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匆匆的赶过来,听国君说完了情况,郭胜文沉思半晌,然后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反正之前连罪己诏都能下,这件事情也给百姓们一个合理的回应,才能够宽慰人心。
至少胡清风闹出这种丑事,必须要被拿出来牺牲了,他身后的正海门,也要被拉出来作为平息民愤的工具。
国君也没有异议,当即点头答应。
之前只是断了正海门的各路渠道,但现在,直接下旨让郭胜文主持,组织人手去查封正海门,同时要缉捕相关人员。
这样一来打击面就变得更大了,可以想象,胡清风的师门长辈,都会受到牵连。
没办法,谁让出了胡清风这样脑子秀逗的劣徒,不连坐不足以平民愤。
他们就变成了国君消除影响的牺牲品。
反正一个小小的宗门而已,陈国境内还有许多,也不用在意。
将旨意传出去后,国君坐了片刻,却越想越不是滋味,总觉得憋屈。
旁边的郭胜文也看出了国君的意思,这次主动开口道。
“陛下,其中有异样之处,不能就这么算了。”
郭胜文说着,将事情重新给国君梳理了一下。
因为事情实在太多太复杂,国君之前也没有详细了解,听郭胜文这么一讲述,才发现,胡清风还未到达长宁城,就受到了盗匪的伏击。
盗匪怎么可能知道胡清风一行军队的行踪盗匪又怎么可能有这种战斗力
几乎下意识的,国君和郭胜文都猜测,这是金水台不想交还长宁城,故意演的一出戏。
事情确实不能就这么算了,所以在郭胜文的建议下,国君立刻下旨,让人赶往金水台兴师问罪,同时到百寞军中喊冤,再让靖云伯全权负责这件事情,一定要查出事情的真相。
你靖云伯不是喜欢给寡人找麻烦吗寡人也就把这件事情推回去,让你和金水台踢皮球去吧。
国君心里恶趣味的想到。
当天晚些时候,国君的旨意分为多道,从国都出发,火速赶往前线。
而此时,杨远和庄乃奇已经离开了半天有余。
在国都消息传来之前,经过拼命赶路,二人终于抢先一步回到了大营中。
如今在靖云伯的授意下,接收通远府的行动已经拖得很慢,也没有其他事情,陈国大营中这段时间极其悠闲。
他们两人也只是消失了数日,并没有人在意。
回来复命之后,二人将国都中的消息告诉了杨辰,又将白童的密信乘了上去。
当说到杨辰有了封地后,二人都难掩脸上的兴奋之色。
即使是杨远这种不大注重官场名利的,这段时间下来,思想也逐渐和杨辰趋于一致。
再回想一下曾经,他都不敢相信。
仅仅在几个月前,他还是毫不起眼的一名山匪,每天浑浑噩噩干着伤天害理的事情,也没有太大追求。
但现在,杨辰有了封地,可以想象,去就封之后,他作为第一批心腹,地位一定会水涨船高。这种转变,以前根本不敢想。
可令二人意外,杨辰得知封地消息后,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欣喜,反而十分平静,莫名其妙的说了一句。
“不要高兴的太早,正所谓祸福相依,以国君的性子,这次吃了如此大亏,说不定就要给我们挖坑。到时候等着的,就是一个烂摊子了。”
杨远和庄乃奇面面相觑,不知杨辰所指为何。
与此同时,在国都,王宫中,已入深夜。
烦心了一整天,终于清静了些。
国君是这段时间以来,头一次没有去任何妃子宫中就寝,也没有抱着软玉温香入睡,而是一个人在书房中沉思。
越想越气,越想越不顺。
一旦将杨辰分封去了海州或润州,就是靖云伯的地盘,到时候必然会被其拉拢走,此消彼长,也是自己的大损失。
可其他地方,又没有什么多余的城池。封地这种事,讲究的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除非少了个萝卜。
想到这里,国君突然眼睛一亮,有了主意。
