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神豪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雅玩居士
晚上打电话,预定noma,号称世界上最难定位置的餐厅。曾四次被评为世界第一,主厨rene redzepi被评成为2016年全球五大厨神之一。
来到克里斯蒂安港,餐厅由一个18世纪船运货仓改建而成,充满历史感的建筑,破旧墙面给人颓废和复古的美感。这里供应的也是只有丹麦和北欧时令新鲜食材炮制的北欧特色料理。
庄臣坐下,选择最有特色的noma nassaaq,全程足足四个小时。这里对于米其林来说不过是二星,可英国餐厅杂志认为主厨对细节专注和手法创新无出其右,甚至封他为新北欧运动的领导者。
越是这种反差,庄臣越要亲口试试,作为美食家,这才是最大乐趣。
餐前面包是现烤的,鲜奶油佐以海盐,撒上烤荞麦颗粒与可可粉。而打发的鲜奶油比起传统法国奶油,更显得轻盈开胃,加上荞麦脆脆的口感与些许巧克力的香气,馥郁悠长。
芹菜根制作的咸味塔,里面包含芹菜根酱、酸模叶,最上面覆盖一层烤过的白芝麻,很出彩的第一道小吃,香味相得益彰,口感很酥脆,酸模的酱平衡塔底的甜味。
来自冰岛的生蚝,口感本来有些淡,忽然发现很多北欧厨师喜欢用大头菜的酱,松针做调味油,最后喷壶喷一层松针浸泡的白酒醋,清新爽口……
梭鲈,一种肉质非常紧实非常有弹性的海鱼,用非常低的温度蒸,肉质很嫩,但是弹性十足。旁边搭配羽衣甘蓝和菠菜卷的蔬菜手卷里面挤一点芥末蛋黄酱,整个菜就是北欧风格的小清新。
终于明白所谓新北欧美食,说白了就是提倡纯美而简约的感受,返璞归真犹如老祖母下厨的温馨风味。坚持采用新鲜和健康的时令食品,更强调从饲养、种植到生产过程,舒服又安心,吃出品位和健康。
本着这样的原则,餐厅会前往法罗群岛寻觅那些深海中的偏顶蛤、螃蟹、海螯虾,也会远赴冰岛寻找深藏在寒冷王国里的鳕鱼、海藻和凝乳。
为保持菜肴纯正北欧风味,从不使用橄榄油、鹅肝等带有地中海特色的食物,在采购原料上,所花的心思甚至会比在烹饪过程中还要多。
几道菜下来,发现主厨对于寒冷地区的食材几近执着。用寒冷地区独有的麝香牛、狗鱼、扇贝以及各种野生菌和野生莓等原料,精心调制各种菜品都带着北欧自然简约的清新风格。
在这里,甚至见不到其他西餐厅中司空见惯的波尔多红酒,取而代之的是餐厅精心准备的啤酒。
这里的大厨仿佛荒野猎人,潜入湛蓝瀚洋,走进幽深森林,在冰雪山河留下脚踪。精心为食客筹备一顿北欧味道游,食材遍布挪威、丹麦、芬兰、冰岛、瑞典……
从奇妙北方国度出发,如黑麦薄脆、孜然茴香籽薄脆、黑麦包等,带有北欧原始真味,如在芬兰一间历史悠久的面包店找来逾百年的酸面团,与麦香配合得天衣无缝。
红点鲑六重奏,来自北挪威的红点鲑,属鳟鱼的近亲,肉比三文鱼肉更为厚实鲜味。这道菜可从内到外细味红点鲑鱼子、鱼片及香脆鱼皮,品尝一鱼六食的佳趣。
尤其是鲜带子,必须潜入深海,徒手捕捉身长达10厘米或以上的深海带子,才属合法。带子香煎后放回带子壳内锁紧鲜味精华,在没有任何的调味下,鲜甜爽滑,散发阵阵海洋气息……
野味酱配花楸酱,来自主厨家乡赫尔辛基,夏末秋初时,在家中的后花园和母亲一同制作的酱果,将它做成啫喱,并配以麦片,酸甜美味。
鸡油菌清汤,用芬兰南部森林采摘的野生鸡油菌炮制,鸡油菌散发独特幽香,是芬兰最受欢迎的三大菇菌之一。
其实在传统北欧饮食里,肉才是王道。
冰原里奔跑的麋鹿驯鹿,森林中撒野的野猪松鼠,维京人一手打猎一手生火,从肉食中获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满足。
相对而言,蔬菜的占比很小,极端气候条件扼杀蔬菜更多可能性
