澈,有没有出现让人恶心不快的浑浊沉淀物。”

    “如果能闻到啤酒释放出来鲜明怡人的香气,那就是品酒的一个好的开端。”

    “轻抿一口,感受一下啤酒是否有发酸的味道,当然某些酸啤酒除外。没有类似铁锈变质的怪味,这些可能是啤酒过期,或受到其他污染没有处理好的味道。”

    “精酿啤酒更多的是强调个性,每一瓶精酿



第85章 道不同
    “酿酒狗,凌晨五点!”

    “酿酒狗,十万伏特!”

    “酿酒狗,领袖!”

    用手抚摸着酒瓶,兴奋道:“酿酒狗,一个源于苏格兰,风靡于英国的啤酒品牌。每款均以新颖、独特、强烈的风格,赢得无数国际大奖和消费者的青睐。”

    “精酿圈里流行一句话:不喜欢酿酒狗的,不是好朋克!”

    拿起酒瓶,指着酒标上面的一段话,翻译道:“这款酒很牛逼,不是那种低端的大路货。我们不在乎你是不是喜欢,我们要的也不只是在那些淡出鸟的酒中鹤立鸡群。”

    “我甚至怀疑你的品味是否足够来欣赏这款酒的深度和优秀!”

    “这款酒用的是最新鲜、优质的原材料,且完全不加防腐剂。如果你这些都不在乎,那么就滚回去喝你那些烂大街、淡如水的拉格啤酒,我们这里不欢迎你。”

    “来自苏格兰弗莱茨堡ab43 8ue——酿酒狗!”

    庄臣一愣,这么装逼

    张宏哈哈一笑,慢慢打开瓶盖,凑到庄臣面前,低声道:“闻见没有”

    “开瓶就有浓郁的酒花香味,入口反而是苦的,这种苦会在舌尖部位狠狠的冲击一下你的味蕾是不是”

    “然后在中调可以感受到微微的一点水果香味和一点微微的酸味,入喉的感觉有些刺激的,酒精度的刺激和一些辛辣味道……”

    “最后的回味来充满整个口腔,我敢拍着胸脯说:一晚如果喝了这个,也不用喝别的了!”

    看着对方满脸狂热,果然是发烧友,神神叨叨。庄臣亲自品一口,还真有点意思。
1...2122232425...1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