立刻拿起笔来,刷刷点点,写出了一道旨意。
王族陈爽,目无法纪,鱼肉百姓,以致民怨沸腾,人心离散,剥夺一切爵位封地,回国都禁足。
范云城,五原城,转封给杨辰作为封地
一口气写完,国君满意的点点头,自己这个主意太棒了
第二百零六章 又赌错了
范云城现在被陈爽已经霍霍的不成样子,还有卫国插手,距离国都又很远,是个难题,正好甩给杨辰去解决。
而且据国君了解,范云城的问题不仅如此,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最好让杨辰忙得焦头烂额。他为了管理好封地,就必须要和国君保持一致,随时请求帮助,没工夫理会远远相隔的靖云伯的招揽了。
而且范云城虽然乱,规模可不小,正好处于南北两国交界处的商道上,而且还有一处优良河港,主要负责内陆通行,顺流而上,甚至能直接到襄樊之地,油水很大。
否则国君之前也不会将此城分封给王弟陈爽。
再加上一个五原城,两城互为犄角,跨河相对,相当于表面上给了杨辰很大一块肥肉,至于他能不能吞下去,就看他的本事了。
而且杨辰一旦护着范云城,就必然要清扫卫国的势力,卫国要人不成,反而相互发生冲突,就更有好戏看了。
定下了这件事情后,国君还颇意犹未尽,想了想,急忙叫人进来询问,那批请愿的西军将士处理的怎么样了。
虽然之前国君下诏,承诺不会追究此次风波中任何人的责任。
但那是明面上,私底下,国君心里一直记恨着这次令他颜面大失的人。
不是正好说要给这批闹事的西军封赏吗干脆将他们和杨辰一块打发去范云城,让他们头疼去吧。
但听完下面人的汇报,国君难以抑制失望之色。
出乎意料,这几百名西军将士,足足闹了几天,在王宫外跪的几乎废掉双腿,差点连命都丢了。
他们却明确表示,不会接受封赏,也不愿意离开西军去地方做驻军将官,只想继续做陆辰虹的部下。
这倒是让国君颇感意外。
“这群莽汉,脑子都是一根筋。”
国君心里暗自咒骂了一句。
一想到这批西军,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了他们的主将陆辰虹。
国君刚因为想出个好主意,挺不错的心情,立刻变得阴郁起来,满心不是滋味。
就在前几天,国君还满脑子心心念念,惦记着陆辰虹那双爆炸美感的大长腿。
可如今经过这么一闹,煮熟的鸭子彻底飞走了,陆辰虹永远不可能入宫当自己的后妃了。
求而不得,令国君无比痛苦。
但转过来想想,没有自己施加压力,和陆家闹僵的关系,应该也能缓和了。陆家老爷子也不会再把陆辰虹许配给庞烈舟。
国君甚至恶趣味的想到,最好陆辰虹能够单身一辈子,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休想得到。更何况小小的庞烈舟
这样陆辰虹一辈子不嫁人,既能在外面开疆拓土,保家卫国,自己还能以君主的名义,常常召她入宫来谈谈心,说不定还能发展出其他什么关系呢这样的模式也不错。
国君又开始想入非非,一个劲的搓手。
至于那批兵谏的禁军,人数太多,国君暂时也记不过来,只打算等风头过去之后,再好好整顿一番。
实际上,禁军突然发动兵谏,是谁都没有料到的,包括推波助澜的靖云伯。
经过一天的调查,现在基本搞清楚,因为国君最近些天接连的昏招,禁军内部早就引起了不满的情绪。
参与兵谏的,只是潘阳带领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其他将士只是被金开天强力压下来了,否则这次的风波会闹得更大。
“算了算了。”
国君痛苦的揉了揉脑袋,不再去想这些事情,一股困意逐渐袭来。
同一时间,在国都当中,陆家临时宅邸中。
一场风波终于平息,这里的人也松了口气。
“爷爷,明天我能上朝了吧”
“嗯。”
陆辰广询问,旁边躺在躺椅上的陆家老爷子轻轻哼了一声,表示同意。