第239章 十一月的肖邦
离开北欧,往中部进军,第一站波兰,一个饱受战火肆虐的国家。
初见华沙,庄臣没想到这座饱尽沧桑的城市竟如此绿意盎然,到处充满生机。放眼望去满是绿色,公园、花坛、草坪、森林……
把整个城市掩映在绿荫花海之中,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个曾经遭受战争磨难的地方。
这里可谓见证奇迹的地方,历史上多灾多难,曾多次被异族占领和统治,而二战又给这个城市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所有建筑几乎都被摧毁殆尽,到处是残垣断壁,几乎看不到城市原来的模样。曾有西方人士断言:华沙不会重现在人间,至少100年内是没有希望的。
波兰人把这个不可能变成可能,幸运的是二战爆发前夕,华沙大学建筑系的师生们把老城的主要街区、重要建筑物都作了测绘记录,将图纸资料藏到山洞里。
战后利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在废墟上建起与战前一模一样的华沙,而且更注重绿化,在他们的努力下,如今的华沙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一般,成了满城绿荫的现代化城市。
打脸打的啪啪的!
庄臣看着身边笑颜如花的叶莲娜,这个女孩已经陪自己十几天,按理说应该换人。不过欧洲三四十小国家,语言也不通用,干脆等到大国家再说。
来到市中心的肖邦公园,不远处湖边一栋白色的建筑就是瓦津基宫,又被称为水上宫殿。原是皇室官员住处,现为国宾馆之一。
装修奢华,曾是皇帝行宫,存放着二百幅画、六十件艺术品、十七台钟表和八十座雕像。丘吉尔、罗斯福等重量级人物都曾在这里住过。
安顿好行李,漫步于公园,提到波兰不得不提一个人物:肖邦。
这位著名作曲家和钢琴家很爱国,虽然惨遭迫害曾逃离波兰,但是他念念不忘的还是自己的国家,所以波兰人都很爱肖邦。
可以说在华沙,他的气息流荡弥漫,无所不在。为了纪念这位钢琴家,每年5-9月的每个周末都会举办免费的肖邦音乐会。
只见草坪几乎座无虚席,大家围着肖邦雕像,或站,或席地而坐,听着高雅的钢琴曲,随意而慵懒,从聚精会神的聆听和一**热烈的掌声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波兰民众的音乐素养和对肖邦的无比热爱。
在舒缓的钢琴曲下,庄臣无意一撇,似乎发现那正斜倚在一株柳树下的肖邦,也在认真聆听,那凝神远眺的姿态,神采飞扬……
公园里草地、古树错落其间,满眼绿色,各种颜色的花点缀其间,芬芳扑鼻,行走其间,悠闲之意油然而生。
站在湖的对岸远远望去,瓦津基宫与水中倒影浑然一体,再加上悠闲的白云倒影,美不胜收。
走累了,坐在草坪上,在蓝天白云下,在澄澈透明的环境里,在曼妙的音符里感受着肖邦的故事。突然几只小松鼠飞快跑过,在草地上,或跳或蹦,吃着游人给它们的食物,讨喜极了。
中午来到旁边的qchnia artystyczna,餐厅建在高处视野很棒,本身像个城堡,虽然只有米其林一星,聊胜于无。
菜很一般,不过啤酒不错。波兰人很喜欢喝啤酒,庄臣点一杯波兰最有代表性的啤酒tyskie。轻呷一口,口感很轻灵。
午餐后漫步街头,几次遇见犹太人纪念碑,无论手握武器还是赤手空拳,无论老年还是年轻人,满脸一副视死如归的神情。原西德的总理勃兰特曾到这里来悼念死难者,下跪谢罪。
通往老城广场的路上还经常可以看到马车,古朴马车似乎带着老城重回到中世纪。因为王宫,又叫王宫广场,外表是一栋五角形的褚红色建筑,虽曾一度被毁,却依旧撼动
第240章 深入狼穴