“那既然国君都已经说,不再娶妹妹了,和庞家的婚事,也应该能推了吧。”
陆辰广再次有几分兴奋的问道。
可这次陆老爷子突然睁开眼,果断的摇头。
“不行,庞家那小子勉强还可以,就让丫头嫁过去吧。”
“啊”
陆辰广大惊,同时也满心不解。
“为什么已经没有国君那方面的压力了,妹妹嫁过去也不会幸福开心,这”
陆辰广没说完,就被老爷子打断。
“糊涂这次事情闹得那么大,你以为国君心里就没疙瘩吗你以为君主之尊,就那么容易在私欲上放手吗”
陆辰广为之语竭。
“我陆家还想当陈国的忠臣,就要主动将这个疙瘩剪断,扫了国君颜面就要给一个交代,丫头因为这次事情,不能不嫁。否则我们和国君之间的间隙只会越来越大。”
说完,陆老爷子好像累了许多,摆摆手。
“委屈丫头了,但是为了我陆家世代忠义之名,此事不要再议了,今晚就派人赶赴前线大营,让丫头回来准备婚事吧。”
老爷子的话说到这个份上,就是没有任何回旋余地,陆辰广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至此,这场风波终于告一段落,虽然大家心中都各有计较,但嘴上全都必会提起这件事情。
甚至第二天早朝,每个人都表现得如同往常一样,对此绝口不提。
几天之后,前线的大营中,靖云伯丝毫没有因为国君的旨意而苦恼,反而正在热情的待客。
“这次辛苦贵宗出力了,请回去代我多谢叶澜长老给这份薄面,以后魔云宗高徒但凡到天南来走动,都可到我润州,必定盛情款待。”
“靖云伯言重了,能结识伯爷是这样的人物,我魔云宗也是求之不得,大家以后多多走动。”
在靖云伯一侧,坐着的赫然是前几天才在国都出现过的,魔云宗使者。
只不过他们在面对靖云伯时,表现得比面对国君还要尊敬,反倒没有多少嚣张气焰。
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听出来,郭胜文判断的果然没错,这里面确实有靖云伯搞小动作。
和魔云宗的使者陪了几声笑,靖云伯转头,望向另一边。
那里坐着的,是卫国的使者。
“请回去禀复夷陵伯,同样感谢那老家伙的配合,回头自有重谢,认识这么多年,客气话我也就不多说了。”
那位卫国使者急忙站起来答应。
听靖云伯的语气,显然和夷陵伯十分熟络。
其实在这个节骨眼上,尤其是卫国刚刚背信弃义,坑惨了陈国,靖云伯和对方关系不清不楚,是很犯忌讳的,有点里通敌国的意思。
但靖云伯就这么大大方方的会客,根本不把此当回事。
又谈笑了一阵,然后双方使者起身告辞,表面上客客气气,内地里实际已经完成了条件交换。
至于大梁的使者,已经直接回到了百寞军中。
这么长时间,岳不仁一直在倾力调查郡主遇袭的事情,但外界并不知道进度,看样子也不急着理会其他。
送走了客人后,靖云伯拿起桌上国君的一份旨意,来回瞅了瞅,不屑的笑了一声。
这份旨意,当然是让靖云伯联系大梁王朝作为仲裁者,严查此次胡清风遇袭一事,怀疑是金水台伪装成盗匪。
国君的本意,是让靖云伯和金水台扯皮去,但得到旨意后,靖云伯并没有感到任何为难,当即就联系了大梁王朝和金水台。
甚至还不嫌麻烦的举行了一场三方都在场的对质。
最后的结果出乎意料,无论是金水台,还是大梁王朝,都给出了足够的证据,证明那一天金水台的军兵全都能对上数,没有任何异常行动。
大营中兵马未动,长宁城中的守军,更是少得可怜,不可能分出人手来伏击胡清风。
这个结果出来后,从国都派来的使臣并不接受,坚持说要彻底查清楚。
但百寞军派来的代表,直接脸色阴沉,说难道他们还信不过大梁王朝吗再敢闹下去,大梁王朝就不管这摊子事了,之前会猎的结果作废
金水台那边一听就兴奋了,求之不得大梁王朝别管,双方重新开战。
这么一来,国君的使臣也只好闭嘴了。
将事情经过整理成书面材料,送往国都。