还记得曾经看过一部影片,汤姆克鲁斯主演的刺杀希特勒,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电影中刺杀地点就在华沙的狼穴。
坐车来到一个叫格罗德的小镇,会看到一座森林,二战期间这里是绝对不许普通人进入的禁区,名字叫做沃尔弗尚采。
作为二战时期众多的元首总部之一,狼穴可谓大名鼎鼎,在四年的苏德战争中,老希大概有四分之三的时间在这里度过。
曾经赋诗一首,表达自己对这里的喜爱︰在欧洲,这是少有的一处,我可以在这里自由自在,安泰从容地工作。
当年他乘坐专列到达腊斯登堡,直接给总部起名狼穴。之前他曾给位于比利时的元首总部取名狼谷,女秘书好奇问他,为什么总是以狼字开头
狼是他在192年的啤酒馆暴动之前从事地下工作的化名。
现在已经变成旅游景点,总部分布在方圆大约六公里的范围内,从内到外分为三个安全区。走进最核心的安全区,有10个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堡垒,墙壁和顶部厚达八米,除了核弹,谁也不忿!
来到他住的房间,最北边的一个堡垒,一间可以召开军事会议的大屋子。没想到装修很简陋,只有卧室、卫生间和一个相对宽敞的客厅,里面有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
要知道在和平时期,老希那可是一掷千金的主,挥金如土的神豪,可在狼穴连女秘书们用来装饰办公室的田间野花都不要
这些堡垒像某种原始石棺,没有窗户,阳光射不进来,甚至不通风,除非打开沉重铁门。换气完全通过排风扇,但是它的噪音却让人难以忍受,如果把它关掉,将会有一种快要窒息的感觉。
庄臣用手揉揉耳朵,才呆一会就不舒服,不敢想象如果整夜开着,噪音如同一根根针,直接扎进脑子里……
哎,领导也不好当啊!
这里之所以大名鼎鼎,就是因为它的隐蔽性。整个二战期间,盟军情报机关从头到尾都没有把这里当做是他的总部。
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国家航空公司有从莫斯科飞往柏林的航班,狼穴甚至就位于航线的正下方。每栋建筑物上面都布满塑料树,伪装成森林,逃避空中侦察耳目。
电台的发射塔可升可降,使用时升起,竖立空中;使用后降下,藏于地下。德国飞机还定期拍照,以检查森林露没露破绽。
另一个原因就是汤姆克鲁斯演的电影,1944年7月20日,密谋推翻统治的施陶芬贝格上校把装有炸弹的公文包带进会议室,放在木桌下靠近希特勒的地方,打算干掉老希。
然而公文包被人无意中移到会议桌厚厚的底座外侧,炸弹爆炸后,正是这个距离和厚厚的底座救了他一命,只是受轻伤。
这次事件后续引发的清洗非常恐怖,上至元帅隆美尔被迫服毒自尽,下至施陶芬贝格等一众反叛分子被枪决,七千人受牵连,五千人被杀。
他之所以能逃脱此劫的主要原因是会议室的临时改变,如果炸弹在原定堡垒会议室内爆炸,气浪和震波就能让没有窗户的钢筋混凝土房间内无人生还,可会议被临时移到旁边有三扇窗户的木结构营房内召开,这一切也许就是命运的安排。
后来这家伙留下巨大阴影,生怕总有刁民要害朕。执政期间害怕有人在食物里下毒,以至于秘密逼迫15名女子充当他的试毒员,估计这就是为什么一生曾遭遇50多次暗杀却
第241章 醉生梦死的天堂
第二天坐小火车去捷克,目标布拉格,线路是沿着蜿蜒曲折的萨扎瓦河前行,由于始终在水域里行走,起一个美丽的名字萨扎瓦太平洋。
登上久违的绿皮蒸气火车,行程三个多小时,在当地人中被誉为经典,会穿过森林,河流、水库、峡谷、隧道、桥梁、村庄,美丽风景呈现在眼前。
想起网上的一句话:吃货的生活就像火车,
逛吃逛吃逛吃……
好嗨哦!
说起这条铁路历史,曾经是一条马蹄下的道路,几百年只有在马背上才能欣赏到的绝美风景。当年很多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为谋生,迫于生计,一路向南去寻找黄金。
经过一代代,一批批的流浪汉们不断求索,逐步形成这条线路。就是在今天,沿途仍然可以看到流浪汉们在寻找他们的黄金之梦时曾经居住过的的古老木屋。
结果绝大多数的流浪汉们的黄金之梦都没有实现,谁能想到,他们的艰险却成就今天的一条黄金旅游线路呢
就好像美国西部的淘金热,结果最赚钱的反而是卖牛仔裤的!
穿过丛林,路过小溪,心情在青山绿水中随着火车悠闲前行。沿途不仅有舒缓,还有惊险,当古老蒸汽机车经过单轨高架铁路桥时,看着两边近在咫尺的悬崖峭壁,叶莲娜被吓的心惊胆战。
用翻山越岭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穿越中波西米亚的风情,绝对是一种无法形容的体会。炎炎的夏日,在森林呼吸氧吧,在高山眺望湖泊河流,穿过美丽的捷克小镇,一切尽在不言中……
中途停在一个叫比尔森的小镇,听说是正宗捷克啤酒的酿造中心。这里出产皮尔森啤酒,不仅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的传承和原材料使用上,受到举世瞩目。
说起皮尔森庄臣没听过,但另一个品牌却如雷贯耳,那就是百威。皮尔森之源、百威、再加上荷兰的喜力,号称世界三大酒厂。
尤其是皮尔森之源,听说在捷克所有大中小餐厅酒吧的覆盖率高达90%,如果门口没有pilsner urquell红色印戳和绿色字体的logo,那么真没人会进这家店吃饭。
这么牛逼,肯定要去开开眼。
众人跟随导游走进酒厂大门,入口是装饰宏伟的双拱门,始建于1295年,起源于比尔森城市的建设,也是皮尔森之源logo的图案。
在接待中心che之后,看到纪念酒瓶的柜台,可以刻上想要的英文或数字,可选择透明啤酒杯或者棕色啤酒瓶,是非常有意义的纪念品。
穿上工作服,第一次走进酿酒车间,首先看到的是罐装车间,号称欧洲最现代化的罐装设备,每小时可以完成120000瓶和60000铝罐的罐装工作。
庄臣在小通道的流水线上,可以看到无数个瓶盖移动。下面是酿制原料展示区,通过听、看、闻认识皮尔森啤酒的奥秘:比尔森极软的水质、波西米亚特产的浅色二棱大麦、香型极佳的香型酒花和特有酵母……
反正是各种吹牛逼,恨不得把天山雪莲都拿来弄成啤酒。
宽阔明亮的糖化车间,可以看到把麦芽和酒花掺和在一起煮沸的巨形铜锅,依然按照传统的方式两个两个排列在一起,并从锅底加热。
最后来到酒窖,古代在岩石中开凿的地下工事,长达9公里、距离地面17米深的地下酒窖,温度常年保持在零度左右,可存放7000木桶啤酒。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使啤酒纯度提高,颜色晶莹透明,从酒桶旁走过,啤酒花香四溢,非常好闻。
三人多高的橡木桶发酵和贮酒,虽然费时费工,但能让啤酒增添橡木香醇,并防止其他杂味掺入其中。容积多达三万多公升的鼓形木桶林立,形成一道独特的风
第242章 酒池肉林
走在广场附近的街道,蜿蜒狭长的鹅卵石路仿佛从费里尼的电影里延伸出来,路旁宫殿般建筑里传来德沃夏克的钢琴曲,宏伟大门背后也许就藏着一座巴洛克式的花园。
古老城区建筑大多拥有数百年的历史,岁月、战争以及政治动荡都没有给这座城市留下不可恢复的伤痕,波西米亚与自由意象的牵连,又让庄臣感受到浪漫表象下的一丝不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